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校语文中心组近十年来致力于在“构建学案导学模式 打造和谐高效课堂”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在把我们的做法做一些简单介绍,以求斧正:
一、“学案导学”模式的构建
(一)那么什么是“学案导学”呢?
所谓“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益。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然后,根据学案要求完成相关内容,学生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师生共同研究学习。
(二) “学案导学”的具体操作:
1.运用学案导学,明确学习目标,引导学生预习。
我们把学案提前发放给学生,目的是让学生提前预习,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思考并试着解决学案的“预习导学”部分。学生将自主地钻研教材,并回答“课前预习”中的各个问题。在刚开始时,我们把预习放在课内进行,专设了几节自主预习课来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待进行了一个阶段的训练之后,学生预习的技能已经形成,则把预习放在课下,作为家庭作业处理。
2.“学案导学”加强“学法指导”,激发学习兴趣。
“最有效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学案的学法指导既存在于“课前准备”部分,也贯穿于“学习过程”的始终。
3.学案导学——“导”在学习过程中的运用。
首先,是学案的第一环节:需要检查交流预习情况。针对学生预习中出现的问题,先是要启发诱导学生自己思考解决。认真思考而不能自己解决的疑难问题,由各学习小组的组长负责带领本组成员共同讨论解决。除此以外,还可进行全班论证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仍然不能解决的,由教师引导学生共同讨论解决,使学生在讨论中消除疑点,加深印象,提高能力。
其次,在具体的操作中,如何在四十分钟内获取高效呢?我们在“预习导学”环节中强化的是“师训生练”,在“展示交流”环节中强化的是“生训生练”,在“学习反思”环节中强化的是“自训自练”。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自己与自己,大容量的交流信息、获取新知、培养能力、形成技巧。
再次,针对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学案导学”设计了考点探究,启发诱导学生质疑,接着按照提示,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学生根据小组讨论及教师指导后讨论出的结论在学案上进行归纳整理,把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等知识用不同颜色的笔在学案上标注出来。
4.归纳总结,达标检测,能力提升。
学案在达标检测之前,又设计了课堂小结、学习反思环节。即对照学习目标,归纳总结:你学会了什么知识,掌握了什么技巧,培养了什么能力,思想有什么感悟……在学案的引领下,学生对本节课进行归纳总结,提升反思,引导学生再次回扣学习目标,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深入探究、方法概括、总结规律、重点回顾等,使学生由零散的知识点转化为语文素养。然后做学案上的达标检测题,凭借具体得分的尺度了解全班学生对各个知识点、能力点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根据各种反馈的结果,采取多种补齐填缺措施:如个别改正(面批)、师生接力式改正、部分集中改正、课内全体改正等,对学生薄弱部分进行补救,对错误部分进行纠正,力争整体达标。对典型的问题,教师要适时点评,同时组织各小组之间派代表进行学习成果交流。
二、从“学案导学”到“和谐高效”
也许有些语文教师有这样的疑问:语文课毕竟是语文课,她和其他学科的课有很多的不同,施行“学案导学 ”会不会淡化语文课的文学性,扼杀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在这方面我们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 “问题超市”设置
“应该倡导大家首先把课上成‘问题超市’”。在全面分析了“学案导学”的优势和劣势,特别是大多数老师的“课情”之后,我们达成了这样的共识。
创新来自质疑,创新思维的前提是拥有一个自由大胆的头脑。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我们曾经教的他们不会问了,不敢问了,甚至都不敢想了,我们就得重新教他们不但敢想而且敢问、会问。
我们的学生们在认真研究“导学学案”的基础上可以用纸条、黑板报、提问、对答、抢答、散答、单挑等各种方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个性张扬的理念
这里仅撷取几个镜头:
镜头一 朱安明老师的课堂朗诵《海燕》,后排几个男生站在凳子上双臂高举:“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朱老师这时也放下老师的架子,舞之蹈之,如癫似狂,大声的呼号。真正融进学生狂舞的海洋中。
镜头二陈力老师的公开课,一个学生用身体挡着另一个同学,边摇着老师胳膊:“老师,老师,求求你了!我上黑板行不?他都上好几回了,也该轮我上一回了,行不,老师?”
……
(三)特色风格的形成
每个语文教师在“学案导学”的基础上坚持个性,发挥特长,突出特色,形成风格,力求打造出自己的“风格课堂、品牌课堂、经典课堂”。
如:一位思想敏锐,看问题深刻,博览群书,学富五车而又不循常规,做起事来如天马行空的好语文教师会给语文课堂带来多少惊喜呢?我们在李红老师身上真真切切的看到了:
(1)演讲与评论:在渐进中规范
李老师开创坚持并发展了“三分钟演讲”:从“向您推荐一本好书”到名著合评,又到一草一木一情、一人一事一理,一个话题接着一个话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演讲完了就评论。每个同学都有上台演讲的机会,都有评论的权利。渐渐地演讲和评论成了顺畅自然的日常流程,成了每天都异彩纷呈的节目,三尺讲台成了学生尽情挥洒的舞台和阵地,个性开始凸显,魅力开是张扬,风范初露端倪。三分钟、五分钟甚至十分钟都无法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了,于是李老师的话题课应运而生。
(2)话题课:向开放与纵深发展
当学生的积淀越来越丰厚,李老师又适时引百川如东海,创造性的设立了“时事追踪”“上下五千年”“评古论今”等精彩纷呈的好课型。
李老师真正把握住了“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的语文课真谛,也无怪乎李老师始终在我们语文组中是大名鼎鼎的“孤独求败”。
……
以上就是我们兴蒙学校语文教研组在“构建学案导学模式 打造和谐高效课堂”的一点粗浅的探索和尝试, 我们希望能和其他兄弟学校的语文老师进行切磋和交流,让我们以后的课堂教学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
一、“学案导学”模式的构建
(一)那么什么是“学案导学”呢?
所谓“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益。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然后,根据学案要求完成相关内容,学生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师生共同研究学习。
(二) “学案导学”的具体操作:
1.运用学案导学,明确学习目标,引导学生预习。
我们把学案提前发放给学生,目的是让学生提前预习,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思考并试着解决学案的“预习导学”部分。学生将自主地钻研教材,并回答“课前预习”中的各个问题。在刚开始时,我们把预习放在课内进行,专设了几节自主预习课来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待进行了一个阶段的训练之后,学生预习的技能已经形成,则把预习放在课下,作为家庭作业处理。
2.“学案导学”加强“学法指导”,激发学习兴趣。
“最有效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学案的学法指导既存在于“课前准备”部分,也贯穿于“学习过程”的始终。
3.学案导学——“导”在学习过程中的运用。
首先,是学案的第一环节:需要检查交流预习情况。针对学生预习中出现的问题,先是要启发诱导学生自己思考解决。认真思考而不能自己解决的疑难问题,由各学习小组的组长负责带领本组成员共同讨论解决。除此以外,还可进行全班论证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仍然不能解决的,由教师引导学生共同讨论解决,使学生在讨论中消除疑点,加深印象,提高能力。
其次,在具体的操作中,如何在四十分钟内获取高效呢?我们在“预习导学”环节中强化的是“师训生练”,在“展示交流”环节中强化的是“生训生练”,在“学习反思”环节中强化的是“自训自练”。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自己与自己,大容量的交流信息、获取新知、培养能力、形成技巧。
再次,针对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学案导学”设计了考点探究,启发诱导学生质疑,接着按照提示,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学生根据小组讨论及教师指导后讨论出的结论在学案上进行归纳整理,把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等知识用不同颜色的笔在学案上标注出来。
4.归纳总结,达标检测,能力提升。
学案在达标检测之前,又设计了课堂小结、学习反思环节。即对照学习目标,归纳总结:你学会了什么知识,掌握了什么技巧,培养了什么能力,思想有什么感悟……在学案的引领下,学生对本节课进行归纳总结,提升反思,引导学生再次回扣学习目标,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深入探究、方法概括、总结规律、重点回顾等,使学生由零散的知识点转化为语文素养。然后做学案上的达标检测题,凭借具体得分的尺度了解全班学生对各个知识点、能力点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根据各种反馈的结果,采取多种补齐填缺措施:如个别改正(面批)、师生接力式改正、部分集中改正、课内全体改正等,对学生薄弱部分进行补救,对错误部分进行纠正,力争整体达标。对典型的问题,教师要适时点评,同时组织各小组之间派代表进行学习成果交流。
二、从“学案导学”到“和谐高效”
也许有些语文教师有这样的疑问:语文课毕竟是语文课,她和其他学科的课有很多的不同,施行“学案导学 ”会不会淡化语文课的文学性,扼杀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在这方面我们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 “问题超市”设置
“应该倡导大家首先把课上成‘问题超市’”。在全面分析了“学案导学”的优势和劣势,特别是大多数老师的“课情”之后,我们达成了这样的共识。
创新来自质疑,创新思维的前提是拥有一个自由大胆的头脑。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我们曾经教的他们不会问了,不敢问了,甚至都不敢想了,我们就得重新教他们不但敢想而且敢问、会问。
我们的学生们在认真研究“导学学案”的基础上可以用纸条、黑板报、提问、对答、抢答、散答、单挑等各种方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个性张扬的理念
这里仅撷取几个镜头:
镜头一 朱安明老师的课堂朗诵《海燕》,后排几个男生站在凳子上双臂高举:“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朱老师这时也放下老师的架子,舞之蹈之,如癫似狂,大声的呼号。真正融进学生狂舞的海洋中。
镜头二陈力老师的公开课,一个学生用身体挡着另一个同学,边摇着老师胳膊:“老师,老师,求求你了!我上黑板行不?他都上好几回了,也该轮我上一回了,行不,老师?”
……
(三)特色风格的形成
每个语文教师在“学案导学”的基础上坚持个性,发挥特长,突出特色,形成风格,力求打造出自己的“风格课堂、品牌课堂、经典课堂”。
如:一位思想敏锐,看问题深刻,博览群书,学富五车而又不循常规,做起事来如天马行空的好语文教师会给语文课堂带来多少惊喜呢?我们在李红老师身上真真切切的看到了:
(1)演讲与评论:在渐进中规范
李老师开创坚持并发展了“三分钟演讲”:从“向您推荐一本好书”到名著合评,又到一草一木一情、一人一事一理,一个话题接着一个话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演讲完了就评论。每个同学都有上台演讲的机会,都有评论的权利。渐渐地演讲和评论成了顺畅自然的日常流程,成了每天都异彩纷呈的节目,三尺讲台成了学生尽情挥洒的舞台和阵地,个性开始凸显,魅力开是张扬,风范初露端倪。三分钟、五分钟甚至十分钟都无法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了,于是李老师的话题课应运而生。
(2)话题课:向开放与纵深发展
当学生的积淀越来越丰厚,李老师又适时引百川如东海,创造性的设立了“时事追踪”“上下五千年”“评古论今”等精彩纷呈的好课型。
李老师真正把握住了“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的语文课真谛,也无怪乎李老师始终在我们语文组中是大名鼎鼎的“孤独求败”。
……
以上就是我们兴蒙学校语文教研组在“构建学案导学模式 打造和谐高效课堂”的一点粗浅的探索和尝试, 我们希望能和其他兄弟学校的语文老师进行切磋和交流,让我们以后的课堂教学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