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的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dayong0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阐述了关于应用有效设问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几点做法.全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提出通过创设有效的物理情境进行设问教学,引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第二部分阐述了通过实验设问教学,激发兴趣,启迪学习思维; 第三部分通过把握学生心理特点进行设问教学,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有效设问;激发兴趣;课堂效率
  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她的优劣取决于课堂教学效果的高低,而教学效果的高低关键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效率的高低,它取决于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怎样才能将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智能、学习热情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收获知识和成功感,提高课堂教与学的效果呢?要实现这个目标,笔者认为,除了上课老师本人的人格魅力、教學激情、教学智慧外,教师在教学中,应用有效设问来激活课堂,引发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状态,在中学物理教学中会起到相当关键的作用.特别是在新课程教学理念下,核心素养下的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开展中,有效的教学设问是一名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否实现“轻负高质”的关键.教师可以应用有效的设问,导入新课及各知识环节的学习中,这样既能激活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自觉主动的课堂学习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收获成功感,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达到教学的目的.下面就如何通过有效设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发学习状态,实现课堂高效,谈谈笔者的几点见解.
  1创设情境设问,引发学习兴趣
  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的内容,为落实教学目标所设定的,适合学习主体并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情感反应,能够使其主动积极建构性学习的具有学习背景、景象和实践探究学习活动条件的学习环境”.创设良好的物理教学情境进行设问,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充满自信地参与到学习之中,使学生的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有机地结合,从而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和健康人格的形成.
  例如,学生在接触电学知识,学习“电荷”内容时,可以创建这样的情境,进行设问导入方式进行教学:在新课“电荷”内容导入环节中,设计一幅缺了一条腿的福娃图片(这图片用毛皮摩擦后可以使它带电)提问学生:有没有办法将缺腿的福娃修补好呢?——学生思考、讨论——老师创设情境(用毛皮在这幅福娃图片的背后,配合夸张的表情和动作来回摩擦它)——提醒学生观察现象(老师将准备好的福娃腿放在该修补的位置,再把这幅福娃图片竖直挂悬挂起来,福娃腿“贴住”了一样,并没有掉下来,这个福娃又恢复了“英姿”),当学生们还沉醉在刚才的情境中时,教师抓住时机,提出问题(为什么用毛皮摩擦过的图片能把轻小的福娃腿“贴住”?),进而导入新课内容的学习,这样的情境创设,生动、有趣,激发了学生对初学“电学”知识的兴趣和热情,为新知识的学习迈出了成功的一步,也为实现课堂效率的高效提供了有力的武器.
  又如,在学习九年级课本第12章第四节“力”的知识内容时,老师可以特意穿上运动服,捧着一个足球走进课室,一上课,教师提醒学生留意观察:教师用脚将足球踢向墙壁(保证安全的情况下),球飞出去后反弹回来,情境设问:为什么足球会飞向墙壁?为什么足球碰到墙后又会反弹回来?结合生活,还可以再设计一些有关力学知识的情境进行设问,从而导入新课内容的学习,又如在学习九年级第13章第三节“摩擦力”的知识内容时,可以组织学生先看一段有关摩擦在生活中的录像,结合录像的生活情境,提出设问:为什么鞋底有凹凸不平的花纹?马在光滑的冰面上为什么会滑倒?进而导入“摩擦力”新课知识的学习;在学习“乐音和噪声”时,先利用多媒体播放各种各样的声音,然后设问:为什么每个人、每种乐器的声音都不一样?为什么有的声音听起来悦耳,有的声音听起来是人烦躁不安、难受?……学生有了身临其境般的体会,再加上教师有效的设问引导,学生马上就会对新知识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极大的热情.
  总之,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努力创设良好的物理教学情境,并通过有效的教学行为,激发起学生积极思维和探索物理现象、物理真理的兴趣.可以说,一节新课内容的学习是否实现高效,创建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并进行有效的设问对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把握心理设问,激发学习状态
  现在的中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探求知识的好奇心理,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抓住学生们的这种心理特点,结合学生们的实际情况、认识水平等,可以在物理教学中,创设一些与学生生活常识或感官恰好相反的情境进行设问导入,充分利用学生们的好奇心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物理学习的兴趣,激发其良好的学习状态.
  例如:在学习“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这节知识内容时,教师拿出演示实验需用的器材(长颈漏斗一个、一个黄色的乒乓球),在演示实验前,可以先这样设问:用口吹长颈漏斗里的乒乓球,乒乓球会掉下来还是会被吸住?学生马上会猜测到乒乓球会掉到地上.教师接着做演示实验:用口快速地吹长颈漏斗的一端,放手后乒乓球非但没有掉下来,还在漏斗里快速转动.学生对此实验现象疑惑不解,产生了好奇心理,教师便可以根据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顺利地将学生引入“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知识内容的学习中去,然后再让他们自己去解释其中的原因.利用这种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一些判断性错误的事例去进行设问导入教学,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3创设实验设问,启迪学习思维
  物理教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物理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手段.学生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对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学习、了解,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物理实验直观形象生动,趣味性强.因此,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往往集中在对物理实验的兴趣上,几乎所有的学生在上物理课时,都期待教师早一点做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如果能精心设计好每一个实验教学,巧妙地进行演示,并结合所观察的实验现象去进入有效的教学设问,这样能够有效地刺激学生感官,增强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启迪学生的学习思维,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透镜”时,老师可以给每个实验小组(两人一组)两个透镜(一个凹透镜、一个凸透镜),先说明实验的目的:如何判断凸透镜和凹透镜及其分别对光的作用?接着将学生带到室外阳光下进行实验操作——分析讨论(判断透镜种类的方法)——得出结论,从而导入新课内容的学习,在学习“大氣压强”内容时,学生对身边周围的空气是否存在大气压强不清楚,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用水杯装满水,用光滑的塑料片盖在杯口上,将水杯倒置,发现塑料片和杯中的水不会掉下来,并把塑料片朝向各个方向,发现塑料片也不掉来了),并结合问题(塑料片和杯中的水为什么不会掉下来?)将学生带进“大气压强”知识内容的学习中去.又如:在学习九年级第12章第五节“惯性”内容时,很多学生对原来静止的物体是否具有惯性抱着怀疑的态度,教师可以在讲台上给学生演示惯性实验(水杯上放一块硬纸片,纸片上放一个鸡蛋,将纸片快速击飞,鸡蛋掉入水中),然后根据观察到的实验现象给学生提出问题(原来静止在纸片上的鸡蛋为什么不随纸片一起运动?),学生思考讨论,从而将学生带入新知识内容的学习中.
  根据新知识内容的学习需求,教师在备课中精心设计好教师演示实验或学生动手实验,并结合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现象提出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给学生思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促进课堂教学有序、高效地开展.
  可以这样认为,在物理学科的教学中,有效设问的功力是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体现.巧妙的设问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而且还可以诱发学生思考;开发学生智能,启发学生的思维,与学生作情感的双向交流.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应用有效设问,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回忆、对比、分析、综合和概括,确实达到了激活课堂实现课堂教学高效的目的.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经典的事例再加上巧妙、有效的设问去开展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出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使教学内容在循序渐进中顺利进行,使学生在轻松、快乐的学习中收获知识,感受学习的快乐.
  参考文献:
  [1]梁学军.新课程有效教学疑难问题操作性解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张仁贤.有效教学聚焦课堂[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8.
  [3]姚秀伟,李雨谦,高红,张喜田,王景聚.优化教学设计强化核心素养——以“电流和电路为例”[J].中学物理,2018(01).
其他文献
家庭作业不落实,这是农村初中生的一个普遍现象,既是制约教学质量提升的一個主要原因,也是困扰教师的一个主要问题.笔者带领学校骨干教师,以“问题”为“课题”展开研究.探索出“移动互联网 ”家庭作业新模式.  “移动互联网 ”家庭作业是指在大数据背景下,用互联网思维,依托云平台,将移动互联网与家庭作业有机整合起来,实现个性化的在线学习和移动学习.  1家庭作业原则  家庭作业是由教师布置给学生的、打算用
摘要:中学物理教师需要用一种理智智慧的方式对待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如认真反思学生错误的原因,反思自己教学的缺漏之处,挖掘出有价值的东西,成为教学资源(这是其他的资源无法取代的),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功效,用这样一种宽容的教育方式去处理学生学习中的错误时,它的效果是惊人的下面是本人在教学中当学生学习出现错误时的处理行为,与各位同仁共议.  关键词:观察;辨析;联系;方法  1以错扩展,建立知识与知识
摘要:物理学科抽象性、探究性都比较强,因此就需要学生具有很强的思考和探究的能力.新课标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有主动思考、探究的机会,那么问题教学法就顺应了新课标的这一要求.利用问题,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而且还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关键词:课堂教学;引发思考;认知动力  新课标的实施,给初中物理课堂带来了新的活力,要求教师还学生于课堂,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问题的设置
1问题的提出  平时到学校听老师的课,有时听到老师说:“真不巧,我这堂课讲试卷”,这不仅不想让别人听他的课,还说明试卷讲评课没有什么可听的.日常教学中,无论是章节检测、单元检测,还是期中、期末检测,教师都要对试卷进行讲评,试卷讲评课是教师教学中无法避开的一种课型,也是教师们感觉很难上的一种课型.  自2007年笔者任职青岛市市南区物理教研员工作以来,每年听课都在200节以上,其中有不少试卷讲评课,
摘要: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教材涉及到固体压强、液体压强、气体压强和流体压强.复习压强教学时可圍绕豆浆和吸管设计实验,学生学习时非常兴奋,学生思维被激活,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从而将所有压强知识连成串,编成网,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进而提高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发展了学生思维能力.  关键词:压强;豆浆杯;设计教学;思维能力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2017年度专项资助重点课题“信息技术
[摘 要]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数据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多个方面。2015年我国首次提出国家大数据战略。研究国内外统计大纲及人才培养的基础之上,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以数理统计课程为例,具体研究了教学内容变革的原因、传统知识拓展与新知识的融合并重,结合教学目标分析了基于python的编程软件等在教学中的具体设计、考核评价以及新的培养模式对教师的要求,这对于建设一流统计学科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摘 要:在估测大气压强实验中,“估测”必然带来较大的误差.因为测量的最终目的还是要尽可能接近真实值,所以教师也会带领学生分析“摩擦力”“空气未排干净”等因素导致的误差可能.由于量程问题,在实验室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大气压力的过程中的确必须用较细的注射器(例如2.5mL规格).选择细的注射器实验成功率较高,却带来了较大的误差.笔者通过实际测量数据分析,强调对该实验的改进应关注精度.  关键词:大气压强;
摘 要:根据《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探究水的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是初中物理学生必做的20个实验之一,因此《水的沸腾》实验就必须设计为学生分组实验.但是许多物理教师认为这个实验难度不高,课前没必要准备,也不亲自操作一遍,结果学生在做实验过程中就会遇到许多问题.笔者在教学视导过程中听了一堂《水的沸腾》实验课,以下是听课后的一些反思.  关键词:沸腾;学生实验;温度计  近年来,由
摘 要:在“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的培养目标及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科学理念的指导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不断发生变革.新媒体环境下,将“情景剧”引入初中物理教学,对于提升初中物理课堂的趣味性、生活化、学生的参与度和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等很有帮助,对全面提升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终身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情景剧;初中物理教学  文章编号:1008-4134(2019)22-0037
语言是课堂的灵魂所在,而教师的提问语言又是课堂语言的生命线所在.它不仅能非常明确的传递教师所要达成的目的和意图,还能通过问题来引领学生的思维,启迪学生的智慧生长.因此,提问原则和提问技巧是每个教师课堂行为的必修课,教师需要为之不断地实践与反思、提升与再践行.  本文结合笔者的专业成长和课堂实践,就如何优化初中物理课堂中的提问艺术进行讨论,从最基本的注意点来分析,希望能与同行交流,以期服务于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