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企业明天的经济”

来源 :企业文化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ckyhuang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9月27日,《企业文化与管理》杂志在天津市干部俱乐部友谊厅举行了国庆座谈会。座谈会气氛热烈,来自天津市工业工委、交通工委、金融工委、商务工委及众多企业集团公司的宣传部、党办的负责同志畅所欲言,围绕企业文化的深层价值、主要特点与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广泛的交流,对《企业文化与管理》杂志六年来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就提升办刊水平、扩大社会影响提出了宝贵意见。
  
  “文化管理,企业管理的最高阶段”
  
  在座谈会上,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文化管理作为一种“软管理”、“潜管理”、“柔性管理”、“心性管理”,的确是企业管理的最高阶段,已经并且必将继续对企业的生存、发展与完善产生深远的影响。
  天津旅游集团党办张主任认为:“企业文化建设是当前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现代企业都应当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我们旅游集团对国有企业有自己的独到看法,简单概括起来就是一句话:‘不信国有企业搞不好!’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我们认为,国有企业具备很多的优势,在市场竞争中并非没有前途。实际上,关键还是人的素质问题、心态问题。当我们的领导和员工都像对待自己的事情那样对待企业的事情时,国有企业就真正有希望了。而企业文化建设要解决的正是这样一个素质问题、心态问题。旅游企业与一般企业有所不同,它的性质比较特殊,更离不开企业文化的有力支撑。旅游集团成立五年来,取得了辉煌的成绩。目前,旅游集团每年的经营利率的增长幅度在36%以上。企业状况发生了巨变,应当说与成功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是息息相关的。近年来,我们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不断探索,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套适合自身行业特点的企业文化理论。我们的主要体会之一就是:企业文化必须具备自己的个性,因为具有个性的企业文化才真正具有生命力。”
  天津市商务工委高处长强调:“当前,国有企业的领导越来越重视企业文化的价值和作用。从实际出发,大力开展卓有成效的企业文化建设,这是振兴国有企业的必由之路,是大势所趋。前不久,我们专门提出一个《商务系统文化建设纲要》,明确将文化建设具体划分为企业文化建设、机关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行业组织文化建设四个方面。毫无疑问,其中的企业文化建设应当是重中之重。客观、务实地看,国有企业要开展好企业文化建设,一要有精力,二要有投入,三还要有‘明白人’。所谓‘明白人’,就是指要充分认识企业文化建设推动企业经营的巨大价值、充分认识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企业管理的重要作用。只有从这些方面进行长期不懈的努力,企业文化建设才能真正成为国有企业再次腾飞的助推器与持续发展的动力源。”
  天津一汽夏利公司温主任介绍说:“我们天津一汽夏利公司非常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最近几年来,我们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比较规范、比较成熟的文化模式。公司花巨资培训相关人才,目标就是企业现在特别是未来的长足发展。我们的实践体会是: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确实产生了强劲的推动、拉动作用,这是我们在生产经营上连创佳绩,不断更新历史纪录的根本原因所在。我们的总经理高度重视企业文化,不断向我们灌输贴近实际的新理念。用员工们的话来说,就是不断地‘洗脑’、不断地‘输液’。目前,我们公司的企业文化氛围越来越浓,企业文化理念也越来越新。比如,针对当前产销两旺的可喜局面,总经理适时地提出了一种危机理念,在全公司形成了一种以忧患意识为核心的危机文化。我们所有的员工都非常熟悉总经理的那句名言:‘我们是在冰山上行走,随时都有摔倒的可能。’事实证明,这种危机文化的确起到了凝聚人心、振奋精神、强化管理、促进经营的良好作用。”
  一些代表还就企业文化建设的理论前沿问题进行了条分缕析的详尽阐述,对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的前提条件和具体的操作技巧进行了归纳总结,互相启发,开阔了眼界、理清了思路、明确了原则。
  
  “引得源头活水来,牵动四两拨千斤”
  
  在座谈会上,许多与会者都回顾了自己与《企业文化与管理》结缘的历史,深感杂志的巨大变化与长足进步。大家集思广益,针对杂志现状,提出了十分宝贵的极具智慧的建议。
  天津旅游集团张主任在发言中说:“我是在两年前开始接触《企业文化与管理》的,感觉这本杂志确实不错,内涵丰富,对企业文化建设有较强的指导意义,侧重内在规律的研究,成功经验、知识性的东西很多。我们将给每个企业配发这一杂志,使大家都能从中多吸取一些营养。《企业文化与管理》这本杂志的生命力是很强的,应该进一步加强其市场覆盖面。据我们了解,许多企业对好的杂志还是舍得投资的。应该说,市场潜力还很大。我们认为,企业文化实际上是一种经营文化、管理文化,应当作为一种经营理论、管理理论进行推广。如果只靠党务、宣传部门单独开展工作,效果往往不好,难度可能会很大。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旅游集团坚持党政工团有机结合、有效联动,结合经营现状、管理实际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产生合力。”
  天津市商务工委高处长指出:“《企业文化与管理》这本杂志能在中央严格整顿报刊市场中保留下来,并得到进一步发展,充分证明了它的生命力。我们算是比较早的读者了,从48页的白皮书到今天这样一个档次、规模,感觉变化很大、进步很快。特别是改版之后,更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我认为,这本杂志是非常有市场前景的。我有四个建议,提出来供大家参考。第一,着眼点应放在读者对象上,应集中在经济领域、国有企业战线。第二,我认为,这本杂志的资料性、前沿性、理论性比较强,适合有基础、有偏好的人员研读。建议在保持原有风格的前提下,给国有企业提供一个宣传平台,比如可以开设一个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专栏。实际上,许多国有企业不仅需要企业文化的指导、参考,而且需要进行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的宣传。换句话说,国有企业的文化建设需要得到全社会认同、全行业认可。从某种角度来看,宣传企业文化比宣传企业品牌更为关键,也更有价值。第三,应当通过你们的资源、平台与好的企业联手打造企业文化品牌。比如,完全可以进行一次天津商务(或交通、工业、金融等)系统的企业文化展示,选树一大批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品牌。第四,发行应从读者需求入手。应多与企业领导层建立联系,增加服务内容,提升服务水平,进一步拉近与读者之间的距离。”
  天津航道局陈部长表示:“我们接触这本杂志时间不长,但明显感觉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杂志定位比较好。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顺应了企业发展的趋势。文化管理实际上属于软管理,它有别于强调制度的硬管理的关键之处,就是将制度转化为行为。以当前屡禁不止的矿难来说,固然有制度上的原因。但实际上,真正的根源还不在制度上,而是尚未形成一种安全文化理念。二是顺应了国家企业文化建设第二次高潮。上个世纪90年代末、21世纪初产生第一次高潮,目前处于第二次高潮。二是与企业文化管理的实际结合得比较好。尤其是资料比较全、内容比较新,又具有可操作性。希望杂志能够在不久的将来,真正成为全国数一数二的企业文化主流杂志。我的建议是:第一,要开展经常性的研讨活动,这是杂志生命力的来源之一。企业文化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企业文化建设怎样引起行政领导的高度重视?国有企业文化与民营企业文化有何本质区别?困难企业如何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对这些关键问题都需要通过深入的研讨统一认识,找准突破口、选准落脚点。第二,要多举办一些正规的企业文化培训,真正使被培训者获得实际的收益。第三,不要墙内开花墙外香。应当肯定,这本杂志在天津有自己的读者群,在这个读者群中有核心层。第四,创造机会,组建一支作者、记者、编辑队伍。这样一来,稿件就鲜活了,也有助于融洽编读关系。第五,应着重挖掘推选一些企业文化建设的典型,进行专门的有力度、有分量的宣传。”
  天津市中环电子集团宣传部申部长指出:“最近两年,《企业文化与管理》杂志的进步很快。在传媒竞争日趋激烈、报刊市场日渐萎缩的背景下,这本杂志的生命力的确是很强的。有些栏目办得相当不错,如“商海智慧”,每个小故事中折射出深刻的人生哲理、商业智慧。提几条建议:第一,企业文化建设的落地问题应得到充分反映。对于绝大多数企业来说,企业文化建设究竟怎么搞,始终是一个含混不清的关键问题。目前,企业文化建设在不同企业的发展是不平衡、不同步的。有的一把手非常重视,就有动力,就能提上议事日程。但在一把手不重视的企业、在一些困难企业,究竟如何推动企业文化建设?有的一把手虽然认同企业文化,也想搞出一点名堂,但具体怎么做,却很茫然。因此,希望杂志多提供一些鲜活的经验。第二,办刊物应当与开展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活动要上层次,要提高质量。第三,“专家论坛”栏目偏重于理论,应面向基层,选好侧重点,切忌空泛。最好每期确定一个主题,相对集中,可以系列化、梯次化、渐进化。第四,可以搞些征文。事实证明,这一形式可以有效地增强参与者的积极性。”
  天铁集团宣传部吕部长深有感触地说:“现在,《企业文化与管理》杂志越办越好。我是杂志最老的忠实读者,是看着这本杂志成长起来的。我对这本杂志的评价就是四个字:‘良师益友。’这本杂志的优点很突出,也有目共睹。我在这里,主要提两条建议:第一,企业文化建设离不开企业,杂志应多与企业老总沟通协调,及时了解他们的需求,及时与我们杂志的实际进行对接。这也是提高办刊质量、扩大发行渠道的一条捷径。第二,目前从杂志稿源来看,天津本地的文章刊登较少,应适当加强。”
  天津市建工集团宣传部杨部长表示:“感谢杂志社为我们提供这样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和互相学习的机会。这本杂志办得很成功,使我们集团受益匪浅。杂志内涵丰富,思想性、可读性都很强。我们集团开展企业文化已有四年,离不开《企业文化与管理》这本杂志的帮助。从内容上看,杂志重点比较突出。在传播经验上,有借鉴作用。总之,能贴近企业文化建设的实际。鉴于企业文化是一种经营文化、管理文化、品牌文化,建议多搞些研讨会、座谈会、培训会,吸纳企业领导参加,以引起他们的重视。同时,应当为广大读者提供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方法和崭新思路,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天津市工业工委宣传处李处长在发言中提出,从长远来看,天津市企业文化中心不仅要办好《企业文化与管理》这本在全国已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杂志,而且要当仁不让地承担起挖掘天津企业文化品牌、组建天津市企业文化协会这一历史责任。这两者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应当尽快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的态势。他的精辟见解引起了与会代表的共鸣,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
  在座谈会上,天津市金融工委宣传部高处长也畅谈了自己的感受与建议:“我接触这本杂志已有一段时间,感觉越办越好,水平越来越高,发行量越来越大。要想取得更大的成功,我认为,关键是要让读者产生浓厚的兴趣。一是可以从中学到新东西、得到新信息,二是自己能够参与进去。所以,我的具体建议是:第一,互动参与。只有增强参与的广泛性,才能迅速提高杂志的发行量。这是很多杂志社的经验。第二,提升杂志的等级,尽快由内部刊物转为正式刊物。刊号问题解决了,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这实际上涉及一个长效机制问题。”
  天津市园林局宣传处李部长也对《企业文化与管理》杂志予以充分肯定,认为从中受到很多启发,得到不少具体实际的帮助。同时,他也非常看好杂志的市场潜力,提出了“在与企业老总对接上下功夫”、“在组织培训、学习、交流上下功夫”等具体建议。
  
  “企业文化,我们共同的事业”
  
  在热情洋溢的发言中,与会代表体现出了高度的事业心与责任感,纷纷表示,将一如既往地支持《企业文化与管理》杂志,一如既往地推动本企业、本部门的企业文化建设,为提升中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座谈会由《企业文化与管理》杂志副主编曹德春主持,他总结说:“经过六年的奋斗,《企业文化与管理》杂志在全国各类企业和我们各位领导同志的关心、支持下,一步一个阶梯,不断有所作为,取得了长足发展。比如,我们在龙源期刊网上的亚洲地区点击率不仅在几千份杂志中进入前100名,而且跃居第23位。这是可喜可贺的。与此同时,杂志也存在一些不足,有待继续改进。如何更好地为企业服务、为读者服务,如何引导企业文化建设更直接地促进企业的经营、管理,这将是我们今后的努力方向。希望我们今后加强联系、增进友谊,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共同打造‘企业文化’这一商海航母。”
  在座谈会快结束时,《企业文化与管理》主编李继贤对与会者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光临指导再次表示衷心感谢。他强调指出:“在中秋刚过、国庆将至之际召开这样一个座谈会,共同研究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在规律,共同分析《企业文化与管理》杂志的未来走向,是非常有意义的。在座各位提出的建议和意见切中肯綮,既具有相当的普适性,又具有极强的操作性,是名副其实的智慧结晶,堪称无价之宝,确实使我们杂志社全体同仁受益匪浅。可以说,正是企业文化和《企业文化与管理》杂志将我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企业文化与管理》杂志是我们共同的杂志,过去、现在与将来的任何一点进步都离不开在座各位的关心、指导与支持;企业文化是我们共同的事业,需要我们持之以恒的共同参与。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企业文化与管理》杂志在2006年一定能再交新朋友、再上新台阶、再创新辉煌!”
其他文献
一  继承,是企业文化的根基            企业文化必然根植于传统文化的土壤中。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不断的发展中日益壮大,是东方文化的杰出代表之一。因此,在建设企业文化时,就要从传统文化中吸取有效的营养成分。一个企业,首先是一个社会组织。每个社会组织都有自己的行为规范,行为规范的锤炼、筛选、升华就形成了这一组织的理念和价值观,即企业文化的核心。  提到“企业文化”,有人便联想到文
期刊
“我们可以没有文凭,但是我们不能没有文化。”这句话对企业同样适用。日本企业就是因为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领先,在八十年代才取得与美国企业竞争的全面胜利。阿伦·肯尼迪在《企业文化》一书中指出:适应性强的企业文化是强有力的调节手段,企业文化的素质高低是形成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中国电信正在经历一场企业文化的变革,这一变革以RPR重组为切入点,以《中国电信企业文化手册》下发为标志,正在深入企业的方方面
期刊
当前,中国企业不仅要与国内企业激烈竞争,而且要直面跨国企业的竞争。国内一些企业把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作为提高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手段,这确实是明智之举。但是,大多数企业的企业文化工作也就是给企业做几条响亮的口号,或者提炼高深的企业理念、信条。这是不是在做企业文化?到底企业文化要做些什么呢?  要弄清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从概念上弄清什么是企业文化。  文化在中国历史上最早是指“以文教化”和“以文化
期刊
近年来,企业文化建设已成为众多企业共同关注的一个问题。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企业文化及其建设对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在当前知识经济的时代,面对如何建设良好的企业文化这一全新的课题,我们的企业正经历着一场实实在在的文化变革。本文拟就企业文化的创新与发展谈几点学习体会。    一、转变观念,树立新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作为一种新
期刊
企业家是企业中最珍稀的资源。从某种程度上讲,企业家的境界有多高,企业就能飞多高。在工作中,我接触过许多企业家,我把他们的成功归纳为16个字,即独具慧眼、诚信为上、百折不挠、不断创新。    独具慧眼    眼光独到是一个企业家最本质的特征。企业家只有具备远见卓识,才能准确把握大势,发现潜在价值。  拿香港知名企业家李嘉诚来说,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地产陷入低潮,李嘉诚看准时机大举入市,由塑胶大王摇身
期刊
“三化”原则——个性化、一体化、时代化  “三性”原则——创新性、群众性、实践性  “三好”原则——好识、好听、好记  “三大”原则——大战略、大目标、大文化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重点工作之一就是提炼企业的价值理念。企业价值理念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精神成果和文化观念,它是企业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的升华,属于企业的上层建筑。企业价值理念一般有基本价值理念、单向价
期刊
《环球企业家》一年一度的“45岁以下商业精英”名单又发表了。是什么使他们在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的呢?如果仔细研究这些商业精英,就很容易发现,他们中没有人是“一步登天”的。他们的成功既不能完全用“时也,运也,命也”来解释,又不单是超群的个人品质的结果。实际上,是自身因素和环境要素交互作用造就了他们。  根据Hay集团以及有关学者的研究,企业精英常常需要跨过重重“关卡”。著名管理大师查兰(Ram Cha
期刊
“一头绵羊带领的一群狮子却敌不过一头狮子带领的一群绵羊。”一句堪称经典的商界名言几乎是一针见血地点出了领导力对一个企业发展的重要。    什么人能称之企业家?    世界石油大王洛克菲洛认为,企业家是有自己理念,将企业不断盘大,并能规避风险的企业决策者、组织者、指挥者;世界财富大王比尔·盖茨认为,企业家是具有思想,会合理组织既定资源,能把企业带向正确方向的掌门人、决策者、指挥者;稳坐世界家用电器第
期刊
很多人常常遇到各种的不如意。比如,有时即使是竭尽心力也不能给企业带来更多的价值。这时,真正的聪明人并不是要去改变自己。相反,他们会通过改变环境设法让自己的才能得以完全发挥,这就是他们不同于其他人的关键所在。因为对大多数人来说,遇到这种情况,会觉得沮丧,进而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最终寻求工作调动或离职。他们觉得,在自己能力之外的范围内难以有出色的发挥。  为什么信任自己的能力如此困难呢?简单地说,那
期刊
中国企业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当代中国文化的一个亚文化,公有制决定了这个亚文化在其根本上是当代最富人本精神、最强调职工意识的先进文化。但我们如何将这一根本上的先进文化转化为行动中的先进文化,却需要艰苦的措施和路径上的创新。正像要寻找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一样,我们也要寻找先进文化的实现形式。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把“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作为党的先进性的重要特征和标志,将文化建设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