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来源 :少年科普报(科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vi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高职院校教育的发展、社会压力的增大,高职院校学生所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但由于学校对学生心理与思政教育机制的不健全,造成了一系列不良后果,这使学校思政教育与心理教育面临着严峻挑战。将思政教育与心理教育相结合已成为当前高职院校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新模式。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不仅需要加强对思政教师的培训,而且要在思政教育的同时辅以心理健康素质培养课程,以促进思政教育与心理教育相互融合,实现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对青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协同促进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思政教育;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3-254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在学生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已趋于成熟,同时在二者的互补与融合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不可否认的是二者融合的具体实施方式仍需要进一步完善。在认同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机制的基础上,对二者融合途径与意义进行分析,具体给出了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原則和方式,希望正确把握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关联性,在实现两者融合上做出一些有益的探讨。
  一、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一)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差异
  1.学科体系上的差异。思政教育学科体系主要涉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意识形态层面的教育发展。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是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以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心理治疗等为手段进行的心理辅导和矫治,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调控自我,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
  2.教育内容的差异。在教育内容上,思想政治教育更加侧重于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意识上的教育,而心理健康教育侧重于学生个体的心理健康知识、理论以及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径和传授心理调适的方法培养。
  3.教学方式的差异。思政教育采用正面和榜样示范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改造和引导,端正学生的政治立场,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强调从主观思想上进行改造,有明确的政治倾向。心理健康教育提倡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和理解,重视问题学生的情感体验及行为训练,在民主、平等的气氛中帮助心理存在问题或者异常的学生逐渐恢复健康,以个别心理咨询为主、团体心理辅导为辅,强调尊重、信任和理解学生,在平等的关系中帮助学生悦纳自我、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二)思政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致性
  心理健康是以个体需求为出发点,关注个体心理成长和人格的发展,使个体能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优秀的人格品质和潜能。思政教育主要以学习马列主义等理论为指导,着眼于国家和社会需求,使个体能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世界观。在高职院校学生教育中,不可能存在绝对的心理健康教育或思政教育,两者总有必然联系。思想方面的问题也必然是由各种心理原因引起的。将两者有机结合,才能解决高职学生的实际需求。在高职院校教育中,加强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主要在于:(1)促进高职院校德育发展,从广义上看,高职院校德育可以分为思政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两部分,二者的相互融合,可以全面促进高职院校德育发展,具体包括改善高职院校德育教育方法、拓展德育教育目标、丰富德育教育内容、提升德育教育效率。(2)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是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共同任务,在实际中,实现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融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生理、心理健康,能提高学生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并使其具备相应的心理品质、道德品质,使其人格完善。
  二、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必要性
  (一)高职院校学生面临的心理问题挑战
  高职院校的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美好阶段,其观念建立处于关键时期,心理状态处于发展期,技能学习处于成长期,然而在此阶段,高职院校学生也面临诸多的心理问题与现实问题,当面对这些困难挫折时,他们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从而影响他们未来的就业与生活。因此,促进大学生心理状态的优良成长,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技能的发展,是当前高职院校应当解决的首要任务。就目前各高职院校学生的现状来看,很大一部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一些国内的调查研究也表明: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高危人群是在校的大学生。普遍存在于大学生中的心理问题如下:应对挫折能力差,敏感自卑,情绪不稳定;不适应人际交往使大学生产生心理障碍;恋爱困惑及无法正视失恋引发的自伤、他杀等一系列社会问题;面临激烈的就业与择业现实导致的心理压力;等等。
  (二)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优势
  1.思政与心理健康培养目标的统一性。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课程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培养其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思政课程作为高职院校的必备课程,其在学生思想道德方面作用突出,思政课程不仅负责学生道德的培养,同时还肩负着学生内在潜能的开发。可以看出,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政教育也包含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所以二者能够有机结合在一起。
  2.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融合性。在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可以采用思政教育的方法引导学生思想,使高职院校大学生可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引入心理健康的方式解决问题,使大学生能够自主开发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思政教育工作更适应现实生活状态,进而取得良好效果。
  3.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互补性。思政课程在高职院校的培育中重视学生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的建立,而对学生人格、情绪的教育引导较为缺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帮助大学生树立良好心理状态的同时,可以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两者的结合能够让学生面临学习、人际关系、爱情等问题时,避免各种压力对身心造成的不良影响,培养他们的意志品质。   4.思政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引性。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已趋于成熟,其思想已经近于独立,学校对其进行的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起着很大的指引作用,会对学生日后的工作和生活产生重要且深远的影响。不过,社会上的不良因素也逐渐渗透到大学生的生活中,导致一些学生的思政課逃课率极高,认真听讲的学生很少。鉴于此,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及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其进行心理健康干预训练,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树立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念,促进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三)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途径
  1.师资队伍相结合。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专业技能类大学生院校,其教学重点集中在学生的技能教育上,对学生的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较为轻视。在课程设置的结构上来看,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互分离,思政教育知识与心理健康知识相互脱节。从师资队伍的结构上来看,就任思政教育课程的教师大部分兼任一些行政事务,甚至以行政事务为主要工作重点;心理课程师资方面,部分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师兼任心理教师,而思政课教师对心理知识并不完全清楚,思政教师对心理技能的学习也不关注,往往在发现问题时学生的心理问题已经比较严重。所以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上应该将思政与心理教师进行整合培训,在思政方面,学校应当对思政课教师进行专项培训,使思政课教师具备健康心理知识专业技能;在心理健康方面,比较而言,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师队伍不健全,很多院校受条件限制,专业的心理健康咨询室和科班出身的专业心理学教育教师非常有限。在引进心理教师相关人员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对专兼职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技能训练,提高他们的心理学、教育学理论水平;培养他们较强的科研能力,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教育科研活动;促进同行业教师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共同解决学生中出现的问题。
  2.教育方法相结合。不同学科之间有着不同的教育方法,思政教育作为学校基础学科,其教育方法有着独特优势;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指导学生心理的学科,其教学方法也兼具了灵活性等相关特征。二者在教育方法上应该相互学习,互相补充,在保留自身特性的同时吸收对方优势。在心理健康方面,可以将思政教育的教学形式引入心理课堂,提升学生的大局观与基本思政素养;在思政教育方面,可以将心理咨询与心理游戏引入思政教育当中,丰富思政课堂内容,活跃思政课堂气氛,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塑造学生的价值取向。
  3.教育内容相结合。高职院校以培养高素质大学生为目标,其教育活动与内容均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开展。思政教育作为学生观念意识的宏观层面,关注的是学生的思想动向,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生心理状态的微观层面,关注的是学生情绪、人格与意识状态。
  4.教育渠道的结合。思政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要以一定的教育途径为依托。高职院校在进行学生思政与心理教育的融合中,要加大相关内容的文化建设,组织多形式、多目标的文化活动,大力弘扬优良的生活作风与意识形态,进而实现思政与心理的有机结合。
  5.教育平台的结合。高职院校应跟随科技发展趋势,依据现有网络技术条件,构建思政与心理相结合的在线教育平台,充分发挥网络的自由性、引导性、虚拟性的特点,教育者通过网络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和思想状态,以有效及时解决学生出现的实际问题。
  6.课程设置上的结合。思政课与心理健康课的设置要结合此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征,以学生发展目标为起点,开设思政与心理必修课程,使得心理健康与思政教育互相融合,进而在课程上完善二者的结合模式,促进学生发展。依据高职院校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在课程设置上,应把心理健康教育吸纳到教学中,也可以开设心理咨询选修课,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思政教育中,实现两者的结合。
  
  
  参考文献
  [1]马建青.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论丛[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2]王岩.心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機结合的可行性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7,(1902):125-128.
  [3]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研究[J].中等职业教育,2011,(8):4-7.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在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学手段更新中也得以大量普及,使得教学效果得到良好提升。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让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更加得心应手,能够为教学带来更多资源信息,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因此笔者将结合教学实践,对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小学美术教学展开研究。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美术;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3
期刊
摘要:美术课堂的教学成效,体现在课堂实施的全过程。美术教师要围绕课堂目标,注重课堂节奏“三要素”, 关注课堂的“动静结合、张弛有度、疏密间隔”,创设和谐灵动的氛围,落实训练和体验,传递有效方法,彰显美术之美。  关键词:课堂节奏;动静;张弛;疏密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3-251     美术课堂,是丰富学生美术知识、发展美术能力、提高美术修养的主阵地,美术
期刊
摘要:小学数学教育在教育体系之下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数学作为义务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中具有重要作用,因其需要较高的逻辑思维能力、创造力、想象力,是锻炼学生创新能力的最好学科。另外数学也作为一门必考的学科,它从小学起便陪伴着我们甚至到大学毕业,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中我们都离不开数学。而数学在众多学科当中,也是最容易与其他学生拉开距离的一科。数学来自生活,也
期刊
摘要:小学数学是学生理科未来发展的绝对基础。但是因为小学生年纪较小,自身认知能力受限,出现错误是在所难免的。“失败乃成功之母”,其实错误的出现对于学生的提高反而是有帮助的。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合理的利用错误资源,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是当前的关键研究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课堂;错误资源;有效利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3-240  引言 
期刊
摘要:识字教学是整个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当前在识字教学中,存在着教学方法过于单一,识字数量平均化和不重视学生识字能力的培养等问题。因此,必须改善教学方法,将游戏寓于识字教学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情境,增强识字与生活的联系,教学生掌握常用偏旁部首的变化规律,运用多媒体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3-255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中英语教学方法创新度不断提高。改革实施的方式是创新,创新的基础是打破传统。文章基于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现状,主要分析了高中英语教学中传统教学法与现代教学法的有效结合策略。  关键词: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传统教学法;现代教学法;有效结合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3-260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中英语教学方法创新度
期刊
摘要:在小学阶段,体育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锻炼身体的意识,而且还应侧重积极地开展体育锻炼,从而提升学生对体育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小学体育教师应摒除传统的以学生自由活动为方式的教学模式,从学生的身体特点以及教学内容两方面出发,并创设教学模式,促进学生体能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四年级;体育教学;体能发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3-257  
期刊
摘要: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尽管出现的年份较短,但其发展态势良好,并且随着科技与经济的发展其发展仍然有大飞跃的趋势,但是其发展水平在全世界来看仍然处于中下游,随着网络科技时代的来临,电子信息工程所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分析其发展现状,并根据其现状对其发展做好全面的规划,采取好措施,对于电子信息工程而言是必要的。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发展现状;前景;保障措施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期刊
摘要: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首先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语文素养,这样才能真正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目的。本文仅从小学语文作业布置策略进行研究,希望通过科学的作业布置方法,提高语文学习的有效性,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作业;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3-259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精心
期刊
摘要:新的初中数学课程,其基本的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其中,数学思维的培养是学生健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思维的形成过程一般都是从形象思维发展到经验型的逻辑思维和理论型的逻辑思维,思维的不断发展与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的培养有很大的关系。所以,我们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借助恰当的方式和方法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确保学生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的同时获得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