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传统文化教育与腰鼓训练相结合的实践研究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pingq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项目研究现状背景分析
  其一,随着经济、信息、文化的全球化发展,各种洋节在中国渐成声势,小学生们难免受到冲击,孩子们对于日韩动画片里的角色如数家珍,而对于中国传统节日,如“清明节”“中秋节”的起源、内涵、意义却知之甚少,究其本质是西方文化在中国获得认同;其二,教师自身的局限性:传统文化基础薄弱,狭隘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外延。例如,尽管学校积极开展了“古诗词诵读经典”等活动,但是学生的意识停留在会背几首古诗词就是接受了传统文化教育,片面的理解禁锢了他们的想象力。
  本校开展腰鼓训练多年,群众基础浓厚。“腰鼓”是我国汉族具有代表性的群众自娱性民间舞蹈活动,2006年5月,“安塞腰鼓”经国务院批准首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是传统文化中鲜艳的一抹红,它以红火热闹的艺术表演形式,表达了自强不息、乐观向上、团结协作、奋力拼搏、勇往直前的腰鼓精神。基于本校的实际情况,我们确定将传统文化教育与腰鼓训练相结合,以为“四大传统节日”编创腰鼓节奏为契机,深入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二、创新表现
  1.主题活动创新。以“传统文化节日”为契机结合腰鼓节奏创编,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是创新之举。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国家创造的产物,也是一个民族、国家创造力不竭的源泉。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的优秀载体,“春节、清明、端午、中秋”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它们都有其特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记忆。本课题中,结合四大传统节日开展腰鼓训练,通过老师带领学生实地观察、体验,设计场景等方式,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进入到节庆腰鼓节奏的编创中,加深对传统文化节日丰富的内涵和外延的理解,传统节日的“仪式感”能够帮助学生建立价值觀念上的认同感、家国情怀的认同感,提升教育的高度。
  2.校本教材创新。将传统文化知识与腰鼓训练紧密结合,创新开发《小学腰鼓训练》校本教材。
  (1)教材内容丰富。传统文化内容穿插在教材中,以提问的方式,将民间工艺、民间艺术、古诗词赏析、风俗人情、神话传说、童谣等穿插其中,在看似无关联处让孩子们继续发挥想象;(2)传统节日活动突出。教材特设“节庆腰鼓教学”单元,每一个单元围绕一个传统节日,分别从节日来源、传统民俗、节令食品等方面系统立体的介绍;(3)教材的编写通俗易懂,贴近生活。提供可参考的创编思路,使教材更具操作性;(4)编者通过提问的方式鼓励学生到生活中去寻找、发现传统文化。如,在教材第三页,设置问题:你了解“四大古镇”中的石龙吗?分别引导学生寻找石龙的“豆皮鸡”“泗州灯笼”、竹器街、“李全和”等,让学生明白,优秀的传统文化就在我们的身边。
  3.学习形式创新。围绕传统节日的腰鼓节奏是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的研究性学习,是创新之举。开展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其本质在于,让学生亲历知识产生与形成的过程;使学生学会独立运用其脑力劳动;追求“知识”发现、“方法”习得与“态度”形成的有机结合与高度统一。通常腰鼓的教学中是以教师为主体:老师想好了动作,编排好,再让学生排好队形,根据教师的思路再打出节奏来,而本次的节奏创编是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辅,首先从“为什么会有传统节日”的疑问开始进行文本研究性学习,再放手学生结合四大传统节日从创作节奏、展示部分、表述、说课部分,这三个方面选择自己的兴趣点进行研究。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有喜欢擅长研究历史文字的;有思维敏捷,敢想敢打,擅长创编的;有形体条件好,敢于表现的;还有愿意说的,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优点,让他们每个人真正的参与到节奏创编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将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和发展不同个性有机结合起来,既尊重个性又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在尊重个体差异的前提下培养集体主义的团结精神。所以组织学生开展节奏编创的研究性学习发挥了每个学生的优势,具有创新性。
  4.评价创新。精心设计《研究性学习之小组评分量规表》进行评价,及时反映出每个学生研究学习阶段的状态,评价更加系统规范,具有创新性。《量规表》是学生们自评、互评、小组评、教师评的根本依据,它展示了知识、技能、体能、态度、方法以及与他人的关系。在这里,评价是学习经验,而学习经验因为相伴的评价量规而成为评价。同学们在研究性学习中的表现如何,大家一目了然。表格的意义在于帮助学生们更加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强项、弱项,从而在成长的过程能够更加积极,努力。立体的、多方面的,尽量全面的评价能够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自己,建立自信,健康成长。
  三、创新效果
  1.学生的改变
  (1)加深对传统文化的内涵及外延的理解
  最明显的变化是学生知道随时随地主动发现传统文化了。有家长反映带孩子去喝早茶,喝着、喝着就感慨一句“我们在吃传统文化啊!”惹笑全场。是啊,广东习惯“叹早茶”,“叹早茶”的意义仅仅在于吃饱吗?当然不是,喝茶时,全家老小围坐一桌,共享天伦之乐,它是一种岭南民间饮食风俗,是广东传统文化一隅。所以,可爱的孩子们能够从饮食上去发现传统文化,这是惊喜的一步啊!实际生活中,传统文化是我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的,它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的衣食住行中,在我们的举止言谈中,它时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2)主动参加传统节日,实地体验仪式感,增强爱国主义情怀
  通过传统文化教育,孩子们转变观念,积极参加“龙舟比赛”“包粽子”“中秋赏月”等传统文化活动,这是身为中国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3)围绕传统文化节日开展的节奏编创主题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创编能力
  通过实践孩子们观察到:敲击鼓面位置不同,发出的声音不相同;鼓点的疏和密表达的情感不同;鼓槌使用的木材不同,音质有很大的区别。观察从课堂延续到大自然,从课本延伸到日常生活中,同学们的视野更加开阔,思考层次加深,观察力、创编能力得到提高。   (4)集体主义意识增强,发展了学生“社会的人”的能力
  作为群众性的活动,腰鼓队强调的是声音、速度、节奏的统一。一个四十人的队伍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用耳、用心。在训练中,难免会出现进度不一的情况,队员们需要互相鼓励、提醒、学习、多训练,多配合才能够达到既定目标。由此,学生的集体合作能力得到加强;多次的传统节日腰鼓节奏创编活动,使学生们的身心被传统文化震撼、感动,由此撰写出心得、体会来记录成长的足迹,发展了“社会的人”的能力,孩子们切实感受到团队的重要性,这对于今后的成长具有重要的、积极的意义。
  2.教师的改变
  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了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学科研能力:课题的开展促使老师们思考:传统文化的传承和腰鼓的结合点还可以是哪些?课堂上如何既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如何进行腰鼓编创,又帮助学生把握研究方向,解决困难?研究过程中老师们积极开动思维,不断有新思路、新的碰撞点出现,教师教学、创新能力、论文水平都有明显的提高,数篇论文获奖。
  3.家长与社会评价
  “小学传统文化教育与腰鼓训练相结合的实践研究”活动,在家长中产生极好的口碑。学生的体态因为打腰鼓有了明显的改变,以前总是低头走路现在已经昂首挺胸了。学生们视野开阔,能够细心观察发现身边的传统文化印记,大孩子还可以做小老师,教更小的孩子发现身边的传统文化,主动做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学生们学会了坚持、不放弃,有着强烈的集体主义意识。腰鼓队集体编创的腰鼓节奏在镇中小学生运动会开幕式中亮相,耳目一新的节奏让观众们为之兴奋,精神抖擞、斗志昂扬的精神风貌受到了在场家长们的一致称赞,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好评。
  四、结语
  “小学传统文化教育与腰鼓训练相结合的实践研究”是我校的全新尝试,传统文化教育与腰鼓训练相结合是“动静结合”,学生在提高腰鼓节奏编创能力的同时加深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明白传统文化就在我们的身边,它时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增强了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操,做一名从内到外都坚实自信的中国人。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张德新,张熙智.安塞腰鼓[M].西安:陕西出版集团、陕西人民出版社,2012,5.
  [3]梁泉,高思远.中国国粹艺术读本——腰鼓[M].中國文联出版社,2008,10.
  [4]谷玉梅,李开方,梁挺.陕西民间腰鼓博览[M].杭州:杭州出版社、美国华文出版社,2009.
其他文献
【摘要】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有相当多的教师会按照备课时预设的知识点和问题点来进行课堂教学,对于课堂中学生突发性提出的超出“预设问题”范围的疑问产生排斥,对学生突然提出的问题采取三言两语一带而过的处理方法,甚至是置之不理或直接忽视,这样的课堂不仅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失去了真实的互动性,让课堂变得死板而失去灵动性。这些在实际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对非预设性生成的处理误区,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反思
“留守儿童”,顾名思义,就是父母外出打工留守在家的孩子,缺乏亲情,缺乏疏导,缺乏监管,导致心理不健康。这些孩子不得不在父爱母爱缺失的环境里孤独地成长,幼小的心灵在最需要呵护的年代却必须坚强地面对生活。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作为教育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对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进行研究,实践探索有效的心理辅导策略。  一、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表现  留守儿童存在三大心理问题
【摘要】开发校本特色课程是创建特色学校的必由之路。目前,我国中小学都热衷于对校本课程开发的广泛研究和实践。校本特色课程资源在应用过程中需要遵循一些原则,如,合规原则、适用原则、适度原则等,同时采取若干有效策略,从而达到彰显学校发展特色,实现课程育人,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关键词】小学课程;应用原则;实施策略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
【摘要】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部分,又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要做好引路人,循序渐进地引领学生多读、多背、多练,这样学生的写作水平就会慢慢提高,写作将成为他们的乐事。  【关键词】写作;有效;阅读;观察;练笔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部分。但现实教学中,学生最怕写作文,老师最怕教作文,所以说作文教学又是语文教学的难点。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作文教学呢?本文结合笔者平时教学积累的经
傍晚闲庭信步于古城老街区的大街小巷中,感受这座城市。真的很有味道,那种旧而不过、老而不衰的沉淀感,在我这里正是它最有魅力的地方,正如一杯苦涩的茶,愈品愈能感受其中永不停息的翻涌奔腾。锈迹斑斑的铁门,屋檐上的鸟巢,长满青草的瓦缝,民居门口休憩的小狗,穿街的过巷,走过狭窄的民间小道,来到这里,仿佛穿越时光回到几十年前,走入了一段岁月,一代人的记忆,一代人的情感。时过境迁,这里仿佛是一个遗落在人间的桃源
【摘要】小学语文教育作为基础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语言文字信息接收、转化以及创造能力的培养有着很大的影响。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的意识到现在的教学观念都有一定的弊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并且不断地完善教学观念,以此有效促进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基于此,本文对新课程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新观念作了系列探讨。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语文;新观念  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
体育教学的过程,就是师生间、生生间相互合作交流的互动过程。交往互动,意味着思维的碰撞、情感的交融,师生角色的互换。这种是课改理念下的课堂,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课堂。那么,教师怎样实施这种课堂呢?通过多年的课改教学,从师生互动的角度,谈几点自己的体会与认识。  一、以互动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体育教学中,要实现师生互动交往,首先要承认学生是主体。主体不是简单的说说而已,要赋予主体一定的自助
本报综合报道 2019年12月11日,为进一步深化茂名市小学数学课程和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均衡发展,全面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由茂名市教育局主办,化州市教育局协办、化州市丽岗镇中心小学承办的以“基于标准理念下计算教学研究”为主题的茂名市小学数学区域联动教研第1期化州、茂南片区活动在化州市丽岗镇中心小学举行。  化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张小舟、茂南区教育局教学研究室小学数学教研员李日炎
【摘要】在新课改要求下,初中语文教学对学生的语文文学素养越来越关注,尤其是新课程改革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更加趋向于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但是,就目前而言,传统语文作文教学中由于教学方式老旧、学生写作缺乏创造力和积极心态以及写作不切实际等原因,导致初中语文作文在教学过程中一直找不到一个有效的教学方式,总是面临一定的教学困境和问题。为有效解决上述困境,本文通过分析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并以
【摘要】初中阶段学习英语,很大程度是依靠老师针对不同阶段的教材精心设置情景,模拟情景,来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而采取Free talk的形式是一个很重要激发兴趣的环节,教师常在这一环节中与学生问好,和他们交流一些日常话题等,以此巩固学过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同时通过对话自然过渡到要学习的新知识即兴式“Free talk”开展,能更加深入地刺激学生语言输出系统,更大程度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