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因此,传统文化是炎黄子孙取之不尽的精神果实,是一代代中华儿女成长的精神养料。在迅速发展的当今社会,由于受到很多外来文化的冲击,很多学生开始追随外来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关注越来越少。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更加注重在学生的日常教学中对我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使学生在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也能树立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并且将来能够将我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甚至推向世界,让世界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渗透策略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0-004
引言
学生的文化素养是不断培养的。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需要老师给学生上课时,多教授一些传统文化知识。学生学习传统文化,丰富自身的精神,获取更多的知识。那么老师在教授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应该用合适的方法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更好地获取传统文化知识。国家十分重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播,也是学校和学生应该共同完成的一项工作。在小学语文授课过程中,教师应该循循善诱,让学生潜移默化中接受传统文化知识,明白其中的精髓要义。这才是传播传统文化最重要的过程。笔者意在探究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课程有效融合策略。
一、创设传统文化情境
在教授小学语文课程的过程中,老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种传统文化的情境。在这种情境中,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相关的语文知识,也能够拓宽学生自己的传统文化认知视域。例如,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老师可以根据要学的一首古诗的情境和情感基调,给学生放几首音乐,学生在感受音乐的同时带入自己的情绪,拓展思维从而拥有更丰富的情感体验。在学生听完歌曲时,老师可以问一问学生“感受到了什么”,接著让学生自己阅读一下这首古诗。学生在阅读古诗的过程中,提示学生通过刚才的音乐结合自己的想象,挖掘作者所表达的情感。那么学生对这首古诗有一个了解之后,老师还可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说说哪些古诗与这首古诗描写的情感相似。学生搜寻自己的记忆库,找出更多与传统文化有关的古诗。拓宽学生古诗学习的范围,加深学生学习古诗的印象,帮助学生了解更多传统文化内容。老师可以借这次机会让学生多分享一些他们觉得比较好的古诗词。
二、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课堂活动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开展课堂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在课堂活动中,教师要带领学生走进课堂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在开展课堂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渗透传统文化的教学,如组织学生开展传统文化知识的读写活动。这些活动,除了能够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以及写作能力之外,还可以使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例如,在进行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家乡的风俗》这一课程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讲述自己家乡的特点。班级里有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他们分别讲述各自家乡的特点,能够使所有学生对我国不同地区和民族的传统文化有更深的了解,从而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起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因此,教师通过在课堂活动教学中,对我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能够使学生更乐于接受我国的传统文化,从而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
三、结合课文内容,学习传统文化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实践并不意味着对课文内容学习进行放松,传统文化教育与课本教学的比例应该由教师进行恰当的调节。一些教师会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穿插对传统文化的渗透和实践会严重影响课本教学的进程,还有一些教师认为课本内容的教学与传统文化的渗透和实践没有较强的联系,这些现象的确是客观存在的,同时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语文教师针对语文教学的具体情况和课本内容进行综合调节。传统文化的体现范围是非常广的,语文课本内容中有很多都体现着中华传统美德。例如,《曹冲称象》课文中曹冲的聪明才智就是中华传统美德的体现。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学习的关键时期,小学语文教师要主动肩负起对小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责任。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通过各种方法对传统文化进行渗透,使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有更加深刻的认知,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崇高的思想品德。
参考文献
[1]周蕾红.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融入分析[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年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专题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1186-1188.
[2]王海香.小学语文教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年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专题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1390-1392.
[3]高玲玲.论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才智,2018(32):109.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渗透策略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0-004
引言
学生的文化素养是不断培养的。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需要老师给学生上课时,多教授一些传统文化知识。学生学习传统文化,丰富自身的精神,获取更多的知识。那么老师在教授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应该用合适的方法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更好地获取传统文化知识。国家十分重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播,也是学校和学生应该共同完成的一项工作。在小学语文授课过程中,教师应该循循善诱,让学生潜移默化中接受传统文化知识,明白其中的精髓要义。这才是传播传统文化最重要的过程。笔者意在探究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课程有效融合策略。
一、创设传统文化情境
在教授小学语文课程的过程中,老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种传统文化的情境。在这种情境中,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相关的语文知识,也能够拓宽学生自己的传统文化认知视域。例如,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老师可以根据要学的一首古诗的情境和情感基调,给学生放几首音乐,学生在感受音乐的同时带入自己的情绪,拓展思维从而拥有更丰富的情感体验。在学生听完歌曲时,老师可以问一问学生“感受到了什么”,接著让学生自己阅读一下这首古诗。学生在阅读古诗的过程中,提示学生通过刚才的音乐结合自己的想象,挖掘作者所表达的情感。那么学生对这首古诗有一个了解之后,老师还可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说说哪些古诗与这首古诗描写的情感相似。学生搜寻自己的记忆库,找出更多与传统文化有关的古诗。拓宽学生古诗学习的范围,加深学生学习古诗的印象,帮助学生了解更多传统文化内容。老师可以借这次机会让学生多分享一些他们觉得比较好的古诗词。
二、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课堂活动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开展课堂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在课堂活动中,教师要带领学生走进课堂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在开展课堂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渗透传统文化的教学,如组织学生开展传统文化知识的读写活动。这些活动,除了能够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以及写作能力之外,还可以使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例如,在进行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家乡的风俗》这一课程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讲述自己家乡的特点。班级里有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他们分别讲述各自家乡的特点,能够使所有学生对我国不同地区和民族的传统文化有更深的了解,从而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起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因此,教师通过在课堂活动教学中,对我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能够使学生更乐于接受我国的传统文化,从而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
三、结合课文内容,学习传统文化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实践并不意味着对课文内容学习进行放松,传统文化教育与课本教学的比例应该由教师进行恰当的调节。一些教师会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穿插对传统文化的渗透和实践会严重影响课本教学的进程,还有一些教师认为课本内容的教学与传统文化的渗透和实践没有较强的联系,这些现象的确是客观存在的,同时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语文教师针对语文教学的具体情况和课本内容进行综合调节。传统文化的体现范围是非常广的,语文课本内容中有很多都体现着中华传统美德。例如,《曹冲称象》课文中曹冲的聪明才智就是中华传统美德的体现。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学习的关键时期,小学语文教师要主动肩负起对小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责任。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通过各种方法对传统文化进行渗透,使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有更加深刻的认知,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崇高的思想品德。
参考文献
[1]周蕾红.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融入分析[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年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专题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1186-1188.
[2]王海香.小学语文教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年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专题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1390-1392.
[3]高玲玲.论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才智,2018(3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