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语文新课标》提出: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我们一直习惯于从头到尾逐段分析讲解课文。这一做法其实蕴含了这样的阅读假设,即阅读应该按照由词到句,由句到段,由段到篇的顺序进行。然而,这样的预设并不符合语言学习及阅读的规律。
关键词:阅读 引导 整体把握 探究 实践
首先,从语言本身的构成而言,“语言中的音、部首、字、词、片语、字句和句子,都只是语言的片段,就好像分子、原子、次原子等,都只是物体的组成分子。我们可以研究这些小片段,但这些片段的总和,永远不等于整体。其次,从文本的创作过程而言,所谓的“情动而辞发”,作者是有了表情达意的需要才创作的,请以贯穿文本的始终。再次,从小学生的阅读学习过程而言,学生首先关注的也是课文的整体。“对成人而言,从小单位开始学起,似乎非常合乎逻辑,因为整体是由部分组成,学会了每一部分,就学会了整体。但学习心理学告诉我们,事实上,我们是先学整体,再注意到细节。由此来看,在阅读教学中,整体把握课文是极其重要的。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策略从如下几方面浅谈:
一、引导学生课内阅读,提炼单元主题阅读
世界文学宝库里,有许多中国的经典名著,还有许多外国名篇。这些名篇名著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成为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阅读这些作品,我们既能与文学大师进行交流,又能了解不同国家多样的文化。悠悠中华,流传下了许多优秀的文学篇章。五年级下册第五组教材以“中国古典名著〃为专题,安排了四篇经典名作:一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著名篇章《廉颇蔺相如列传》改编的《将相和》;有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草船借箭》;有根据《水浒传》选编的《景阳冈》;还有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的《猴王出世》。
在人类文明的星空中,有许多灿若星辰的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海明威、安徒生、契科夫……他们的不朽作品,成为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六年级第四组课文就是围绕“外国名篇名著”这一专题编写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凡卡》,分别是安徒生童话和契科夫短篇小说中的名篇,还有英国作家迪福、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名作《鲁滨孙漂流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的片段,采用名著梗概加精彩片段的方式呈现鲜明的人物形象,使学生得到异域文化精华的滋养。学习这两组课文,学生在欣赏名篇名著的同时,主要训练学生理解能力与概括能力,引导五、六年级的学生如何整体把握课文,提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策略,我们就从这两组课文为载体,进行课堂学习训练。
二、引导整体把握课文的方法探究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就是整体把握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其实并不难,主要运用如下几个基本方法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从引导学生理解相关例举的课文主要内容达到掌握其基本的方法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先品读方法的含义,再到方法的运用,学会方法的探究。
〈一〉文题扩充法
不少课文的题目,已然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在理解课文时,只需要对其稍加扩充,便可以提炼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将相和》的主要内容:课文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这小故事,叙述了大将军廉颇与丞相蔺相如之间由和到不和再到和好的过程。
《景阳冈》的主要内容:全文写了景阳冈有虎伤人,武松不信,执意上岗,老虎出现被武松打死,武松下了景阳冈。
〈二〉要素连缀法
记叙文有六要素:时间、地点、文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抓六要素也可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如《草船借箭》的主要内容:课文讲述了东汉末年(时间),东吴(地点)大将周瑜(人物)妒忌诸葛亮(人物)的才干【起因】,想用短期造十万枝箭来陷害诸葛亮,诸葛亮神机妙算,草船借箭计划成功【经过】,周瑜自叹不如诸葛亮【结果】。
〈三〉段意合并法
就是把每段的段意连缀起来,进行整理合并,从而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如《猴王出世》的主要内容:课文主要写了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出世),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探洞),被群猴拜为猴王(称王)。
〈四〉句子摘录法
有的课文有明显的“总起句”、“总结句”、“重点句”、“中心句”,就可以将其直接引用或略加整理,便是课文的只要内容。
如《卖火柴的小女孩》的主要内容:课文讲述了一个可怜的小女孩(中心句)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
三、领悟方法
教学过程中教师先让学生说说如下几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再让另外一个学生判断概括中所采用的方法,从读到练,从写到说,层层紧扣的过程达到对所学方法的领悟。
1.《凡卡》的主要内容
课文讲了九岁的凡卡被送到莫斯科做学徒,他在圣诞节前夜给爷爷写信的事。(文题扩充法)
2.《鲁宾孙漂流记》叙述了17世纪有个叫鲁宾孙的英国人,他很喜欢航海冒险,在冒险途中流落荒岛,他在岛上建房安家、养牧种植、救了野人“星期五”并教化了他,最后因救了船長被船长带回了英国。
(段意合并法)
3.《汤姆索亚历险记》由这部名著的梗概和“找到汤姆和贝琪”这个精彩片段组成,梗概围绕汤姆的五次“历险”。(句子摘录中心词)
四、探究实践
通过欣赏阅读这两组课文,训练学生从“知”到“行”的实践过程,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欲望,课堂上检查了解学生学习的掌握程度,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课文,尝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进行口头表达并说明运用的方法,教师点拨,师生分享,及时给予肯定激励学习效果好的同学。延伸试练至课外文段,选择课外自己喜爱的文章,先阅读再练写,并在练写的过程中进行小组交流活动,由小组推荐精彩完美的概括内容全班分享。激励学生多看课外书籍,开展 “择真而读、择善而读、择美而读”的读书活动。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探究活动使每个学生得到更多课外拓展的机会,学习兴趣与潜能得到发展,各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的阶段目标中,也要强调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才是教会了学生真正的阅读策略。
关键词:阅读 引导 整体把握 探究 实践
首先,从语言本身的构成而言,“语言中的音、部首、字、词、片语、字句和句子,都只是语言的片段,就好像分子、原子、次原子等,都只是物体的组成分子。我们可以研究这些小片段,但这些片段的总和,永远不等于整体。其次,从文本的创作过程而言,所谓的“情动而辞发”,作者是有了表情达意的需要才创作的,请以贯穿文本的始终。再次,从小学生的阅读学习过程而言,学生首先关注的也是课文的整体。“对成人而言,从小单位开始学起,似乎非常合乎逻辑,因为整体是由部分组成,学会了每一部分,就学会了整体。但学习心理学告诉我们,事实上,我们是先学整体,再注意到细节。由此来看,在阅读教学中,整体把握课文是极其重要的。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策略从如下几方面浅谈:
一、引导学生课内阅读,提炼单元主题阅读
世界文学宝库里,有许多中国的经典名著,还有许多外国名篇。这些名篇名著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成为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阅读这些作品,我们既能与文学大师进行交流,又能了解不同国家多样的文化。悠悠中华,流传下了许多优秀的文学篇章。五年级下册第五组教材以“中国古典名著〃为专题,安排了四篇经典名作:一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著名篇章《廉颇蔺相如列传》改编的《将相和》;有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草船借箭》;有根据《水浒传》选编的《景阳冈》;还有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的《猴王出世》。
在人类文明的星空中,有许多灿若星辰的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海明威、安徒生、契科夫……他们的不朽作品,成为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六年级第四组课文就是围绕“外国名篇名著”这一专题编写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凡卡》,分别是安徒生童话和契科夫短篇小说中的名篇,还有英国作家迪福、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名作《鲁滨孙漂流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的片段,采用名著梗概加精彩片段的方式呈现鲜明的人物形象,使学生得到异域文化精华的滋养。学习这两组课文,学生在欣赏名篇名著的同时,主要训练学生理解能力与概括能力,引导五、六年级的学生如何整体把握课文,提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策略,我们就从这两组课文为载体,进行课堂学习训练。
二、引导整体把握课文的方法探究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就是整体把握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其实并不难,主要运用如下几个基本方法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从引导学生理解相关例举的课文主要内容达到掌握其基本的方法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先品读方法的含义,再到方法的运用,学会方法的探究。
〈一〉文题扩充法
不少课文的题目,已然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在理解课文时,只需要对其稍加扩充,便可以提炼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将相和》的主要内容:课文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这小故事,叙述了大将军廉颇与丞相蔺相如之间由和到不和再到和好的过程。
《景阳冈》的主要内容:全文写了景阳冈有虎伤人,武松不信,执意上岗,老虎出现被武松打死,武松下了景阳冈。
〈二〉要素连缀法
记叙文有六要素:时间、地点、文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抓六要素也可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如《草船借箭》的主要内容:课文讲述了东汉末年(时间),东吴(地点)大将周瑜(人物)妒忌诸葛亮(人物)的才干【起因】,想用短期造十万枝箭来陷害诸葛亮,诸葛亮神机妙算,草船借箭计划成功【经过】,周瑜自叹不如诸葛亮【结果】。
〈三〉段意合并法
就是把每段的段意连缀起来,进行整理合并,从而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如《猴王出世》的主要内容:课文主要写了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出世),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探洞),被群猴拜为猴王(称王)。
〈四〉句子摘录法
有的课文有明显的“总起句”、“总结句”、“重点句”、“中心句”,就可以将其直接引用或略加整理,便是课文的只要内容。
如《卖火柴的小女孩》的主要内容:课文讲述了一个可怜的小女孩(中心句)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
三、领悟方法
教学过程中教师先让学生说说如下几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再让另外一个学生判断概括中所采用的方法,从读到练,从写到说,层层紧扣的过程达到对所学方法的领悟。
1.《凡卡》的主要内容
课文讲了九岁的凡卡被送到莫斯科做学徒,他在圣诞节前夜给爷爷写信的事。(文题扩充法)
2.《鲁宾孙漂流记》叙述了17世纪有个叫鲁宾孙的英国人,他很喜欢航海冒险,在冒险途中流落荒岛,他在岛上建房安家、养牧种植、救了野人“星期五”并教化了他,最后因救了船長被船长带回了英国。
(段意合并法)
3.《汤姆索亚历险记》由这部名著的梗概和“找到汤姆和贝琪”这个精彩片段组成,梗概围绕汤姆的五次“历险”。(句子摘录中心词)
四、探究实践
通过欣赏阅读这两组课文,训练学生从“知”到“行”的实践过程,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欲望,课堂上检查了解学生学习的掌握程度,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课文,尝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进行口头表达并说明运用的方法,教师点拨,师生分享,及时给予肯定激励学习效果好的同学。延伸试练至课外文段,选择课外自己喜爱的文章,先阅读再练写,并在练写的过程中进行小组交流活动,由小组推荐精彩完美的概括内容全班分享。激励学生多看课外书籍,开展 “择真而读、择善而读、择美而读”的读书活动。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探究活动使每个学生得到更多课外拓展的机会,学习兴趣与潜能得到发展,各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的阶段目标中,也要强调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才是教会了学生真正的阅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