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练运算”说起

来源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4826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的运算贯穿于整个数学领域,是数学学习的一条主线。《义务教育教学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标准》”把“运算能力”列为十大核心概念之一,赋予运算能力新的内涵,使得培养“运算能力”的主渠道——运算教学更加被教师们所关注。
  在江汉区近几年的“练运算”活动中,学生运算能力有大幅提高,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有的教师矫枉过正,搞题海训练;单纯抓运算技能,忽视学生的综合素养;一味求运算速度,使得学生丧失运算兴趣。
  一切教育为了学生,而教研正是为了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解决教师的困惑,最终落实到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中。我们必须重新审视运算教学及相关的核心概念。
  重新审视——运算能力的内涵是什么?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无论是知识的积累、方法的提高,还是规则的内化、实际的运用,都承载着“数的运算”“数学推理”“数学抽象”“直观想象”等学科关键能力的培养。其中,运算能力不仅蕴涵抽象、推理、模型等基本数学思想,还是数学学科所独有的关键能力。
  1.什么是运算能力?
  《标准》运算能力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
  运算能力的主要特征为——正确运算、理解算理、方法合理。这也是评价运算能力的主要标准。
  2.运算能力仅仅是一种技能吗?
  一起来看看使用“凑十法”计算9 3的过程:9 3=9 1 2=10 2=12,这个过程表面上是计算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推理过程。张景中院士曾说过:“计算是具体的推理,推理是抽象的计算。”运算能力并非单一的、孤立的数学能力,而是运算技能与逻辑思维等有机整合。
  学生在实施运算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分析运算条件,探究运算方向,选择运算方法,设计运算程序,使运算合理简洁。换言之,运算能力不仅是一种数学的操作能力,更是一种数学的思维能力。这就是江汉区在小学阶段坚持开展“练运算”活动的价值所在。
  3.如何形成运算能力?
  对运算能力的结构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算理、算法是运算能力的“一体两翼”,两者相辅相成。算理是算法的理论依据,涵盖了数学概念、运算定律、运算性质等;算法是算理所蕴含的行为的整理与提炼,使得算理可操作化。没有算理的算法是机械的,不成算法的算理不能转化为运算能力。两者既是运算能力的构成基础,又是运算能力的核心要素。
  仅有算理和算法,还不足以形成运算能力,还必须有基本口算的支撑和运算策略的选择。运算的方式包含精确计算和估算,精确计算又分为口算、笔算和用计算器算。其中口算是基础,因为笔算、估算最终都转化为了口算。
  不断找寻——运算教学的价值追求是什么?
  运算教学根据内容可以分为:运算产生的教学(如《乘法的初步认识》)、运算法则形成的教学(如《两位数的加减法》《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运算实际运用的教学。
  无论是加法、减法,还是乘法、除法,每一种运算都是解决某类问题的工具,或是由某类问题所抽象出来的数学模型。因此,学习一种运算的意义就是经历一个“建模”的过程。
  就小学阶段的数运算教学而言,主要是引导学生:经历从整体上把握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各种类型的认识过程;经历从特殊到一般,发现和提炼运算法则的过程;经历口算、笔算、估算、简算之间的有主有次、融合渗透的沟通过程。
  借助于这样的教学过程,除了要使学生掌握各种运算方法,形成相关的运算技能外,还要使学生感受知识结构及逻辑关系,学会有序思考,形成有条理的思维习惯;学会用独特的眼光发现运算中内在的规律,从而了解数学发展的一般方法,感受法则、定律形成的过程中的数学思想(分类、归纳、转化、数形结合等);学会根据具体情境,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灵活计算,提升学生敏捷的思维品质。
  因此,数运算教学的价值取向需要发生变化,从追求运算结果的准确无误和运算速度提高学,转变为培养学生判断与选择的自觉意识和灵活敏捷的思维品质。
  梳理定位——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运算教学是什么?
  在“核心素养”视角下,我们对已有四年实践历程的“练运算”工作进行进一步梳理、发掘和优化,转化为“核心素养”的时代要求,成为核心素养的江汉表达、落实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依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框架、《标准》以及前期的实践经验,我们初步构建了江汉区小学生运算能力的“价值目标体系”,用它来指引我们的运算教学。
  价值目标体系对应7大学科素养,指向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不同层面。这7大方面的学科素养分别是: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数感、符号意识、应用意识、模型思想、创新意识。每方面的素养又通过不同的要点得以体现。
  有了宏观的目标体系,那么微观层面,运算教学的课堂应该是“有挑战性的”——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丰厚的”——引导学生经历探索运算方法的过程,同时也是“朴实的”——促使学生静心思考、安心练习、用心内化。
  核心素养视野下的运算教学,除了传统的突出算理、算法的教学,还应重视对运算意义的建立,引导学生感悟数学思想,并适时渗透数学文化。在实践中,我们初步提炼了“运算教学五要素”:
  1.创境激需,凸显意义。把计算融入解决问题中,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运算的需要,从而能主动地投入到算法的构建过程中。
  2.借助直观,明晰算理。通过直观演示或操作,帮助学生感悟算理,为算法的建构建立明确的表象;借助数形结合,支撑算理。
  3.迁移类推,抽象算法。教师在运算教学中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在掌握算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迁移类推、发现运算的规律,抽象算法,建立运算的模型。
  4.沟通比较,感悟思想。利用学生已有的运算知识和经验,把新旧知识结合在一起,体会运算时的相同点,促进认知同化,完善认知结构。
  数学教学不用求“全”,而应求“联”。运算教学也不例外,当多种算法呈现出来的时候,需要及时勾连,通过异中求同等方式,建立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促进算理的结构化理解。
  例如:从四年级的“整数的简便运算”,到五年级“小数的简便运算”,再到六年级“分数的简便运算”,通过知识的铺垫和迁移,让孩子们发现规律和異同,得出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和分数的运算中同样适用。这不仅是某个知识点的迁移,更是数学思想的提升。
  5.分层练习,提升能力。既要有让学生思考的自主练习,培养一丝不苟的运算习惯,又要有富有挑战性的开放式练习,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在分层练习中,动静结合,口眼手脑协调并用,才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
  重视运算能力的培养,提高运算教学的育人价值,是数学学科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中关键能力的一个“小切口”。立足高远,做好每一件小事,这是江汉教育人共同的目标。
  (作者单位:武汉市江汉区教育局小学教研室)
其他文献
人教版教材每册都设置了“数学广角”内容,试图系统而有步骤地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感悟数学思想方法。  五年级上册教材中的“数学广角”,就是把解决植树问题作为一个学习支点,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从中发现规律,抽象出数学模型(点段关系),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在教学时,教师应该在充分理解教材意图的基础上,准确定位教学目标,
纵观现在的语文课堂,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教师的教学语言精致准确,教学设计环环相扣,教学节奏有条不紊,没有任何“意外”。学生则被当作“牵线木偶”,回答着教师提出的一个又一个琐碎的问题。面对这样的课堂,我们不禁思考:学生到哪儿去了?他们在课堂中的存在价值仅仅是被动地回答教师的问题?是否有人了解过他们的学习困惑,在意过他们的学习需求,倾听过他们的内心想法?作为一线教师,该如何坚守学生立场,让学生站在课堂
部编本教材的写作教学编排很有新意。读懂编者意图对于正确使用教材、科学组织教学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以七年级教材为例,简要谈谈研读教材的体会。  注重方法指导。首先,在“阅读”板块示范写法。教材中选编的文章都是名家名作,很多写法值得借鉴。因此,教材在相应的课文后面设计了写作训练,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写法。如:上册第一单元《春》,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另写一些比喻句来描绘春天”;《济南的冬天》要求学生“借鉴课文
“前理解”是相对于某种理解以前的理解,或者是在具体的理解之前已有的某种观点或看法。  在对具体的文本解读时,前理解既有积极意义,又有消极影响。就积极面而言,前理解是读者解读文本的重要基础,因为阅读文本的过程就是读者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价值观念对文本进行理解、判断和评价的过程,如果读者不具备相应的知识经验和价值观念,就不能正常地阅读相应的文本。就消极面而言,前理解往往表现为一种成见或偏见。消极的前理
课改至今,语文仍是受诟病最多的学科。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强化分析、弱化阅读无疑是主要原因之一。我们始终在探求走出困境之路,而与“语文主题学习”的结识,无疑为我们的探求指明了方向。我们围绕“语文主题学习”的探求之旅,大致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主动探路,二是大胆实践。  一、主动探路  2016年6月,学校选派部分主管教学的領导和骨干教师到武穴市实验小学观摩“语文主题学习”开展情况。观摩回来后,小学部召开了
明代教育家、思想家陈献章说:“‘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而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就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  一、抓反复处质疑  有些文章,作者为了强调某种思想,或突出某种情感,有意让一个句子反复出现。教师抓住这样的地方质疑,能引导学生顺藤摸瓜,理解文章的内容、结构、主旨和情感。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六年級上册《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以下同版
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真正将器乐教学落实到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教师并不多。有些音乐教师即使进行器乐教学,也只是将器乐知识蜻蜓点水般简单介绍一下。笔者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大胆整合课本中的器乐教学内容,进行“竖笛进课堂”研究,从小学三年级起要求“人人有竖笛,个个能吹奏”,并在4—7年级选拔40名学生进行考查,组建竖笛乐团,进行合奏训练。经过两年多的教学研究,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团队合作,提高交流能力  竖
课改以来,尽管中学历史课堂面貌发生了一些好的变化,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课堂质疑仍非常缺乏。笔者通过对200多节录像课教学语言的分析发现,课堂教学仍以教师讲授、提问和学生被动回答为主,课堂上教师讲授、提问和学生被动发言的比例分别为20%、15%和18%,学生的主动发言比例仅占2%,教师接纳和利用学生观点的比例为5%。学生的质疑寥寥无几。此外,对历史教材内容或教师讲授内容经常提出质疑的学生占总体的0.7
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分工协作,互相交流,综合概括,从而获得知识的学习方式。如何真正落实合作学习,笔者认为可以运用教学策略聚能、聚神、聚心、聚力,使合作学习成为面向教师和学生的高效学习。  聚能:每个人都有能力范围内的事做  有的教师把“合作学习”与“小组交流讨论”划上等号,其实,在合作学习中,不光要给每个学生说话的权利,还要让他有话可说。让学习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也有能力范围内的事情可以
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740)的秋天,王维以殿中侍御史的身份去黔中、岭南担任选补使。在去桂州(今广西桂林)途中经过襄阳时,他游览了襄阳,且登临汉江,远眺汉江的壮丽景色,才有了不朽的《汉江临眺》。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首联写汉江地理位置。以山托水,实景虚写,气象宏大,耐人寻味。颔联以景相承,虚实结合描写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