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朗读,张扬个性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rong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非常重视学生的朗读,我努力让我的课堂书声琅琅,在朗读中让学生个性飞扬。
  教学片段: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2~5小节,画出文中描写羊皮筏子的句子,再读读想想,羊皮筏子有什么特点?
  师:你画出了什么句子?
  生:从岸上远远望去,那么小,那么轻,浮在水面上,好像只要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没。(出示这个句子)
  师:嗯,这是描写羊皮筏子的句子。谁再来读一读?(指名读)
  师:你把“小”和“轻”读得很轻,很有感觉。告诉老师,这是怎样的羊皮筏子?
  生:非常小,非常轻。
  师:“那么小,那么轻”,就这六个字,同桌之间练读,读出筏子的特点来。(指名读)
  师:真小,真轻,我都要看不到了。你还从句中感受到什么?
  生:我感到羊皮筏子非常危险,因为只要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没。
  师:(引读)是啊,只要一个——(生)小小的浪头,就能把它——(生)整个儿吞没。
  师:真的好危险啊,这到底是怎样的羊皮筏子呢?(师出示图片并向学生介绍)
  师:同学们还画出了什么句子呢?
  生:再定睛一瞧,啊,那上面还有人哩!不只一个,还有一个……一、二、三、四、五、六,一共六个人!这六个人,就如在湍急的黄河上贴着水面漂流。(出示这个句子)
  师:找得真好!这个句子不算太长,但读起来却不简单哦!请同学们自由练读,要注意其中的标点符号和数字。
  (生自由练读)
  师:(出示:啊,那上面还有人哩!)谁先来把这句话读好?
  (指名读,该生把“啊”读成第四声,很有感情)
  师:你为什么这样读?
  生:因为我感到很紧张。
  师:哦,原来你很紧张,读第四声。还有不同的读法吗?
  (指名读,“啊”读成第二声)
  师:嗯,告诉老师,你为什么这样读?
  生:因为我感到很奇怪,羊皮筏子上竟然还有人。
  师:大家看,不同的读音,表达的感受也不同。我们自己好好读一读这个句子,体会一下不同的情感。
  (生自由读后,全班齐读,教师手势指导)
  师:下面我们来挑战这一句。(出示:不只一个,还有一个……一、二、三、四、五、六,一共六个人!)告诉老师,这里的“……”表示什么?数字的节奏应该怎么控制?
  生:省略号表示还有很多。
  师:那你觉得这里的数字应该怎样读呢?
  生:数字应该读得越来越快。
  师:为什么?
  生:因为我越来越紧张,越来越害怕。
  生:我觉得应该是有点颤抖地读。
  师:你为什么这样认为?
  生:因为我心里紧张,所以数数时会有点颤抖。
  师:嗯,大家说得都非常有道理,下面让我们配上动作和表情,一起来读这句话。
  (学生做一、二、三、四、五、六的动作手势)
  师:这样又小又轻的羊皮筏子,上面居然坐了六个人,而且在他们身边,还摆着两只装得满满的麻袋。这下我们更紧张了,更害怕了,更担心了,让我们把这些感觉带到句子中去,把这句话读好。
  (生有感情朗读)
  案例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非常注重朗读,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加深学生的朗读体验,实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一、让学生充分走进文本,感悟语言文字
  要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就要引导他们在品味好词语、句式和句意中去发现美,鉴赏美。要让学生体会文中情感,就要引导他们走进文本。课堂上我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品味重点词语,抓关键字进行教学。在让学生体会羊皮筏子的“险”时,我让学生抓住羊皮筏子“小”和“轻”的特点,通过自由读、指名读来感受“好像只要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没”的险。《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只能通过引导让学生走进文本,感悟语言文字,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充分重视学生情感体验,发展学生个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新课程改革也要求教师注重以人为本,教师是学生发现知识的引导者、组织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所以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学生个性的发挥、情感的释放。比如在教学“啊,那上面还有人哩”这句话时,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感受,所以“啊”字读出不同的读音,有的读第二声,读出了奇怪和惊讶;有的读第四声,读出了紧张和感叹。各自不同的读法,表达出了不同的情感。在齐读的时候,我也是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他们注重内心感受,读出自己想读的读音。“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们各自表达自己的观点,让课堂变成百家争鸣的课堂,学生的个性得以彰显,能力得以提高,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也有利于师生共同成长。
  三、趣味朗读,多种感官提高课堂教学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喜欢阅读,享受阅读。课堂上我采用自由读、比赛读、齐读等多种手段让每个学生都主动地读书,进而视读书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比如在讲到这句“不只一个,还有一个……一、二、三、四、五、六,一共六个人”的时候,我让学生举起手,用手指一边数数,一边读,配合自己惊讶、感叹、奇怪、紧张的表情,同时注意数数的节奏,启发学生融入课堂、融进文本进行朗读。这样的朗读需要多种感官结合,提高了朗读的趣味性,同时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朗读的兴趣,加深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提高。
  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独立的内心体验,在注重教师主导地位的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课堂,走进文本,和文本对话,感悟语言,抒发情感,注重他们个性化的阅读理解,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得課文内容得以内化,使得学生个性得以张扬,让他们真正上一堂属于自己的语文课。
  作者简介:江苏省苏州市昊江区盛泽小学语文教师。
其他文献
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深,迅速拓展了人们的精神视野和思维空间,同时也充分提升了人们思想表达的自由度。21世纪初叶的10年,伴随着互联网广泛地渗入现实生活,中国公民的精神生活加速刷新。尤其是近两年,信息高速公路趋向开放,网民迅猛扩增,以“给力”“hold住”为标志的网络新词和短语蜂拥而至;伴随着多元思想在信息高速公路上的即兴邂逅而灵性迸发,这象征着一个思想自由、表达个性的全新时代的到来。网络词汇是全球化
期刊
【理念】  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对于教师来说,最好的金刚钻是有一支“神笔”。  我一贯认为,中国语文老师要有过硬的“中国功夫”!我给自己定位“当好老师”要炼成或拥有“三铁”,即铁笔——能写文章,铁嘴——能做讲座,铁课——能上好课。铁笔,是我的重要的金刚钻,对我的铁嘴、铁课的炼成,也有很大的帮助。  然而,近些年,经济膨胀,物欲横流,不少人迷失方向,泯灭良知,教师职业也一度受到非议,甚至
期刊
设计背景  1.面向群体:学生  2.学科:传统文化  3.课时:1课时  4.年级:五年级  5.课前准备:幼儿搜集春联,教师制作课件(对联的由来、发展,对联的故事,对联的妙对等)。  课堂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搜集对联,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知道对联的基本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对联,懂得“生活处处皆学问”,搜集诵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诵读
期刊
2012年8月,我校成为“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校,确立了首批实验班和实验教师。我没有赶上“头班车”,是第二批申请加入实验的。参与实验,无论是从教师进行语文教学,还是从学生阅读成长方面来讲,都是再好不过的事情。在实验中,懂得如何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则是头等大事。  一、好事做顺——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从经济上得到支持  最初,我很想让我的班级加入实验行列,很想让我班的孩子们涉猎那一套《语文主题学习丛书
期刊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启蒙,是学话、听话、增强表达自信心的基础。口语交际如此重要,值得每个启蒙教学的语文老师高度重视。笔者谈谈实践中探讨所得的体会,以抛砖引玉,与同仁共商榷。  一、情境创设,激发口语交际的兴趣  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环境里产生的言语活动。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建议中指出:“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注
期刊
关于文本的解读,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认为,童话的解读先要读懂文本,读懂作者的用意,才能确定要传授的内容。下面以其执教的《去年的树》为例,谈一谈童话文本解读的有效方式。  一、解读关键词,领悟作者意图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提出了“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的要求。怎样找准关键词句?怎样体悟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那就是要练就一双慧眼,一下子
期刊
在“中华颂·经典诵读山东省总决赛”中,高密市立新中学55名同学表演的大型配乐朗诵《木兰诗》获亚军,同时获“最佳演绎奖”。这一成绩的取得,再一次将我们的“语文主题学习”活动推向新的高潮,各中小学包括幼儿园组织的各类读书活动风起云涌,亮点纷呈。最近,在高密市教科院举行的“书法与写作竞赛”和以“感恩·爱”为主题的“情景剧表演”中,密水街道分别获中小学个人组、团体组一等奖,尤其是在“情景剧表演”中,孩子们
期刊
语文是一种美。著名哲学家李泽厚在《美学四讲》中将审美划分为三个层次,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神悦志,分别对应直觉感受层次、自在领悟层次、精神升华层次。借用李先生的三个层次论,站在儿童的立场看,我们是否可以用三重境界来观照这种“美”的层次。当然,这三层境界的美在课堂上绝不是平面的铺设,而应该是立体的构建,不是跳跃式的一蹴而就,而是润物無声般的文化滋养后的逐级攀登。  一、在语言的狂欢中走向语言的深处,
期刊
我们学校不断探索,以《预习导航》导学,将课堂分层设计成一个个自学分享的学习活动,逐步形成了“课前预习——预习交流——目标揭示——自学分享——固化移情”的课堂模式,有效重构了学生的学。下面我以《最大的麦穗》为例,具体介绍“自学分享”式语文课堂的操作模式。  一、精心设计预习单,让课前自学为分享奠基  《最大的麦穗》讲述了苏格拉底让弟子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从摘麦穗的缘由到弟子们如何摘麦穗,直至
期刊
周作人说:“我的故乡不止一个,凡我住过的地方都是故乡。故乡对于我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情分,只因钓于斯游于斯的关系,朝夕会面,遂成相识。”此话很符合现代背景下离乡的流动人群心理,在改革开放的经济大浪潮中,越来越多的人涌向城市打工创业,长期定居。  充斥在这部分漂泊者面前的是现代消费社会的物欲横流,心灵迷惘,他们是现代文明到来时首批失去精神家园的代表者。这些底层小人物真实地折射了现代社会转型之下个体的独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