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从“教教科书”转变为“用教科书教”的认识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gzi92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通过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现将我在学习中得到的体会总结出来,以求与同行共勉
   一、教学中要转换角色,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
   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
   (1)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这种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
   (2)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做人的价值,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学生迷路时教师不是轻易的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辨明方向;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时,教师不是拖着走,而是点起他内在的精神力量,鼓励他不断的向上攀登。
   (3)教师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调控教学,照顾差异,发现“火花”。教师倾听学生的心声,是尊重学生的表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认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过语言进行交流,也可以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交流。
   二、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
   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知识的意义。学习的过程是自我生成的过程,这种生成是他人无法取代的,是由内向外的生长,而不是由外向内的灌输,其基础是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有一段经典的论述“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惟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就此进行教学。”这段话道出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
   三、教学中要“用活”教材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的用教材,要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要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既要有能力把问题简明地阐述清楚,同时也要有能力引导学生去探索、自主学习。
   (1)充分利用教材开创自由空间。过去的教和学都以掌握知识为主,教师很难创造性地理解、开发教材,现在则可以自己“改”教材了。教材中编入了一些让学生猜测和想象的内容,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各种不同的思维取向。教材中将提供大量供学生自由阅读的栏目以及课题学习。
   (2)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大于教材。教学内容的范围是灵活的,是广泛的,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的,只要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的材料都可作为学习内容。教师“教教科书”是传统的“教书匠”的表现,“用教科书教”才是现代教师应有的姿态。
   四、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科学的评价每一个学生
   新课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1)评价学生应该多几把尺子。尺子是什么呢?就是评价的标准,评价的工具。如果用一把尺子来量,肯定会把一部分有个性发展的学生评下去。
   (2)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发展。淡化考试的功能,淡化分数的概念。
   (3)评价中应遵循“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学生在这种只有更好的评价激励下,会不断的追求,不断的探索和攀登。这才是评价的真正目的。
  
其他文献
从古至今,人们都崇尚读书,“开卷有益”已成共识,那么怎样读书才大有所益呢?怎样才能学好语文呢?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看,陶渊明老先生就深得读书之法,深得读书之妙啊!陶先生的读书之法是“会意”,亦即“悟”,悟出真谛,便欣然忘食,这也便是陶老先生的真性情了吧!死读书,读死书,不去悟,不会悟,何以“欣然”,何得其乐!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悟”,让学生在学中悟,在
期刊
俗话说:“双桥好走,独木难行。”课文是写作教学最好的范例,课文教学应该成为作文训练的主阵地,成为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主渠道;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应该以课文为本源,充分利用课文的综合示范作用及其不尽的艺术魅力,去打开作文殿堂的神圣大门。   笔者认为,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是为课文教学和作文训练搭建起一个能相互沟通、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平台,让课文教学与作文训练比翼齐飞。   一、心有
期刊
在多年的农村语文教学实践中,笔者积累了以下几种提高作文写作水平的方法。   一、找准契机,培养语言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农村学生所处的环境,相对来讲,文化较落后,很多学生从小一直和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平时语言交流较少,更谈不上文化的熏陶了,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善讲话,缺乏语言能力,写一件事常常是硬梆梆的几句话,无血无肉。所以作为语文教师,要想方设法创造机会让学生说起话来。比如,在
期刊
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它最有灵性和审美价值。著名语文教育专家于漪老师说,她看到“马”,好像马在奋蹄疾弛;看到“鸟”,仿佛鸟在引吭高歌——你看到‘山’和‘川’会有什么感受呢?   汉字是表意文字,由形、音、义构成,其中,形是关键。象形、会意、指事、形声是基本的造字方法。只要看到汉字的“形”,就能受到强烈的直观刺激,知其意。看到“山”会想到起伏连绵的群峰,看到“川”应想到流动的水。   然而,
期刊
从事教学工作已经二十多年,一直担任班主任这一光荣职责,我觉得搞好班级工作很不容易,事无巨细,细致入微,而且班主任工作又是千头万绪,所以作为一位班主任,我觉得肩膀上的分量很重。因此,在班主任这个岗位上,我严格要求自己,勤勤恳恳,踏踏实实,不断学习总结,摸索方法。在工作中,我有以下几点体会,同大家交流。   一、建立密切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融洽,是做好班主任的第一要素。作为班主任,应该有意识地
期刊
在教学中,教师的微笑可以调解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化解矛盾,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使双方在一个和睦、友好、融洽的良好环境中进行工作与学习,这样才会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用爱心浇灌教学。   一、微笑是无声的爱   真诚的微笑,在教学中价值千金。课堂上教师的微笑,意味着教师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希望得到学生的支持和配合等等。微笑洋溢在教师脸上,会给
期刊
初中阶段是人从少儿时代所具有的依赖心理向具有独立生存能力过渡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班主任应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及班务管理的实际出发,在两者之间寻找合适的切入点,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本文便是针对初中班主任的班务管理进行深层次的探讨。    一、初中生心理特点    对于学生来说,到了初中时期,其思维所具有的独立性与批判性得到了发展,同时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及自我认知的态度体验也得到了发展,依赖
期刊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 更新教育观念   在新形势下,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由过去仅着眼于培养少数“尖子”,转向不仅要培养“尖子”,更着眼于提高全体学生的水平;由过去主要传授的学习巳经形成了的知识,转向不仅要很好地传授和学习已经形成了的知识,而且特别是要注意培养实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的能力;由过去主要强调全面发展,转向不仅强调全面发展,而且特别
期刊
周记和作文最容易反映每个学生的内心世界。我紧紧抓住学生在周记里透露出来的各种思想的端倪针对他们的心理困惑,除了抽时间找他们谈心外,还多加注意在课堂的每个细节中渗透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自信心等情感教育。  片段一:   记得08年我教高二时,有一次在周记中了解到,班里有个男孩,他的父亲是建筑工头,家境很好,后来父亲遭遇车祸去世,因为肇事司机逃逸,家里欠了很多债,以前借过他家钱的亲戚朋友,一个个
期刊
语文教学需要感悟,需要体验,但感悟和体验的基础是教材,是文本,脱离了教材和文本的随意发挥势必使语文教学走入误区,这样的随意发挥已经给我们的语文教学带来了相当严重的恶果。   新课标把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界定为语文学科的性质,教学中提倡以人为本。现在的一些阅读教学,真正对文本的研读时间不足教学课时的一半甚至更少,文章没有读懂,语言没有体会,就把大部分时间用在无意的延伸和拓展上去了。须知,对学生的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