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聪候捷思 倾听淌灵动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会倾听”是新课程赋予学生学习习惯的内涵,更是培养人才目标中的一项重要指标。培养学生倾听能力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根本。通过对学生倾听现状的分析,对症下药,从力求倾听潜移默化、增强倾听艺术魅力、力作倾听训练有素、增添倾听评价光环这四个方面来阐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
  [关键词]数学课堂 倾听方法 倾听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7-048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经常会遇到以下现象:
  【现象一】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时,教师问:“对于除法,你通过以前的学习知道些什么?”“我知道!我知道!我知道!”学生个个抢着说。当教师指名一位学生发言时,其他学生有的马上“转移阵地”,和旁边的同学说自己的看法;有的干脆大声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声音甚至盖过发言的学生;有的就开始玩铅笔盒……
  这样的课,显然看似热闹,其实学生参与度不高,根本没有倾听的元素,更谈不上知识的共享、探讨、融合。就像德谟克利特说的:“只愿意说而不愿意听,是贪婪的一种形式。”
  【现象二】教师要求全班学生把上学期的数学课本带来学习,第一次有1/4的学生带了,第二次有1/2的学生带了……一直到第五次,还是有2个学生没带。
  出现这种情况原因有三:一是学生根本没有听进去;二是学生听了,但只是“左耳进右耳冒,老师说了什么也不知道”;三是学生听了但是没有用心去记,没有仔细思考。这些都是学生倾听能力上存在的缺陷。
  我们追求数学课堂上的主动、活泼,不仅是外在的,更重要的是追求一种内在的、深层次的“灵动”。努力引导学生学会“倾听”是非常有必要的,而有效“倾听”能使我们萌发灵感,更是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一种良好品质。为此,我认为打造高效课堂,就应该从学生学会倾听上下工夫。
  一、以身示范——力求倾听潜移默化
  教育是雕塑学生心灵的一门艺术,人与人的对话、心与心的交流都是从真诚的倾听开始。一个好的教育工作者就应该从做一个真诚的倾听者开始,我们只有从自身出发以身示范,用心去倾听,才能获取学生知识提升、情感变化、思想融合的“声音”,学生才会仿效教师进而形成良好的倾听能力。
  1.巨细无遗用心聆听
  教师在平时课堂上不经意的言行也许都会在不同程度上烙入学生的脑海中。课堂上聆听学生,是我们教师了解学生内心世界的根本途径。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圆的认识”时,让学生列举平时生活中见过的圆形。其中一名学生回答:“脸盆是圆形。”教师敷衍地说:“嗯,好,你是聪明的孩子。还有谁来说说?”又一名学生回答:“学校的校徽是圆形。”(其实校徽是立体图形)这时教师又随意应付:“你还注意到了我们的校徽!”……学生的回答是片面的,错误的,没有从圆形是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去思考。
  其实,很多时候就是因为教师没有认真倾听或听而不思,对学生的回答随便应付,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产生了偏差。因此,我们要用心去倾听,仔细地听学生说的每一句话,特别是数学学科的专业术语,听清学生的表达是否准确,是否到位,并对于接收到的信息做出适当的思考与点拨,引导学生进行理性的思考,使学生对知识表述准确无误。用心倾听,我们老师才能去伪存真。
  2.宽仁大度用情聆听
  在课堂上,学生如能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回答充满期许与尊重,学起知识来也就更主动。这就需要教师持有一种宽仁大度的风度,在等待中观察,在期待中倾听,留给学生一分钟的时间将会换来课堂里的更多精彩。
  例如,教学数学“8加几”时,教师提问:“谁能很快算出8 5 2=?”学生答道:“先把5分成2和3,8和2凑成十……”还没等他说完,教师立刻否定了他:“你觉得这个计算方法会快吗?请坐。谁再来说一说?”该生立刻低下头。另一学生说:“8和后面的2凑成10,10再加上5等于15。”“你回答得真好!能灵活地运用简便方法。”课堂还在继续进行,而刚才被否定的学生就一直不高兴,这节课对他来说,也许什么也没有学到。
  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是经过思考的,出错一定有他错误的思维过程。如果教师没有认真对待学生的错误回答或直接否定学生的答案,学生就会无法扭转错误的思考过程,更会失去学习的自信心。教师应该在学生出现错误的时候带着呵护学生心灵的真情去倾听,带着宽仁大度的态度去聆听,这样才能充分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3.百花齐放拓展聆听
  聆听能涵养你的性情,旷达你的胸臆,更会给你智慧的灵光和启迪。对于学生而言,开拓他们的思维就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解放,创造性的凸显,这就需要学生的思维不断碰撞,把外在的知识进行内化。教师可将倾听到的信息作为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
  例如,在一次复习课上,有位教师出示了习题:甲、乙两列火车分别从A、B两地相对行驶,甲车每小时行50千米,经过6小时两车相遇。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不少学生马上就说题目错了,不能做。“为什么不能做?”师追问。生:“缺少条件。”教师趁机说:“请同学们帮老师把条件补上,看谁补充的条件最有新意!”学生很快就给出了多种方案:(1)乙车的速度是甲车的2倍少30千米;(2)乙车每小时比甲车快10千米;(3)乙车每小时行60千米;(4)乙车每小时行60千米,行了1.5小时后,因车坏了没行驶;(5)乙车每小时行60千米,而且先开2小时后,甲车才出发……教师不断点头赞许:“真不错!真不错!”教师带头鼓起掌来。在教师的鼓励下,不少学生编出了十几道繁简不同的应用题,教师让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一种方式一一作了解答。学生在改错题和补充条件的活动中得到了鼓励,表现出了强烈的创新欲望,不仅掌握了相遇问题的结构特征,还进一步明确了此类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在交流、倾听、思考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取长补短,思维也得到了提升。   二、改弦易调——增强倾听艺术魅力
  小学生的好奇心强,心智尚不成熟,特别容易受周边环境的影响。如果课堂教学简单枯燥,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那课堂里的倾听也就成为“无源之水”。因此,教师在平时的备课当中就应该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养成倾听的习惯。
  1.巧用导语,童心童趣
  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生动有趣的数学语言能够吸引他们的学习兴趣。为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把数学语言童趣化,例如,可以把口算题变成“直通车”,判断题变为“我是小法官”,计算题变为“你能行”,改错题变为“我是小小啄木鸟”。因为有了好听的名字,学生想体验成功,就会自然而然地去倾听。
  2.巧置动画,投其所好
  数学知识大多以抽象的图形、符号为表现形式,学生对此没兴趣,只有“看”,而没有“听”“思”过程的课堂学习是没有效果的。若适当设计有声有色的动画课件来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就能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学生就会把被动倾听变成主动倾听。
  3.巧设动手,活力四射
  课堂上教师要不断使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教学资源,重视动静搭配。例如,可以让学生动脑想一想,动手摆一摆,动笔算一算,穿插一些轻松的游戏,调整学生倾听的情绪,给学生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使他们始终处于主动的学习状态中,这样就会促进倾听元素的自然增长。
  三、刚柔并进——力作倾听训练有素
  古人云:“授人一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益。”事不关己的倾听、似听非听的倾听、听而不思的倾听会使课堂效率大打折扣。为此,教师必须在平时教学设计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告诉学生倾听的正确方法。
  1.温馨提示倾听姿势
  从学生的肢体语言里也能看出他是否在倾听。数学课开始,教师可让学生诵读自编的“倾听三字经”。如:“课堂上,双耳到。老师讲,神情专。同学说,须听辨。意见同,轻点头。有想法,听完答。”
  2.强化训练倾听措施
  好的倾听习惯是经过长期反复地训练而形成的。为此,教师应该在数学学科的特点上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倾听训练,教会学生倾听的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
  (1)听后复述:让学生认真听教师的讲解后进行复述。通过这种训练能帮助学生加深印象,还能调动学生有意识听记的积极性,提高倾听素质。
  (2)听答训练:在平时的数学课中,教师可以进行口述判断题或选择题,让学生听后口答,提高学生倾听的认真程度。
  (3)听算训练:花几分钟时间让学生做听算练习。听算时,要求学生先认真听完算式后再动脑筋计算,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四、雅俗共赏——增添倾听评价光环
  准确适时地评价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培养学生去认真“倾听”。类似于“你能指出这么小的问题,说明你是一个认真倾听的好孩子,了不起!”“刚才这位同学能认真听别人回答问题,我们应向他学习。”“老师非常欣赏积极发言的同学,但老师更喜欢认真倾听并会辨别错对的同学。”一二年级的学生模仿意识特别强,虽然教师表扬的是一位学生,受益的却是全班同学。譬如:我在一次数学课上不小心把7时半说成8时半,班里有个男学生真诚地说:“老师,你说错了,应该是7时半。”我注意到自己刚才的失误,立即夸奖他:“你真会倾听,能听出老师的错误,相信你的小耳朵会越来越亮,谢谢你!你可以成为我们班的倾听小能手。”当我把五角星贴在他的额头上时,其他学生都投来了羡慕的眼神。对于课堂上倾听表现非常突出的、进步比较明显的学生,教师不妨通过语言和动作来表扬和鼓励他们,因为教师的赏识和表扬,实际上是在间接培养了学生的倾听习惯。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过:“上天赐人以两耳两目,但只有一口,欲使其多闻多见而少言。”这说明了“听”的重要性。倾听是一门艺术,我们小学数学课堂上追求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就是为学生打开学习更多的信息的大门而准备着,只有让他们产生更多的思维灵感,他们才能有更伟大的成就。
  (责编 童 夏)
其他文献
在初中flash动画教学中,学生动画设置失败的原因不尽相同,如果逐一纠错修改,势必造成课堂效率低下。在教学中我引入了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微信等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探索“微课导学——自主展示——翻转助学——任务驱动——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以“引导线动画”研究课为例进行说明。  教学模式分析  本模式教学环节与信息技术应用对应关系如下:  学习过程分析  环节一:微课导学,知
[摘要]复习课在数学学习中有着重要作用,好的复习课能促进学生发散思维,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力。在“运算律”单元复习课中,引导学生自主整理,教师要建立知识间的“联结点”;要充分挖掘知识的“出错点”,借题扩散,让学生触及知识本质;要凸显知识内在的“思想点”,提升学生的认知,促进学生感悟数学思想。  [关键词]自主;复习;运算律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空间与图形”在传统课堂教学活动中,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忽视了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主动参与的过程。《数学课程标准》对“空间与图形”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怎样的教学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觉,培养思维能力呢?  一、教学应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突出现实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空间与图形知识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这充分说明了空间与图形知识和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教学中,教
[摘要]“长方体表面积应用问题”的教学是长方体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改变传统的教学思路,在教学中用“微课题”的形式践行了“设计多层多样、实施多步多途”的措施,既渗透了数学思想方法,又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关键词]多样;多途;数学本质;思维品质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 2019)35-0019-04  在“立体图形的综合复习
[摘 要]小学立体图形特征的教学,教师应注重从生活到数学,构建立体图形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注重静态与动态相结合、二维与三维并重,促進学生自主理解平面与立体的关系,实现平面与立体的相互转化;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想象、实践等数学活动,使学生的空间观念、空间思维能力等得到自由发展,切实深化学生对立体图形特征的认识。  [关键词]立体图形;空间观念;空间思维;教学价值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
[摘要]在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互换的复习中,通过回顾求经过时间的基本方法,建立时间计算和想象钟面的联系,然后让学生在外出探亲的情境中经历观察、记录、对比、分析等数学活动,发现数钟面、计算时间轴、分段转换计算等多样性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24时计时法;经过时间;时间轴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 2019) 35-0010-
[摘 要]在学生学习近似数相关知识基础之上,展现近似数的现实意义,并借助数线直观明理明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优化估算方法,系统整理准确数与近似数的运用。  [关键词]准确数;近似数;估算;优化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02-0020-02  史宁中先生说过:精算的本质是数的运算,估算的本质是数量的运算。  人教版教
[摘要]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直指学生的必备品德和关键能力。培养核心素养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师应将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有机结合,在以实践探索为导向的教学中让学生真正思考、有效合作,从而触摸数学本质,形成数学思想方法。  [关键词]核心素养;实践操作;观察想象;看一看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20)02-0052-02  【教学内容
[摘要]關于两位数乘法计算,学生大多数只掌握了算法,却对算理知之甚少,这在很大程度影响了学生对乘法的运用和掌握。为此,在教学中可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借助直观的图形演示,促进学生思考,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进而掌握算理并将其逐步内化成算法。  [关键词]数形结合;乘法计算;算理;算法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14-0069-02  《
[摘要]余数要比除数小,这一规律在中年级教师看来是理所当然的,是不需要深入解释的。学情调查后发现,很多学生对于“余数要比除数小”的理解一知半解。教师可基于学情研究这一规律的阐释,以打通学生的思维脉络。  [关键词]余数;除法;五入调商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17-0064-02  “有余数的除法”是苏教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