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整合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27202044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应用,如何让现代信息技术的的各种手段完美地整合到高中物理课堂中,是每个中学物理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介绍如何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改变传统的的教学模式,来优化物理学科的教学。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 物理教学 整合
  什么是现代信息技术?以数字化为新动力,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依托的,呈现、传递、加工、处理信息的技术。什么是学科教学整合?在学科教学中,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和教学结构进行整体构建,以实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目标的思想和方法。什么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将信息技术既作为意识、观念,又作为内容、方法和手段,融于学科教学之中。但同时也应看到,信息技术只是辅助教学工具,不是万能的,对于信息技术对物理教学的影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
  一、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优越性
  (一)利用多媒体课件,发挥演示实验作用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和演示实验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一环。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实验是物理实验教学的特点,利用实验课不仅可以让学生记住某些相关结论、实验步骤,而更为重要的是能够使学生透彻理解并且完全掌握产生实验结论的过程。在普通物理课堂的演示实验中,由于受到常规实验仪器本身的限制,实验效果常不如人意。而通过多媒体技术模拟实验的辅助, 模拟一些重要的,但在现实实验环境下难以完成的一些物理实验,则可弥补常规实验仪器的不足,提高物理实验的演示效果。
  如笔者在做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先用常规仪器按传统实验方法进行演示,由于常规实验仪器的限制蜡烛在光屏上所形成的像随着物距的变化而变化的这一现象不是很明显,致使学生对凸透镜成像的特点不甚理解,并产生迷惑。此时我改为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凸透镜成像规律模拟实验,演示物距从无穷远至小于焦距的整个实验过程中物距、像距和像的变化的情况,整个模拟实验过程流畅、直观、明了,从而使学生对该实验有了一个清晰完整的认识。由此可知通过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整合,可以突破常规实验仪器的局限性,所以我们应当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特长,对那些难以观察到的、复杂、困难的实验进行模拟和提供帮助,成为常规实验的补充,并把两者结合起来,使实验教学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从而有助于学生发现规律、获得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实验技能水平。
  (二)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动态模拟功能帮助学生从相似的物理现象中找到本质的联系
  在《电磁感应》一节中,探索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本节的难点,笔者在处理这部分教学内容时,先让学生自己做实验,研究出导体或磁体朝什么方向运动时能产生电流。通过实验,学生找到了产生电流的方法,但大部分学生,对于为什么这样做会产生电流,缺乏对其本质的认识。于是学生实验后,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为什么无论是导体还是磁体在朝某些特定的方向运动时,导体中均有电流产生”?而解答这个问题所需要的磁场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同学头脑中很难建立起相应的物理图景。笔者在一个班用画图,打比方的方法,给学生讲这个原因,虽然自己的语言已经足够生动、形象,但从学生面部表情的反映可以看出,仍有相当一部分人还是似懂非懂,只得死记结论。究其原因,笔者认为还是教师未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形象思维的条件,也就很难让学生进行抽象思维。而另一个班中,利用课件,演示了在磁场中加画磁感线后,无论是导体还是磁体运动时,磁感线被切割的现象,由于学生亲眼看到了这个现象,所以,无需教师多费口舌,学生就找到了两种运动的本质特征,即:导体在磁场中做了切割磁感线的运动,这正是产生感应电流的根本原因。这样使学生通过直观、形象的动态画面,认清了概念的本质,可见多媒体课件对学生深入理解物理概念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中的问题
  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促进了物理教学改革,在学生素质教育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同时,由于这种整合仍处于探索阶段,在实施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重视。一是信息技术手段喧宾夺主,影响了教学效果。综观眼下各种各样的研究课、评优课,多媒体是必备的教学用具,教学课件的应用使得整节课生动有趣,师生积极参与。但在有些课后对学生的调查却反映,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花花绿绿的动感画面,往往是动画播放完毕,学生的注意力不能及时转移到课堂教学中来,影响了教学的进行。还有的老师为了体现课堂教学的“大容量”,例题一题接一题,本该让学生逐步思考、推导、反思的过程被鼠标的快速点击带过,挫伤了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二是过分依赖模拟实验,忽视传统实验。由于传统实验要有相关的仪器设备,相应的技术手段与技巧,做实验费时且容易失败,这些都导致了一些老师认为传统实验很麻烦,不如教学课件简单明显,成功率高,喜欢用模拟实验代替传统实验,用鼠标敲击的虚拟过程代替本该亲自动手完成的实验,这恰恰是违背素质教育精神的。传统实验在开发学生探究乐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团队精神,锻炼学生坚韧不拔的毅力,鼓励学生不怕遭受挫折,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总结规律、体验生活等方面,有着模拟实验无法取代的教育功能。
  三、把握信息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
  (一)回归信息技术的本位
  盲目使用信息技术,会出现教师与学生过分依赖计算机,将物理展示过程变成机械式再现,教学设计缺乏灵活性,教学实施见物不见人,见技术不见精神。随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进一步深化,教师对于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应有清醒的认识:信息技术只是一种教学工具,要服务于教学,应设法找出信息技术在哪些地方能增强学习效果,能使学生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的事,这样教师才能够从容地把信息技术用到自己的教学去,合理地选择和组合各种媒体,把它们融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它们就像以前的粉笔与黑板一样成为教学过程中天然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二)把握信息技术在物理教学应用中的原则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时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得到良好的效果。
  1、目的性原则
  信息技术应用的目的指导和支配着教育教学活动,有了明确的目的,才能避免任意性和盲目性,使教育教学活动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
  2、整体性原则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教育信息、现代教育技术、学习者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整体,必须处理好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使教育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3、主体性原则
  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是双主体。只有发挥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双方都积极参与活动,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4、视听与思考结合的原则
  在信息技术应用于物理教学时,视听与思考紧密相连,不可分割。在教学中不能使学生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感性阶段,必须上升到理论阶段,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
  5、及时、准确的反馈原则
  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做出反应是反馈,教师对学生的反馈做出评价也是反馈。不论是学生的反馈还是教师的反馈,都要及时、准确,才能起到调控教学过程的作用。
  (三)教师应有先进的教学理念
  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研究发现,尽管计算机在教学中有很大的应用潜力,但它决不是万能的,它只是一个工具,一种技术,计算机能否在教学中发挥作用,作用发挥的程度怎样,取决于教师怎样使用它,而其中的关键环节在于教师如何设计自己的教学,从而以适当的方式把计算机用到教学中适当的环节。而教师的教学设计思想来源于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师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总结,发现自己的不足,摒弃自身已有的落后理念,有意识地尝试和实践科学的、先进的理念,才能避免形式上的整合,避免低效甚至无效的整合。(1)教学不仅仅是呈现新知识,而且要探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运用现有的经验理解新知识,帮助学生在新旧经验之间建立联系,从而把新知识同化到经验体系中去,成为自己的经验。(2)学习意味着灵活运用已有的知识来解决问题,特别是实际生活中具有一定复杂性的真实具体问题,而不只是编造出来的书本题目。学生需要学习各种科学原理,但又不能停留在抽象的概括水平上,而要与具体的现实问题联系起来,看到它在具体情况下的变式,并综合运用各方面的知识经验来解决实际问题。教师要针对教学内容,寻找和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的探索。(3)教学要增强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使学生看到同伴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在相互讨论中增进对知识的理解和对学习过程的自我监控。(4)教学还意味着使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明确自己想学什么,不断地反思自己学习的如何,效果怎样,是否有更好的学习方法等,增强对学习过程的监控,学习和灵活运用学习策略。
  总之,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初中物理教学,对传统教育理念和课堂教学模式的冲击是非常之大的,但它并不排斥传统的理论、实验教学模式,实际运用中应把它们两者辩证统一起来,最终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初中物理学科课程教学的科学整合。通过整合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学习的兴趣,课堂内外参与意识会增强,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会加深,尤其是实验教学,学生的实验理解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均会取得长足的进步。同时,现代教育技术与初中物理学科课堂教学的整合也能鞭策物理教师进一步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完善课堂教学,使教学过程更具有科学性,帮助教师在课堂上更合理地掌握和利用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课堂上接受和掌握更多的知识,发展更多的能力。
  参考文献:
  黄河明. 现代教育技术 [M]. 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9.
  谢利民,郑百伟. 现代教学基础理论 [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吴立岗. 教学的原理模式和活动 [M]. 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7.
  责任编辑:易 寒
其他文献
摘要:命题作文是近年来高考当中最长见的一类题型。考试中,学生对命题作文进行审题至关重要。本文在作文教学的实践中,总结出了指导学生审题的四条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审标志 审语法 审联系 审内涵  命题作文是最常见的一种作文形式,它要求学生根据所给的作文题目,选择材料,提炼主题,安排结构,并用一定的表达方法,以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把思想内容表达出来。无论是平时作文还是应试作文,学生得到作文题目后审
摘要:怎样上好一节数学优质课,一节数学优质课具体有哪些特征是很多教师关注的问题,研究高中数学优质课教学特征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新课导入、课堂提问、情景设置和课堂小结四个方面探讨高中数学优质课所具备的特征,供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改进教学方式,进而创造性地发挥对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作用。  关键词:数学优质课 新课导入 课堂提问 情景设置 课堂小结  一、新课引入  新课引入是
摘要:阅读能力已成为“终身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素质。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是数学教学的关键。本文重点分析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并针对本校学生基础,提出了进一步提高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数学阅读能力 现状 策略  人们习惯性认为:阅读是语文,英语等文科类的行为。一谈及阅读,我们往往认为与数学教学无关,单纯地认为数学教学就是解题教学,总认为只要记住公式,法则就行。其实这种看法是不
期刊
高三数学复习问题的探讨是吸引每一位高中数学教师眼球的话题,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该如何进行,复习实效如何,是大家都关注的事情.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的重点是夯实基础与提升能
摘要:问题情境教学模式通过把知识转化为疑问,在寻找答案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可以强化学生的思维意识和探究能力,增加学生的学习内驱力。采用这种教学模式明显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笔者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经验,着重研究了新形势下高中数学开展问题情境教学的意义和原则,并通过相关案例剖析了情境创设的具体办法。  关键词:数学课堂 问题情境 意义 办法  
摘要:一节40分钟的数学课会因老师的信任与等待而绽放精彩。关键在于老师要做到: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学会耐心等待;相信学生“能行”;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创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体验成功”。  关键词:信任 等待 课堂氛围 体验成功  一、课堂精彩瞬间回放  一节数学课,两个学生的创举,令我和同学们耳目一新。  数学课如往常一样在进行中,我们在探究这么一道题:有四根木条组成的一个长方形,把他
从东京大久保车站出来,往西大概走五分钟的路程有个学友会馆.此为日本外务省管辖的留学生宿舍,在此居住的学生以东南亚地区为主.rn这是个不可思议的学生宿舍,一个寝室的主人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标的推行,教师的角色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教师不但要教书育人,还要能搞研究。在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浪潮中,科研工作已成为初中教师的重要工作任务之一。本文着重探究了新课标下在初中数学领域开展校本科研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新课标 初中数学 校本科研 方法  教育质量的提升首先取决于教师素质的提高。只有拥有专业化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才能实现有效教学,提升学校办学的水准。校本科研是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