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中考议论文复习常见考题及答题技巧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ming1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先把文章读一遍,想论点是什么、怎样论证的、论证方式是立论还是驳论。
  一、立论
  结构类型:提出问题(引论) 、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总分总、总分、分总
  中间部分 并列式、递进式
  题目类型:①论题型,点明要论述的问题或范围;②论点型,题目即论点;③疑问型,答案即论点;④比兴型,表明写作的缘由或论述的切入点。
  论点位置:题目、开头、 结尾、 中间(或只有分论点)
  1、中心论点
  是作者对论题(本文所论述的内容)表明看法或主张的比较完整的判断性句子、陈述句。从全文看,它必能统摄全文(否则是分论点)
  提出论点的方法有:
  ①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②引用名言提出论点;③针对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提出论题,通过分析论述,归结出中心论点;④叙述作者的一段经历,归结出中心论点;⑤作者从故事中提出问题,然后一步步分析推论,最后得出结论;⑥摆事实讲道理后归结论点。
  找中心论点的方法:(先把文章读一遍)
  ①看题目→看开头的首尾句→看2、3、4段的首尾句(当文章段落多的时候)
  →看中间段的概括句(首尾)
  ②题目像论点,但不是完整的句子,要用文中句,一般在前4段首尾或文章结尾
  ③有几个意思相近的句子时,用概括性强的句子
  ④找不出现成句子时,把主要意思(分论点)合并起来
  ⑤用论据反推,分析论据证明了什么,“什么”就是论点
  找某一段(或几段)的论点(分论点)方法:看段头或断尾的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
  2、开头的作用(先判断开头类型)
  (直接提出论点)开宗明义,提出论点,总领全文
  (名言开头)①引用名言,强调xx的重要,②作道理论据,论证了xxx的论点,③(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故事开头)①增添文章的趣味性,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②引出下文要论述的内容(论点),③作事实论据,论证论点
  3、文中某一句的作用 (先判断句子属于类型)
  ①过渡句:结构上承上启下,引出下文的论述(总领下文或总结上文)
  ②名言句(哲理句):强调xx的重要,作道理论据,论证了xxx的论点(这句话 的前后),
  ③事例句:举xx的例子, 做事实论据,具体有力地论证了xx的论点
  ④记叙描写句:写出了xx,作xx论据,论证了论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形象性、说服力。
  4、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①举例论证;②道理论证;③比喻论证;④对比论证;⑤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5、找出恰当(不恰当)的论据,说明理由
  这个论据强调了XX,论点是XX,一致(不),能(不能)论证论点。
  6、补充论据
  ①补充事实论据:什么人(名人)、做什么事、取得了什么成就(与论点一致、用上论点词)
  ②补充道理论据:写一句能证明论点的名言
  7、分析某几段的论证思路(选一种/看分值,几分就答几步)
  ①首先xx接着xx再xx最后xx
  ②第x段xx,第xxx段xx
  8、某几段(句)的顺序能否调换 (先判断属于哪种类型)
  ①“层层深入式”:不能,因为这是层层深入论证的,调换后不严密;②“并列式”:能,因为这是并列论述的。③不能,因为与上(下)文xxx的顺序不一致。
  9、某个词能否删(换)
  不能,这个词表示xx,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删(换)后不符合原意。
  10、选择表述不正确的(与原文对照)
  11、指代词(这)的意思 前面距离最近的内容(句子或一部分)
  12、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联系实际谈谈理由
  我XX(一般同意),举例并分析(最好是自己的)
  二、驳论(目前还没考过)
  牢记四字结构即可:引→破→立→结
其他文献
阅读教学不仅是培养初中学生获取信息,积累语文知识,提高各种能力、发展智力的教学环节,还是陶冶情操和塑造品格的良好平台。那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环境下,怎样搞好阅读教学呢?  一、改变观念,学生才是阅读的主人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
期刊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见,我国的教育家思想家,已十分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在十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语文要想真正出成效,不能仅局限于教法的改变,而要首先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把语文教学的触角深入到学生的思维领域。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首要目标。  由此看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是育人的重要内容,那么,在实际操作中应该怎样培
期刊
所谓语感,就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的正确、敏锐、丰富的感受力,是由语言活动引起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和认知活动的过程,是人们直接地感受、领悟、把握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学生的语感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到他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因此笔者认为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可以从以下途径对学生进行语感培养:  一、积极创设课文情境,激发学生语感。  低年级的课文大多浅
期刊
因年年参与全区语文期末阅卷工作,在接触了大量的农村中学学生的习作之后,我发现,大多数农村中学学生在写作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不爱写作。许多教师都反应,每次一提到写作文,就有许多学生发出这样的感叹:“唉,又要写作文!”学生这种心态,在写作时肯定是应付了事,这在许多教师收集的周记本中可以得到印证。二是不知怎么写。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我了解到,有些学生真的不是学习态度不端正,而是真的不知道怎样写。三是
期刊
语文综合性学习突出的主要特征是“综合”和“实践”,它是一种综合实践活动,具有整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的特点。这一模式,能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因此,它是本次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首次成为语文学习内容的五大板块之一。尤其是与作为基础教育的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与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一样重要。  基于此认识,在日常
期刊
不言所要言,却借说别的说所要说的,所要说的又一直贯穿于全文,这就是托物言志。记叙文的写作就可以用这种方法。  看下面的文章:  秃的梧桐  ——这株梧桐,怕再也难得活了!  人们走过秃秃梧桐下,总这样惋惜地说。  这株梧桐,所生的地点,真有点奇怪,我们所住的屋子,本来分做两下给两家住的,这株梧桐,恰恰长在屋前的正中,不偏不倚,可以说是两家的分界牌。  屋前的石阶,虽仅有其一,由屋前到园外去的路却有
期刊
在作文教学中,后进学生的作文指导是我们老师做头疼的,常常因为他们的作文不及时交,不交而烦恼,常常因为他们作文内容空洞、干瘪而束手无策,更为他们作文状况停滞不前而显得无奈。如何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呢?作为语文老师,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观察生活,激发后进生的写作兴趣  在作文批改中,我们语文老师不难发现,不少后进生的作文脱离实际,生编硬套,字词不够废话凑,像挤牙膏似的想一
期刊
在教育管理学生的过程中若能巧妙引用诗词名句,不仅能让学生了解文化精髓,而且在教育效果上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德育工作的品位。所以我们有理由去发掘诗词名句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心灵的共鸣,使学生理解古代诗词名句优美的意境,品味精练形象的语言,陶冶自身的道德情操,进一步升华自己的道德素质。  一、利用诗词诵读来培养学生的博爱仁慈之心  现在的孩子基本都是独二代,他们衣食无忧,以自己为中心。他们与同学比
期刊
教师的语言是有力量的,你怎么说,孩子就朝你说的方向发展。你说他是天才,在他闪烁着光芒的眼睛里,你会看到希望和被认可的成就感;你说他没出息,懒惰,不诚实,你会发现,他的毛病越来越凸显,因为你每一次批评都是对他缺点的强化,都是对他自尊心的打击。  而我们和学生相处的时间最多的就是课堂,怎么让语言的力量把孩子们引到理想之地,是一件深具艺术性,需要长足思考的问题。  一、语言的赏识化  一次快期中考试时,
期刊
课堂的潜力就是挖掘学生解决问题的潜力。多数老师备课未经精心设计,随便发问,要么习惯性的提问,要么是因为学生心不在焉而突发其问,使学生面红耳赤地站起来,显得手足无措,无所适从,无从解决问题,进而产生了抵触逆反心理。诸如此类的提问,充其量是有提问之形而无提问之实。只能称“假”提问,如此学生真正的潜力则被扼杀在课堂中了。  怎样才能挖掘学生真正的课堂潜力呢?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真”提问,被称之有效的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