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切联系生活实际 培养学生数学意识

来源 :西部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wang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荷兰数学家、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指出:数学来源于现实,扎根于现实,应用于现实。因此,数学教学应从生活现实出发,把数学内容与“数学现实”活动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自体验生活情境里的数学问题,感受数学源于生活的真谛,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培养数学意识。现就自己在低年级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看法。
  
  一、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眼光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培养自觉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
  
  数学是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它源于实践、高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离开了生活,数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作为一名21世纪的数学教师,要自觉关注学生的生活,密切知识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帮助他们接触实际,了解生活,明白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数学就在身边。
  有一次我和学生打赌:你一天不用数学知识行不行?结果同学们展开了激烈的争论。面对持肯定意见的同学,有的同学提出:“你坐电梯不按数字能上、下楼吗?”“你打电话不用数字能通话吗?”“你坐公共汽车不用数字能行吗?”“你看电视不用数字能行吗?”“你买东西花钱时,不用数学知识能行吗?”“你早晨不看表能知道几点起床吗?不用数学知识能行吗?”还有的提出:“妈妈给你蒸了10个包子,吃了一些后剩下2个,你不用数学知识算算,能知道吃了几个吗?”……结果正方连连被问倒,终于服输了。因为他们发现生活中随时都在用数学,真切地感受到了周围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中间。这场小小的辩论会不仅激发了学生从小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情感,而且使低年级的孩子们养成了自觉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意识。
  我还提倡学生写数学日记,让学生接触实际,了解知识,放手让学生在广阔的生活中自由观察。日记体现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培养了他们自觉应用数学的意识。如一位同学在日记中写道:妈妈让我收拾柜子,我想,数学课学过的分类现在正好用上了。我先按大类分:把玩具和书分开,然后再细分:把书中的科技书和故事书分开,又把玩具里的绒毛玩具、塑料玩具、铁制玩具分开,整齐地放在盒子里。
  总之,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作为教师更应注意引导学生对生活中客观存在的大量极有价值的数学现象给予密切的关注和分析,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促使学生自觉地将所学数学知识和生活中的问题沟通起来,为使学生能较好地解决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此外作为教师还应注重创设课堂情境,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使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结合起来。我的主要做法是培养学生学会收集数学信息,每人订制一个数学小资料本,定期互相交流,这种作法大大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在这个小资料本中,既有他们记录测量的物体长度,又有以千克、克为单位记录的物品质量,还有他们从报刊、杂志等处摘抄的有关万以内数的应用等,并使教师也分享了他们设计的数学问题。如在学习“分米、毫米的认识”时,我提前几天让学生测量日常生活中物体的长度。他们在资料本中不仅画出了所测物体的实物图,而且标出了长度。在测量中,学生发现,物体的长度不完全是整米、整厘米,此时认识新的长度单位已十分必要,从而使课堂教学自然地引入了分米、毫米。学习之后,学生们自觉地对测量数据进行了修改,并且运用所学知识对父母、同学的身高及教室内的陈列 物品等进行了实际测量,从而真切地感受到了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然后使数学又回到了现实生活中,最终养成了应用意识。
  
  二、向学生提供进行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之体会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意识
  
  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经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掌握,而不应单纯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因此,教师要创设更多的情境,为学生提供观察、操作、实践及小组合作、交流的机会,使他们获得丰富的知识。如学习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材“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时,我课前让每个学生准备不同形状的物体,然后每5人一组,把这些物体按形状分一分。在合作交流中,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对各实物形状有了初步的感知。随后组织学生做摸一摸、猜一猜的游戏:让学生把所有物体放进一个盒子里,自己摸一个物体,并说出是什么形状。每个人都在独立操作、感受中,进一步体会了各实物的特征。接着我让学生展开想象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这四种形体,从而使抽象的形体与生活实物建立了联系,拉近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距离。最后我安排了“搭一搭”的游戏:每5人一组,把各种物体合在一起,搭出你喜欢的东西,然后全班交流,说说你搭的是什么、分别由哪些形状的物体构成。有的学生搭成了拖拉机,有的搭成了富有创意的高楼,还有的搭了一座自然博物馆、一台游戏机等等。在这样的交流、实践活动中,学生把各形体的模型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实物进行了比较、归纳,发展了空间观念,培养了初步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也只有这样,学生们才真切体会到数学再也不是枯燥无味的,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一门科学,增强了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像以上这样的课例还有很多,如学习“元、角、分的认识”时,我让学生模拟购物,让他们学会花钱买东西;学习“认识图形”时,让学生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设计出自己喜欢的图形或物体,开办一次“小小创意展示会”;学习“量长度”时,让学生相互合作测量身高、教室中物品的长度、每个人立定跳远的长度,并把他们带到室外,让他们相互合作测量物体……总之,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和交流,积累了丰富的直观经验,充分体验到了数学
  的思想方法在处理问题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增强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
  
  数学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是学习数学的归宿。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重视挖掘教材与生活实际有联系的因素,要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从而体验到所学知识的意义和作用。如学习了“认识钟表”后,可让学生说说自己的作息时间、电视少儿节目、新闻联播几点播放等;认识了“千克、克”后,可让学生估算一条鱼、几个苹果的重量等;认识了“货币单位”后,可让学生估计某种物品的价格,估算自己所带的钱能买哪些东西;学完“加减法的含义”后,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说说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哪些问题能用加减法计算,并且自己画一幅画,给大家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学习了“分类统计”后,我就鼓励学生寻找生活中有哪些事情可以用统计知识来解决?你能试着搞些调查吗?有的同学调查了班内有多少人在学校吃午饭;有的同学调查了自己家一周丢弃的塑料袋个数;还有的调查了一个月内的天气情况……这样把课内外知识结合起来,不仅让学生在数学应用中、在生活实践中使知识得以验证、得到完善,而且使他们真切地感受到所学知识是有用的,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增强了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激发了他们热爱数学、乐于实践的愿望。
  总之,我们的教学目的就是要挖掘实践和生活中的教育价值,加强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促使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使运用数学知识成为每个学生的本领,帮助他们更好地生活。
其他文献
一、现代教育技术在幼儿园数活动中的优势和作用    (一)优化教学情境,激发幼儿学习数的爱好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爱好。”学习爱好是学生获得知识、扩大眼界、丰富知识经验的最重要的推动力。现代教育技术综合运用形、声、色、光的效果,创设各种形象生动、灵活多变的学习情境和教学情境,虚拟现实、再现生活物景,从而营造了轻松自然的学习氛围,唤起了幼儿的注意力,诱发幼儿的
期刊
在语文教学中,常常会有部分学生因各种原因易写错别字。如果不及时纠正,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效果。如何纠正学生的错别字是语文教师时常会遇到的问题,现在我就这一问题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一、弄清原因,纠正错别字    教师要认真细致地调查分析学生写错别字的原因,选择相应的对策,及时给予纠正,学生才能记得牢、记得深。有的学生由于在识字时注意力不集中,随手用形近字来代替;有的学生在观察字的结构时,没
期刊
阅读是一种从书面符号中获取意义的复杂心理过程。学生通过阅读,把物化在书面材料中别人的外部语言变为自己的思维和表达工具并逐步发展为个性的心理素质。可见,阅读的创造性是学生获得整体发展的重要内容。因此,推动阅读的素质教育,必须为学生的创造性阅读开启一道智慧之门。    一、提倡阅读的个性化,尊重个性化理解    阅读是人能动地认识客观世界的精神活动。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始终是阅读行为的发动者和操作者,而
期刊
语文教学是创造性很强的活动。为此,课标教材编写者针对过去课程管理过死、教材编写缺乏弹性、难以适应不同地区和不同学生多样化需要的现实,在教材编写时给广大教师保留了一个较大的发挥空间。《教学参考资料》的编写较之过去也有所改变,提供的相关资料较多,结论由师生自己去把握。过去我们不少教师对教材和教参依赖惯了,面对新课程的这一变化不知应该怎么办?笔者认为,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教师首先就应该对此身体力
期刊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十四章《圆》中,涉及很多计算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往往会因考虑不周,或受思维定势的影响而导致误解或漏解。灵活运用分类讨论思想解题,可以化繁为简,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举例说明分类讨论思想在处理圆的问题中的广泛运用。    一、点和圆相关的问题    例1:已知点P到⊙O的最近距离为2cm,最远距离为4cm,求⊙O的半径r。  析:由题意知点P不可能在⊙O上,
期刊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电教媒体也随之进入了幼儿课堂教学,它能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生疏为可感、化抽象为形象,能将静止的、抽象的内容变成生动形象的音像结合的复合载体,它不仅是教师的辅助工具,也是幼儿的认知工具,有着许多传统教学手段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它能将图、文、声、像集于一体,进行直观形象地教学,能更有效地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幼儿的各种感觉器官都充分调动起来,产生积极的学习兴趣,变被动为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由此,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消除学生对数学的神秘感和畏惧感,如何利用生活数学情景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成了课堂教学的关键。    
期刊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必须拥有开阔的视野,并以其作为背景固本寻源,对每篇文章都要做出丰厚融通的解读,这样才会使学生不由地产生对灿烂的民族文化的向往。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第三条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以上所言落实到小学语文阶段就是: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
期刊
目前,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已成为全世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热点课题,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我国政府正在加快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育部作出了“用5到10年左右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重大决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作为新兴学科已在全国各地开展起来。  信息教育课程按教育部的规划已成为了中小学的必
期刊
在十余年的山区一线英语教学实践中,我认识到情感因素是学生英语成绩两级分化的主要原因之一。那些成绩好的学生,学习上有成就感,老师赞扬他、同学羡慕他,就会更加快马加鞭奋力去学;那些成绩差的同学,家长不满意、老师不高兴、同学也言词戏弄,时间一长,他对英语学习的抵触情绪越来越严重,而这种情绪又反过来制约了其本身潜能的发挥,以致发展成恶性循环,出现日益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正在成长发育中的中学生,心理尚不成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