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桂山房藏元明清书法

来源 :收藏·拍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rr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它不仅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书写载体,更是一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造型艺术。自仓颉造字之始,书法作为一种美观与实用相交融的独有艺术,便一直生生不息,成为中华民族传统艺术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殷周以来,遗留百种以上的不同体裁、风格的碑帖字迹。大体说,字的形体可分为篆、隶,真、行、草等五大类。同时,各个时期涌现出各具特色的书法名家、大家,他们为后世留下一笔独特而又非常珍贵的文化艺术遗产。继承、弘扬这种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艺术,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
  
  也许有人会说,现在是计算机时代,鼠标一按,文字就出来,连钢笔都不必用了,何须还弄柔翰?我认为这看法不对。因中国独特的书法艺术,除上面我讲过的两种性能之外,还有保健强身之作用。公余之暇,窗明几净,偶读一两件名迹,您会觉心旷神怡;如果本人偶尔还能写出自己满意的几个字,内心会感到高兴,这不是如做气功一样吗?不仅如此,写字还能练恒心,陶冶性情。现在,您偶然得到朋友以毛笔给您写一封信,您会感到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这便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因之,历代公私均有书法庋藏,从而也就有对书法进行鉴赏、学习、研讨之举。
  出版法书及经常举办展览,是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之重要方法。我喜爱书法,对书画每有收藏,但限于能力,所藏十分有限。不过因经数十寒暑,也略有收获,现以元明清诸作结集付梓,公之同好,我想这也是颇有意义的。
  
  敝藏之中,有些作品还是相当难得的。如元代最杰出的大书法家赵孟顺所书《待漏院记》行书巨幅,有清代桐城派代表人物姚鼐的长跋,过去在文献典籍中从未登载,可真是赵氏传世的一件难得精品;又如董玄宰之金笺行书小亦壁诗册页,行云流水,不为法缚,启功先生曾亲临一本,并给此册极高之评价;傅青主之行草书十二屏,鸿篇巨制,一气呵成,墨彩生辉,令人叹为观止;文征明有诗书画三绝的美誉,其书法淡雅清纯,乃明代第一流大书法家。敝藏行书五言书轴,是其精品;洪亮吉篆书书《桃花源记》,篆笔悬针,一豁心目;八大山人之《临河叙》中堂,乃其临禊帖中之另类,山人善用秃笔,以画为书,不急不燥,别树一帜,黄苗子先生读后认为,在他所见传世八大书迹中也是极为少有的;张瑞图书陶渊明《归园田居》,奇逸淋漓,乃王懿荣先生旧藏,倍足珍贵;王觉斯之草书,极尽挥洒超脱之致,显示出明末狂放恣肆之书法;郑谷口之隶书《麻姑传》,飘洒飞逸,乃其八分之杰作;刘石庵之楷草真迹卷乃临钟王诸帖,是广东大收藏家听颿楼主旧藏,潘季彤氏认为是其所藏刘书之最;拙藏伊秉绶作品多件,伊乃清代碑学中隶书中兴人物之一。集中收入之大字册,粗看则似觉呆板,细看轻重得宜,气韵生动,结体别有新意。他曾任惠州知府,所作诗翰册乃清远记游之作,兼有书法文献价值,别有意义;王澍的《临颜真卿宋文贞公神道碑铭册》则是王氏之楷书代表,虽乃临写,实已融入己意。其他如李流芳、陈继儒、龚贤、梅庚、何绍基、孙岳颁、徐三庚、陈含光、康有为等诸家书迹,亦均各尽其妙,未遑多让。其他还有一些冷名、或平时难得一见的作品,在敝斋中也有所见。如清初四川籍书法家李仙根的行草书、广东香山籍书画家李遐龄的行书、晚清江苏籍著名学者孙儆的甲骨文等,也弥足珍贵。
  
  我把所藏元明清书法刊行,同时举办书法展览,目的是提供一些资料,供书法爱好者及研究者鉴赏。余于书道,远未入门,故也欲藉此机会,向方家请益。是序!公元二○○六年九月廿八日。
其他文献
龙作为吉祥瑞气之象征,一向为国人听尊崇,其原本为古代氏族社会的图腾标志,集飞禽走兽、海潜于一身。因此,几千年来,龙演化为常用的装饰题材,普遍出现于玉器、铜器、瓷器等器物上。瓷器上以龙为装饰,可追溯到东汉时期,宋代以后龙纹装饰出现渐多,至青花瓷器烧造成功,瓷器上的龙纹大增。龙纹很少单独使用,传说龙“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故龙纹常与云纹、火纹、水纹衬托配合,体现其登天潜渊之特性。明清两代是龙纹的
期刊
黄士陵擅长书画篆刻,以篆刻成就最大,也最为知名;书法也自成面目;其绘画虽关注者寥寥,却以兼具西法而成为中西融合画法的先行者。黄士陵的绘画存世不多,主要藏于广东、港澳地区的博物馆及私人手中,约略可分为两大类型:其一是描绘青铜器的博古图,多饰以花卉折枝;其二是单纯的花卉草木写生,以岭南花木最为常见。若波(黄新波)《黄士陵的印与画》(载1960年10月16日《大公报·艺林》)、马国权《晚清印坛巨擘黄牧甫
期刊
四十多年前新加坡一位老华侨家里珍藏十几尊铜佛,壮观得不得了。老华侨姓孙,我在静园后园常常碰到他,古稀之年一身嶙峋很像一干古梅,跟静叔用闽南腔的国语讲佛经我只听得懂七成。那年春节静叔开车带我到处逛,顺便去给孙老师拜年。孙家小洋房花木蓊郁,奇石叠嶂,池边杂草丛中一块灵石刻着隶书“花之寺”,静叔说是孙老师自己刻着玩的:“那是凌叔华小说集的书名,1956年她来新加坡南洋大学教书的时候跟孙老师熟稔,教到19
期刊
作为深受收藏名家爱戴的著名瑞士钟表品牌——欧米茄将再次彰显其在钟表领域的翘楚地位——2007年4月14日至15日,安帝古伦拍卖公司将在日内瓦举行OMEGAMANIA主题拍卖会,并通过现场卫星与巴塞尔钟表展同步连接。安帝古伦的拍卖图录将这一个世纪中生产的欧米茄钟表分成11个产品类别,而且提供了独其见解的产品介绍。为保障竞标者的利益,欧米茄将史无前例地为拍卖目录上的300件拍品提供两年的保修服务,包括
期刊
此三星图轴原是晚清北洋大臣李鸿章的旧藏,蓝底五彩织。慈禧太后生前在储秀宫东梢间的墙上也挂了一幅同样的挂轴(见2002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之《明清家具(下)》)。在2006年春拍上,这幅缂丝图轴的估价在300万港元至400万港元之间,刚开始叫价时,竟投气氛并不算热烈,但拍卖师叫价至600万元时,竟投气氛才开始热烈,叫价不断攀升,最终以1852.8万元落槌,由香港本地一位古董行家
期刊
《物原》载:“禹作屏。”这是传说中关于屏风的最早记录。而屏风的实际使用在西周初期即已开始。《史记·孟尝君列传》中则有“孟尝君待客坐语,而屏风后常有侍史,主记君所与客语”的记载,可知屏风在战国时期已为常见。《三礼图》说:“屏风之名出于汉世,故班固之书多言其物。”历经汉、晋、唐、宋的不断发展,到明清两代,屏风已经成为了十分习见的家具,更是富贵之家室内不可或缺的装饰品。清代雍正、乾隆二帝时,宫廷所作屏风
期刊
突然到了文字和图像泛滥成灾的年代。不管你愿不愿意,每天都得面对各种各样的图像和文字资讯的“狂轰滥炸”。即使你小心翼翼地根据需要去审视和筛选它们,也得耗掉你大量时间和宝贵的视力,除非你宣称脱离“现代文明社会”。比起所有能复制的东西,人的眼睛和生命以暂且不能复制为理由,在今天显得尤为珍贵。所以,当我看到汪凌画中《新青年》们第一眼时,就被那清澈明亮的眼睛打动,羡慕中伴着酸酸的嫉妒。《新青年》们的“凝视”
期刊
一位受中国文化艺术熏陶、在中国受美术教育和训练的青年画家,带着对西方文化艺术尤其对巴黎现代艺术的崇拜与憧憬,来到巴黎,要在巴黎艺坛寻一立足之地,可想而知是何等的困难!那是1969年,出生于广东龙川的陈建中君刚入而立之年,他在中南美专附中和广州美术学院学习了七年,又在香港生活了六七年,怀着复杂的心情到被人们视为“艺术之都”的巴黎来拼博。最初,他只能替家具厂画些仿古的装饰画以谋生计,当生活稍有着落之后
期刊
丁念先(1906—1960),字守棠,浙江上虞人。早岁入海上题襟馆,故宫博物院古物南迁,任行政院驻沪监盘委员。喜藏书,当其任职于上海市政府、主管出版事务时,各书店送审之书均多附一册赠之。故抗战胜利后,上海各书局出版之图籍,丁氏几乎全部有藏。丁氏善书,于《乙瑛》、《史晨》、《华山》诸碑致力尤深。夫人谢圣镛为其表妹,亦善书,以王大令为宗,偶作梅竹小册亦清秀可喜。当其订婚之时,海上名人二百数十人诗画以贺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