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如何激发教学机智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kuang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学机智作为教师的一种能力,目前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科学课堂教学中常常出现失控现象。本文主要通过案例分析了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激发教学机智教师需要关注的方面。
  关键词:小学科学 课堂 激发 教学机智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不论教育者是怎样地研究教育理论,如果他没有教育机智,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能激发教学机智的偶发事件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刻意追求反而不自然,也不符合特定环境中学生真实的学习状态。为表现教学机智而“作秀”更使不得,只能从教学真实情境中出现的偶发事件出发,依势而行,借机施教,这样表现出的教学机智才自然、和谐、巧妙,学生才能从中得到异乎寻常的收获和喜悦。
  一、关注学生感兴趣的事,激发教学机智
  一节科学课上,一只色彩斑斓的大蝴蝶不期而至。同学们的注意力立即被吸引了,对我的讲解已充耳不闻,无奈之下我只好指挥几位同学拿课本来驱赶它。可这位不速之客没那么好说话,依然在教室里旁若无人,翩翩飞舞。怎么办?看到同学们看着蝴蝶那好奇、惊喜的样子,我灵机一动,问:“你们想观察蝴蝶吗?”“想!”全班同学异口同声。老师说:“好!给你们10分钟时间观察,要把看到的、想到的、对蝴蝶的了解互相说一说。”“行!”回答声整齐又响亮。于是,我让学生将教室门窗关上了,课堂上立刻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大家都在兴致勃勃地边看边议论。十几分钟过去了,门窗打开了,蝴蝶也飞走了,同学们兴致盎然地获得了有关蝴蝶的好多知识。
  一只花蝴蝶将课堂扰乱了,预定的教学任务没完成,可培养和爱护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助长了学生探索发现的意识。课堂上涌动着好奇,涌动着探究,涌动着快乐,这不正是科学的真谛吗?
  二、关注实验过程,激发教学机智
  有一次我上“溶解”一课,在一只烧杯中加入了盐和适量的冷水,问学生怎样让盐溶解得快一些。预设的答案是加热或是搅拌,谁知,这个问题刚抛出来,竟有一学生没举手就兴奋地说:“往里面倒些开水,我喝糖水经常这样,糖化起来特别快。”还有几个同学附和着:“就是,就是。”此时我不怒不恼、不慌不忙,真让这名学生倒热水,让其他同学观察。接着问:这是为什么?其实倒热水就是加热,和在烧杯下面放酒精灯加热性质是一样的。
  在这一案例中,学生正是基于他自己的生活经验解释了实验的结果,在这一经验之上理解加热可以加速溶解就容易多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三、关注教材举例的普适性,激发教学机智
  教材中所举的例子、动植物是针对全国学生的普遍情况而选取的,而对全国各地学生来讲,地域风貌的差异、气候的差异、学生经历的不同等,都将直接影响对教材中基本知识的感知和对基本原理的理解。
  饲养蚕宝宝是三年级的科学教学内容,但我们这里没有人养蚕,对于蚕大家都感到很陌生,所以饲养蚕宝宝的活动对于我们来说是较难开展的。但总不能不开展啊,我思考着能否寻找到一种当地常见的能替换蚕的小昆虫,同样能达到饲养蚕宝宝的教学目的呢?无意中我发现一片树叶上爬着一条大青虫,这时我想起了平时到菜地摘菜时,爬在菜叶上的一条条胖乎乎的菜青虫,它和蚕的外形很相似,同属节肢动物,而且它们的生长发育过程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还很容易养活,用饲养菜青虫的活动替代饲养蚕宝宝的活动应该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于是我和同学们就一起饲养起菜青虫来了,我们养的菜青虫可壮了,同学们可喜欢它们了。
  四、关注学生情感、学习状态,激发教学机智
  教学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教师的施教不能一味将信息单向传输给学生,也要关注施教中学生的情绪、学习的状态、达成教学目标的程度等,从学生反馈给自己的问题信息中获得信号、抓住时机,用教育智慧来化解疑难、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全面提升素质。一次听了一位老师的科学课《纸的观察》,课到了后半段,要通过观察了解发现纸的主要材料是纤维,学生出现了一些消极情感。教师灵机一动说:“我们来玩个游戏,跟着老师做!”教师撕白纸,学生跟着撕,观察纸的边缘;老师又让学生把白纸揉成团,学生跟着揉,观察纸的表面。学生发现表面不光滑、有皱纹、有毛毛的东西,教师相机引出:这毛毛的东西就是纤维。
  这节课中观察纸的纤维的活动,教师就以自己的教学智慧调节课堂,把本来操作型的撕纸、揉纸在老师带动下变成了“游戏”,玩中学。
  教学机智在当今新课改课堂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教师要自如地驾驭课堂这个复杂多变的动态系统,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就必须掌握教学机智。教学需要设计,精心设计才能使教学精彩,但设计尽管浸透了教师的心血,也只是一种教学预案,实际教学中何时学生的智力因素受阻、何时非智力因素受到干扰是很难预料的,即便教师精心地将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预设于教案之中,也很难保证教学过程不受阻。所以,教师在关注教学生成这一环节上多投入些精力,认真面对意外发生的却具有教育意义的教学生成,在课堂教学中及时调整教学预案,激发教学机智,一定能得到很好的效果,教师也必将在这一教学实践中加快专业发展的步伐。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针对目前文科学生学习数学,提出了几个有效对策。特别指出“学生的热情”和“教师外在催化剂”在对策中的关键作用,提出了“快乐学习”、“快乐教学”的教学理念。  关键词:高中文科生 兴趣缺失 对策 信心 快乐学习  兴趣是指个体积极认识、探究某种事物,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苏霍姆林斯基说:“为了使学生在智力上和精神上得到成长,就必须使他们有对知识的渴望和掌握知识的愿望。” 可见兴趣对数学教
期刊
从国外引进的教育软件《几何画板》以其学习入门容易和操作简单的优点及其强大的图形和图象功能、方便的动画功能被国内许多数学教师看好,并已成为制作中学数学课件的主要创作平台之一。那么,《几何画板》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有哪些应用呢?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笔者就此谈几点体会:  一、《几何画板》在高中代数教学中的应用  为了解决数形结合的问题,在有关函数的传统教学中多以教师手工绘图,但手工绘图有不精确、速度慢的
期刊
摘 要:“过程与方法”目标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亮点,本文从“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提取、在教学方法上的体现及如何评价等方面展开阐述,探讨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达成“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具体方法与手段。  关键词:“过程与方法” 案例教学 评价 知识与技能  与过去历次的课程改革相比,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力度要大得多,这对于地理教师来说无疑是一次新的挑战。高中地理课程目标从三个维度进行了细化,从教学的角度看,最为
期刊
摘 要:对学生来讲,考试和平时的语文学习最挠头的莫过于阅读与写作了。的确,面对一篇文章,想理解却苦于无从入手,想表达却不知如何组织语言。更有甚者,面对一篇美文,教师逐段逐句地分析讲解,学生被动机械地照抄照记,实在不理解的,要么抛之脑后,要么死记硬背,这样,对阅读教学,学生不是兴趣不浓,就是存有畏难情绪。如何让学生从被动听讲转为主动参与,培养兴趣,锻炼能力呢?我有意识地在课堂阅读教学方法作了一些尝试
期刊
摘 要:数学思维与其他思维一样,它在个体身上的运演是以思维场的形式存在并活动的,在心理方面的反映是智力和非智力的作用。因此数学思维的个性品质表现就有两个方面:智力品质和非智力品质。  关键词:思维训练 数学 智力品质 非智力品质  数学教师应明确的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通过数学思维训练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陶冶个性品质的作用,而数学思维的个性品质即智力品质和非智力品质都有明显的后天性,是在
期刊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只有学生积极、主动、热情地参与到课堂学习过程中来,教学才能真正有效,课堂才有可能实现高效。那么怎样的课堂容易实现学生的积极参与呢?现就个人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具体做法谈谈体会。  一、巧设妙导,激发参与热情  成功起步于兴趣,兴趣是成功的基础,要积极调动学生的兴趣,特别要注意讲究课堂导入艺术。导入设计得好,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开拓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起到情感传导的作
期刊
摘 要: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信息传播的基本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能够把握课标的要求,在打牢基础的前提下有目的地进行训练,循序渐进,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关键词:提高 初中语文 阅读能力 方法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是打开学生视野的窗口,是培养
期刊
在集体教研或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中,说课已越来越得到重视。那么说课应该重点关注什么,才能充分发挥它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呢?联系我校一次以“认识几分之一”为内容的说课竞赛,发表浅见如下:  一、“一语中的”说难点  “认识几分之一”是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的教材内容。在深入钻研教材之后,教师大都发现了教学的难点所在:一是学生从认识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到认识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是认识分数
期刊
用命题形式给出一个数学问题,要判断它是错误的,只要列举一个满足命题的条件但结论不成立的例子,就足以否定这个命题,这样的例子就是通常意义下的反例。  在这几年的数学教学中,我对反例教学的感触也非常深刻,我觉得反例教学既有其极其重要的作用,也有其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环节。就其需要注意的问题和作用,笔者在此发表自己一点小小的看法。  一、实施反例教学要注意的问题  1.注意反例教学的引入  根据学生
期刊
提问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因为教学是一种双向的思维交流活动,提问是联系师生思维活动的纽带,是教师启发学生思维的钥匙。提问像磁石一样吸引着学生,激发起他们浓烈的学习欲望。思维心理学也告诉我们: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就是不断思维的过程。  但在教学工作中,课堂提问常有以下几种不良倾向:(1)提问的时机掌握不准。有的教师问题提出后,没有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有的甚至先叫起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