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治体会

来源 :中国健康月刊·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rgs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由于胃十二指肠内容反流至食道引起的反酸、烧心等不适症状,进而引起反流性食管炎以及咽喉、气道、肺部的症状。与中青年GRED患者相比,因老年性GERD的症状与其他内科疾病有部分重叠,故易被误诊。老年GERD在流行病学、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等方面都其有特点。
  1资料及方法
  1.1对象
  选取2007年5月至2010年8月间因典型或不典型GERD症状就诊于我院的65岁以上老年病人168例,应用GredQ量表判断是否存在GERD,GerdQ评分≥8为GERD诊断标准。诊断病例132例。病例剔除标准:(1)患者有胃食管和十二指肠手术史;(2)患者有卓-艾综合征病史;(3)原发性食管动力障碍疾患;目前大量饮酒;(4)糖代谢异常者,恶性肿瘤,严重的心、肺、肾、脑及肝脏疾病;(5)有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史。
  1.2方法
  1.2.1所有患者均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分为内镜阳性GERD和内镜阴性GERD,即前者为糜烂性食管炎(EE)或Barret食管、后者为非糜烂性食管炎(NERD)。RE 的诊断按洛杉矶分类标准:共分4级,A级:长不超过5mm;B级:至少1处>5mm且互不融合;C级:至少1处有2条破损且互相融合;D级:融合成全周的黏膜破损。
  1.2.2治疗和随访:将132位患者分为4组,分别是法莫替丁4周组、雷贝拉唑4周组、 法莫替丁8周组、雷贝拉唑8周组,随机给予法莫替丁20mg、2 次/ 日或雷贝拉唑20 mg 、2 次/ 日口服治疗,同时各组配合多潘立酮10mg、3次/日、磷酸铝凝胶1袋3次/日抑酸、促动力、保护黏膜治疗。分别于治疗后的4、8 周进行症状随访。
  2结果
  2.1按上述方法及标准共研究132例患者,男性93例,女性39 例,平均年龄76岁,最高年龄87岁,均完成反流疾病诊断问卷和EED 症状问卷。其中反酸120例(90.9%),烧心67例(50.8%),胸骨后疼痛14例(10.6%),反食15例(11.4%),同时有2种或以上症状者23例(17.4%);有EED 者24例(18.2%),无EED 者48例(36.4%),咽部部异物感18例(13.6%),咽痛14例(10.6%),咳嗽12例(9.1%),声嘶8例(6.1%)。
  2.2内镜检查:黏膜正常30例(22.7%),A级52例(39.4%)B级24例(18.2%)C级14例(10.6%)D级12例(9.1%)。
  2.3治疗结果: 根据患者症状改善的情况进行判定:法莫替丁4周组有效68例(51.5%)、雷贝拉唑4周有效98例(74.2%)、 法莫替丁8周组有效77例(58.3%)、雷贝拉唑8周组有效114例(86.4%)。
  3讨论
  胃食管反流病也是较常见的疾病,欧美发生率为17%~38%,我国的潘国宗、许国铭教授等于1996年在北京及上海两地进行了有关胃食管反流病流行病学的调查,认为我国胃食管反流病发病率为5.77%,反流性食管炎为1.92%,并提出年龄、饱食、油腻食物、劳累、精神情绪、妊娠、排便困难等因素与反流症状密切相关。我国台湾对一个内镜中心半年内2044例连续胃镜病例的资料分析显示,有胃食管反流病症状者占全部病例的76.9%,其中内镜下见食管炎者占29%,内镜检查阴性者占71%。
  GERD原临床表现多样,轻重不一,有些症状较典型,如烧心和反胃,有些症状则容易混淆,无特征性,从而忽略了对本病的诊治。多数患者呈慢性复发过程。其临床表现可分为四组,即:①GERD症状,如反胃,反酸;②由于反流物刺激食管引起的症状,如烧心,胸痛,吞咽时胸痛;③食管以外的刺激症状,如咳嗽、气喘及咽喉炎等症状;④并发症症状。
  与中青年人GERD比较,老年人GERD的临床表现有以下特点:(1)反酸、胃灼热等典型症状较少见或缺如,常与内镜下的病变程度不一致.胸骨后疼痛、反食、呕吐、咽部部异物感、吞咽困难、咽痛、咳嗽、声嘶、食欲减退、贫血、体重减轻等非典型症状相对多见;(2)伴出血(呕血或和黑便)的较多,老年人RE伴出血者占14.6%,而中青年RE只占6.9%;(3)老年人RE的相关并存病以食管裂孔疝和残胃较多,而中青年RE患者并存十二指肠溃疡较多;(4)老年人GERD并发呼吸系统疾病较多,如反流性咽喉炎、吸入性支气管炎、吸人性肺炎、支气管哮喘、肺脓肿、肺间质纤维化等。
  胃镜检查作为诊断GERD的 “金标准”,既可以直观的判断是否存在食管黏膜的病变,以及病变的程度和范围,包括糜烂、溃疡、狭窄、Barrett食管和食管癌,还可以采取活检组织进行病理学和细胞学分析,以及通过配有各种特殊装置的内镜,做食管腔内的PH检测以及压力、粘膜电位、粘膜血流量等功能测试和开展各种镜下治疗。
  但迄今为止,药物治疗仍是GERD的主要治疗方法,而质子泵抑制剂类药物因为具有较强的抑制胃酸分泌功能.成为目前临床上治疗GERD最主要的控制症状和维持治疗的药物。本研究通过联合使用法莫替丁或雷贝拉唑及多潘立酮、磷酸铝凝胶治疗老年GRED。发现2组在改善典型或不典型GERD症状上,都具有一定的疗效。但从目前的随诊观察来看,4周与8周的法莫替丁组相比,长期疗效不佳,但4周与8周的雷贝拉唑组相比,8周组的有效率高于4周组。本研究结果说明联合用药能够提高老年GRED的疗效,且长期服用雷贝拉唑配合多潘立酮、磷酸铝凝胶可提高老年GRED的疗效,可以在临床上参考使用。本研究只观察8周内的短期疗效,对于远期治疗的总体评价,仍需探讨,继续随访。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对33例慢性硬膜下血肿单孔钻孔引流治疗进行研究分析方法:33例慢性硬膜下血肿均行单孔钻孔引流术,其中在血肿最厚处钻孔12例,放置引流管的深度约2cm;在距血肿后缘2~3cm处钻孔21例,引流管远端均放置在患者平卧位时的血肿腔最高位。结果:治愈31例(93.9%),无一例死亡。钻孔在血肿腔最厚处8例颅内积气(66.7%);而后者术后颅内积气的发生率仅5例(23.8%),且积气量少,有
期刊
【摘要】 目的:对前列腺增生并腹股沟疝同期治疗过程及效果的分析探讨。方法:对我院2007年11月至2010年12月间收治并治疗的72例前列腺增生合并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72例前列腺增生合并腹股沟疝患者通过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与无张力疝修补术方法的治疗,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并未出现切口感染与手术死亡病例,术后患者最大尿流率15 ml/s,排尿畅通,无疝复发。 结论:治疗前列腺增
期刊
【摘要】 目的:对采用间苯三酚与654-2联合的方法对患有急性胆绞痛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抽取120例在我院就诊的患有急性胆绞痛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平均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独使用间苯三酚的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间苯三酚与654-2联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治疗效果
期刊
【摘要】 目的:研究调强适形放疗联合化疗及射频热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探讨护理在其中的作用和影响。方法:将84例NSCLC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实验组采用调强适形放疗,常规分割2Gy/次,每周5次,总剂量60 Gy /30次;化疗采用NP方案,与放疗同步进行,并同时行射频热疗,每周2次。对照组单纯采用NP方案化疗,同时均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
期刊
【摘要】 探讨解剖锁定接骨板内固定在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76例,其中经解剖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的38例为观察组,同期另38例采用传统中医非手术治疗,将两组治疗效果及临床康复数据分析统计。结果:患者随访6个月~2年不等,按Neer功能评定标准进行评分,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0.05),具可比性。  1.2临床
期刊
【摘要】 目的:阐明慢性咽炎与胃食管反流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37例伴有胃食管返流病的慢性咽炎患者,将其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口服奥美拉唑、吗丁啉联合清咽滴丸含服治疗;对照组仅用清咽滴丸含服,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19例慢性咽炎的有效率为93%;对照组18例慢性咽炎的有效率为45%,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胃食管返流病是慢性咽炎难以治愈的重要原因之一,抑酸与胃动力药合用有助于缓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下颌骨骨折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分析2000年以来27例患者的治疗方法。结果 本组27例患者咬合关系恢复正常,骨折愈合良好,张口度、面部外形正常。结论:下颌骨骨折坚固内固定术为首选治疗方法。  【关键词】 下颌骨骨折;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术;临床应用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事故 打架斗殴逐年增多,下颌骨骨折的发病率也逐年增加。而传统的口内弹性牵引复位固定
期刊
【摘要】 目的:对采用手术方法对患有退行性腰椎滑脱并同时伴有腰椎管狭窄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抽取96例在我院就诊的患有退行性腰椎滑脱并同时伴有腰椎管狭窄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48例。A组患者采用椎板开窗减压术进行治疗;B组患者采用椎板切除加内固定术的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分析结果表明,A组患者
期刊
【摘要】 目的:目的:探讨Ⅲ期中央型肺癌应用心包内处理血管全肺切除根治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2011年6月我院经心包内血管处理方式行全肺切除术治疗Ⅲ期中央型肺癌患者共68例,分析其临床疗效、适应证、术式、并发症。结果:68例患者手术共死亡2例,死亡率2.9%;术后发生并发症8例,发生率11.7%;术后1、3、5 年生存率分别为84.8%、33.3%、24.2%。结论:
期刊
【摘要】 目的:目的:对不同化疗药物膀胱灌注对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预防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08年4月-2010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浅表性膀胱癌患者120例,分三组进行治疗,分别为吡柔比星(THP)组、丝裂霉素C( MMC)组、羟基喜树碱 (HCPT)组;三组均在患者术后的3天后采用相应的化疗药物进行膀胱灌注。 结果:THP组、HCPT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THP组、HCPT组与M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