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鸟”为名的探讨

来源 :艺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got_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电影《BIRDY》和话剧《鸟人》这两部作品,跨越时间、地域以及艺术形式,均选择以“鸟”为中心意象,并通过对鸟人的刻画,以小见大地探讨了现代人在身份认同上所遭遇的焦虑,并且都形成了忧郁的艺术氛围,本文旨在将两部作品结合进行评述。
  【关键词】 鸟;困境;身份认同
  [中图分类号]J13 [文献标识码]A
  科学研究表明,鸟类大约出现在1.5亿年前,远早于人类,可以说,自人类诞生以来在,鸟一直存在于人类的生活当中,在东西方的文化艺术中都留下了深刻印记。而今人们不仅书写鸟,更是将鸟的意象和人紧紧结合起来,创造出“鸟人”一词。
  英国导演艾伦·帕克(Alan Parker)1984年拍摄了电影《鸟人》(BIRDY)(1),中国剧作家过士行1991年创作了话剧《鸟人》,前者曾获1985年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和金棕榈提名,后者也久负盛名。这两部不同艺术领域的作品,跨越时间空间,却同样选择“鸟”作为中心意象,殊途同归,探讨了现代人生存困境、身份认同的焦虑,呈现出忧郁的艺术氛围,本文就此进行讨论。
  一、鸟:勇敢逃离或甘愿囚困
  借用《鸟人》中丁保罗的话来给“鸟人”下定义恰如其分——“这些鸟人除了对鸟有感情以外,对人的感情是很淡漠的,甚至常常充满敌意”[1]82。但两部作品表现的鸟类有所不同,由此反映了鸟人对待困境的不同态度。
  《BIRDY》的男主角没有真实姓名,被称作伯迪(Birdy),他一直向往鸟的生活,不仅养鸟、观察鸟,还动手制作翅膀,期待有朝一日飞上天空。但越战的残忍让内心脆弱的伯迪受到极大刺激,失去理智,被送进疗养院。在疗养院里,伯迪从不说话,每天以鸟的姿态生活。为了治疗伯迪,主治医师威斯找来他的儿时好友艾尔,希望艾尔能引导伯迪恢复正常。但没想到,艾尔由协助治疗者变成伯迪的同盟,他感受到了和伯迪一样的苦痛,身体也开始像鸟一样蜷缩起来,但由于艾尔的呼唤,伯迪终于醒了过来,两人一齐逃出了疗养院。
  伯迪登场时手拎装着两只鸽子的笼子,而在影片的10:16分至17:00分,艾伦·帕克集中展现了伯迪和艾尔放飞鸽子、穿上鸽子羽毛衣欲空中飞翔的情景。
  在《圣经》中,多次提及各种鸟,如杜鹃、鸽子、鹰、雀等,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隐喻,其中最广为人知的当属鸽子,它在圣经之中象征“生命”。诺亚自方舟中三次放飞鸽子以确证洪水退却的故事为众人熟知,“鸽子所象征的生命在《圣经》中是一致的,只是越来越抽象而已。鸽子也象征生命中更高的渴望和平、纯洁、神圣和自由”,圣经中有诗文——“我说:‘但愿我有翅膀像鸽子,我就飞去,得享安息”。[2]39因此,《BIRDY》里选择鸽子作为最先出场的鸟类并非偶然,鸽子在影片中代表的关键词是“自由与和平”。
  影片往后,战前的伯迪已经爱鸟成痴,他不仅和鸟同吃同住,甚至爱上了自己养的金丝雀波塔,并幻想与波塔交媾。《圣经》有诗云“我儆醒不睡,我像房顶上孤单的麻雀”,“落单的雀可以用来形容陷入在极深孤单的景况”[2]94。金丝雀与麻雀同属雀科且食性相同,可说金丝雀在影片具有相同的喻意,“孤独”。
  1975年越战结束,好莱坞涌现一大批越战片,《BIRDY》正是其中之一。伯迪和艾尔正是越战片中“新兵”类型的形象,“如果是别的战争,我们早已成为了英雄”(艾尔),《BIRDY》虽没有呈现大段的战争场景,但通过战后诸人失常的心理状态却足以窥见战争的残酷,影片的批判态度不言而喻,这恰与鸽子所象征的“自由、和平”的关键词相照应。
  但仅用“反战”来定位这一影片却太过单薄。伯迪在电影中被视为怪癖者,除了艾尔,其他人都视他为怪癖者,包括父母在内:
  伯迪父亲 别以为你妈不想要最好的,她关心你的发展兴趣,还有朋友,让你适应成长。
  伯迪 适应什么?
  伯迪父亲 不管什么,你知道,生活……
  伯迪 她觉得我跟艾尔和金丝雀不适合相处?
  伯迪父亲 不是这样,只是……我只是说你需要培养实际一点的兴趣。
  伯迪 如果不受欢迎,再精通也没有用,对不对?
  伯迪父亲 对。
  伯迪对鸟的喜爱,寄托了他对飞翔、自由的渴望,但显然这个理想使他的行为与文明社会的要求格格不入,父母作为已经被文明社会规训的人,身为执行者来要求伯迪进行改正。从这个层面上来说,伯迪是孤独的,周围的人无法理解他的理想,包括亲近的艾尔,也时常表露出不赞同的态度。在各种鄙夷的目光注视下,伯迪越发地偏执,他对理想的践行变成幻想,在与金丝雀的朝夕相处当中,他得到了心理、生理上的极大满足。
  直至战争爆发,被迫与金丝雀分开的伯迪被投入到战场当中,甚至亲眼目睹了“鸟同类”的死亡,战争血肉横飞的场景极大地刺激了他,使他彻底逃避至幻想的世界,变成了一只“鸟”。号称理性、文明的社会不仅容不下特立独行的理想,甚至为争夺利益发动战争,视个体生命如草芥。而那些幸存的被文明社会规训的“神智健全”的人在战争后仍不醒悟,如威斯医生、疗养院的护工,他们把伯迪在疗养院中囚禁起来,努力确认伯迪甚至是艾尔患上心理疾病。《BIRDY》极大地讽刺了这种荒谬的情景,战争把文明社会的矛盾撕开一角,崇尚自由的、反对压制的人敏感地发现世界的神经质与压抑,但他们如果企图揭开理性的谎言,就会被关入禁闭,以对外宣判他们的疯癫。殊不知因为文明社会的压抑和责难而感受到“孤独”的伯迪,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同类,包括艾尔,包括疗养院中的其他邻人,苦闷、恐惧、抑郁成为更普遍的精神状态。和西方许多现代、后现代作品一样,强调自我的追求、提倡反理性主义,才是《BIRDY》的深层内核。
  《鸟人》里也有一批爱鸟如命的人,但他们的情况却与伯迪大相径庭。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把野鸟驯化成家鸟的国家,养鸟的历史大约有两三千年”[3]3,中国的遛鸟民俗世界独有。在明清两代,遛鸟的民俗逐渐达到高潮,作为明清两代都城的北京,遛鸟文化更是蔚为大观。遛鸟民俗使得中国人养鸟异常讲究,百灵、画眉、点颏在所遛之鸟中排名前三,更是剧作中主要提及的鸟类。值得一提的是,剧中数次提及鸟人们对玉鸟的鄙薄,“咳,这是玉鸟儿,真养鸟的哪有养这个的”(胖子)[1]86,甚至国际鸟类保护组织的观察员查理先生都说“玉鸟。这不属于野生鸟类资源,因而不是国际鸟类保护组织的保护对象”[1]95,而玉鸟,正是伯迪视之如命的金丝雀的别名。   遛鸟是消磨时间的活动,因此它第一个关键词是“闲”。
  查理 如果它从上面掉下来,周围没有人帮它,会不会吊死?
  胖子 在中国,没什么都有可能,就是不会没人,他会成天举着它的。
  查理 (惊讶地)整天?什么也不干?那他怎么生活?
  胖子 那你得问要是不让他整天举着,他还怎么生活?[1]95
  胖子的话虽然略有夸张,却又十分真实。
  丁保罗 你老了,再也不可能东山再起,你开始玩鸟……[1]117
  鸟人们的领头者是三爷,他原是一名京剧演员,但社会转型,时代发展,京剧是“演一场,赔一场,多演多赔,少演少赔,不演还赚了”(胖子),被迫闲下来的三爷只得醉心于养鸟,也只有鸟友们,还记得他当年的辉煌。剧作虽没有具体提及其他的鸟人的境况,但可推测与三爷相似,因为年老且不被社会需要而闲下来。
  在遛鸟民俗中,百灵、画眉、点颏作为鸣禽笼鸟的历史久远,代表西方科学体系的鸟类学家陈博士不赞同遛鸟的民俗,但鸟人们回应道——
  黄胆 谁折磨鸟儿啦?你睁眼瞅瞅这食罐儿,景德镇青花细瓷,五福捧寿,里边盛的是什么?小米儿鸡蛋黄儿,它在野地里做梦也吃不上,真是的。[1]79
  每日讲究的饮食供水,使它们丧失自己生存的能力,甚至无法适应笼外的生活,这些鸟所代表的关键词是“脆弱、躲避”,不被社会需要的众鸟友便如这些笼中鸟一样,变得对外界警惕、冷淡而疏离。
  养鸟成为过时的爱好、京剧成为了过时的艺术,不再年轻的三爷们成了过时的人,现代文化发起“圈地运动”,三爷们、养鸟、京剧被排除到落后的圈子,别处已经没有了他们的位置。传统文化的“遗老们”不能也不想跨越这一圈子,以此来保有骄矜与优越,他们怀旧地在此盘桓,一旦离开,就会遭遇精神上或肉体上的萎靡,正如百灵张一般。鸟儿在笼中呆久了,便变得脆弱、害怕外面的世界,三爷为首的鸟人们也一样。
  人如其鸟,《BIRDY》里鸟儿展翅高飞,伯迪羡慕鸟儿的自由,努力挣脱束缚;《鸟人》里的鸟儿躲在垂着帘幕的鸟笼后,稍受刺激便惊吓不安,三爷们同样恨不得永远把自己圈养起来,与外界彻底隔离。
  二、鸟笼:身份认同的焦虑
  “鸟”总是与“鸟笼”相关,伯迪和三爷等人所遇到的“鸟笼”,具体到两部作品当中,便是伯迪欲逃离的疗养院和三爷们想留下的鸟人心理康复中心。这种机构的意义在于——“身份是可以塑造的,而社会是身份塑造的最强大的他者。社会对个体的塑造主要通过各种机构具体实施”[4]54,换言之,是精神病院甚至监狱。这些组织给有独特思想或不服管理的“异类”贴上“精神异常”的标签,正如威斯对伯迪、丁保罗对三爷等鸟友所做的一样。
  威斯、丁保罗的目的很明确,“身份是一种建构的过程,是一种在演变中持续和在持续中演变的过程”[5]90,且身份的建构自始至终都是和他者联系在一起的,只有通过比较辨别,找到差异,才能确认个人的身份标识。“正因为个体和他者之间彼此定义、互相建构,应此,两者之间又是一种矛盾、冲突的关系。因为在很多时候,他们只有通过贬抑、否定对方才能提升或是稳固自己的地位”[4]29,伯迪和三爷们便是被贬抑和否定的一方,因此存在着身份认同的焦虑。
  但“建构”的特质使身份充满不稳定性,使得占据主宰地位的人的身份也时常被挑战,他们也同样背负身份认同的焦虑。《BIRDY》和《鸟人》均中存在身份演变的结构:鸟—鸟人—医生(精神分析师)(特别注意后两者的转变),鸟人养鸟,也有可能自己变成鸟,医生/精神分析师治疗人或观察人,同时也可能需要治疗或者被分析。
  《BIRDY》中伯迪圈养鸽子和金丝雀,他给鸟们制造了巨大的鸟屋。但在参战后,他异化为鸟,被关进了疗养院的隔间(鸟笼)里,养鸟的人此时也不过是鸟,由护士喂食、擦洗。《鸟人》里丁保罗以鸟人心理康复中心“圈养”鸟友们,三爷们在康复中心提笼养鸟,而丁保罗则圈养着他们。
  “鸟—鸟人”充满着不确定性,而在鸟人与医生(精神分析师)之间,也产生着互换。
  《BIRDY》中艾尔本是医生威斯请来协助治疗伯迪的,但他渐渐从协助治疗者(或说正常者)向伯迪靠拢,逐渐被伯迪同化,影片还暗示了医师层也存在着所谓的“精神问题”——
  艾尔 对不起,少校,你秘书有问题吗?
  威斯 你是说吐口水?从战斗后,他的嘴就感觉有味道。别担心,我们正在研究。
  战争让伯迪躲避到鸟的世界,同时也让威斯的秘书时刻感觉口腔充满血腥味,威斯是作为“正常人”来治疗精神病患者的,但就连这个“正常人”的秘书也有了精神错乱的征兆,到底谁才“正常”?威斯的秘书乃至威斯也有可能成为病人接受治疗,也许正是变成鸟的精神患者看到了世界的真实。
  《鸟人》里丁保罗和鸟人的地位互换是通过上演京剧实现的,丁保罗运用精神分析法,对胖子——
  丁保罗 胖子希望成为一个出名的花脸演员,以博取台下的一个观众——他母亲的欢心。[1]118
  对三爷:
  丁保罗 我来分析一下,你这个人总是生活在过去,冬天的时候留恋秋天,用一种凄凉的感觉折磨自己,明明京剧已经没有人要听了,可你就是像红子一样的有节气,偏偏坚持自己的那一套。[1]116
  丁保罗 他们整整让他站了四个小时,这是一种典型的强迫性精神病症状。[1]125
  丁保罗扮演着和威斯一样的角色,他挖掘精神病,暴露鸟人们的潜意识。但三爷率领鸟友们发起了对丁保罗的“审判”。
  三爷 尔幼时可有娶母之意?
  丁保罗 想起来了,想起来了,有过这种想法。
  三爷 ……我来问你,可有专在玻璃电梯之下看穿裙女子之好?
  丁保罗 (旁白)他怎么知道?[1]134
  京剧包拯(三爷)率众判案,将丁保罗加诸于众人的精神病症状复归于丁保罗身上,在生搬硬套的精神分析之下,结果丁保罗也有精神病。   面对外力强加的身份塑造,伯迪努力发出自己的声音,拒绝接受规训,显然,双方的冲突和较量中,影片默认了伯迪身份的合理性,并改变了他的弱势地位,将威斯等人推到了被质疑的那一方,但这恐怕是一种乐观态度,在现实中无法达成。但相比《BIRDY》,《鸟人》里关于身份的情况要更复杂些,涉及到“文化身份”的问题。
  “在全球化的过程中东方诸国以及第三世界各国的文化身份如何由西方强大的国家所建构……西方一些发达国家有意地打击、贬低那些弱小、边缘国家的文化身份,把他们的文化界定成野蛮、落后、专制的文化,而把自己的文化定义为进步、文明、民主的文化。”[4]27前文说到社会发展的脚步让三爷们成了过时的人,而那些“正当时”的文化便是西方文化。
  陈博士 我这个鸟类学家竟然不知道你们原来是这样残酷无情、花样翻新地折磨鸟啊![1]78
  丁保罗 我从美国回到祖国就是要用毕生所学来挽救无数的心理症患者。[1]83
  丁保罗 祝你成功。我十分庆幸自己,找到了归宿,一个真正需要我的地方。我说过,一个有出息的精神病专家只有到他的祖国去,才有出路,才能有所作为。[1]91
  查理 罗漫小姐,你可以为我作证,贵国对野生鸟类百灵鸟、沼泽山雀资源任意浪费,把它们随便处死的事情时有发生。[1]96
  陈博士、丁保罗、查理三人代表了西方发达文化的入侵,他们传播西方文化的先进性,力图证明中国传统文化的落后、愚昧。《鸟人》对陈博士、丁保罗、查理等人的荒唐有所揭示,并安排三爷们对丁保罗进行闹剧式的审判,但最后三爷演完下场、小霞恸哭的情景却让人为鸟人们的命运感到悲观。
  当代以来身份问题具有极大普遍性,“但区别于西方主流社会以‘生存的孤立’体现的身份危机与焦虑,我国环境下的身份问题具有强烈的整体性、紧张性和历史累积的深重性……西方学界虽然也谈论身份问题的普遍性, 但经常把身份问题落实在一些较小的边缘群体的分析上,而我国的有关表达则常常涉及到一些被赋予了巨大历史感的意义单元,如种族文化、民族、国家”,伯迪是边缘群体,而三爷们是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单元。同时,“在晚期现代性的背景下,个人的无意义感,即那种觉得生活没有提供任何有价值的东西的感受, 成为根本性的心理问题”[6],身份认同焦虑的存在,最终导致了鸟人们的生存困境。
  勇敢逃离或自愿囚困也许找到了合理解释:战争代表着残酷、强大,生命也许转瞬即逝,这激化了《BIRDY》里所有人的自我认同焦虑,同时为伯迪提供了反抗的契机,他得以逃离并获自由。但《鸟人》里表现的中西方文化对抗之中,以陈博士、丁保罗、罗漫代表的同胞已向西方文化皈依,三爷等传统文化“遗老”处于绝对劣势,不存在反抗的机会,他们唯有选择躲避,把自己圈养在遛鸟的小圈子里。
  三、忧郁氛围与救赎希望
  为与“身份认同的焦虑”的探讨相照应,《BIRDY》和《鸟人》均呈现出了忧郁的氛围。
  《BIRDY》全片基色为蓝、白、黑,其中蓝色主要运用于主角伯迪,如现实时空中伯迪所处的环境(疗养院病房的布光)、蓝天及大海等;除了环境,服装也如是,现实时空中伯迪的“病服”、过去时空中伯迪的蓝色衬衫,甚至喜欢伯迪的女孩所着的蓝裙子。这样的色彩运用并非偶然,而是创作者有意为之,用色彩元素来承载主题,蓝色即为blue,同时有着“忧郁”之意。镜头是电影的语言,一如伯迪身着蓝色“病服”安静地蜷缩在房间的角落;一如伯迪赤身裸体地蹲在床栏上,凝视铁窗外的蓝天。而且,当伯迪的异化越严重,影片对蓝色的强调就越加强,如“在过去时空中,‘鸟人’的衣服往往是蓝色色块和其它颜色色块的组合,而在现在时空中‘鸟人’的服装则是单纯的蓝色,最为明显的是在过去时空中‘鸟人’是处在正常的色彩布光中的,而在现在时空中‘鸟人’则完全处在蓝色的布光中”[7]45,而艾尔渐渐被伯迪同化的重要标志,正是对泛着蓝光的医院越发地适应。
  被排斥乃至被禁闭的伯迪始终确认自己的信念。
  艾尔 他们把你放在死伤的名单里,不管你从前或现在有多特别,我觉得像没人要的狗,你还记得吗?
  艾尔认为伯迪是特别的,但威斯则认为伯迪是疯子,威斯曾评价艾尔“我对你反权威的倾向很熟悉”,如他所言,艾尔终于向伯迪靠拢,成为了反抗压制的同盟。伯迪和艾尔以微薄之力对抗实际疯狂却号称理性的世界,作为真正的智者,却被视为边缘和异类,孤独前行,还有什么比这更具有忧郁色彩的呢?贯穿全片的蓝色,正是这一思考的注脚。
  而《鸟人》里那群骄傲的鸟人,他们对养鸟、京剧再精通不过,对陈博士、小霞、丁保罗等人嗤之以鼻。但很快,美丽的肥皂泡就被戳破了,鸟人成了精神病人,丁保罗成了他们的医生。在丁保罗毫不留情的分析下,发现胖子表面开朗实际有被父亲遗弃的阴影,三爷因为失去事业的辉煌而痛苦,鸟人们孤独承受着辛酸与苦涩,丁保罗满足了自己的分析欲望,却揭开了血淋淋的真实。很快,有强烈自尊的鸟人对丁保罗发起了“反攻”,演出了一场京剧审案,纵然挖掘出丁保罗的心理真相,但两相比较便知,精神分析对鸟人们的打击比对丁保罗的打击大得多。
  “死亡”的阴影也投射在这部剧作当中。百灵张因为百灵学了玉鸟的脏口,踩死了玉鸟,摔死了百灵,自己也怄气而死。过士行特意安排在孙经理再次登场时以闲聊的方式交代了百灵张的死,显得百灵张既可怜又可笑。关于死亡的还有胖子的杀父情结,还有三爷的死亡本能。丁保罗在分析三爷的心理之后,说道:
  丁保罗 但是你会用另一种方法证实自己。说不定在什么场合,你就会来一次绝唱,唱完也就差不多啦。[1]117
  面对丁保罗毫不留情的揭穿,三爷痛苦地沉默,而巧的是,全剧末尾正是三爷扮演包拯,以京剧审案,这是否是有死亡本能的三爷的最后绝唱?“三爷做了个下场动作,在锣鼓声中缓缓下。陈博士、丁保罗、胖子呆呆望着他远去”。
  《鸟人》呈现出了表面热闹但实际忧郁的氛围——面对社会的转型,本就年岁已高的鸟人们更是无所适从,被时代抛弃的他们强打精神,将生活寄托在养鸟之上,但是这最后一根稻草却异常容易压弯,而西方文化不给他们留一丝余地,丁保罗的精神分析某种程度上来说正是“夺命”的分析。   但忧郁之外,同样存有救赎的希望之光。
  《BIRDY》里的伯迪,自始至终有艾尔为伴,甚至艾尔抛却本身的立场与伯迪为伍,艾尔通过努力终于使得伯迪开口说话,这其实意味着伯迪撤掉了鸟的伪装,找到自己的身份定位。影片的最后,艾尔和伯迪逃出疗养院来到天台,伯迪展开双手纵身一跃,就在观众和艾尔都认为伯迪必死无疑时,才发现伯迪稳稳地站立着,对着艾尔展开笑容。那个镜头里,阳光和伯迪的笑容一样明媚。而《鸟人》的结尾,不妨借用一个研究者的评论:“这部剧也在最后营造了一个空寂的舞台氛围:除丁保罗之外,其他人物全部退场,只剩下鸟的叫声和惊堂木放大了的声音久久回荡。在我看来,这部戏的结尾正像一个向‘般若之境’的回归,也为人类如何找回迷失的‘自性’给出了答案,过士行在此真正地开悟了。”[8]100一声惊堂木响仿若当头棒喝,昭示着,迷失自我的鸟人们有在经历精神分析后重新找到自我的可能。
  也许,困境终究会过去,《BIRDY》、《鸟人》给观者留下了希望之光。
  四、结语
  如上所述,《BIRDY》和《鸟人》这两部跨越了时间、地域的作品,通过刻画爱鸟之人,透视了现代人的生存困境,表现了在身份认同上所遭遇的危机,但忧郁的思考之后,仍给观者留下了光明的希望,它们所承载的内涵值得研究者关注。
  注释:
  (1)以下为区别两部作品,把艾伦·帕克的电影称为《BIRDY》。
  参考文献:
  [1]过士行.坏话一条街—过士行剧作集[J].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9.
  [2]赵荣台,陈景亭.圣经动植物意义[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3]陈艳丽.开封遛鸟民俗流变[D].河南大学硕士论文,2007.
  [4]王娜.身份的焦虑与建构[D].武汉大学博士论文,2013.
  [5]钱超英.身份概念与身份意识[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0(2).
  [6](英)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与自我认同[M].北京:三联书店,1998.
  [7]苏牧.“天空,星星的世界”——影片《鸟人》读解[J].当代电影,2001(5).
  [8]褚云侠.回归自性的一则公案——评过士行的剧作《鸟人》[J].语文知识,2013(1).
其他文献
【摘要】 王小帅导演的电影《左右》选择了一个特殊而精巧的个体叙事,尝试将西方的现代性伦理观念导入到中国传统的伦理语境中。对观众而言,这是一次挑战性的思维碰撞和观念考验,但这种碰撞和考验,或许能够达到一种现代性伦理观念的启蒙。影片在人物的身份、关系以及叙事节奏的把握方面颇有意味,借此传达出导演的叙事伦理观念,这是在面对新的伦理情境之下所需要建构的人生模式的一种探询。  【关键词】 叙事伦理;语境;张
期刊
【摘要】 金基德中期的电影作品以其完美平衡的静态构图及富有哲思的诗性意象,达到了极高的艺术美学高度,成为艺术电影之林一面崭新的旗帜。站在艺术美学的视角上观察,金基德电影中的静态构图在极致唯美中创造出非凡的影像奇观;电影中的诗性意象则在“意”与“象”的辩证统一中走向情景交融的境界。此外,金基德电影画与诗的统一,在内容上营造出哀而不伤的悲剧意味,在形式上契合了形简意丰的艺术美学要求。  【关键词】 金
期刊
导语:2013年10月4日,携带一本《基耶斯洛夫斯基谈基耶斯洛夫斯基》,笔者从阳光寂静的小岛厦门飞向晚秋尚未冻结的华沙平原。基耶斯洛夫斯基是笔者此行最重要的目的。作为一名华沙大学的交换生,笔者每天穿越于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片场——科学文化宫的地下通道、克拉科夫大街的圣十字教堂以及耸立哥白尼雕像的波兰科学院。推开华大古老教学楼厚重的大铁门,听从来不微笑的Miroslaw Jelonkiewicz 教授郑
期刊
【摘要】 音乐剧《三峡石》是近年来不可多得的优秀作品,散文化的诗化结构、浪漫的舞台写意美学以及歌、舞、剧三者的水乳交融构成了该剧的主要艺术特色。  【关键词】 音乐剧;《三峡石》;诗化结构;舞台写意  [中图分类号]J81 [文献标识码]A  在雄伟壮观的三峡工程建设背后,发生了无数与之息息相关动人的故事,由此而产生的三峡题材的舞台艺术作品也备受政府和民众的关注。由湖北省歌舞剧院创作排演的音乐剧《
期刊
【摘要】 《无人区》与宁浩之前的“疯狂”系列电影一样,采用了多条线索相互交叉的叙事方式,以及相对固定的角色设置,显现出商业电影成熟的类型特征。而在看似相同的故事框架和角色设置里,宁浩又力图在《无人区》中突出不同于往的人性言说和现实指认,使电影呈现出一些新的精神气质。  【关键词】 叙事伦理;语境;张力;个体;现代性  [中图分类号]J90 [文献标识码]A  正如李安把少年“派”的故事场景展开在广
期刊
【摘要】 本文分析了忻东旺油画肌理在产生、发展、成熟及新的尝试等几个阶段的特点和变化,揭示了忻东旺油画肌理形成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忻东旺;油画;肌理;笔;画刀  [中图分类号]J22 [文献标识码]A  忻东旺的英年早逝是中国油画界的巨大损失,他表现农民工形象的油画是中国肖像画创作中最为成功也是最为深刻的作品之一。这些农民工形象几乎都是写生绘就的,他们真实而又感人。画面上那些特有的肌理就像
期刊
【摘要】 一部好的歌剧,不仅仅需要用音乐以及舞台效果这些直观外显的能量来塑造人物形象,更需要优秀的脚本为歌剧建构框架,通过文字能指与所指间的转换来把握故事矛盾冲突的原因,而演员也需要展现给观众文字带来的想象与启发,让观众有更深刻的体悟,从而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更加到位。由莫凡先生创作、上海歌剧院排演的歌剧《雷雨》就是这样一部成功的剧作。  【关键词】 歌剧《雷雨》;世俗性;错位性;语言抒情性  [中图
期刊
【摘要】 本文对忻东旺绘画作品中微张的嘴、粗大的手以及有意味的场景细节等个性化细节做了审美描述与精神意义的解读,指出忻东旺的农民工肖像创作有着表现历史主体、浮现历史现场的文化意义,这种文化意义的表达体现出他“大处着眼”的一面。而作品中一个个富于个性并见出特定精神的细节,则体现出忻东旺创作上“小处着手”的精微与专注。这些个性化细节既表现出忻东旺的创作个性与美学精神,更服务于作品主旨与人物精神的表达。
期刊
【摘要】 宋代山水画的精神是天人合一,山水境界是绘画的主角,沈彤山水画继承了宋代山水画的基本特征,始终让境界成为山水画的主角,不让笔墨越俎代庖。此即“境通两宋”。沈彤山水画既有传统性,又有时代性,吸收了西方风景画的写实观念和技法,故称“技采中西”。写实法的引进,引起了山水画的一系列变化,表现于风格、空间、感觉性、色彩等方面。  【关键词】 沈彤;山水画;境界;笔墨;写实  [中图分类号]J22 [
期刊
【摘要】 20世纪80年代以降,来自亚细亚的大师们,以独特的银幕景观,以拙朴而不寻常的光荣,诠释了当代电影新势力的内涵。这是推崇人伦亲情,信守中庸哲学,坚持“主情主义”风格、大众主义路线,重视与自然相融的空灵、典雅的东方情致的电影。作为世界影坛的一种“逆生长”,亚洲新电影融汇着世俗化的儒教、佛教和道教观念,体现着“仁者爱人”、“慈悲为怀”的向善自觉,渗透着禅学的精神法则,不断揭示现实、讲述现实,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