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打造产品文化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521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资料:在公司召开的研发工作专项会议上,徐新建董事长把在美国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世界顶尖学府的见闻作了分享,包括许多新鲜概念和词汇: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家居、智能机器人、跨界等等,如何将它们和当下的企业结合,笔者在不断思考。
  曾经有一段时间,笔者系统地了解了“现代企业管理之父”彼得·德鲁克的一些管理思想,如企业战略思考、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盈利模式与竞争优势、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等等,结合公司研发工作会议精神,笔者慢慢有些体悟。
  企业存在的终极目的到底是什么?德鲁克讲过:企业存在的终极目的就是创造客户。
  企业拿什么去“创造客户”呢?当然是产品。这里讲的产品既有有形的产品也有无形的产品(服务)。
  企业如何能做到基业常青呢?那就是要持续为客户提供“物超所值”的产品。
  什么是“物超所值”的产品?就是不仅能满足客户的基本需求,同时给客户带来超值体验的产品。
  有感而发,几点心得与大家分享一下:
  一、打造产品文化,为客户创造“物超所值”的产品才是硬道理。
  企业的战略、创新企业家精神、盈利模式、卓越成效的管理等等,对于企业的发展固然很重要,但是,作为一个企业为客户提供优秀的产品才是硬道理。
  企业要长久,就必须建立长久的产品文化,其他任何文化都是不长久的。
  优秀的产品有什么特质呢?那就是让消费者体验到“物超所值”。然而,目前我们所从事的“阳光、空气和水”三大产业,我们的产品离优秀的产品还有很大的距离,这需要我们不断地求索,坚持打造卓越的产品文化才是企业基业常青之道。
  笔者又联想到我们的信息化,内部的信息化做的再好,但是不能给用户和经销商解决问题、带来方便、减轻工作负担的话,一切都是徒劳,有时还会起到反作用。
  二、站在客户的角度跨界整合是研发“物超所值”产品的主要出路之一。
  著名的“现代管理之父”彼得·德鲁克曾说过:“业绩产生于组织之外,组织之内无业绩。”当今社会,产品的研发已经逾越了行业的界限,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阿里巴巴的余额宝颠覆了银行业,腾讯的微信颠覆了通信业,苹果的智能手机颠覆了传统手机等等案例,这些都说明了站在顾客角度上思考问题的重要性,说明了成为“时代企业”的最大障碍是在行业之外。不断创新、建立企业的产品壁垒是“时代企业”的特征之一。
  当前,公司准备推行的《卓越绩效评价体系》的核心就是要树标杆,作为行业的领军企业,一定要把这个标杆立于行业之外,实现“跨界”。
  在企业里,“跨界”分三个层面:对外,我们要盯住行业外的优秀企业;对内,要跨出部门;对个人而言,就是要成为复合型人才。
  尤其是我们的产品研发一定要关注客户体验,要走出组织,站在客户的角度去跨界整合、开发新产品。
  开发新产品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大数据”,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客户的需求,用马云的话来讲:“我们已经从IT时代(信息技术)进入了DT时代(数据技术),从数据业务化进入了业务数据化。”我们要努力赶上时代的步伐,这就需要不断地学习,补上这一课。
  三、立足当下,为客户提供精细化的产品。
  当下,对于我们来说,产品的精细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之一。要做到产品的精细化首先要建立全员的产品精细化意识。
  我从不否认,产品的精细化是设计出来的。在这里,我们还要正视现实,立足把现有的产品做到精细化、做到极致。
  最近,在微信朋友圈里有人分享了一个微信,“规范精细化管理是企业走向死亡的开始”,我对这个观点并不认同,我认为:凡是以客户为中心、以树正气为目的的精细化管理是企业新生的开始。诚然,“无为而治”是人类的最高境界,但是,是要有前提的,我们还相差甚远,我们要活在当下。
  “德国造”享有世界声誉,“德国造”的产品常常让人发出“值!”的感叹,“中国造”何时能让人们也发出这样的感叹,“值”!需要我们这一代人不断地努力。
  立足当下,为客户提供精细化的产品;站在客户的角度跨界整合研发“物超所值”的产品;坚持打造产品文化;是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这些都值得我们深思!
其他文献
假如你并不了解武夷岩茶的话,也许你听说过大红袍,大红袍就是岩茶的一个品种。  武夷山气候温润、高山幽泉、云雾弥漫,“臻山川精英秀气所钟,品具岩骨花香之胜”。武夷岩茶就生长在岩壁沟壑烂石砾壤中,并因此得名,而经风化的砾壤具有丰富的矿物质供茶树吸收,不仅滋养茶树,还给予了岩茶丰富的矿物质微量元素。岩茶的品种繁多,约有一千种,好学者常常要问,有人把这些茶都喝遍搞懂吗?不仅没有,能喝懂岩茶中常见的肉桂和水
期刊
第一次喝到武夷岩茶,是一个误会。  舅爷送来的茶包上贴的标签是铁观音,打开后却有暗香。那种香味和铁观音的清冽之香有很大不同,似乎是酽醇之气,幽幽传来。放到手中,茶色也不一样,铁观音总是幽蓝碧绿,而这个茶却是红色的,仿佛红壤的炽烈、岩石的深邃;茶叶细长而枯槁,让人不由地要联想起国画里仰天长啸的道长,瘦削、倨傲又目光炯然。  泡上茶来,水中的香真的如同酿制出来的酒,不在表层,藏在暗里,不在舌尖,涌向两
期刊
自然界中,树木的生命力最强,生长越慢则活得越久,慢的生命体是更具有持续性,千年的树并不稀奇,现存最久的树龄达到8000年以上。大部分昆虫的生命只有几个月,而有的蜗牛能活6-7年,甚至十几年。它们进食慢,活动慢,生长慢;活的最长,也最为清静。  有一个茶叶的品牌叫“寻慢”,他们的标志是一只蜗牛,他们所希望就是能够通过喝茶慢下来抵达清静。  创始人是一个80后茶人,从事茶叶已经八个年头。十年前开始学习
期刊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博弈持续了100多年,当我们把诵读《论语》《孟子》《诗经》等古代经典看成是“文化蒙昧主义”的时候,西方人恰恰是在教他们的孩子阅读《荷马史诗》《圣经》《柏拉图对话录》等文化巨著。  难道中国人一定要丢掉传统才能实现现代化吗?  100年后的今天,经历过对传统文化的毁灭式打击后,社会上出现了重新审视传统文化的呼声,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开始慢慢回归理性,被迫中断100多年的儿童读经教育
期刊
在湖南那一带,曾流传出一个关于湘妃竹的传说。其影响之广,就连那一杯净土掩风流的黛玉,也因眼泪不断且院中庭满修竹,而被海棠诗社的姐妹们冠上了“潇湘妃子”的雅号。  在古琴曲里,便有一首《湘江怨》,也称《湘妃怨》,向人们讲述着这潇湘二妃的故事。  如果说出这二妃的名字来,也许会有更多的人熟知——娥皇、女英。后来的人常用“娥皇女英”这个成语来譬喻二女共事一夫而和谐相处的理想画面,也长久地令济济男子艳羡不
期刊
充和考北大,国文是满分;她嫁给了洋人傅汉思,可他是个汉学家,对中国历史比她还要精通;她在美国的耶鲁大学任教,教的是中国最传统的书法和昆曲。  年少的时候,她在苏州拙政园的兰舟上唱昆曲;逝前,她仍在耶鲁的寓所和人拍曲。她的箱子里,珍藏着乾隆时期的石鼓文古墨;她的阁楼上,摆放着结婚时古琴名家赠予她的名琴“霜钟”;她亲自侍弄的小园里,种着来自故乡的香椿、翠竹,芍药花开得生机勃勃,张大千曾对着这丛芍药,绘
期刊
《大学》成书于春秋时期,是《礼记》中的一篇,作者曾参,字子舆,16岁拜孔子为师,比孔子小46岁,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之一。其为人愚钝,但终以好学精神领悟到孔子学说中的精髓部分,故世称曾子,在配享孔庙祭祀时被尊为“宗圣”。  “大学”在传统文化中有两种含义:一种指广博的学文,一种是相对于“小学”而言的。古人15岁之前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仪等,15岁之后即学习伦理、政治、哲
期刊
册页晚  册页,多么空灵的两个字。读出来有氤氲香气。似本来讷言女子,端坐银盆内,忽然张嘴唱了昆曲,她梳了麻花辫子,着了旗袍,她素白白的眼神,有着人世间的好。在她心里,一定有册页,她一页页过着,每一页都风华绝代。  车前子有书《册页晚》,这三个字放在一起更美,是天地动容,大珠小珠落玉盘。魏晋之风了。一个晚字,多么寂寥刻骨。人至中年,所有调子全轻了下来,喜欢守着一堆古书、几方闲章、几张宣纸、一方墨过日
期刊
背景资料:“同形词”,是指字形相同而词义不同的一些词。同形词虽然有时会给人们带来一些理解上的歧义,但在联家高手那里,却别有妙用,用来构成“无情对”,便是其中一种。所谓“无情对”,是指对句与出句仅仅字面相对,内容并不相关,然而通过别解又往往能构成双关情趣的一种对联。  从前,一位塾师叶先生出了一句上联“鸡冠花未放”。有人取笑这位塾师,对以“狗尾草先生”。表面看来,这是一副普通的对联:“狗尾草”对“鸡
期刊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养好生,一年四季身体好。”春天是万物复苏之机,人们应该借助春天的生机,养自己的生气。五脏有了生气,生命才能旺盛,人才有活力。一年四季中,“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所以春天尤其要会养生。  食补:清淡与营养并重  春季为万物生发之始,阳气上升,气候温暖,人体的各组织器官功能活跃,细胞代谢旺盛。所以,饮食除了注意清淡外,还需补充大量的营养物质,只有营养供给充足,才能保证供给机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