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提问手段 提高提问质量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ibi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说过:“课堂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多年的语文教学使我认识到,课堂提问是输出信息,传递思想,实现师生交流、和谐共振的重要渠道。科学合理地运用提问手段,就像“引线”和“催化剂”一样,对于发展学生思维,培养良好的素质以及形成语文素养有着积极的意义和十分重要的作用。
  笔者在平时的听课学习过程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在课堂上“提问一大串,满堂应声答”,看似很热闹,实际效果糟。不切实际地“满堂问”、“满堂答”不仅严重影响了课堂效率与教学质量,同时也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尤其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与良好素质的培养和提升。
  有效的提问,能够促进师生间的有效互动,及时地反思教学信息,提高信息交流效益,从而大大增强课堂的实效性。我们不仅研究教师怎样提问,而且还应该鼓励学生提问,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在教学中,笔者认真备课,精心钻研教材,科学设计教学流程,反复思考问题的设计,在什么情况下设问,提问会起到什么效应,学生的回答是否经过了认真地思考等等。为此笔者得出以下几点做法与体会。
  1.围绕教学重难点,紧扣教学目标进行设问
  每一节语文课都有教学重难点,让学生能够很好地理解并掌握本节课的重难点是教师重要的教学任务。课堂提问要有明确的出发点和针对性,对重难点内容设置行之有效的问题进行提问,让学生加深对重难点的理解与融化,进而融会贯通。所以,提问只有紧扣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才能使教学过程达到最大优化的目的。比如在阅读学习《白杨》时,最后一段在学生黙读后,我设计了如下问题:
  (1)“高大的白杨树”和“几棵小树”还有别的含义吗?
  (2)“迎着风沙成长起来”比喻的是什么?
  (3)望着白杨,爸爸为什么又陷入了沉思?后来为什么脸上又浮起一丝微笑?这个说明了什么问题?
  这样通过一个个看似相对独立但又有内在联系的提问,不仅与教学目标、教学的重难点相当吻合,而且增强了提问的向心力,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最大限度地开发。
  2.设问应难易适度,重在激发学生思考
  提问是教师激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基本教学手段,运用得法,可使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猛增,从而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学的学习之中去。所以课堂提问的价值就在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积极思索,大胆回答。
  在教学中,我经常反思自己,所设置的问题是否能够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即能不能起到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作用。我认为,关键在于所设问题的难易度。提问太难,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对学习丧失信心。问题太简单,达不到应有的教学目的,学生也会心生厌倦,认为学习就是“小儿科”。按照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理论,问题应设在儿童智力的“最近发展区”上才是合适的。所谓的“最近发展区”就是介于学生现有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正处于形成状态的心理机制和活动水平。所以只有把问题设置在学生智力的“最近发展区”上,才能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智能,提高学生的素质。当然,还必须注意问题的“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层次性。比如,我在《我的战友邱少云》第一课时的教学中设计了这样三个问题:
  (1) 这一篇文章描述了哪些内容?(复述型)
  (2) 文章开头交代了一个什么样的战斗环境?(概括型)
  (3) 描述这样一个战斗环境与表现文章的中心有什么关系?(分析——综合型)
  这三个由易到难的问题是设置在学生已经形成的或刚形成的“最近发展区”方面,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设想,开阔思维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技能水平。再如,引导学生学习《蜜蜂引路》一文时,在学生“最近发展区”设置了几道思考题:蜜蜂是怎么引路的?为谁引路?如何为人引路等,学生的探究心理和求知欲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实践告诉我们,遵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设问,难易适度,就一定能够让学生积极思维,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3.设问应“从文悟道”,提升到的素养
  从语文学科的性质讲,科学的、合理的、质量高的提问应该是一头连着语言文字,一头连着思想教育,力求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内容理解的统一。当然,这一切都应该与本节的教学目标相吻合。在《养花》一文的学习中,文中有一问:“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我在句式变换后问到:“文章中的‘这真理’指的是什么?”学生回答后再问:“在我们学习生活中,‘不劳动就没有任何收获’的例子非常多,你能仿照课文中的句式举例说明吗?”这样通过几次的提问与回答,使学生不仅理解文章的中心含义,又发展了思维,培养了能力,还在“润物无声”中进行了思想教育,做到了“文道统一”。
  关于“课堂提问”的研究我认为永无止境,以上只是我在实践中的切身体会。教师在设置课堂提问时,应该认真研究《语文课程标准》,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实际,并按照教学目标进行科学合理地设问。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注意面向全体学生,让人人都参与到课堂中来;②不仅在课题教学中教师设计出高质量、能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而且还应鼓励学生针对所学习材料自己提出经过深思熟虑、不懂的问题进行讨论;③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还应注意提问的时间、提问的方式、提问的效果等等;④注意随时调节与捕捉各类信息。调节课堂气氛与知识的联系,捕捉有价值的信息,使课堂教学像一支轻音乐,欢快地流淌;⑤注意问题的“多方位”考虑。教师不光把目光瞄向课文内容,还有知识水平,思维能力,思想境界等等。
  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赋》中描写了一个美好的女子,说她“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施朱则太赤,着粉则太白……”真可谓美艳绝伦,恰到好处,而语文课堂中的提问则更应体现这一点。但是,对课堂提问中怎样才能做到“美艳绝伦,恰到好处”这样的目标,则是语文教师不懈的追求。在语文课堂教学之中,教师必须考虑课堂提问的方法、策略,必须立足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这个根本,注意它的适度性、适时性,充分体现其应有的价值。而且,还要做到“精”、“巧”、“活”,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涵养。
其他文献
学习应是学生的一种主动行为,任何人无法替代或强制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由于各种原因,教学实践中忽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而出现不同程度的替代或强制是常见的。对教师来说,替代或强制实行起来较为简单,因无须触动学生原有的与学习有关的各种主观条件,但是,到消极影响逐渐表露出来时再去改正不良方法就很困难了。  主导与主动二者并无矛盾。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学习上的主动权,这在外语教学上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教师对学生学习的
期刊
高效课堂是课堂教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什么样的课堂是高效课堂,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看法。我认为一节可以称得上高效的课,必须达到:在教学活动中,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换句话说就是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得尽其所用,教学的效果不是看你教多少,有没有教完内容,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讲得
期刊
電化教育是现代科学技术在教学上的运用,特别是运用其形、声、光、色等得天独厚的先进教学手段,能优化教学过程,促进教学从单纯的知识传授型向德、智、体、美整体发展型转化。我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经常采用电教手段,将录音机、投影仪、录像机、多媒体讲台、计算机结合使用,把图像、声音、文字、动画等和数学教学联系起来,创设愉快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兴趣,活跃学生思维,促使学生去追求知识,探索知识奥秘,以达到全面提
期刊
美术课的德育原则,即在德育过程中所遵循的基本要求或一般法则。美术课是艺术教育课程,这是美术教学《大纲》引言中给定的性,艺术教育的特征是形象性,情感性和渗透性。我认为这应该是美术课的德育原则。  什么叫形象和形象性?“形象就是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手段。任何艺术形式都不能离开形象的描绘。没有了形象,艺术本身就不存在了。”“形象性是作家和艺术家从他们的思想立场和美学观点出发,通过形象思维来对于现实生活
期刊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语文是各个学科的基础,它是培养情感教育和创新思维的摇篮。笔者认为实施情感教育与创新思维的培养可以从学生特点、教学方法、学习兴趣等方面出发。“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开拓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新能力,掌握科学的方法”。提高学生教学的质量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情感教育;创新思维;初中语文教学  人类发展过程中离不开教育,教育是每一个
期刊
无论是中招或高招,往往都是通过概念、规律的应用来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而题在书外、理在书中,因此,物理学科复习要求学生全面阅读教材,认真领会教材里的定义、定理,对教材里的例题、插图、阅读材料要仔细分析,教师在引导学生搞懂每个物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构建起物理知识的框架体系,同时发掘自己的知识漏洞或存在的疑难问题。然后在解决问题弥补漏洞的过程中,提升学生自身的物理学科能力。教学实践表明
期刊
课堂教学导入的设计要运用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相互转化的规律,要利用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好奇心理,还要根据新的语言材料的特点来进行。对不同题材的语言材料和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都应考虑采用不同的导入方法。课堂教学导入,有时温故而知新;而有时开门见山,切中要点:有时设置情景,如临其境,如见其人;有时顺藤摸瓜,演绎推理。下面就本人的实践,粗略总结一下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导入的模式,以共勉。  1.直观教具导入法。 
期刊
《英语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这五个方面共同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笔者认为,在英语教学中应该加强“文化
期刊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是现代学校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资讯更快、实践性强、富有意想不到的挑战;丰富的多媒体感官刺激等极富魅力的因素,决定了信息技术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那么如何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渗透创新教育呢?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根据信
期刊
英语考试作文试题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时限性,即在有限的时间内(一般分配30分钟)按试题要求完成作文试题。有很多参试者最后交卷时作文题要么没有完成,要么质量比较差,这其中当然有很多原因,但不可忽视的一点原因便是写作文时间不够,来不及完成作文或来不及仔细思考写一篇合乎题目要求的文章。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能在短时间内保质保量的完成英语作文呢?  一、豐富学生词汇量,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