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浅谈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y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语文教学仍然存在着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现象,涌现在教科书中的是大量字、词、句、篇等感性知识材料,学生们辛苦识记不少课文,十年寒窗苦却摆脱不了阅读上教一篇会一篇,语法上教一句会一句,但作文中屡屡出现百消不解的概念模糊、推理错误、条理混乱等问题,面对考试只感到茫然。
  教学的长远目标是培养跨世纪人才。世界进入智力解放、智力开发的时代,一位思想家说过:不要一个充塞的大脑,而要一个开阔的大脑;不要一个无所不知的大脑,而要一个智力发达的大脑。教学的根本目标,是把人类已知的科学真理创造条件使学生掌握,教会学生思考问题,教会他们掌握规律性知识而不是僵死的教条。并要求学生具备灵活运用基本知识,解决各类复杂问题的能力。
  能力的形成要以思维为前提,科学地认识和处理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语言对思维的表达,不是被动、消极的,而是能动的、积极的。思维具有非离散性和非线性的特点。所谓非离散性,是指“思维把客观对象作为一个整体来反映的时候,对象的各种要素在思维中互相渗透、连接,无法分解成一个个界限分明的单位”。所谓非线性,是指“思维的内容,往往是同时交织在一起的,无法形成明确的先后次序而有条理上要步步展开”。而语言则恰恰相反。用语言表达思维的时候,必须把处于非离散状态的思维分解为一个个清晰的单位(即言语的层次),并将其纵横交织的内容纳入在时间意义上展开的直线轨道(即语句的先后次序)。语言的长处弥补了思维的不足。由此可见,语言表达思维的过程,是一个对思维进行加工、整理、改造,使之趋于完善的过程。叶圣陶先生所说的“修改调整语言就是调整思想”,就是这个意思。因此,有效的语言表达和言语理解的训练,其中也包含思维训练。思维训练的终极目的是最终摆脱对教师的依赖,从而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语文能力,将来服务于社会。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加强思维训练。
  一、语文教学中进行思维能力训练
  (一)分析与比较思维能力的训练
  分析,是指人们在思想上把研究对象分解为若干组成部分、若干个方面或要素,再分别对它们加以研究,揭示它们在整体中的作用;综合,是指人们在思想上将研究对象的各个组成部分、各个方面或各种要素联系起来加以考察,以把握对象的整体的结构、功能、性质、规律。心理学家认为,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是其他一切思维的过程的基础”。
  比较就是把各种事物加以对比,以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就是找同中之异,找异中之同。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比较有助于提高思维的变通性,有助于提高对问题的思辨能力,也有助于提高综合能力,这种方法在学习中应用相当普遍,频率也高,它不仅适用于理解性的问题,而且适用于学习基础知识。
  (二)抽象与概括思维能力的训练
  抽象与概括是互相联系的两种思维方法。“抽象是在思想上把某种事物的本质属性或特征和非本质属性或特征区分开来,从而舍弃非本质的属性或特征,并抽取出本质的属性或特征”;“概括是在思想上将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许多事物,或将某种事物已分出来的一般的、共同的属性、特征结合起来”,并把个别事物的本质属性推广为同类事物的本质属性。
  阅读教学中给各篇课文总结写作方法,这是抽象;找出同一类课文的写作方法,这是概括。在教学实践中,这方面有两个偏颇:一是只满足于“一篇”的抽象,而缺少“一类”的概括,难以形成规律性的知识;二是为了省事,把预先准备好的答案塞给学生,而不是引导学生进行抽象、概括的实践,殊不知学会用什么方法得到答案比知道并记忆答案重要得多。
  (三)分类与对应思维能力的训练
  分类,“是通过比较,按照事物的异同程度而在思想上加以分门别类的过程”。分类的过程,是一个认识和揭示事物之间种与属的关系的过程。在阅读和写作教学中广泛应用分类的方法。例如:从一篇篇地教文章发展到一组组地教文章;同义词、反义词的归纳;某一类文章应该怎样读、怎样写;记人叙事时怎样把繁杂的材料组织得井井有条;状物说理时如何安排层次,等等。特别是在写作活动中,分类更是须臾不可离开的。凡是取横向思路来谋篇时,必以分类为基础。有的学生写议论文,只知道堆砌大量的事例,材料虽多,但处在同一个平面上,原因在于不会分类。如果以科学的分类为基础,选取不同类别的材料来证明各个分论点,各个分论点共同支撑中心论点,这样写成的议论文自然要高一个档次。
  二、语文教学中进行思维训练应该注意的地方
  (一)思维训练要注意适应学生的发展
  1.思维训练要适应学生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2.思维训练要适应学生发展的不均衡性,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期,进行相应的思维训练。
  3.思维训练要适应学生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既考虑稳定性,不任意改动思维的内容和方法,又注意可变性,充分挖掘学生思维发展的潜力。
  4.思维训练要适应学生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二)思维训练要注意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在语文教学中,思维能力的激发,往往是思维个体呈最佳心理状态下充分发挥的结果,而最佳心态的形成又往往是在班级良好的教学情境下的结果。所以,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想促进思维训练的优化,首先必须为学生在班级中创设一种良好的有宽松感、新奇感的教学情境,从而大大地活跃学生的思维,触发学生的灵感,为下面的思想交流、思维碰撞打好基础,作好铺垫。
  (三)思维训练要注意培养高尚的情感交流
  在语文教学中,师生的情感交流是相当重要的,有人曾做过调查,影响语文教学质量的主要原因竟然是师生的情感。所以,语文思维教学不仅仅是一种高层次的理性认知活动,同时还是一种情感的重要活动,只有在令人愉快、和谐的情感体验中,才能使学生精神振奋,思维活跃,想象丰富,注意力集中,才有可能达到思维的顶峰。
其他文献
什么是党校教育的正规化呢?蒋南翔同志在第二次全国党校工作会议总结时指出:“所谓党校的正规化,就是围绕培养四化建设的党政领导骨干及其后备人员这一目标,以教学为中心,在
摘要: 作者主要论述在语文教育体验式教学中情境创设的要求、方法。  关键词: 中职语文教学 体验式教学 情境创设  一堂课如同一首优美的散文,开头便要漂亮,引人入胜;一堂课恰似一支动人的乐曲,开头就要定好基调,扣人心弦……常言道:好的开头便是成功的一半。在体验式教学中情境创设是第一个环节,十分关键,应当引起重视。  成功的情境创设具有艺术性、启发性、知识性、趣味性,能营造气氛,调动情感,激发兴趣,
摘要: 本文结合现代教育理论和语文教学实践,从综合性的教学目标的设置、与实质信息相联系的情感信息的传达、激情激趣的教学情境的创设、综合性的评价体系的建立等几个方面探讨了情知结合的途径。  关键词: 情知结合 认知目标 情感目标 情感信息 综合性评价  在当今中学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为应对考试,过于强调语文知识的独立性和重要性,把学科凌驾于教育之上,凌驾于人之上,知识讲授成为唯一目的,这是典型的“学
摘要: 阅读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是开启阅读教学的一把金钥匙,让多元的信息与语文的人文性相碰撞,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又以其声、文、像、图一体的优势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断迸发出了创造性的思维火花,从而加深了阅读感受,拓宽了阅读内容,促进自主合作学习。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语文阅读教学 整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阅读教学应注重整体感悟,更应突出广泛自主的大量阅读,突出全方
摘要: 随着禁补令的颁发,教师的教学时间相对减少,教学有效性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其中,学生最不感兴趣而老师耗时最多、效果最差的文言文该如何教就显得尤为重要。作者就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作了探索和思考。  关键词: 文言文教学 兴趣 主动学习  在教学中,语文老师通常会发现这样一种无奈的现象: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老师一般就顾着重点字词句的翻译和诗文的背诵默写,学生只埋头记笔记或背诵。课堂如同一面死水,
教育已不仅仅是为了追求一张文凭,而是为了使人的潜能得到充分开发,使人的个性得到自由和谐的发展,从而满足社会各个领域的需求。面对这样的新形势、新要求,教师该如何教,让
目的 探讨运用Lorenz散点图量化分析心率变异性的能力.方法 纳入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患者345名,定义24h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100为健康对照,50~100为心率变异性轻度减低,<50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科技成果变为生产力的时间越来越短,科技创新越来越受到关注。高校计算机课程就是为了适应经济社会的要求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科目。计算机的应用领域十
摘要: 教师的文学素养特别是对文学批评方法理论的掌握情况,会直接影响到文学作品解读的深度与宽度,而此又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理解与把握。本文分析了初中文学课引入文学批评方法的重要意义,并从几个方面探讨了文学批评方法在初中文学课中的实施。  关键词: 初中文学课教学 文学批评 重要意义 实施  在初中语文课本中有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关于如何进行文学作品教学,不同的语文教师有不同的观点,可是无论持哪种观点
目的:  小儿汗证是临床常见病证,导师王烈教授在小儿汗证诊治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现依据王烈教授的临床经验,运用治汗汤合郁金外用的方法治疗小儿汗证(气阴亏虚证),并通过客观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