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诚信教育的意义与对策

来源 :青年时代·中学生读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hao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接班人。中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如何,不仅关系到学生自身的前途和命运,更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21世纪的今天,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型的人才。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学校教育应把德育工作放在素质教育的首位。为此,笔者就如何加强中学生诚信教育的意义和对策略作探讨。
  
  一、中学生诚信教育的意义
  诚实守信是中国传统道德伦理的重要内容。我国古代典籍对诚信有过重要的论述。例如:“言必信,行必果”(孔子《论语·子路》),“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离娄上》),“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意诚而后心正”(《大学》),“诚信者,天下之结也”(《墨子》),“养心莫善于诚”(《荀子》),“进学不诚则学杂,处事不诚则事败,自谋不诚则欺心而弃已,与人不诚则丧德而增怨”(程颢、程颐《二程集·论学篇》),这些典籍告诫我们要讲信用、重信誉,言行一致。那么,对于承担传承中华民族先进文化的当代中学生来说,诚信教育无凝显得尤为重要。
  诚信是做人的根本,是一个国家得以健康发展的精神支柱,也是人类社会赖以正常运转的保证。马克思认为,人是社会的人,是社会的主体成员,是人际关系的总和,只有人与人之间诚实守信,相互信认,讲真话,传递真实信息,人才能得以生存和发展,人类也才能修养生息繁衍延续。是否具备诚实品质,这已经成为社会道德的标志,成为衡量一个社会成员在道德上是否合格的最基本标准。如果一个人缺乏诚信,那么他也就会失去人们对他最起码的信任和尊重,正如孔子所说的,“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
  诚信是教育的根本宗旨。它要求我们承认事物的本来面目,尊重客观实际和客观规律,对人对事都要有一个诚信的态度。中共中央颁发的《公民道德实施纲要》以及教育部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诚信教育的通知》的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等,一致强调教育的重要意义和宗旨是教人求真,教人守信。中小学阶段是人生生理、心理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是人生中最具朝气,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可塑性最强的好时机,是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的希望就是祖国的希望,为了让中学生将来能与社会、他人和谐友好相处。为此,实施诚信教育是中小学校最为基础性和本职性的工作。
  诚信教育是学生踏入社会的生存之道。中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想道德品质如何,直接关系到自身的前途和命运,以及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伟大复兴。学生时代只是人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短暂时期,学生最终是要走出校园步入社会去求职、创业的,那么诚信将会成为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最基本的素质要求,创业更需要我们诚实守信用,履行契约,遵守规则。无数事实证明,你对别人说假话,别人对你也说假话,你对别人不诚实,别人对你也不诚实。说到底,不誠实守信,既不尊重别人,更不尊重自己,最终会受到社会的惩罚和人们的唾弃。
  
  二、中学生诚信危机现状
  目前,中学生缺乏诚信主要表现为:学生自己不按时完成作业,抄写同学的作业上交了事;学生借学校、老师、同学、朋友的钱物、书籍不归还;称病或去网吧以逃避到校上课;谎报学习成绩,涂改成绩分数;向父母撒谎要钱;不遵守公约和交通规则,与人交往不守约等等,特别是有一些学校的学生考试作弊相当普遍,以至于达到学校不采用严历惩罚的手段制止都不行了。
  
  三、中学生诚信教育对策
  诚信教育属于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诚信社会,根本上有赖于诚信教育。若对中学生教育失去了诚信,则受教育者不可能形成诚信品格,那么整个社会的诚信大厦也将难以建立。为此,开展中学生诚信教育刻不容缓。
  健全完善学校各项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本身具有引导、规范、惩诫的作用。学校的一切规章制度都体现着学校所倡导的价值取向,这极大地影响着教师、学生的利益与道德的取向。我认为,一方面学校的各种诚信教育制度内容要涵盖教师、学生的学习考试、日常生活、人际交往、社会活动等各个层面进行规范,让教师、学生都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另一方面要确保诚信者因诚信获得利益,以倡导“谁诚信,谁得利,谁诚信,谁光荣”,让不诚信者受到处罚,以形成“谁失信,谁受损,谁失信,谁可耻”从而使讲诚信成为受人们敬重的一种精神愉快体验,使师生们真习实意地以诚信的道德价值观去规范自己的行为,把诚信看作人格中不可缺少的理念去追求,从而达到内在的道德自觉性,以有利于诚信美德的弘扬光大。
  教师要树立楷模做好表率。教育本身是用一个人的灵魂呼唤另一个人的灵魂,个体诚信的发展要经历一个由模仿到内化的过程。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往往是知识和道德的双重权威,教师的信用度和理念将会直接影响着学生诚实守信品格的形成。为此,作为教师要严谨治学,爱岗敬业,实事求是,以身作则,表里如一,信守承若,以诚信行动和品格去感化每一位学生,打动每一位学生,启发每一位学生,唤醒每一位学生。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交往的主要场所,学校校园文化氛围和风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和品格。目前,不少学校的诚信教育仅停留在《思想政治》课程教育形式上,虽然《思想政治》课程是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教育,但很多老师只是对其进行泛泛的理论教导,死搬硬套的理论说教,并且方法简单,形式单一,最后只是借助理论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这种老掉牙的说教方式,面对现当代的中学生来说已经显得苍白无力了。笔者认为,任课教师在各科教学过程中要善于结合本科目教学内容,抓住时机,将诚信教育有机渗透到教学活动中去。学校还应该坚持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生动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诚信教育实践活动。比如:学校组织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征文、演讲、辩论等活动,经常利用校报、黑板报、校园广播等媒介大力表扬诚实守信的老师、学生和家长,宣传诚信优秀事迹,表彰诚信个人。营造学校讲诚信的良好氛围,使学生受到诚信道德文化的熏陶,并且从中吸取诚信美德营养,深刻领悟诚信思想的丰富内涵,从而使学生的诚信意识得到为断升华。
  构建家校诚信教育合力。“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品行和作风,无疑会有力地促进孩子诚信品质的养成。要搞好诚信教育,光靠学校是不够的,必须取得家庭的密切配合。为此,学校应该加强与学生家长取得密切的联系,扩大学校教育对家庭的影响,帮助家长充分认识诚信教育对学生学习、生活和成长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开展家庭诚信教育。为此,教师要通过家访,学校要组织开展家长会议等形式与学生家庭进行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行为结果、学习生活情况。只有赢得家长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形成家校通力合作,齐抓共管,才能进一步推进学生的诚信道德素质。(作者系贵州省岑巩县客楼中学教师)
其他文献
2003年,福建省外大学校友会等机构编撰《福建博士风采》丛书。首卷入编381位博士,有网民贴出习近平在书中《自述》全文。现特全文刊出,以飨读者。  简述:  我1969年从北京到陕北的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插队落户,7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我的锻炼很大。最大的收获有两点:  一是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这是让我获益终生的东西。  二是培养了我的自信心。记得父亲要求我们
期刊
在毕节市金沙县石场乡有一个小学,他们与石结缘,他们以石为师,以石为友,借着当地的“石文化”,从石头中提炼自己需要的品质,回馈到日常的教學当中,全校师生以石之品质要求自身,以此创建属于自己的学校文明。  1915年,四川永宁徐可均夫子的学生李应森在石场创办了石革闹小学,曾更名为激扬小学,最后定名为石场中心完小,所谓“石场”就是石头的出产场地。  2002年,石场乡中心完小与石场二小合并成了现在的石场
期刊
“天下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这句话说得不无道理。一个人若是有明确端正的态度,有饱满炽热的热情,有坚持不懈的耐心,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应该不难做好一件事,学生学习亦是如此。许多学不好的“问题学生”,关键原因在于思想认识出现偏差,只要教师能够及时引导,纠正偏差,转变“问题学生”并不是不可能的。  那么,如何及时引导才会起效?这恐怕是我们教师最头疼的问题了。  因为每个学生的情况是各不相同
期刊
“卧似一张弓,站似一棵松,不动不摇坐如钟,走路一阵风。……”这是屠洪刚演唱的歌曲《中国功夫》,一夜之间,这首歌便红遍了中华大地,唱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这首歌不仅表现中国功夫的博大精深,更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和积极向上的民族精髓。在我们感受古人“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的训诫时,更加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其标准和要求成为我们今天的举止礼仪(站姿礼仪、坐姿礼仪、走姿礼仪、蹲姿礼仪)的基本规
期刊
邓小平同志曾说:“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中也强调:“要以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自从2000年我参加工作以来,听到的“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呼声是一浪盖过一浪。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国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基础教育课程建设方面也确实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绩。这些改革的成绩大家都有目共睹,可以说是硕果累累
期刊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腾飞,信息越来越灵通,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交通的发达,拉近了农村与城市的距离。农村生活的孩子再也不是生活在那种“世外桃源”的环境中。由于受到家庭、社会、学校等方面的不良因素的影响及自身的存在的有待改进的因素,有些学生在思想、认识、心理、行为、学习等方面偏离了常态,在品德、学习态度、心理等方面存在较为严重问题,在平时的学习生活和交往中表现出一些另类的行为的问题学生。问题学生
期刊
“留守儿童”源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近年来,政府、社会将留守儿童作为一大关注点,各种经济上的、物资上的帮助“络绎不绝”,学校对留守学生的关注也愈加重视,发起了多种模式的爱心帮扶活动。政府的关注,社会各界的资助,学校的援助,对留守学生生活上和学习上的物资需求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作为一名教师,我也参与学校留守学生的帮扶,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发现,经济和物资的帮扶不是每个留守学生亟待、迫切的需求。我认为,留守学
期刊
挫折的心理学定义是个人在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干扰而产生的心理状态。一般来说个人会体验到失望、自卑、抑郁、愤怒等消极情绪。人在情绪状态下,大脑负责理性思考的部分会受到抑制而不能进行理性的思考。在遇到挫折时情绪管理能力差的人更容易意志消沉、自暴自弃,更有甚者因为无法控制挫折产生的愤怒情绪做出自伤或伤人行为(激情犯罪);情绪管理能力强的人则会通过一些情绪管理的技巧快速调整自己的情绪,让大脑恢复理
期刊
为贯彻落实贵州省“9+3”计划、职业教育攻坚计划,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进职业教育的发展,提高我县劳动力人口素质,根据紫云县委、县政府、县教育和科技局關于实施“9+3”教育计划安排部署,我校制定了“9+3”教育计划实施方案,把责任分解落实到九年级各班,班主任和该班任课教师是主要责任人,学校行政领导分别到班检查督促,并承担和班主任及科任教师相同的责任,我和于以哲副校长(主持工作)分到九年级6班,负责此
期刊
2009年3月,贵州省中小学生“祖国好·家乡美”主题实践活动推荐传唱歌曲《贵州恋歌》、《故乡的校园》、《游子吟》在黔中大地中小学校蓬勃开展。活动开展的目的主要是引导广大中小学生寻找家乡美、发现家乡美、体验家乡美、讴歌家乡美和宣传家乡美,把热爱家乡熔铸在热爱祖国的情感之中,使参加活动的过程成为对中小学生进行最现实、最生动、最具体、最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过程。  2010年11月,作为省“千校万师”未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