黎平一小:以德立校而树人

来源 :青年时代·中学生读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lsslove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何以立校?以德。
  何以树人?以德。
  
  问:黎平一小如何提升自我?以德。
  答: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确定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的发表。于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便被明确了下来,这个概念的核心,就是德育教育。
  其实在贵州省,早就有学校进行着这种教育方式,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了,在“立德树人”的方向进行着长期不懈努力的黎平县城关一小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2014年5月,贵州省教育厅办公室印发了《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印发《黎平县城关一小挖掘德育资源以传统文化教育促进“立德树人”的工作经验》的通知》,以教育厅的名义明确了黎平一小在德育工作上的成绩,并号召各地学校学习。
  那么,到底是什么让黎平一小获此殊荣的呢?或者说,是什么让黎平一小走在了大家的前面呢?
  
  问:黎平一小严谨的办学传统是什么
  答:黎平县城关第一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坐落在历史文化古城黎平翘街红军广场边沿。创办于清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年),历经172年的办学历程,学校现有学生2222人,34个班级,有教职工98人。校门口的百年石阶古道、校园内的孔庙“大成殿”以及古香古色的教学楼群,原本,这所学校就拥有着浓厚的传统文化底蕴。
  黎平一小一直是一个拥有严谨办学态度的学校,但是,在多年的教育工作中,黎平一小常常感觉到自身教育正在渐渐出现偏差,虽然严谨办学,但是教育似乎正在与现实脱节。正因为残酷的应试教育的影响,社会普遍观念里对于人才观、成才观、价值观都产生了偏差,家长们正是这种偏差的主流受体。
  在这种三观的作用下,家长和老师们变得急功近利,变得唯成绩至上,“别人家的孩子”、“这次考试成绩怎么样?”成为众多家长的口头禅,似乎成绩成为了衡量一个孩子的唯一标准。在这同时,我国这一代独生子女众多,家庭又对他们十分的宠爱,造成独生子女性格紊乱,比如唯我独尊、自私自利、我行我素,还有集体观念淡泊、公民意识淡泊、国家意识模糊等现象。
  黎平一小祝校长在接受采访时,就给我说起了一件发生在他们学校的事情:有一位孩子拾金不昧,将捡到的300元钱交到了学校,由学校找到了失主。祝老师很高兴,当场就打算准备表扬稿,要当着全校同学的面,表扬这位同学,可是一件事情让他停下了笔。
  原来,他实际捡到了600多元!结果他只交出了300元,剩下的钱到了哪里去呢?祝校长连忙追问,细问之下才知道,原来这位的家长先一步得知了事情,要求他只交出一半,也就是300元钱出来!
  一时间,祝校长心神恍惚,真不知该说什么好。首先,孩子的确拾金不昧了,但是,他也留下了不该留下的钱……这件事情对祝校长的触动很大,对黎平一小的老师们触动也很大,这样的一件事,孩子到底是做对了,还是做错了?在这件事情上,家长和老师究竟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到底是什么造成了这一切?这不是重点,重点是这些错误的社会观念,错误的教育观念已经成型,怎么改变和扭转这一切才是关键,怎么进行正确的教育才是关键。黎平一小正是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他们果断选择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德育!
  “立德树人”很快成为了黎平一小德育工作确定的原则和方针,首先,老师们认为学校德育应从孩子身边的小事抓起,遵循“仁孝——感恩——励志——成才”传统的成才规律,以学生容易接受的“孝”“悌”入手,树立“明德化人”、“知行合一”的德育理念,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养成教育的“抓手”,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在启蒙教育过程中独特的教化作用。然后,需要通过丰富多彩的优秀传统文化活动,内化学生思想,外化学生行动,在孩子的内心种下善念,让优秀传统文化净化学生的心灵。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德育活动之中,引导和激发学生诵读经典,践行经典,完善并强化育人功能,黎平一小进行了多番尝试,果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至此,如何将优秀文化融入德育教育,以德育工作反哺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实现“以德促教”的目标的方法在黎平一小渐渐成形,经过较长时间的探索之后,这一套做法渐渐取得了成绩,而现在,更是得到了贵州省委副书记李军同志和不少社会有关方面的高度评价,这样的成绩,当然不是来自一朝一夕,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问:你们是怎样探索研究学校德育教育方法的?
  
  答:黎平一小发现了德育的重要性之后,立即以积极进取的精神探索和研究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办法,但是在当时,德育还是一个相对陌生的领域,大家都知道中华传统方法的好处,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的。
  根据这个现状,黎平一小做出了一个具有长远意义的决定,那就是成立优秀传统文化和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小组的组长就由校长担任。于是,一个校长担任组长,由校长室、教导处、少先队、乡村少年宫有关负责人及各班主任任成员,目标明确,责任分明,各司其职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
  这个领导小组的第一件事就是使传统文化和德育教育活动的开展实现“四有”,这个“四有”即是有计划、有步骤、有措施、有经费。
  这个领导小组的第二件事就是完善弘扬传统文化和发展德育工作的规章制度,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校通过教代会,将教师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纳入德育工作年度教育目标考核中去,以制度和奖励激发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和学科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动性和责任感。
  组建领导小组,并且只进行两项工作,这一切看似平常,却为黎平一小的整个教学工作划定了正确而且合理的范围,让德育可以有效地融入日常教学,让一切变得制度化、有效化、功能化、日常化。有了领导,有了经费,有了制度,工作进行起来就会显得专业,认真,工作推行起来也会顺畅很多。
  具体的工作很快得到了落实,领导小组决定了两个方法,让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日常教育,破解德育难题:
  1.以诵读经典激活学生道德因子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凝聚着古人的智慧,蕴涵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黎平一小把经典诵读与德育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为学生继承和弘扬传统美德,激发爱国主义精神,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发挥了积极作用。
  (1)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的德育价值。根据小学生认知特点,分阶段有意识地从学校图书室精选出《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千字文》、《声律启蒙》等经典图书,让学生重点选读。
  (2)编辑印制经典传统文化教材《传统文化经典汇编》7000余册,分发给家长和学生;争取社会爱心人士捐赠传统文化经典读物5000余册;挤出资金采购经典名著3000余册充实到校园图书室。
  (3)把经典诵读纳入课程计划,每周利用地方课时安排1—2节课作为经典诵读课时;每周在课余时间,利用校园广播领读形式,让学生每天学一段经典;开展亲子诵读,要求学生每天给家长诵读一段《弟子规》。让学生“儿时能背,终生难忘,受益一生”。
  (4)利用晨会和课余活动时间开展相关主题教育活动,每周晨会和每天课余活动时间由教师有组织地开展形式多样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课内外结合、校内外结合,形成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氛围。
  2.践行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内化学生道德素养
  德育是教育的根本,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如何让学生净化的心灵得以升华,使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由思想转化为行动,黎平一小將优秀传统文化渗透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全校师生长期坚持践行,取得了较好效果。
  (1)营造浓厚的优秀传统文化校园氛围。学校曾是“孔庙”,有着百年历史的 “大成殿”位于校园正中央。近年来,学校先后投入100余万元,按照明清建筑风格,建设了“厚德楼”、“笃志楼”、“博学楼”,对孔庙“大成殿”进行修缮,殿内立孔子铜像,四周有孔子弟子画像,校园内的文化长廊,装点着渗透“仁、义、礼、智、信、忠、孝、悌”思想精髓的字画,让每一面墙“说话”,使学生生活在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中。
  (2)开展“拜师”仪式,让一年级新生走“红毯”。新生步入校门,成为学校一分子,初入学校的年幼学子,开学的第一天,在爷爷奶奶或爸爸妈妈的带领下,参加学校组织的“拜师”活动,踏上红色地毯,步入庄重的百年孔庙“大成殿”,瞻仰殿内孔子铜像,让新生学会鞠躬并礼拜孔子,同时尊拜自己的老师,高年级的师兄、师姐诵读传统文化经典,在稚嫩而纯洁的心中播下“仁爱”的种子,让家长感受到育人的庄严与神圣。
  (3)利用道德讲堂开设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内容的全员培训。依托百年孔庙,开展传统文化讲堂活动。在教师队伍中成立传统文化教研组,选派教师到北京、山东等地学习,并组织学校全体教师二级培训,聘请专家或退休老教师到学校作专题讲座。讲堂开设以来,开展专题讲座100余场,参与师生达1万余人次。为了取得家长的配合,学校利用“家长学校”平台,开办22期家长培训,邀请和组织家长到学校道德讲堂学习有关家庭教育理论知识,引导和激发家长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做好孩子的示范,对学生言传身教,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结合,发挥家庭是学生传统经典重点践行地的作用,使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在校外得到延伸。
  (4)开展“明礼知耻进校园”主题活动,以“仁、义、礼、智、信”为评价标准,每学期评选“学习之星”、“孝敬之星”、“礼仪之星”、“劳动之星”。重阳节,开展“尊老、敬老、爱老、助老”专题教育活动;“三·八”节开展“我为妈妈做家务”活动;感恩节组织“感恩老师、感恩父母、感恩社会”演讲比赛和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强化思想意识,深化教育成果。
  (5)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的德育工作中,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学校教育特色,组织师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突出“文明、和谐、诚信、友善”的主题,要求教师以身作则,廉洁从教,做一个有理想、有追求、有道德、有爱心、有担当的人民教师。培养学生文明向上、团结友善、仁爱诚信的品行,为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打下坚实基础。
  (6)在学科教学中整合教学内容,渗透传统文化内涵。语文教学中,利用古诗词的教学及时链接经典诵读中的相关内容;品德教育课中,对品德教材内容进行重组,突出品德课的教育内容,提升品德课的实际效果;音乐老师编写《文明礼仪歌》,教唱《礼运大同歌》《明月几时有》等歌曲;美术老师指导孩子们画《弟子规》的连环画或传统经典故事画。让学科教学融合经典文化,将传统文化与各学科相互呼应,适时拓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悟传统,提高学生践行经典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使养成教育落到实处。
  (7)借助社会实践活动传播传统文化美德。学校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小手牵大手”、“关爱留守儿童”、“帮助留守老人”、“文明礼仪进社区”、“公交站台红领巾执勤岗”、春节期间的“百姓大舞台”专场演出等活动。使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既得到践行经典的体验,又能够把正能量向社会传递。
  
  问:学校这样努力的意义是什么?
  答:黎平一小的做法有用吗?德育教育的效果真的好吗?学生的成绩能保证吗?
  对于这样的问题,黎平一小祝校长有属于自己的理解:“我认为,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特别是基础教育,那是成就一个人一生的教育,也是一个人打下做人基础的最佳时间,不能用卷面成绩来衡量。”
  因此祝老师对我说:“我们要在学生们还在学校的时候,为他们打下做人的基础,为了做到这个,即使我们自己做一些牺牲也心甘情愿。”这样一席话,如何不叫人肃然起敬?
  那么,黎平一小的老师们究竟做出了什么样的“牺牲”呢?让我们来看看黎平一小近年来的成绩就知道了……
  近年来,黎平一小先后被授予“全国文明单位”、“贵州省红旗文明单位”、“贵州省德育先进学校”、“全省红领巾示范学校”等五十余项荣誉,师生在各级各类竞赛和专项活动中荣获各种表彰二百六十九人次。
  “厚德楼”里严谨仁德的教师,“博学楼”上文明礼仪的学生、教室中朗朗的书声、少年宫里优扬的琴声、飘香的丹桂和盛开的鲜花无不使校园呈现出和谐仁爱的氛围。校园荣誉栏中“孝敬”“礼仪”“劳动”之星展现出学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效。“以德促教”使学生明白了“为什么要学习”,“要学习什么”,增强了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提高了教学质量。学校初步形成了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
  学校成为了学生的学园、乐园、花园,成为了社会满意、家长放心的校园。可以说,只要在学校里,无处不飘逸着一种书香仁德之气,只要在学校中,无处不飘逸着一股德香洒脱之气。
  因此,黎平一小的德育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获得了省委副书记李军同志的高度评价。原因就在于,黎平一小因地制宜,在堅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特色的德育工作中,充分挖掘经典优秀传统文化道德价值,细化了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做法,形成了特有的德育工作模式。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和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具体工作中,摸索出一套较为成熟的工作模式,在全省学校德育工作中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其他文献
为贯彻落实贵州省“9+3”计划、职业教育攻坚计划,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进职业教育的发展,提高我县劳动力人口素质,根据紫云县委、县政府、县教育和科技局關于实施“9+3”教育计划安排部署,我校制定了“9+3”教育计划实施方案,把责任分解落实到九年级各班,班主任和该班任课教师是主要责任人,学校行政领导分别到班检查督促,并承担和班主任及科任教师相同的责任,我和于以哲副校长(主持工作)分到九年级6班,负责此
期刊
2009年3月,贵州省中小学生“祖国好·家乡美”主题实践活动推荐传唱歌曲《贵州恋歌》、《故乡的校园》、《游子吟》在黔中大地中小学校蓬勃开展。活动开展的目的主要是引导广大中小学生寻找家乡美、发现家乡美、体验家乡美、讴歌家乡美和宣传家乡美,把热爱家乡熔铸在热爱祖国的情感之中,使参加活动的过程成为对中小学生进行最现实、最生动、最具体、最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过程。  2010年11月,作为省“千校万师”未成
期刊
中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接班人。中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如何,不仅关系到学生自身的前途和命运,更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21世纪的今天,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型的人才。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学校教育应把德育工作放在素质教育的首位。为此,笔者就如何加强中学生诚信教育的意义和对策略作探讨。    一、中学生诚
期刊
2014年5月7日中午,桐梓县羊磴镇三会小学。杨朝丽老师下课后回到住处,刚放下书,手机就响了,拿起电话一看号码,是严华小学的杨宗永校长打来的。“朝丽呀,老师和孩子们都挺想你的,有空常回家看看呀。”听到杨校长“常回家看看”这句话,杨朝丽会心地笑了,心里充满了温馨和亲切,思绪不禁飞回了那让她刻骨铭心的支教岁月……  时间回溯到2012年2月。  虽然是春天了,但天仍亮得很晚。早上6点,赤水市严华小学,
期刊
端午节(Dragon Boat Festival)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端午节”为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已并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中国人民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死去,便成了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
期刊
近年来,随着对未来人才要求竞争的激烈、社会压力的日益加重,教师的心理与生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年轻教师心理素质比较脆弱、承受力较差;年长教师过早地出现更年期综合征,提前衰老。整个群体普遍存在着烦躁、抑郁的不良情绪和心理疾病,甚至出现精神分裂、轻生等现象。关心教师健康问题成为越来越迫在眉睫的事情。    心里健康问题突出  据稍早前的资料显示,我国69%的被检测教师自卑心态严重,嫉妒情绪明显,焦虑水平
期刊
尊敬的省团校领导、老师:  您们好!  2014年4月25日,当我看到办公桌上您们寄来的包裹时,作为分管学校德育工作的我,眼前又出现了《励志训练》、《播撒感恩的种子》、《教师礼仪》、《教师人文素养》、《奉献报告》等老师们的精彩课堂。当我看了包裹中的两期《青年时代》刊物时,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于是我就写下了这封信,并让我校参加您们“千校万师”5月19日至23日的培训学员刘老师代寄。这封信一是向您们汇
期刊
(本刊讯)贵州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和政协第十一届贵州省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分别于2014年1月16日-20日、1月15日-19日在贵阳召开。  省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贵州省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决议》、《关于〈贵州省2013年全省和省本级预算执行情况与2014年全省和省本级预算〉的决
期刊
黔教办师〔2014〕57号  各市(州)教育局、贵安新区社会事务管理局,仁怀市、威宁县教育局,省属中等职业学校:  按照《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的通知》(教师〔2014〕1号)的要求,现将《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转发给你们(见附件),请遵照执行。  各地各校要加大宣传力度,利用报刊、广播、互联网、校园网等媒介进行广泛宣传;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扎实开展各种
期刊
(本刊讯)日前,由教育部批准的“中小学数字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重大课题在成都开题。课题组着力于系统性地解决中小学数字教学资源缺乏、标准不明确、信息环境建设匹配度不够、数字教学实践应用体系缺乏有效管理等问题。  开题论证会上,多位专家提到“扔掉教材”这一话题,引起现场部分教师的关注。“扔掉教材”具体是指什么?“扔掉教材”之后教师又该如何组织教学?当数字教学资源扑面而来,教师们准备好了吗?  教学资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