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音乐思想的碰撞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zhix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箜篌引》是庄曜先生于20世纪90年代创作的一首古筝曲目,该曲取材于唐诗中李贺的《李凭箜篌引》。 此曲打破了古筝传统的五声音阶的定弦方式,采用人工定弦方式,融汇了西方的作曲技法,并且很很巧妙地传达了中国独特的韵味,带给人以全新的感受以及天马行空的想象,是一首优秀的现代筝曲。本文从创作背景、创作手法和创作特色方面做深入的解析,以便更好的了解这首作品以及作品背后的含义。
  【关键词】箜篌引;音乐交融;创作背景;创作特色
  【中图分类号】J632.32 【文献标识码】A
  一、《箜篌引》的创作背景
  《箜篌引》创作于20世纪90年代,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筝曲走向了一个新的历程。作曲家们在古筝演奏上面不断的探求新的表现形式,挖掘新的元素以及音色,比如在琴码的左侧刮奏,增加了音响的不协和性,营造出波澜壮阔的效果;或者在突出古筝韵味的同时,左手在演奏中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开创了新的双手演奏技巧。
  这一时期,专业作曲家的加入也为古筝的创作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它们运用西方的作曲技术与创作手法,尝试突破中国传统的五声音阶的定弦方式,以独特的音阶调式定弦,在乐曲中注入和声复调的概念,极大的增加了古筝演奏的张力和感染力,为古筝创作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并创作出了很多个性鲜明、音乐语汇丰富的乐曲。如《幻想曲》,乐曲中大调与小调音乐色彩的明显对比,以及绚丽的和声和优美的旋律都给乐曲注入的新的生命力,使人耳目一新,陶醉其中。
  严格的来说,从60年代末期起,西方音乐的多元化就更为明显,有的作曲家坚持以前的音乐风格的写作,各种流派的音乐也依然存在;但此时也出现了新的动向,即重视传统。如此一来,两者都可存在,那么新的、旧的也就没有明显的界限。萨尔滋曼曾在他的《20世纪音乐》中说道:“对于年轻作曲家来说,所有的屏障都坍塌了,分类被破坏了,任何状态都是可能的”。于是,在这个时候,没有了界限,音乐风格和音乐的类型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而音乐领域的多样化也超过了以往的任何时候。
  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地球村”的概念正在形成,资源共享的时代已经开始,作曲家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广泛的资料并吸收各种养分,开放、包容的音乐环境给音乐家们不断的注入灵感,东方与西方的距离在不断的缩短,各种音乐风格孕育而生,从而形成由不同类型音乐组成的混合体,它们相互包容,构成了多元的、折中的、包罗万象的音乐文化氛围。《箜篌引》就是在这样一个音乐元素多元化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下孕育而生。
  二、创作手法
  (一) 音阶排列
  在音阶上,《箜篌引》打破了传统了五声调式音阶,采用了独特的人工合成的音阶。
  这种别树一帜的定弦方式,奠定了全曲浪漫、多变、隐秘的感情基调。作曲家庄曜先生在传统五声调式的基础上,将“1”和“5”升高半音,产生了不协和的小二度音程,这样的音阶排列既保留了中国传统的韵味,又很自然的将20世纪西方音乐色彩融入其中。音阶中出现的不协和音程给人以紧张、尖锐、矛盾的不安感,给全曲增添了一抹奇异的色彩,如同身臨秘境。
  (二)多变的节奏
  节奏在旋律中起着很大的作用,节奏是旋律构成的“骨架”,它的作用在于能够给予乐曲鲜明的性格,任何旋律如果离开了一定的节奏骨架的支撑,也就丧失了它的表现意义。《箜篌应》这首乐曲在节奏有着极大的自由性,乐曲中有大量的自由延长记号、反复记号、和散板的标志,并且伴随着很多的装饰音、倚音、及三连音、六连音,切分节奏的运用,为乐曲增加了灵动性和跳跃性。在节拍上,也表现出了极大的不稳定性。乐曲中拍子的不断转换为乐曲注入了活力,乐曲中长音与短音巧妙的结合,营造出了动静结合、张弛有度的音乐氛围。重音和跳跃性节奏的出现,赋予了乐曲一定的舞蹈性,丰富了音乐的感染力。
  (三)丰富的和声效果和开放性的乐曲结构
  和声相当于音乐中的肌肉,它赋予音乐以功能性的发展动力,《箜篌引》中和声色彩丰富,在纵向结构上,乐曲较多的使用“非三度”的叠制和弦,赋予乐曲以离奇、奇幻的意境。在横向结构上,出现了很多未解决的音或者音程。无论是横向结构还是纵向结构,都体现了20世纪世界音乐创作多元化的音乐思想。
  在乐曲结构上,《箜篌引》是属于开放式的乐曲结构,庄曜先生曾说:“创作这首作品时,并没有刻意考虑结构的问题”,这说明在这首乐曲的创作上,一定程度上来源于作者的灵感。
  三、结语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该作品在写作方法上借鉴了西方的作曲技巧,但整首乐曲都夹杂着中国民族特色的音乐语汇,左手的按滑将中华民族乐器的细腻表现的淋淋尽致。在中国的传统音乐中,含蓄、空灵为上品,它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就是意境,通过意境引发人的想象,升华人的情感。该曲在力度、音色、节奏上都表现出极大的自由,营造出空灵、浪漫的音乐气息,赋予人们广阔的想象空间,表现出了作者的浪漫的思想情怀。这正符合中国传统音乐所要展现的,也正是这首乐曲的精华及魅力之所在。这首作品也为后续创作的作品提供了新的创作思路以及创作方法,是现代筝曲的优秀作品,影响深远。
其他文献
【摘要】文章综述中国近现代学校管乐队,观察百年管乐队发展状况。以历时性的写作方式论述本文的研究个案——西安铁一中管乐队的发展概况,将其分为三个发展时期,并形成思考,即西安铁一中管乐队的音乐教育与整体教育环境的互动性。运用音乐史学和音乐教育学的理论及方法,通过把西安铁一中管乐队置于中国近现代管乐环境中,从不同角度拓展音乐教育与整体教育情况相互促进作用的研究思路。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音乐;普通学校
期刊
【摘要】弦乐四重奏(String Quartet),顾名思义,就是"由四把弦樂器组合而成的室内乐形式".它包含两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以及一把大提琴,是目前最主要和最受欢迎的室内乐类型。而配器就是给一段主旋律配上多声部伴奏总谱的过程。要更完美地写出精彩的弦乐四重奏篇章,我们必须要注意配乐的运用与配合。本文就弦乐四重奏中配乐的自由度进行探究。  【关键词】弦乐四重奏;配器;自由度  【中图分类号】G6
期刊
【摘要】在茶陵县红色歌曲发展现状及现有传承模式的基础上,发掘新的,有价值的传承手段和措施,从地方经济发展的契机上,探讨茶陵红色歌曲的发展空间,为同类非遗的传承提供有价值的參考。  【关键词】红色歌曲;传承研究;茶陵县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红色歌曲在我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地位,它不仅是一首首 旋律优美的歌曲,更包含着中国人民的心声,是革命时代发展中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在
期刊
【摘要】歌唱表演艺术主要是通过站立姿势来进行的,站姿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发声时各个器官配合的协调性,歌唱器官的调节和运用不恰当,就会产生种种不良的声音,阻碍了歌唱正常发展,同时也影响着歌唱者的表现。因此,找出形成种种不良声音的原因予以纠正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歌唱发声;站姿;呼吸;通道;支点  【中图分类号】J616.2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音乐表演艺术的姿态美,不仅给受众带来极大的
期刊
【摘要】北路梆子是山西“四大梆子”之一,又名“上路戏”,主要流传于山西、河北、陕西、内蒙古等地,属于梆子腔剧种。本文主要对北路梆子在山西省忻州一带的发展状况展开研究。具体研究中通过采访、观摩、记录等实地调查的方法进行探究,结合北路梆子的音乐形态、声腔体制及文化内涵进行阐述,对北路梆子面临的问题及解决途径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北路梆子;音乐形态;声腔体制;忻州地区;传承保护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侗族历史悠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侗族传统乐器四大件之一的侗笛不仅具有鲜明的侗乡特色,深受侗族人民喜爱,更是我国少数民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本着传承和发展侗笛的初衷,顺应当下保护与弘扬少数民族精神文化和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历史潮流,对侗笛及其艺术特色进行介绍、侗笛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对侗笛今后的传承和发展提出了一些思考,同时列举了一些对侗笛的传承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期刊
【摘要】中国声乐艺术历经千年,在重重波折中不断前进,最终形成了一个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的声乐体系,是中华文化的宝贵结晶。《中国古代声乐艺术的源起与演变》从时间的纵向角度分析阐述了中国古代的声乐艺术历史,并从空间的横向角度对每一朝代的声乐艺术进行分类溯源,探讨古代声乐艺术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关键词】中国古代;声乐艺术;源起;演变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中国古代音乐艺术
期刊
【摘要】肖邦把谐谑曲从古典演奏曲风中分离出来,演变为独立的创作体裁,使之减少了谐谑的韵味,增添了更多的戏剧性,通过明快急促的旋律向外界传递着作者内心的情感。本文就将从肖邦的《b小调谐谑曲》出发,分析其中包含的爱国主义情怀,从而走进这位伟大音乐家的内心世界。  【关键词】肖邦;钢琴音乐;爱国主义情怀;《b小调谐谑曲》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作为19世纪最著名的钢琴家之一的肖邦,
期刊
【摘要】古诗词演唱是传承中华民族最古老、最具有代表性语言艺术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了解古诗词精炼的语言、巧妙的构思、高超的技艺、含蓄的情感、深远的意境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本文以《月满西楼》为切入点,从古诗词创作背景的准确把握与情感认知的统一和音乐特点与内心情感体验的统一这两个个部分浅谈宋词的创作与演唱的关系。对古诗词演唱技巧和表达方式进行深入分析和探究,让诗词的美在歌声中更好的演绎。  【关键词】
期刊
【摘要】声乐艺术作品与文学艺术相互融合,又相互区别,结合中吸收“多元化”,构成独具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和特色。本文以古曲《阳关三叠》为例,论述其在诗乐相合的基础上表现的艺术特征,演唱方法及其意韵之美。  【关键词】《阳关三叠》;诗词;艺术特征;意韵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一、《阳关三叠》艺术创作及历史背景  中国古曲《阳关三叠》,歌词取材于王维的七言绝句《送元二使安西》。据记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