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学生创造性阅读的智慧之门

来源 :西部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igui19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是一种从书面符号中获取意义的复杂心理过程。学生通过阅读,把物化在书面材料中别人的外部语言变为自己的思维和表达工具并逐步发展为个性的心理素质。可见,阅读的创造性是学生获得整体发展的重要内容。因此,推动阅读的素质教育,必须为学生的创造性阅读开启一道智慧之门。
  
  一、提倡阅读的个性化,尊重个性化理解
  
  阅读是人能动地认识客观世界的精神活动。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始终是阅读行为的发动者和操作者,而且始终决定着阅读目标的认定、阅读方法的抉择和阅读效果的达成。提倡个性化阅读,目的就是升华阅读的主体性,构建学生“主体自读”的课堂模式,让教师的“导”为学生的“学”“练”服务。教师要充分利用课程多层面的优点(如以形象打动人、以典型感染人、以故事感动人),关注学生的差异性阅读,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具体而言,其一,阅读的内容应当尽量丰富,不管是德育目标还是智育目标,我们都能从不同的层面看到既统一又对立的“两面”,即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如果我们不注重学生的差异性理解,只从某一层面要求学生或加以引导,就会扼杀学生的个性需求,从而使美文丧失其真正的多层面的育人功能。其二,学生是发展的人,其自身的差异是在不同的环境和因素下熏陶而成的,因而对于美文的理解也会因人而异。因此,提倡个性化阅读,才是创造性阅读的重要前提。
  
  二、尊重课堂生成,培养学生阅读的信心
  
  课堂是真正春风化雨的地方。当我们在使新课程这一培养人的方案回归课堂时,春风能否化雨,很值得执教者思考。尽管随着课堂改革的深化,广大教育者已开始转变“导”的角色,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然而,他们同时也忽视了一个问题,即学生阅读的个性化使课堂多了许多各种各样的生成,阻碍着“导”的视线,最终事与愿违。为此,作为一名阅读教学工作者,要充分发挥自己在课堂中“导”的作用,首要任务是尊重课堂上的各种生成。笔者最近听了一节市公开课《落花生》,当执教者要求学生“把认为含义最深的句子划出,并想想赞美了什么品质”时,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勾画了不同的句子,课堂一下子热闹起来,有的说那、有的说这,观点纷呈。面对这样的课堂生成,我们该怎么办?唯一的办法就是尊重他们的理解,必要时支持他们的个性化看法。然后,合理地用好“导”,让学生在辩论中而不是在教师的说教中明确看法、纠正理解。日本著名学者佐腾在《静悄悄的革命》中强调:“倾听学生的发言,打一形象比喻的话,好比是和学生玩棒球练习。把学生投过来的球准确地接住,投球的学生即便不对你说什么,他的心情也是愉快的。如果学生投差的球或投偏的球也能准确地接住的话,学生后来就会投出更好的球来。这种投球的快感,我认为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根本。”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阅读能力,必须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规律,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尊重课堂上的各种生成,培养学生阅读的信心。
  
  三、利用各环节因素,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空间
  
  由于人体大脑意识的存在是随着物质世界的阶段性发展而不断变化的。阅读的意识也在这样的变化中被教育界的专家学者划分为阅读期待、阅读反思与评价、阅读批判三大环节。利用好这三大环节的意识形态,合理地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才能为学生的创造性阅读挖掘潜力、打好根基。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要素理论也强调:教育要从一些简单的为儿童所理解、易于接受的“要素”开始,再逐步过渡到更加复杂的“要素”,以促进儿童各种天赋的形成和发展。由此可见,用好各环节因素,才能更好地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为创造性阅读提供条件。
  
  四、开展课堂实践,加强综合学习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种活动,不仅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也是认识的基础、起点。阅读作为一种主体活动,具有实践性的活动特点。学生只有在不断的阅读实践中,才能占有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学生只有对这些感性材料在实践中进行观察与调查研究、忠实地记录各种感悟与理解后,才能对阅读进行正确而合理的反思与评价,才能分清是非,恰当地进行批判与发展。
  同样,阅读也离不开综合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由此可见,开展综合学习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全面、合理发展,让知识的纵向联系与横向联系得到有机组合,提升其对知识的概括与深化。学生只有具备了相应的知识体系,才能具备发展和创造的潜能。因此,没有综合学习,阅读就缺乏必要的理论基础,对阅读的反思与评价就不能深入;没有综合学习,阅读的创造性就没有必要的理论保障,发展只能变为一纸空谈。
其他文献
在一年级的一节语文课上,我正在教学生学习古诗《长歌行》。像往常一样,在带领学生理解诗意后,我组织学生运用各种方式练习朗读和背诵。一开始学生兴趣浓厚、声音响亮,渐渐地,声音越来越小,后来只有几个学生在朗诵了。看到学生有些疲劳,注意力不集中,我就让学生停下来,并示意班长领唱一首歌提提同学们的精神。不一会儿,学生兴趣盎然地唱起了《一只小青蛙》,边唱边做动作,有的学生还起身离开座位,在走道里蹦来跳去。看着
期刊
衬托是古典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比如杜甫《蜀相》中的颔联写出了“碧草”“春色”“黄鹂好音”的景致,但碧草为谁而绿?鹂鸣有谁来听呢?这一切如今已无人欣赏,亦无心欣赏,诗人以美景衬哀情,表达对诸葛亮的深切缅怀之情。而其《登高》以哀景写哀,对秋景的描绘充满悲凉之意,将诗人的“艰难苦恨”包含无遗,更是衬托的名句。那么什么是衬托,衬托手法的运用有什么作用?如何来分析衬托手法呢?  衬托又叫映衬,就是为了
期刊
以前上《光的反射》时,先在白纸上画上“法线”,然后教师通过演示入射光线射向平面镜,平面镜将入射光线反射出去,学生很容易得出光反射所遵循的规律,可节省出大量的时间进行强化训练。这种教学单从掌握知识角度来说效果可能很好,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不活跃。  采用“探究式”教学后,通过给学生创设光发生反射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问题猜想、设计实验、进行
期刊
新课程标准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备的数学知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那么如何凸现面向全体学生、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促使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长足发展,应该是每位数学教师都必须思考的问题。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了解到:有些学生基础扎实,思维活跃、深刻,智力突出,属于优秀生;有些学生为
期刊
人脑是自然神奇而又复杂的造化,一直被教育者视为不可捉摸的“黑箱”。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脑科学的研究逐渐繁荣,科学家们开始从不同角度揭示人类认知活动的脑机制。各国教育教学专家根据这些新成果在教育教学领域相继展开实验,为课堂教学实践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为了更好地改进教师的教,促进学生科学地学,根据脑科学、教育学和心理学领域的最新进展,我们为教师提出如下12条建议,供教学
期刊
“突破课堂教学”是新课程理论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整体改革,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扬弃。新的课堂教学应当继承传统课堂教学中优秀的思想和方法,但又绝对不是对后者的修修补补,不是穿新鞋走老路,不是换汤不换药。作为课堂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必须从观念层面到操作层面实现全面更新,否则,我们仍将落后于教育改革和形势发展的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很难实现实质性的突破。  要实现课堂教学的“突破”,个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期刊
在当今的教学领域,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可算是新的教育学科。多媒体课件以其强大的表现力、感染力和吸引力,通过形、声、色、光的传播,已经或正在成为一种高效有力的教学辅助手段,这对于优化教学过程,强化教学效果  肯定具有积极的影响。下面我就中学物理教学中多媒体课件应用的相关问题与各位同仁进行探讨。    一、改革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起辅助作用,可改革课堂教学,但不能取代课堂教
期刊
人们经常说“一个好的校长就是一所高质量的学校”,而好校长究竟“好”在哪里,却是值得人们深思的问题。我认为其中之一就是校长必须具备较高的法制素质,即一所学校的校长必须在社会主义教育法规不断健全的新形势下,熟懂有关的教育法律法规条文,能够依靠法律武器处理学校日常管理活动中的一些棘手问题,规范学校的管理行为,引导学校管理走向科学、规范、高效。  可以说在社会主义法制社会、依法治国的大环境下,教育法制化是
期刊
一、现代教育技术在幼儿园数活动中的优势和作用    (一)优化教学情境,激发幼儿学习数的爱好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爱好。”学习爱好是学生获得知识、扩大眼界、丰富知识经验的最重要的推动力。现代教育技术综合运用形、声、色、光的效果,创设各种形象生动、灵活多变的学习情境和教学情境,虚拟现实、再现生活物景,从而营造了轻松自然的学习氛围,唤起了幼儿的注意力,诱发幼儿的
期刊
在语文教学中,常常会有部分学生因各种原因易写错别字。如果不及时纠正,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效果。如何纠正学生的错别字是语文教师时常会遇到的问题,现在我就这一问题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一、弄清原因,纠正错别字    教师要认真细致地调查分析学生写错别字的原因,选择相应的对策,及时给予纠正,学生才能记得牢、记得深。有的学生由于在识字时注意力不集中,随手用形近字来代替;有的学生在观察字的结构时,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