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障打赢信息化战争为牵引,以提高军费使用效益为目标,积极探索空军多机种保障基地财务保障的特点规律,不断更新理财观念,创新财务保障方式和方法,集中财力保障军事斗争准备,促进部队全面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一、空军多机种综合保障基地财务保障的特点
随着现代战争样式的发展变化,未来战争必然呈现出,战争进程和作战样式转化快、前后方区域界限不明显、作战投入和消耗巨大、财务保障时效性要求更高等特点。全面加强多机种综合保障基地财务保障建设,必须深入探讨多机种基地财务保障的特点规律,才能把握财务保障的主动权,才能适应未来作战财务保障的要求。
(一)保障范围广泛
空军多机种综合保障基地财务保障工作,既要保障基地所属的人员、装备经费开支需求,还必须为进驻基地部队提供财务保障:既要保障参战部队的人员,还必须为武器装备保障提供强有力的财力支撑,既要保障多个类型机种日常军事训练。还要保障应急机动作战、实兵实弹演习演练等专项训练任务。由于参战人员构成复杂,既有空勤、地勤人员,还有后勤保障人员;保障的武器装备。既有大批量多种群的飞机。还有高炮、导弹、雷达等地面武器装备,财务保障的范围异常广泛,财务保障的难度明显加大。这就要求财务保障必须科学统筹,预设方案,适时展开,规范运行,增强基地财务保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为保障打赢奠定坚实的财务基础。
(二)保障内容复杂
空军多机种综合保障基地财务保障对象的多样性,决定了财务保障的复杂性。其经费开支必然是。既要保障有关人员吃、穿、住、用、行等生活所需,还必须保障各种装备维修保养的开支;不仅经费开支数量明显加大,而且开支范围和内容也更加复杂,不同保障任务领报的公务事业费、军事训练费、装备维修管理费标准各不相同。在人员保障上,不仅要保障本部队人员。还要保障来基地驻训、参加演练的外区部队人员,甚至还有地方机构和人员,增加了财务结算工作量。经费供应和财务管理的难度增加。在这种情况下。财务保障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直接影响着财务保障的效率和质量。为此,基地财务保障必须准确预案、严格程序,科学分工、密切协同,强化管理、精确保障。确保各项经费供得上、算得清、管理得、效益高。
(三)保障时效性强
未来战争样式转化快,消耗投入巨大,各项保障时效强,对财务保障的要求非常高。因此,空军多机种综合保障基地的财务保障,必须针对承担的保障任务和要求,结合战时财务保障的特点,无论人员生活保障,还是武器装备维修保障,都必须预先建立系统完善的分类保障预案,适时组织战时财务保障演练,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完善保障预案,增强基地财务保障的针对性、时效性,使保障预案快速展开时成为可能、可行、可操作。
(四)保障要求高
空军多机种综合保障基地担负着大批次、高强度的保障任务,从组织经费计划、请领划拨经费到审核报销经费。各个环节都要求平战转换快捷、供应保障及时、核算报销准确。财务部门平时就要准备多套保障预案,预先储足战备保障资金,经常进行财务保障演练。提前准备,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先行展开,确保在规定的时限内迅速完成保障任务。在战役实施阶段,人员伤亡率和装备设施损坏率大。空中作战会呈现高频率、快节奏的特点。时空变化超常。要求经费保障在做好先期准备的前提下,突出快速高效。在战役结束后,战损物资器材的统计补充、伤亡人员的抚恤、各种经费的结算等,使得财务保障的准确性、持续性要求高。
二、灵活运用多种保障方式
财务保障方式方法运用得当,经费的保障效率就会得到提高。为此。我们必须灵活运用财务保障的方式方法,提高空军多机种综合保障基地财务保障效能。
(一)基地化保障
基地化保障是后勤保障的基本趋势,也是大规模作战财务保障的重要方式,其突出优点是集约、快速、高效,辐射作用好。适应未来空军大规模作战财务保障的要求。空军多机种综合保障基地必须以基地为依托,在不同战略、战役方向,建立相应的财务保障基地,发挥辐射保障、快速支援保障功能,对部队实施直达保障。一是在每个战区,根据作战任务需要,依托空军战役后勤现有财务保障实体,加强和充实财务保障要素。建成区域性财务保障基地,担负战役方向空军财务保障任务。二是以中心场站、重点场站为依托。加强资金预置,在作战责任区内形成数个相对集中的财务保障基地,接受战略战役支援,组织辐射保障、快速投送。三是以各部队财务部门为基础,形成经费供应的“大本营”,组织经费保障。
(二)建制化保障
经过几十年的建设,空军已形成战略、战役、战术三个层次构成的财务保障力量体系,是大规模作战财务保障的可靠支撑。完整的财务体系可以对空军系统内所有财力资源进行综合集成和有效整合。通过建制关系,可清楚地了解和掌握部队作战任务、需求与消耗情况,准确合理地配置财力资源。大规模作战行动中,战场情况瞬息万变,经费消耗剧增,供求矛盾更加突出。标准内的经费供应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更多的则是特殊需求,需要建制保障力量通过隶属关系优势来掌握情况,并根据首长的果断决策实施财务保障。各级参战财务机构,构成了上下紧密衔接的保障体系,形成了按建制组织实施财务保障的有利条件。由于保障渠道与隶属关系相一致,保障主体熟悉所属部队,了解情况。使保障渠道更加顺畅,办事效率高,许多难以协调、相互推诿的工作,容易得到有效解决,可避免经费保障上的“空档”、“扯皮”等现象。有利于作战财务保障活动的顺利开展,提高综合保障效能。
(三)社会化保障
现代战争的复杂性、基地保障的合成性、财务保障实体的局限性,决定了社会化保障的必要性。因此,必须科学统筹空军财务专业保障力量建设,依据战训任务牵引,按照一盘棋思想,分区域搞好社会化保障力量建设,形成基地财务保障为主,社会化保障为辅的一体化财务保障体系。从财力上确保打赢目标的实现。运用商业方法,组织社会物力、人力、科技力等,对多机种综合保障基地进行综合性支援,以增强后勤持续保障能力。一方面,引入企业对多机种综合保障基地展开直接供货保障。对于通用性物资可由企业实行直接的“门对门”交货。另一方面,引入承包商上“战场”,对多机种综合保障基地实施承包保障。通过合同的形式,把多机种综合保障基地后勤保障工作中军地通用的部分交由民间企业完成多机种综合保障基地后勤的“伴随”保障,
(四)信息化保障
未来战争是高度信息化的行动,对保障的时效性要求高。因此,采用信息化手段将成为大规模作战财务保障的基本要求。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财务系统将信息技术广泛运用于保障过程,形成了与作战指挥体系相协调的财力保障机制,实现了财务保障活动的统一指挥,采用电子数据交换手段,依托银行系统与供应商进行商务清算,直接将工资划人参战人员在国内的银行账户,减少了现金流量,简化了保障程序,大大提高了保障效率。因此,为增强大规模作战空军财务保障能力,必须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大力推进财务信息化保障。一是加强财务网络系统建设。二是开发财务应用软件,提高战时财务信息加工处理能力。三是建立财务信息库。四是与地方银行网、电子商务网链接,利用电子数据交换手段。实现对部队资金划拨以及与地方商务清算和资金支付的网络化,提高战时财务保障效率。
一、空军多机种综合保障基地财务保障的特点
随着现代战争样式的发展变化,未来战争必然呈现出,战争进程和作战样式转化快、前后方区域界限不明显、作战投入和消耗巨大、财务保障时效性要求更高等特点。全面加强多机种综合保障基地财务保障建设,必须深入探讨多机种基地财务保障的特点规律,才能把握财务保障的主动权,才能适应未来作战财务保障的要求。
(一)保障范围广泛
空军多机种综合保障基地财务保障工作,既要保障基地所属的人员、装备经费开支需求,还必须为进驻基地部队提供财务保障:既要保障参战部队的人员,还必须为武器装备保障提供强有力的财力支撑,既要保障多个类型机种日常军事训练。还要保障应急机动作战、实兵实弹演习演练等专项训练任务。由于参战人员构成复杂,既有空勤、地勤人员,还有后勤保障人员;保障的武器装备。既有大批量多种群的飞机。还有高炮、导弹、雷达等地面武器装备,财务保障的范围异常广泛,财务保障的难度明显加大。这就要求财务保障必须科学统筹,预设方案,适时展开,规范运行,增强基地财务保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为保障打赢奠定坚实的财务基础。
(二)保障内容复杂
空军多机种综合保障基地财务保障对象的多样性,决定了财务保障的复杂性。其经费开支必然是。既要保障有关人员吃、穿、住、用、行等生活所需,还必须保障各种装备维修保养的开支;不仅经费开支数量明显加大,而且开支范围和内容也更加复杂,不同保障任务领报的公务事业费、军事训练费、装备维修管理费标准各不相同。在人员保障上,不仅要保障本部队人员。还要保障来基地驻训、参加演练的外区部队人员,甚至还有地方机构和人员,增加了财务结算工作量。经费供应和财务管理的难度增加。在这种情况下。财务保障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直接影响着财务保障的效率和质量。为此,基地财务保障必须准确预案、严格程序,科学分工、密切协同,强化管理、精确保障。确保各项经费供得上、算得清、管理得、效益高。
(三)保障时效性强
未来战争样式转化快,消耗投入巨大,各项保障时效强,对财务保障的要求非常高。因此,空军多机种综合保障基地的财务保障,必须针对承担的保障任务和要求,结合战时财务保障的特点,无论人员生活保障,还是武器装备维修保障,都必须预先建立系统完善的分类保障预案,适时组织战时财务保障演练,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完善保障预案,增强基地财务保障的针对性、时效性,使保障预案快速展开时成为可能、可行、可操作。
(四)保障要求高
空军多机种综合保障基地担负着大批次、高强度的保障任务,从组织经费计划、请领划拨经费到审核报销经费。各个环节都要求平战转换快捷、供应保障及时、核算报销准确。财务部门平时就要准备多套保障预案,预先储足战备保障资金,经常进行财务保障演练。提前准备,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先行展开,确保在规定的时限内迅速完成保障任务。在战役实施阶段,人员伤亡率和装备设施损坏率大。空中作战会呈现高频率、快节奏的特点。时空变化超常。要求经费保障在做好先期准备的前提下,突出快速高效。在战役结束后,战损物资器材的统计补充、伤亡人员的抚恤、各种经费的结算等,使得财务保障的准确性、持续性要求高。
二、灵活运用多种保障方式
财务保障方式方法运用得当,经费的保障效率就会得到提高。为此。我们必须灵活运用财务保障的方式方法,提高空军多机种综合保障基地财务保障效能。
(一)基地化保障
基地化保障是后勤保障的基本趋势,也是大规模作战财务保障的重要方式,其突出优点是集约、快速、高效,辐射作用好。适应未来空军大规模作战财务保障的要求。空军多机种综合保障基地必须以基地为依托,在不同战略、战役方向,建立相应的财务保障基地,发挥辐射保障、快速支援保障功能,对部队实施直达保障。一是在每个战区,根据作战任务需要,依托空军战役后勤现有财务保障实体,加强和充实财务保障要素。建成区域性财务保障基地,担负战役方向空军财务保障任务。二是以中心场站、重点场站为依托。加强资金预置,在作战责任区内形成数个相对集中的财务保障基地,接受战略战役支援,组织辐射保障、快速投送。三是以各部队财务部门为基础,形成经费供应的“大本营”,组织经费保障。
(二)建制化保障
经过几十年的建设,空军已形成战略、战役、战术三个层次构成的财务保障力量体系,是大规模作战财务保障的可靠支撑。完整的财务体系可以对空军系统内所有财力资源进行综合集成和有效整合。通过建制关系,可清楚地了解和掌握部队作战任务、需求与消耗情况,准确合理地配置财力资源。大规模作战行动中,战场情况瞬息万变,经费消耗剧增,供求矛盾更加突出。标准内的经费供应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更多的则是特殊需求,需要建制保障力量通过隶属关系优势来掌握情况,并根据首长的果断决策实施财务保障。各级参战财务机构,构成了上下紧密衔接的保障体系,形成了按建制组织实施财务保障的有利条件。由于保障渠道与隶属关系相一致,保障主体熟悉所属部队,了解情况。使保障渠道更加顺畅,办事效率高,许多难以协调、相互推诿的工作,容易得到有效解决,可避免经费保障上的“空档”、“扯皮”等现象。有利于作战财务保障活动的顺利开展,提高综合保障效能。
(三)社会化保障
现代战争的复杂性、基地保障的合成性、财务保障实体的局限性,决定了社会化保障的必要性。因此,必须科学统筹空军财务专业保障力量建设,依据战训任务牵引,按照一盘棋思想,分区域搞好社会化保障力量建设,形成基地财务保障为主,社会化保障为辅的一体化财务保障体系。从财力上确保打赢目标的实现。运用商业方法,组织社会物力、人力、科技力等,对多机种综合保障基地进行综合性支援,以增强后勤持续保障能力。一方面,引入企业对多机种综合保障基地展开直接供货保障。对于通用性物资可由企业实行直接的“门对门”交货。另一方面,引入承包商上“战场”,对多机种综合保障基地实施承包保障。通过合同的形式,把多机种综合保障基地后勤保障工作中军地通用的部分交由民间企业完成多机种综合保障基地后勤的“伴随”保障,
(四)信息化保障
未来战争是高度信息化的行动,对保障的时效性要求高。因此,采用信息化手段将成为大规模作战财务保障的基本要求。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财务系统将信息技术广泛运用于保障过程,形成了与作战指挥体系相协调的财力保障机制,实现了财务保障活动的统一指挥,采用电子数据交换手段,依托银行系统与供应商进行商务清算,直接将工资划人参战人员在国内的银行账户,减少了现金流量,简化了保障程序,大大提高了保障效率。因此,为增强大规模作战空军财务保障能力,必须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大力推进财务信息化保障。一是加强财务网络系统建设。二是开发财务应用软件,提高战时财务信息加工处理能力。三是建立财务信息库。四是与地方银行网、电子商务网链接,利用电子数据交换手段。实现对部队资金划拨以及与地方商务清算和资金支付的网络化,提高战时财务保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