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人格化管理,激发高校教师工作热情

来源 :科学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16583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高校教师肩负着为社会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任务,其工作成效与社会的进步有着较为直接的相关性。探索高校教师合理的的管理模式,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拟从人格化管理的角度对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做一下探讨。
  [关键词] 高校教师 人格化 管理 工作热情
  
  人格化管理,亦指以人为本的管理,是现代管理科学的一个重要原则。所谓以人为本,就是尊重人,关心人,信任人,了解满足人的正当愿望。高校教师是一个有异于其他劳动者的群体,有其特定的劳动特点和劳动规律。了解高校教师的特点,遵循其工作规律,采用合理的、人格化的管理方式,有利于激发高校教师的工作热情,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为社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建设性人才。
  一、高校教师的特点
  1.高度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
  高校教师具有高学历,受过系统专业教育,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视野开阔,知识面广,重视能够促进其发展的具有挑战性、创造性的工作,对知识、个体和事业的成长有着持续不断的追求。他们要求组织给予其自主权,以便能够以其有效的方式工作,完成交给的任务,渴望通过这一过程充分展现个人才智,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
  2.注重成就激励和精神激励
  高校教师渴望看到工作的成果,认为成果的质量才是工作效率和能力的证明。因此,成就本身就是对他们最好的激励,而金钱等传统激励手段退居次要地位。不仅如此,由于对自我价值的高度重视,高校教师同样格外注重他人、组织及社会的评价,并强烈希望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3.重视人格独立和自由
  高校教师不仅富于才智,精通专业,科技知识接受度高,而且重视人格独立和自由,提倡推崇扁平的层级结构,希望组织资讯公开、科技导向、强调绩效,以创新方式解决问题。他们尊重知识,崇拜真理,信奉科学。此外,由于他们是知识型员工,掌握着特殊专业知识和技能,可以对上级、同级和下属产生影响,因此,传统组织层级中的职位权威对他们往往不具有绝对的控制力和约束力。
  4.具有较大的职业选择权
  高校教师由于占有特殊生产要素,即隐含于他们头脑中的知识,而且他们有能力接受新工作、新任务的挑战,因而拥有远远高于传统职员的职业选择权。一旦现有工作没有足够的吸引力,或缺乏充分的个人成长机会和发展空间,他们会很容易地转向其他组织,寻求新的职业机会。所以,高校教师更多地忠诚于对职业的承诺,而非对组织做出承诺。
  5.渴望弹性的工作时间和称心的工作环境
  高校教师从事创造性劳动,他们依靠自身占有的专业知识,运用头脑进行创造性思维,并不断形成新的知识成果。因此,他们渴望拥有弹性的工作时间和称心的工作环境,注重强调工作中的自我引导和自我管理,而不愿如流水线上的操作工人一样被动地适应机器设备的运转,受到物化条件的约束。他们适应能力强,不会割地自限,希望主宰自己的时间和创造力,追求的是一种不同的工作环境与工作忠诚度。他们喜欢以其独特的方式为共同的目标和有创意的成果努力,并乐于成为团队的一分子。
  高校教师的职业劳动特点和需求分析表明,高校教师的主导需要具有高层次和精神性特征,完全有别于其他社会阶层的主导需要。因此,高校教师的行为选择取决于内激励,取决于内在需要与外在目标的统一,是教师个体的个性需要与职业角色规定和期望相结合的产物。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市场竞争力的增强,对高校教师进行人格化管理,激发高校教师的内驱力,使创造性和积极性成为一种稳定的、持久的心理体验和需要显得尤为重要。单纯以外在的监督去管理复杂的内在思维性劳动,其效果微乎其微。只有根据教师职业劳动特点和主导需要,运用与之相匹配的管理方法,才能使高校教师自觉选择努力行为,持久而稳定地提高工作绩效。
  二、对高校教师人格化管理的意义
  1.提高教师的工作热情
  用最科学的手段、更灵活的制度调动人的情感和积极性的艺术。因此,高校要调动教师的创造力和积极性,使高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讲究管理的艺术。笔者认为最根本的是要重视对教师人格的尊重,采取各种人格化的方法和途径对知识的载体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
  2.激发教师的创新精神
  目前,我国高校采取的是传统的科层制的组织形式。这种组織形式在上下等级管理、严格规章制度、规范教师行为、提高理性效率方面发挥了积极的约束作用。但其被动的强制服从性束缚了教师识和智慧发挥最佳的时候。对教师实行人格化人管理,充分尊重教师的个性、让其有机会参与各种重大问题的讨论,得到信任且受到重用,使之以愉悦、舒畅的心情进行工作,从而培养其归属感,使其同舟共济,着眼于集体成就,发挥主人翁的积极性。这样,学校对教师形成了一种吸引力,激发了他们的潜能和创造性,使他们能在各自的岗位上作出贡献。
  3.形成良好的教师文化
  “教师文化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主要包括教师的职业意识、角色认同、教育理念、价值取向、情绪以及行为反应等。一般可分为教师的思想理念、价值体系、行为模式三个层次,这三个层子相互构成一个统一整体。”教师文化的一个成熟表现就是教师群体拥有一种共同的教育信念,包括先进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育活动观。这种信念影响着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石;教师文化的另一表现是教师的职业精神、持续的工作积极性。教师文化对教师的发展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高校管理者必须树立一种教师文化观念,认识到教师文化是保持整个学校内在秩序、促进教师开拓进取并赋予其强大生命力的精神构建。这是一种内在约束机制,但同时却具有把外在的规范制度转化为教师自觉发展的行为能力,并能濡染教师始终保持自我更新的发展方向,以保证高校的良性发展。
  4.促进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高校担负着培养人才,发展理论与科技,直接为社会服务的功能。全面履行这些功能,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就要保证教师队伍这个重点。高校教师作为知识分子中的优秀群体,他们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职业特点是进行较高层次的人才生产,他们所认同和扮演的社会角色具有及其特定的社会规范和社会期待,他们的工作业绩和状态,直接影响人才的质量和高校的职能。他们的人力资本含量最高、“跳槽”的机会最多、可能性也最大。他们一旦“跳槽”,给学校造成的损失往往难以估量。因此,留住校内教师、吸引校外优秀人才是高校发展壮大的必经之道,而实行人格化人力资源管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
  三、高校教师人格化管理的具体做法
  “人格化管理”是具有较强“人情味”的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及工作热情为主的较高层次管理方法。这种方法除尽可能满足教师合理的生活需求外,更主要是满足教师高层次的精神需求,满足教师在工作上的追求感、事业上的成就感,并通过领导与教师在价值观上取得共识,使学校的管理逐渐转移到“自我控制”的轨道,由此而达到学校“人格化管理”的最佳状态。
  1.尊重教师是“人格化管理”的基础
  在人格上、工作上、日常生活等方面充分尊重教师,使他们的自尊心得到满足,使整个学校形成一个良好的精神文明氛围。学校将领导和教师紧紧凝聚在一起,形成一个充满活力的集体。
  2.教师的参与是“人格化管理”的保证
  “人格化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使管理转移到“自我控制”的轨道,因而就必须使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都统一到学校的整体利益之中,形成“学校是大家之学校,成员是学校之成员”的具有高度凝聚力的学校精神。这种精神是教师拼搏向上、勇于创新、锐意改革的强大动力。
  3.相互理解是“人格化管理”的精髓
   相互理解是心灵沟通的桥梁。在制定规章制度时,首先处在教师的立场上体谅、感受对制度要求的承受能力。当教师提出要求给予帮助时,管理者应将它当成自己的困难去协助解决;当教师工作中出现失误、犯了错误,我们既要批评教育,更要帮助查找原因,妥善处理。学校有严格的作息制度,但也应该根据教师工作特点,相信教师觉悟,允许教师在正常工作时间处理些私事。如果教师有困难个人解决不了,学校就派人、出车协助解决。我们这样做,劳动纪律不仅没涣散,相反,教师更熱爱学校,更尊敬领导,工作责任心更强,纪律更严明。
   4.听取教师对学校的意见与建议,是“人格化管理”的重要环节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我们在日常工作中注意听取教师,特别更注意听取愿对学校工作发表评论的老教师的意见。这样才能密切领导与教师的关系,调动教师参与管理的积极性。
  5.解决教职工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是“人格化管理”的重要内容
   学校应创造条件协助教师解决实际问题,定期解决在岗及离退休职工家庭中存在的困难等等。这样做,不仅对老同志是一种安慰,对在岗同志更是一种教育,使教师在工作上有紧迫感,在生活上有方便感,退休后有安全感。
  此外,在教师管理中,还应把“人格化管理”和“制度化管理”二者辩证地统一起来,而不是割裂开来,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规章制度是一所学校内的“小法规”、“警戒线”。它一经制定,本校内所有的人在它面前都是平等的,都要受它的约束。实行制度化管理,这本身是管理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被无数事实证明的成功经验,它在很大程度上能抑制人们的消极面而保护和促进积极性,它是一个法规范畴。而人格化管理其根本目的是从深层次上挖掘教师的潜在能量,也是为了调动积极性,只不过它是一个道德范畴。前者是管理的一般性规律,后者是对它的深化和发展。因此,二者不仅不矛盾而且是一致的。我们在实际操作中既不能因为执行制度而否定人格化管理,也不能因为进行人格化管理而废除必要的规章制度。
  参考文献:
  [1] 何菊莲.高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的根本点:人格化管理[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1).
  [2] 梁守功.谈学校“人格化管理”,[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7,(2).
  [3] 宋铁.教师的“人格化管理”初探[J]内蒙古教育学院学报.2008,(3).
  作者简介:
  杨庆芳(1973-),女,湖北荆门人,讲师,主要从事企业管理领域的教学工作。
  曹静江(1969-),男,湖北钟祥人,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教学管理工作。
其他文献
[摘要]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运用,图书馆附带光盘的图书越来越多,本文就图书馆随书光盘的几种主要管理模式进行了分析,同时讨论了如何更好的利用随书光盘,使光盘型电子出版物这种文献资源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关键词] 图书馆 随书光盘 利用    1随书光盘的类型与作用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出版图书配光盘率达到千分之五至千分之二十,并有逐年增长之势。书刊附带的光盘是图书的附件,它的主要内容有计
[摘要] 感恩教育是高校德育的现实需要,对于培养人格全面、和谐发展的大学生、最终构建和谐校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研究对宁波大学科技学院某下属学院五年来的感恩教育实践进行了总结与反思,提出构建和谐校园应建立大学生感恩教育长效机制,并就如何建立长效机制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大学生 感恩教育 和谐校园 长效机制    一、引言  构建和谐校园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
[摘要] 如今,“低碳”概念已逐渐深入到我国各行各业的各个领域,包括本人长期工作的高校考务工作领域。本文将以我高校考务本职工作为出发点,重点对“低碳”概念如何在考务过程中实现、及“低碳”教务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论述。文中还着重对“低碳”考务现行手段的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考务工作 低碳 环境保护    一、高等学校“考务”工作现状与问题分析  现行高校考试制度简单概括为学年制和学分制两种考试体
[摘要] 教育变革中的教师都应接受新的理念,职业教育要求教师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而不断充实、提高自己。“为何而教?如何教?”值得思考。笔者从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变”中求发展、科学地评价学生成绩三方面谈谈体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教师定位    教育变革中的教师都在接受新的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课改中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教师们努力地将其转化成实际行动并深入学生心田,让学生在
[摘要] 主要通过研究职业中学的学生的学习心理,对学生进行心理问题的预防及干预,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 心理学 班主任管理 学生学习心理问题的预防及干预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者应当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人的心灵……只有在自己整个教育生涯中不断地研究学生的心理,加深自己的心理学知识,才能够成为教育工作的真正的能手。”如果班主任在工作中认真学习心理学知识,善于运用心理学知识解
[摘要]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在学生教育和管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新疆高校所处的地缘、民族、多元文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辅导员工作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和问题,分析问题的原因,探索强化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有效路径,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迫切需要。  [关键词] 新疆高校 辅导员队伍 问题 强化措施    在新疆高校中,辅导员作为一个教育群体,发展较为缓慢。同时,由于新疆高校所处
[摘要]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党员教育工作的意义重大,本课题重点探讨高校党员的教育及管理的有效方法,通过分析当前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现状,提出相关思考,有针对性地进行高校教师及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提出创新教育形式,以增强大学生党员教育的生动性和实效性,调整充实党员教育管理工作队伍。  [关键词] 大学生党员 教育 管理    面对着越来越趋近的90后大学生大潮,人们有太多评价,但是,作为一名党建工作者
[摘要] 精彩的开头,可以达到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奇效。传统的开课模式,它带给人们的感觉是繁琐深奥,枯燥无味。而我们的义务教育不是以培养数学家和工程师为主要目的,而是提倡大众数学。素质教育对数学的改革已提出:应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去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获得一定的应用意识和应用态度,学有所用,学以致用。要做到这些,还需要通过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来实施。而要深化课堂教学的改革,就
[摘要] 我国高职院校的规模在迅速扩大的同时,教育质量问题也愈发地突出。为了更好地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本文将目标管理理论与学生学习管理相结合,通过与学生共同制定分目标、监控目标执行的过程、考核目标执行的结果等,激励学生完成学习目标,更好地实现学业成长。  [关键词] 目标管理 高职院校学生 学习管理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方面,
[摘要] 在高校教育、管理和服务三项基本职能之中, 思想政治教育是辅导员的主要任务。高校辅导员素质的高低, 直接关系着高校学生的管理工作, 影响着高校的育人质量。本文结合新时期大学生的新特点,根据自己从事辅导员工作的实践, 拟从高校辅导员的职责内容和素质提高的角度来对高校辅导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浅谈自己的认识。  [关键词] 辅导员 职责 素质要求    为适应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高校教育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