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单元教学为依托 扎实推进课外阅读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33923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香一页,心香一瓣”,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离不开大量的阅读积淀。读书,是万事之基,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然而,在具体操作中,如何将课内与课外更好地衔接起来,如何顺应学生阅读的特点和习惯,分梯度,有序列地将课外阅读步步推向深入?在2009年9月以来的专项课题实践中,我们以激发阅读兴趣为先,以教会阅读方法为主,以形成良好课外阅读习惯为目标,构建了“想读→会读→乐读”课外阅读分步实施模式,三部分互相关联、相互渗透,而侧重点又各有不同。“以‘单元教学’为依托,扎实推进课外阅读”是我在“会读”阶段课题实施中的一点实践和思考。下面以人教版第九册第三单元的教学为例,谈谈具体操作方法。
  一、课前铺路,引发阅读期待
  “教孩子去热爱与渴望,远比我们教孩子如何去做重要得多”。由此可见,我们的阅读指导首先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如何使学生热爱并渴望阅读。在第三单元课文学习之前,我首先小结反馈前一单元的学习情况及课外阅读效果,给“阅读之星”颁奖,以期激发学生学习新单元,拓展课外阅读的兴趣;然后充分利用单元“导语”的导学功能,明确单元主题、学习任务、学习方法等,做到心中有数;并结合本单元“课外书屋”推荐优秀科普著作:《森林报》《细菌世界历险记》《穿过地平线》《爷爷的爷爷从哪里来》《昆虫记》《地球的故事》《十万个为什么》,供学生凭兴趣自由选择。
  数措并施,既引发了阅读期待,又明确了学习方向,还留给了充裕的搜集、整理、购买书籍资料的时间,让孩子们兴味盎然,从容自如地“驶向广阔而深邃的心灵海洋”。
  二、课文指路,领悟阅读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课外阅读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在调动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后,适时适度地传授一些学习方法,能更好地提升阅读的品质,提高阅读的效率,对于年龄尚小的小学生尤其重要。“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教学中,我充分依托教材,立足课内,通过以课内的“点”连接课外的“面”,达到课本学习立体化,课外阅读有效化。
  本单元是说明性文章,根据教材编排特点及新课标5-6年级的阅读目标“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我确立了以下单元教学目标:了解一些科学知识,唤起学生探索自然,科学奥秘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了解说明的方法,体会作者怎样准确地用词,形象地表达。这一“单元教学目标”始终贯穿整组课文的学习。下面以《鲸》的教学为例,谈谈具体的阅读方法的指导与阅读目标的落实。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引导学生读通课文,弄清课文讲了关于鲸的哪些内容,采用找中心句或列提纲的方法,了解课文内容;理清叙述顺序。
  2.细读课文,体会鲸的特点
  组织学生自读课文,认真体会鲸的特点,然后选择最感兴趣的部分深入研读,抓住重点词句圈点勾画作批注;深化理解与感悟;并结合课前搜集的文字、图片资料扩展课文内容,深入体会鲸的特点。
  3.研读课文,领悟说明方法
  再次引导学生仔细读文,边读边想:课文是怎样把鲸的这些特点介绍清楚的?通过品味、比较、交流,学生逐渐认识、体会到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的方法以及表达的效果。
  不难看出,在以上课例的教学中,不仅有阅读目标——“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的逐步落实,也有阅读步骤与策略——“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细读课文,体会鲸的特点”“研读课文,领悟说明方法”的灵活渗透,还有阅读经验与方法——“找中心句或列提纲了解课文内容,理清叙述顺序”、“抓住重点词句圈点勾画作批注”等的精心指导。“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套用这句话,改成——“课外阅读的引发点在课内”。
  总之,没有像这样“依托教材、立足课堂”的阅读指导,就没有课外阅读的高效。
  三、课外延伸,内化阅读品质
  课内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扩展,课内能够带动课外,课外可以丰富课内。然而,“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课内学到的方法如不能及时向课外延伸运用,那么学生阅读品质和习惯的形成则“路更漫长”,课外阅读的实效也将大打折扣。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以“精读一篇,补充一篇”,“学习一组,阅读一本或一系列”等方式补充课外阅读材料,“推动”学生阅读同主题的“说明性文章”,潜移默化地运用课堂内学到的相关阅读方法与策略。
  例如学习《松鼠》后,推荐阅读《金丝猴》,整组课文学习期间至少阅读一本“课外书屋”中推荐的中外科普著作。为更好地落实课外阅读目标,我和学生共同设计了一张“读书卡”,供学生课内,课外阅读后作记录,其实相当于课内至课外的桥梁与载体。具体内容如下:
  四、多样反馈,检测阅读效果
  “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学生的课外阅读,需要一个整理反馈的过程,需要一张展示交流的舞台,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读书的重要、阅读的快乐,教师也可以更好地把握学情,检测阅读效果,为下一期的教学提供思路。
  在本单元的反馈环节中,我结合“回顾、拓展”的“交流平台”设计了两个内容:一是交流自己通过阅读说明性文章增长的知识;二是借助学生自己的“读书卡”(表格)的归纳总结,召开一个“小小读书发布会”,采用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的方式,让学生把自己的收获进行发布,评出“读书之星”,使学生的认知得以强化,思维得以发展,兴趣得以增长。另外,结合本单元教学难点,教师将重点放在总结说明文的说明方法上。经过这样系统的整理与反馈,学生不仅训练了口头表达能力,品尝了阅读的乐趣,更重要的是对阅读此类说明性文章有了更扎实的阅读“基本功”。
  “让读书成为习惯,让书香伴随一生”!在课外阅读分步实施之“会读”阶段课题实验中,以“单元教学”为依托,立足课内,注目课外,通过“课前铺路——课文指路——课外延伸——多样反馈”相互关联、层层递进的序列阅读,能较好地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渗透阅读方法的指导,从而提升学生课外阅读的品质,为学生的“语言之树”夯实根基。
  (责编 张亚莎)
其他文献
辩论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表现机会。《狼和小羊》讲的是小河边的狼和羊的故事,在讲这篇课文的时候,我利用课文的特点,组织学生展开辩论,同时引导学生发现课文中的可辩论因素,组织学生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辩论会。  一、 让学生理解争辩的含义,围绕争辩理解课文  争辩是《狼和小羊》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给学生解释了争辩的含义之后,我让学生联系课文
[附文章最后一段]  到了十七八岁,王冕离开了秦家。他每天画些画,读读古人的诗文。春光明媚的时候,王冕就用一辆牛车载着母亲,到村上湖边走一走。母亲心里十分欢喜。  [课堂实录]  师:十七八岁,王冕离开了秦家,因为他可以用画画的钱养家了。但王冕并不愿意把画卖给所有的人。有一个当官的想要买他的画,王冕知道他不是个好官,任多少钱也不肯卖给他。为了躲避报复,王冕甚至跑到山里躲了一段时间。他的为人在一首诗
词语是汉语言中音义结合的基本单位,也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元素。词语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实践表明,小学生积累的词语越丰富,表现力就越丰富,语感就越强。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如何有效组织词语训练?笔者认为可采取情趣教学策略,即在词语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与趣味,带领学生“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  一、丰富联想,绘词语之美图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人们往往把教材中的课文当做一种静态语言规
一、猜猜谜语。引出广告    1.想想“我”是谁?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广告的世界——说说广告。  师:①今年过年不收礼,收礼就收脑白金!(“脑白金”营养品)  ②维维豆奶,欢乐开怀!(维维豆奶)  师:是啊!这个年代谁还不知道广告呀。看,有的商品名称就隐藏在广告里面呢。    二、关注话题。认识广告    1.广告‘知”多少?  (1)师:看这则广告,说说它们告诉我们什么?  出示广告
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足以说明多读的好处。但如果只是一味地强调多读,而不教给学生以读书的方法,不注意读书形式的多样化,不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也是不行的。阅读的过程应该是感受快乐、升华情感、领悟知识的过程,特别是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怎样激发他们读书的兴趣,让他们感受读书的快乐,领悟课文的知识、情感呢?这就需要语文老师根据课程安排,结合年段特征,创设“多姿多彩”的阅读教学。结合我教学苏教版
《渔夫的故事》是一个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它节选自阿拉伯著名的故事集《一千零一夜》。故事情节一波三折,人物形象鲜明生动,牢牢抓住了读者的思绪。执教者试图以此童话为范例,让学生初步掌握童话的一般特点。  【学习目标】  1.读对生字词,读好课文。  2.了解童话的写作特点。  3.发挥想象,续写故事。  【学习过程】  一、垫场准备  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好吗?怎么玩呢?我说一句话,你猜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儿童是游戏着的人。对儿童来说,游戏不仅仅是玩,也是探索周围世界的方式。越来越多的教师在习作课堂上引入游戏,但对游戏形式的关注远远大于对游戏精神的思考。习作课上的游戏应该不是简单意义上的一些形式,也不是仅仅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解决一些写作内容上的问题,而应该强调游戏精神融入习作教学。游戏精神是一种愉悦的精神、被认同并享受其中的精神,尊重规则并且向往自由的精神、创造的精神、非功利的合
在平常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较多的是教师在唱主角,教师总是讲究教的一招一式,主宰课堂的话语权,把学生变成配角来衬托自己。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却被沦为看客,教师挤占掉了学生本来可以自主阅读、实践探索的空间。这样的教学视角,本末倒置,得不偿失。语文教学的着力点应该由教师的教为主转向于以学生的学为主。以下《水上飞机》的教学设计就尝试着从“教语文”转身到“学语文”。  一、直接导入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
爱默生说:“习惯是一个人思想与行为的领导者。”好的习惯带来的是正能量,坏的习惯惩罚的是负效应。“举一纲而万目张。”一个好的习惯让人受用一生。  【经典案例】小草赛大树  一个人不管你想在哪个方面获得成功,也不管你能够获得成功的条件和环境有多么的好,如果你不能突破自我,那么,最终你的梦想和追求也只能“胎死腹中”。小学语文教学应让学生突破原有习惯,提升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小草和大树》教学设计)
由于生长环境的差异,学生的思想有所不同,在阅读实践过程中也就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所以说阅读是个性化的,是阅读者的一种思维创新活动。学生通过自主阅读积极思考,主动寻求答案;教师为学生搭建民主自由的阅读平台;重视文本意义的阅读感悟,这一系列个性化的质疑到选择再到表达的思考过程使阅读的个性化得到充分体现。那么,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