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析早期机械通气在治疗急性中毒引致的呼吸衰竭方面的临床实效性。方法:选择2013.10~2014.10于我院治疗的由急性中毒引起的呼吸衰竭患者68例,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4例。A组患者及时给予早期机械通气治疗,B组不给予早期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实效性。结果:A组治疗患者的好转率为94.12%,明显高于B组的76.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4.221,P<0.05)。A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并发症的比例为17.65%,明显比B组(32.35%)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3.843,P<0.05)。结论:早期机械通气在治疗急性中毒引致的呼吸衰竭方面有积极作用,患者运用该方法进行时可显著提高临床实效性。
关键词:早期机械通气;急性中毒;呼吸衰竭
急性中毒患者的常见并发症是呼吸衰竭,致使该并发症发生的原因主要是中毒将会抑制患者的呼吸中枢及肌肉,继而严重阻滞患者的呼气及吸气气流[1]。临床治疗该类患者的一般方法是用药物改善或实施机械通气。以往认为对患者实施机械通气的最佳时机是待患者呼吸停止后进行。近期也有人提出对由急性中毒引致的呼吸衰竭患者运用机械通气进行治疗时可在患者自主呼吸仍未停止阶段就进行早期通气[2]。本文为探究对急性中毒引致的呼吸衰竭患者运用早期机械通气进行救治的临床实效性,抽取了我院68例患者进行分组治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10~2014.10间于我院治疗的由急性中毒引起的呼吸衰竭患者68例,其中男38例,女30例,年龄16~62岁,平均(36.9±3.5)岁,呼吸衰竭出现的时间在中毒后0.6~17.5小时,平均(2.9±0.5)小时。中毒类型有药物中毒、有机磷中毒等。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两组一般资料的比较见表1,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例)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实施机械通气之前均接受灌肠、洗胃、补液以及解毒等一般性的治疗。基于此A组在患者自主呼吸仍未停止之前即给予机械通气。治疗用的呼吸机为evita4呼吸机,将通气状态设置为辅助/控制呼吸状态,呼吸频率设置为12~18次/分钟,潮气量设置为5~10ml/kg,呼吸比设置为1:1.5~2。呼气末正压(PEEP)的调整可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更改。B组患者则待患者自主呼吸停止后才实施机械通气,具体呼吸机类型及设定均与A组相同。观察A、B两组患者的好转情况,评估两组的治疗实效性。
1.3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9.0对以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A组患者治疗后好转32例,出现1例恶化,有1例死亡,好转率为94.12%;B组好转26例,出现5例恶化,3例死亡,好转率为76.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4.221,P<0.05)。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B组有32.35%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并发症,该比例要明显高于A组的17.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3.843,P<0.05)。A、B两组患者出现的主要并发症均是肺部发生感染,具体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随着越来越多化学制品与化学物质的开发与发现,人们有越来越大的几率接触到有毒化学品,急性中毒患者的发生概率也随之增多。急性中毒的类型主要有药物中毒、有机磷中毒等[3]。急性中毒常会进一步引致患者发生呼吸衰竭,若治疗不及时,患者的生命健康将受到严重威胁。急性中毒引致呼吸衰竭的原因一般是有毒物质对患者的中枢性呼吸起到抑制作用或对其周围呼吸机起到麻痹作用所致。对急性中毒引起呼吸衰竭的患者应用气管插管时适时地给予呼吸机机械通气支持,有助于提高救治成功率,及时挽救患者的生命。
机械通气可防止因呼吸停止而引起的心搏停止,避免过长时间低氧血症的出现,治疗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较高。对处于严重缺氧状态的呼吸衰竭患者,如果仅仅采用鼻导管或面罩的方式供氧则很难及时改善患者的缺氧状态。机械通气则可纠正由各种原因引起的缺氧以及CO滞留,是抢救呼吸衰竭的关键措施之一[4]。但临床对何时对急性中毒引起呼吸衰竭患者实施机械通气的意见仍不统一。有研究认为在呼吸衰竭患者的自主呼吸完全停止后进行即可,也有研究认为应在患者自主呼吸仍未停止之前就进行早期机械通气。本文结果显示:实施早期机械通气的患者总体好转率高达94.12%,该比例要明显高于未实施早期机械通气组的76.47%。实施早期机械通气组的患者出现的并发症仅为17.65%,也比未实施早期机械通气组的32.35%低。该研究结果也与伍静[5]等的研究结果一致。分析产生该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待患者呼吸停止后再对其实施机械通气时,缺氧已经对患者体内的多个组织器官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而若早期的对呼吸衰竭患者实施机械通气则可有效避免这些不良影响的发生。早期机械通气还可降低患者体内的能量消耗,有助于帮助患者维持呼吸功能,降低缺氧对患者身体产生不良影响,有助于患者的康复。但即使是对患者实施早期的机械通气,患者肺部发生感染的概率仍很高,故在对患者进行机械通气过程中应加强对患者进行呼吸管理,尽量减少发生肺部感染的几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可见,对由急性中毒引起的呼吸衰竭患者运用早期机械通气进行抢救时可有效提高治疗实效性,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海燕.早期机械通气救治急性中毒致呼吸衰竭效果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10):1068-1070.
[2] 刘伟,王萌炜,董雪松等.早期机械通气救治急性中毒导致的呼吸衰竭临床疗效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2012,41(11):1477-1479.
[3] 韦文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伴呼吸衰竭人工气道急救措施和对策[J].延边医学,2014,6(17):129-130.
[4] 黄国琴.影响机械通气治疗急性中毒合并呼吸衰竭效果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2,35(12):65-67.
[5] 伍静.早期机械通气救治急性中毒致呼吸衰竭临床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5,3(7):112-113.
关键词:早期机械通气;急性中毒;呼吸衰竭
急性中毒患者的常见并发症是呼吸衰竭,致使该并发症发生的原因主要是中毒将会抑制患者的呼吸中枢及肌肉,继而严重阻滞患者的呼气及吸气气流[1]。临床治疗该类患者的一般方法是用药物改善或实施机械通气。以往认为对患者实施机械通气的最佳时机是待患者呼吸停止后进行。近期也有人提出对由急性中毒引致的呼吸衰竭患者运用机械通气进行治疗时可在患者自主呼吸仍未停止阶段就进行早期通气[2]。本文为探究对急性中毒引致的呼吸衰竭患者运用早期机械通气进行救治的临床实效性,抽取了我院68例患者进行分组治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10~2014.10间于我院治疗的由急性中毒引起的呼吸衰竭患者68例,其中男38例,女30例,年龄16~62岁,平均(36.9±3.5)岁,呼吸衰竭出现的时间在中毒后0.6~17.5小时,平均(2.9±0.5)小时。中毒类型有药物中毒、有机磷中毒等。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两组一般资料的比较见表1,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例)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实施机械通气之前均接受灌肠、洗胃、补液以及解毒等一般性的治疗。基于此A组在患者自主呼吸仍未停止之前即给予机械通气。治疗用的呼吸机为evita4呼吸机,将通气状态设置为辅助/控制呼吸状态,呼吸频率设置为12~18次/分钟,潮气量设置为5~10ml/kg,呼吸比设置为1:1.5~2。呼气末正压(PEEP)的调整可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更改。B组患者则待患者自主呼吸停止后才实施机械通气,具体呼吸机类型及设定均与A组相同。观察A、B两组患者的好转情况,评估两组的治疗实效性。
1.3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9.0对以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A组患者治疗后好转32例,出现1例恶化,有1例死亡,好转率为94.12%;B组好转26例,出现5例恶化,3例死亡,好转率为76.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4.221,P<0.05)。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B组有32.35%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并发症,该比例要明显高于A组的17.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3.843,P<0.05)。A、B两组患者出现的主要并发症均是肺部发生感染,具体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随着越来越多化学制品与化学物质的开发与发现,人们有越来越大的几率接触到有毒化学品,急性中毒患者的发生概率也随之增多。急性中毒的类型主要有药物中毒、有机磷中毒等[3]。急性中毒常会进一步引致患者发生呼吸衰竭,若治疗不及时,患者的生命健康将受到严重威胁。急性中毒引致呼吸衰竭的原因一般是有毒物质对患者的中枢性呼吸起到抑制作用或对其周围呼吸机起到麻痹作用所致。对急性中毒引起呼吸衰竭的患者应用气管插管时适时地给予呼吸机机械通气支持,有助于提高救治成功率,及时挽救患者的生命。
机械通气可防止因呼吸停止而引起的心搏停止,避免过长时间低氧血症的出现,治疗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较高。对处于严重缺氧状态的呼吸衰竭患者,如果仅仅采用鼻导管或面罩的方式供氧则很难及时改善患者的缺氧状态。机械通气则可纠正由各种原因引起的缺氧以及CO滞留,是抢救呼吸衰竭的关键措施之一[4]。但临床对何时对急性中毒引起呼吸衰竭患者实施机械通气的意见仍不统一。有研究认为在呼吸衰竭患者的自主呼吸完全停止后进行即可,也有研究认为应在患者自主呼吸仍未停止之前就进行早期机械通气。本文结果显示:实施早期机械通气的患者总体好转率高达94.12%,该比例要明显高于未实施早期机械通气组的76.47%。实施早期机械通气组的患者出现的并发症仅为17.65%,也比未实施早期机械通气组的32.35%低。该研究结果也与伍静[5]等的研究结果一致。分析产生该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待患者呼吸停止后再对其实施机械通气时,缺氧已经对患者体内的多个组织器官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而若早期的对呼吸衰竭患者实施机械通气则可有效避免这些不良影响的发生。早期机械通气还可降低患者体内的能量消耗,有助于帮助患者维持呼吸功能,降低缺氧对患者身体产生不良影响,有助于患者的康复。但即使是对患者实施早期的机械通气,患者肺部发生感染的概率仍很高,故在对患者进行机械通气过程中应加强对患者进行呼吸管理,尽量减少发生肺部感染的几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可见,对由急性中毒引起的呼吸衰竭患者运用早期机械通气进行抢救时可有效提高治疗实效性,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海燕.早期机械通气救治急性中毒致呼吸衰竭效果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10):1068-1070.
[2] 刘伟,王萌炜,董雪松等.早期机械通气救治急性中毒导致的呼吸衰竭临床疗效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2012,41(11):1477-1479.
[3] 韦文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伴呼吸衰竭人工气道急救措施和对策[J].延边医学,2014,6(17):129-130.
[4] 黄国琴.影响机械通气治疗急性中毒合并呼吸衰竭效果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2,35(12):65-67.
[5] 伍静.早期机械通气救治急性中毒致呼吸衰竭临床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5,3(7):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