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探究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xjlzp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校园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校园文化有助于提高课程思政的取得实效,并作为学生成长的精神家园。互联网时代下的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参与主体的平等性和时效性以及参与主体动因复杂性等特征。传统的校园文化受互联网文化的影响,当今校园文化建设需要与互联网形成良好的对接。辩证认识互联网对校园文化带来的利弊,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合理运用互联网,并且配备专业的师资队伍是互联网时代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
  【关键词】 互联网;高等教育,校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13-0090-02
  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JY1522),互联网冲击下的大学生参与校园活动动力机制探索和研究。
  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文化潮的兴起,校园文化的建设也引起了各界广泛关注。进入到本世纪,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其办学水平以及所培育的人才综合素质需要满足国家未来发展以及需要和世界接轨。同时,在目前争创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目标下,校园文化再次被广泛关注并得到高度重视。
  高等院校其校园文化是伴随着学校的建设历程而形成的,校园作为校园文化的主要场所,学生和教师为主要的参与群体,校园活动作为校园文化的主要内容。校园文化是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主要包括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四个基本形态。校园文化是课堂教学的外延,其作为整个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部分,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对综合性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互联网已经遍布诸多行业,当今的高等教育也不例外受其影响,其正在以巨大的力量改变着师生尤其是大学生的思想、精神世界。网络进入校园,走进课堂、走进生活,从而诞生了互联网时代下的校园文化。在互联网的影响下,传统的校园文化模式正在发生巨大改变,网络时代的校园文化特征日益明显。如何在互联网时代下充分认识校园文化新的特征,充分运用好互联网把校园文化建设成为符合时代要求,改善目前校园文化发展存在的弊端,把校园文化建设成为符合当今时代要求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一)校园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
  坚定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需要。当今我国正在大力弘扬文化自信,而校园文化是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文化建设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基础,因此建立校园文化,对坚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其对高校师生乃至整个社会都起着引领作用。
  (二)校园文化有助提高课程思政的实效性
  课程思政是在各类专业课、专业基础课等课程中渗透思想政治理论课,使其相互协同,在各类课程教学活动中,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长期以来,课程思政的开展形式还主要是课堂教学、学术讲座等形式进行开展,这些形式可以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进行直接的指引,但其取得效果与预期仍然有一定的差距。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将思政教育纳入当中,以校园活动为载体,可以使学生自觉接受思政教育,并进行自我检查、自我反思,从而有助于提高课程思政的实效性
  (三)校园文化是学生成长过程的精神家园
  校园文化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精神家园,其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只能是长期受到文化熏陶,特别是校园文化的熏陶。校园精神对培养出学生具有高尚的情操有着深远意义。校园文化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精神食粮,良好的校园文化,帮助学生人格健全发展。
  二、互联网时代下校园文化建设的特征及挑战
  (一)互联网时代下校园文化建设的特征
  1.参与主体的平等性和时效性
  与传统的校园文化相比,互联网时代下,每位学生都有相同的机会参与其中,有着平等的发言机会、参与权利。同时,互联网时代新媒体的介入更加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参与形式,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表达自己的态度,正常的诉求,在网络平台上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等。互联网的运用,更加突出的特色是时效性,参与者可以快速、精准的获取信息,并且可以及时进行反馈。
  2.参与主体的动因复杂性
  互联网能够使学生生活更加便捷、学习资源更加丰富,因此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之中。在互联网下的新时代,大学生运用互联网,其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同学是为了提高专业知识,也有同学为了课余生活多彩多样,这些方面都是积极的,有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但是在另外一方面,学生不合理的利用网络资源,则会导致问题的出现,例如学生参与网络赌博,在網上进行贷款,有的同学甚至为了突破校园防火墙而网进行违法活动。
  3.网络管理体系不健全
  网络在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中得以广泛的运用,能够给大家带来较大的便利,但是也产生了种种问题。互联网在我国起步相对较晚,而全球主要的服务器在西方发达国家占比超过六成,中国占比非常的小,这就导致在技术以及管理方面较为落后。同时,当前互联网发展迅速,但网络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高校处理网络问题经验不足,有时只能在出现问题后进行漏洞修补,而主动防护方面待完善。在进行校园文化活动开展时,学生会出现盲目跟风、缺乏辨别吸收信息的能力等问题,都直接影响着高校文化建设。
  (二)互联网时代下校园文化面临的挑战
  1.受网络文化的影响
  在互联网时代,社会上出现的诸多问题、诸多热点,都会迅速地出现在网络平台上。在自媒体发展迅速的情况下,网上信息的真实性和价值性没有得到证实和论证,同时又因为学生对信息的甄别能力有限以及社会阅历较少,往往导致学生容易受到不良网络文化的影响。大学生正处在“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有健康、积极的文化作为引导。   2.校园文化建设与互联网对接的问题
  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对新鲜事物接受能力很强,特别是在当今网络时代下,电脑、手机等网络终端迅速普及,更多的学生非常热衷于运用网络获取知识、获取信息。丰富的网络资源,使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专项选择,在这选择的过程中,学生做出的判断难免受到网络的影响。传统的校园文化模式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受到巨大冲击,其校园文化内容的丰富性、文化活动的参与模式等方面远不及互联网下的校园文化健全完善。因此,将传统的校园文化与互联网相结合,借助互联网平台将传统校园文化进行传承是一项迫切的工作。
  三、互联网时代下如何建设校园文化
  (一)辩证认识互联网时代下的校园文化建设
  网络在高等学校的教学过程、校园文化建设过程已经得以广泛的运用,网络已经在学生的思想、学习以及情感等方面均有涉及,正在改变着传统的校园文化模式。在信息化时代,网络文化的影响力对传统的校园文化影响需要重视并且需要加以运用,将网络文化的优秀部分进行汲取,运用先进的网络技术,从而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互联网下的校园文化。网络是把双刃剑,在防治网络对传统优秀文化侵蚀的情况下,要善于发现其优势,发挥其积极作用。
  (二)充分运用网络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首先是完善网络硬件设施,例如在宽带的安装、网络终端的配备等方面,需要达到校园文化建设的条件,硬件设施是网络发挥良好作用的基础。其次是做好网络安全管理工作,净化网络环境,让学生接触到更有价值的信息,为其提供良好的网络空间。第三,积极汲取社会资源,引进先进的技术,联合多方面力量共同建设丰富的资源信息。另外,收集高质量的教学资源供本校师生使用,同时需要自主建设资源,将校内的优秀资源运用网络进行共享,教师录制网络课程,在线上开展活动等。
  (三)加强师资队伍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同时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参与者,需要不断地提升专业知识水平和综合能力,方可在面对思想活跃的青年学生时能够游刃有余的处理问题。学校需要有相应的规章制度,使得教师能够有计划的参加继续教育、专项培训,不断提升综合能力。教师要能够适应信息时代的思维模式,确保具备正确地引导学生使用网络资源,参与网络活动的能力。学校依据专业的教师队伍,力争打造与互联网时代接轨的校园文化,适应学校发展,为社会、为国家培育合格人才。
  四、結论
  校园文化的建设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以及高等学校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并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及现实意义。校园文化建设是对课程思政的补充与完善,利于课程思政取得实效。同时,校园文化是学生成长的精神家园,是学生精神的食粮。
  互联网时代下,校园文化具有参与主体的时效性和平等性等特征,并且参与主体其动因较为复杂,在网络管理体系待完善的情况下,校园文化建设面临诸多挑战。互联网时代,传统校园文化受到影响,传统校园文化与互联网时代下的校园文化相结合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互联网时代下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需要辩证的认识互联网带来的利弊,在避免出现弊端的同时要充分运用其带来的便利,充分运用网络资源来丰富校园文化。教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和引导者,通过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确保校园文化建设稳步推进。
  参考文献:
  [1]史洁,冀伦文,朱先奇.校园文化的内涵及其结构[J].中国高教研究,2005,(5):35-37.
  [2]曹志斌.试论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融合[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521):92-93.
  作者简介:
  陈晓明,女,教授,主要从事道路与桥梁工程专业教学工作。
其他文献
【摘要】 瓦尔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西方马克思主义论代表人物,法兰克福学派主要成员。其《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经典之作,包含着本雅明对机械复制时代艺术的独到见解。本文旨在解读本雅明关于“灵晕”, 技术美学与传统美学等在文中的含义。  【关键词】 灵晕;技术美学;传统美学  【中图分类号】J0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
期刊
【摘要】 湖南省是中国近代革命的摇篮和发源地之一,涌现了一代伟人和众多将帅英雄,有光荣的革命传统,也留下众多的革命文物史料,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了一大批先进人物和事迹,积淀了大量的精神财富,因此,红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在新媒体高速发展的今天,为了更好地传承湖南红色文化,不仅要创新文化保护与传承机制,更需要促进文化资源的有效整合,推动湖南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播与创新发展。  【关键词】 湖南;红色文化资
期刊
【摘要】 在我国民族音乐这一领域中,赵元任先生占有极高的地位。在他创造的音乐作品中多以民族风格为主,充斥着民族风的气息,同时也吸收了国外优秀的音乐文化技巧。在语言风格上也注重对地方语言的应用表达,本文就赵元任先生声乐作品的民族性与演唱表达进行讨论,同时也对赵元任先生的音乐作品和创作风格进行了解。  【关键词】 赵元任先生;声乐作品;民族性;演唱表达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 在国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时代背景下,乡村文化振兴成为文化产业的中流砥柱备受瞩目。艺术介入乡村作为乡村建设的第三方策略成为我国乡村建设的主要实践。在对艺术介入乡村的发展意义和艺术乡建模式的研究基础上,以江苏西墅村的乡建方案为研究内容,对其乡建策略方法进行研究讨论,以期为艺术在乡村振兴中的推广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艺术介入;乡村振兴;西墅村  【中图分类号】TU982
期刊
【摘要】 本文着眼于英国广播公司(BBC)2018年底的自然类纪录片巨作《王朝》,就其解说修辞、拍摄手法和叙事方式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结合以往BBC相同类型纪录片,探讨其自然类纪录片创作方式是否有向“拟人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 自然类纪录片;王朝;拟人化  【中图分类号】J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13-0062-02  自然类纪
期刊
【摘要】 明清时期,祖茔在华北宗族的宗族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并不是所有族人去世后都可以葬入祖茔。宗族男性成婚生子者可葬入祖茔,无嗣者部分宗族不允许归葬祖茔,只能与族中未婚而亡者一并葬入宗族规定的葬地。女性宗族成员中,妻子无论原配、继配均可与夫合葬于祖茔,妾则只有生子者可附葬于夫。在室女与未婚而亡男性相同。严重违法乱纪或违背公序良俗者亦不被允许归葬祖茔。宗族对族人归葬祖茔资格的认定涉及到血缘、宗属
期刊
【摘要】 形而上学是西方哲学中的核心内容,无论形而上学是经过产生、鼎盛、消解还是到最后的没落,都是始终无法拒斥和回避的问题。即使到后来形而上学都没有真正的终结,而是通过新的、更加成熟的面貌存在着。形而上学是门研究人类终极关怀的精神文明学说,只有深刻探讨形而上学的发展过程,从当代价值去探讨形而上学的新面貌,明确马克思哲学对形而上学的超越,才能了解到哲学的真谛,以正确的价值追求去面对世界,更好地提升现
期刊
【摘要】 在“大思政”的格局下,高校的课程思政建设都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本文通过对课程思政内涵与文创产品设计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分析了文创产品设计课程在融入思政课程中所面临的困境和问题,提出了在文创产品设计课程中提升文化自信,破除思政教育“无用论”的壁垒、加强专业教师课堂思政教育的教导和引领力度、课程大纲设置中融入思政教育环节、文创产品设计课程实践教学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制定适合艺术学生的教学方法
期刊
【摘要】 现代舞在“芭蕾一点也不美”的摇旗呐喊声中酝酿,并悄然走向对传统的颠覆。经过不同时期、不同现代舞人的抛光打磨,继而传入中国。早年,中国现代舞人实行“拿来主义”。然在社会思潮的流变中,新时期的中国现代舞人逐渐找寻到我国现代舞应该致力的发展方向,让现代舞从西方的“反传统”走向中国的“返传统”。所谓的“返传统”,指的中国现代舞对西方现代舞的“背道而驰”。然而,在看似“背道而驰”的背后实质是新时期
期刊
【摘要】 庆阳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是当代文化语境中的一种文化建设现象。从彰显文化当代性的“视觉文化”的理论视角,探究庆阳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现象,认为庆阳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显现一种“视觉化”的文化向度。在“消费社会”的文化语境中进一步探究庆阳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现象,认为当今社会“消费社会——消费文化——视觉文化”的文化系统链是庆阳红色文化资源“视觉化”开发的文化语境。  【关键词】 视觉文化;消费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