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活动中感悟,在思辨中深化

来源 :教师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1964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导入课题 (通过变换观察的位置,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较深刻
  (课件依次出示:不同角度观察正方体旋转的效果图: 的理解了微波炉的正面是固定不变的。)
  一个面→两个面→三个面) 师:坐在你现在的位置,保持身体姿势不变,你看到了
  师: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微波炉的哪些面?
  生:正方形,长方形,正方体,原来是一个正方体在旋转。 (选择教室几个不同角度的学生回答,并请回答题)
  师:是啊,原来就是一个在旋转的正方体。观察物体的 其中一位同学起立起立观察。)
  学问可大了,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师:这位同学还是在原来的座位上,为什么他看到的面 (学生在好奇的心态中观察一个旋转的正方体,学习兴 会发生变化呢?
  趣被有效的激发,初步感受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个正方 生:动了,他的海拔变高了。
  体,看到的情况可能是不一样的。) 师:海拔变高了,也就说明他观察的位置改变了。看来
  二、认识近似长方体形状物品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具 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同一个微波炉,看到的情况可能是 有约定俗成的正面的物体) 不一样的。
  师:课前老师拍摄了一种常见物品的一组照片,你能判 (完成“想想做做 ” 1)
  断它是什么吗? 三、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一个长方体,最多能同时
  (课件依次出示微波炉的侧面图、上面图、正面图、三视 看到三个面
  图)。 师:请同桌两位同学拿出长方体模型,相互说说各自看
  (学生一开始不敢确定,小声议论,当看到正面图和三 到的情况。
  视图时,高声说出是微波炉。) (生自由观察,相互说。)
  师:当你看到第几张照片时,就确信你看到的就是微波 师:课前老师把这个长方体像这样放好后(提醒同学们
  炉的? 放的和老师一样),拍摄了一组照片(课件出示),你知道每
  生:第 3张和第4张。 张照片老师都是从哪个角度拍得的吗?
  师:为什么呢? (学生同桌观察,讨论。分别请同学上台用数码相机实
  生:因为我看到了微波炉的门,还有一些按钮。 际拍摄,并一一展示。)
  师(搬出微波炉实物的同时):你能指出微波炉的正面 师:一张照片最多能拍得长方体的几个面?
  吗? 生:3个面。
  (请1名学生上前指示。) 师:照相机的镜头就相当于我们的眼睛,所以不论我们
  师:为什么就认为这一面是它的正面呢? 在任何位置观察最多也只能同时看到长方体的几个面?(板
  上台的学生:因为,这一面有门还有这些按钮。 书:长方体,最多只能同时看到三个面。)
  师:微波炉有门的这一面我们通常约定它是微波炉的 (学生通过实际观察,再结合推测从何角度能拍摄到一
  正面。(板书:正面) 个面、两个面、三个面,既体会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一个长
  谁能指出微波炉的侧面和上面呢? 方体,最多能同时看到三个面,也解决了观察方法的问题。)
  (生指示,师板书:侧面上面) 四、认识长方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不具有约定俗成
  师:(换到微波炉的后面)问:如果站在老师这儿来观 的正面的物体)
  察,哪面是微波炉的正面呢? 师:这个长方体像这样摆放,谁能指出你所看到的正面
  (生争辩后,一致认为还是有门的一面是微波炉的正面。) 是什么颜色?
  师:看来哪面是微波炉的正面和从哪儿看是没有关系 生:蓝色。
  的,我们都是把有门的这一面叫做它的正面。生活中像这样 (师变化摆放的位置,再问。)
  的例子还有很多,你能举例说一说吗? 生:红色……
  师:为什么这个正方体的正面一会儿是蓝色,一会儿又是红色呢?生:老师摆的不一样了。师:哪如果把微波炉换个位置摆,它的正面也会变吗?
  (生片刻迟疑后,认为微波炉的正面不会变。)师:这是为什么呢?生:微波炉有门,长方体模型没有门。师:噢,微波炉有门的这一面永远都是它的正面,而长方体就不能找到像这样固定的正面,我们就把正对着我们的这个面叫做正面。师:你能指出它的侧面和上面分别是什么颜色吗?……
  (创设合理的认知冲突,让学生在对比中明晰,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较深刻的理解了具有约定正面的物体,正面是固定的,而没有固定正面物体,正面就是观察者正对着的面。)
  五、认识正方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进一步体会正面的相对性
  (再次出示课前演示的正方体立体视图,请学生说出它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分别是什么颜色。)师:从正方体的正面看是什么图形?生:正方形。师:侧面和上面呢?生:也是正方形。(屏幕出示一个骰子图,上面1点、侧面2点、正面6点。)师:你能说出这个骰子现在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分别是
  几点吗?生:上面是 1点,侧面是2点,正面是6点。师:玩过跳棋或飞行棋的同学请举手。(绝大多数同学
  都举起了手。)师:如果看到现在这样的骰子,该走几步呢?生:1步。师:你是看哪个面确定走 1步的。生:上面。师:玩游戏,大家都想赢,我就打算看正面走6步,那样
  不是更快的能接近终点吗?(生笑,觉得老师说的很不合理。)生:我们都是看上面是几点,然后走几步的。师:为什么要这样呢?(同学们都疑惑了,班级很安静,
  突然一个学生举手。)举手的学生:看游戏规则的那张纸知道的,就应该看上面。师:哦,是吗?(生皆摇头,表示好像没有这样的说明。
  片刻安静后)生:不能看正面,现在这样看正面是6点,可坐在旁边的那位同学他看到的正面就是2点,哪怎么说一定要走6步呢?
  (生皆恍然大悟,举手的人越来越多。)生:那样就不公平了,非吵起来不可。师:看来,看骰子的上面来决定走几步是有一定道理的。
  不管坐在哪个方向的同学,他们看到的正面都是……(师停住)生众:一样的(相同的)。
  师:生活中,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事情,往往都有它一定的道理,我们应该养成仔细观察,用心思考的好习惯。就像一个苹果从树上掉下砸在头上,大家都认为很正常,可是牛顿却因此发现了一个伟大的科学道理。
  (大家很信服又若有所思的样子)
  (深入挖掘,用好用足了“骰子”,既巩固了正方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也让学生在思辨中,深刻体会了没有固定正面物体正面的相对性。数学思想和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得以有效的渗透。)
  六、判断组合物体(2个)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屏幕出示要求:把 2个正方体木块拼成一个长方体,说出从它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分别看到的是什么?)选取3种有代表性的拼摆方法进行研究汇报。……
  七、全课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教学反思
  1. 充分的观察实践活动是学生感悟抽象的前提
  本节课教师安排了大量的观察实践活动,为学生的抽象理解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例如:为了让学生感悟从同一位置昀动只能看到长方体的三个面。教师安排了一组模拟拍摄照片的活动,学生在活动中既明确了怎样能拍摄到长方体的一个面、两个面和三个面,并知道如何才能看到相应个数的面。学生在活动中掌握了知识,形成了技能,并为理性思考积淀了充分的感性素材,这样的活动是有效的、必不可少的。
  2. 创设合理的认知冲突,是启发学生思考的有效方法。
  本节课中,在多处创设了认知冲突,来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思辨中达到了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例如:变换位置观察微波炉,来体会微波炉的正面是固定的;变化长方体模型的摆放位置说正面,并将长方体模型与微波炉进行对比,感受两种物体在对于正面约定上的不同;教师故意看骰子的正面来决定走几步,引导学生思辨,深刻体会了正面的相对性等。学生积淀了一定的感性素材和经验,如何能更好的为学生的思维服务呢?需要我们教师,实施有效的策略去启发学生思考,我认为创设合理的认知冲突是很有效的方法。
  3.精巧的练习能达到深化理解、拓展思维、渗透数学思想的好效果。
  笔者特别得意的一个练习设计就是骰子问题。一开始的设计,只是让学生分别说出它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分别是几点,以达到巩固对于三面的认识。经过思考总感觉这样的设计比较单薄,练习效果不充分,于是有了后来教学中,围绕想赢为问题抓手,展开的讨论。学生在思辩中感悟正面相对性学生的同时,还明白了这不仅仅是一个通常的约定,而且还蕴藏了一定的数学原理。教师借机对于学生进行教育,让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用数学眼光去审视问题的习惯,要学会刨根问底。从教学效果来可能,这样的练习设计不仅达到了巩固知识的目的,同时也达到了深化理解、拓展了思维、渗透数学思想的“意外”收获。
  (作者单位:南京市江宁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 ”这就是说,通过复习,我们可以更好的掌握旧知,同时也能获得新知。可见复习这一环节对掌握知识和拓宽知识的重要性。英语是第二语种,学生学习、记忆都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在教授小学生英语的时候,我们除了要精心上好每一节新授课以外,还要精心对待每一个复习环节。  一、复习要做到及时。艾宾浩斯认为:输入的信息在经过人的注意过程后,便成为人的短时记忆,但是如果不经过及时的复习,这些短时记住
期刊
以信息化教学为时尚的今天,很多英语教师都将更多的关注点聚焦在如何设计出精美的幻灯片上,或是喜欢把单词和句型预先写在五颜六色的卡纸上,做好“充分”的板书准备,而我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些做法并不是适用每节课的教学内容的。板书的设计是教师驾驭教材能力的体现,是反映教学引人入胜的向导,是课堂教学内容的镜子,是有效课堂活动的钥匙,更是学生参与课堂的兴奋剂。小学英语教学的板书设计要巧妙构思,焕发课堂教学的灵动。 
期刊
三年级刚接触英语,可塑性在这阶段是昀强的,我们要运用多种手段,让学生爱上英语,爱说说英语,不做个哑巴英语学习者。所以,英语口语教学就十分重要,学习语言是为了什么?当然是为了交流。  新课程改革以后,我们的教材也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了。看我们书上,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图画,一个个可爱的小朋友,让学生爱不释手,这从视觉上,首先抓住了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一眼就爱上A、B、C。而教材中所涉及到的三会
期刊
音乐图谱也称音乐结构图,即将抽象的音乐用形象化的、通俗易懂、简洁明了的图画或符号的方式表现出来,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音的高低、强弱、长短、音色以及情绪、节奏、旋律、曲式结构等音乐要素特征,更好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图谱教学回归本体、诉之感性的特点,非常适用于学习音乐的初学者,真正体现了“人人都能学音乐”。  正如斯特拉文斯基说的“音乐必须被看见,这样才能得到恰当的呼吸”。对于认知经验较少
期刊
回望没有课前预习的教学,学生没有做好准备,往往匆忙上路,“请跟我(老师)走”是不是曾经你我熟悉的课堂风景呢?有了预习案的教学,又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一是课前检查完学生预习案完成的情况,课堂教学中,再也不见预习案的踪影,预习案“寿终正寝”于课前。  二是上课变成“预习案”的讲评课。教师把教学由原先的“教教材”变成现在的“教预习案”,学生失去应有的新鲜感和探究欲望,影响课堂效率。  实践中发现预习
期刊
音乐学科的自主性学习,是教学双方在全新的观念指导下高度协调统一的一种新型组合。形式有不少,本文谈谈对其中的两种方式的认识和运用。  一、实践性自主学习  我们在备课设计中增加了前置性的作业设计,目的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堂课时间里能够高效的完成学习任务。  设计前置性作业的目的,不是要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重难点,而是让学生在完成前置性作业的过程中,提前引发思考,从而更有效的、快速的、有针对性的解决课堂的重
期刊
前不久,在江苏省特级教师李建成“自问自探”教学模式研讨会上,著名特级教师杨献荣为我们执教了《图书馆里的小镜头》(沪教版)。明了的三次阅读(初读、再读、三读),简单的三个板块(粗知内容、体悟情感、学习表达),从课始发问、以问追问、以问教问,真正引导学生在文本中走了一个来回,帮助学生明白了文本“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这么写”。杨老师的这节课为我们撩起了阅读教学云遮雾罩的面纱,让许多老师有了拨云见日的顿
期刊
一、从教材入手,让学生尽情“动起来”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从过去被动的执行者,变成主动地参与课程设计的决策者。笔者以为,体育课程是学校课程建设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就在于它没有现成的固定教材。《体育课程标准》赋予教师可以依据体育课程目标自主构建教学内容的权利。对此,笔者刚开始一时找不着北,甚至都不知道体育课该怎么上了。“让学生尽情动起来”的指导思想在我的意识里逐渐强化。笔者针对原有教
期刊
小学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就是全面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科学素质。昀新修订的科学课标明确提出:科学学科是人人都能学的科学,是学习“四位一体”的科学,是以生活中的科学为逻辑起点,以科学探究为昀为重要的学习方式,是具有开放性的科学,这些理念与小班化的教学理念正好高度一致。因此,我们科学老师应该也能够成为落实小班化教学理念的践行者及排头兵。本文依托心理学动机认知理论,着眼于小班化课堂,从期望、归因、自我效能三个纬
期刊
一、教材解读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一首送别诗,叙述了年轻的李白在黄鹤楼为好友孟浩然饯行的事。江淹在《别赋》里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而这首诗有还它特殊的情味:其离别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其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 ”(上海辞书出版社《唐诗鉴赏辞典》第 300页)诗中的“黄鹤楼”、“烟花三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