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过程与方法”目标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亮点,本文从“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提取、在教学方法上的体现及如何评价等方面展开阐述,探讨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达成“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具体方法与手段。
关键词:“过程与方法” 案例教学 评价 知识与技能
与过去历次的课程改革相比,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力度要大得多,这对于地理教师来说无疑是一次新的挑战。高中地理课程目标从三个维度进行了细化,从教学的角度看,最为广大地理教师关注的是:在课程改革中,首次把“过程与方法”单独列为课程目标的一个领域来进行阐述。
一、从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看“过程与方法”
要在教学活动中达成“过程与方法”目标,就必须明确每一条课标中对“过程与方法”的要求。一般来说,课程标准行为目标的陈述具有四个基本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表现程度。在“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标准”的结构基本由四个部分组成:前置限定、行为动词、主题内容、后置限定。
对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行为条件”正确的分析与理解,是教学中达成“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前提,也是教师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保障。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时候,一般可分三步进行:首先明确课程标准中对达成某一课标所规定的方法与手段;其次,结合所使用的教材,弄清教材中对该“行为条件”具体的呈现内容及方式;最后,结合学生及学校的实际情况,选取合适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二、地理教学中达成“过程与方法”目标的主要途径
通过对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分析和实践,我们不难发现,虽然具体的课程标准数量较多,但其中对“过程与方法”的表述最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1.运用地理图表,说明地理原理和规律;2.通过“运用实例、典型案例、举例”,来分析地理原理和规律。这两方面的表述,也就指出了教师教学中达成“过程与方法”目标所采用的最主要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是:运用地理图表进行教学和案例教学。
1.运用地理图表,开展课堂教学
地图是地理学科重要的语言和工具,培养学生从地图中提取信息,提高其读图、析图和画图能力,是地理教学中一直所要求的。在高中地理新课程中,多项课标都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地理图表,以获得课标中所要求的知识与能力。要达到课标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应该对提供给学生的地理图表(可以是教材提供的,也可以由教师自己提供)有深刻的理解,明确其所包含的相关地理原理与规律;其次,必须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规律,设计好相关的问题,理清层次,使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有序的状态;最后,还应当注意帮助学生把在读图、析图过程中所涉及的原理和规律系统化。
2.案例教学
对案例的学习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案例教学也成为地理教师在教学中所经常采用的方法和手段。
三、在学生学习评价中进行“过程与方法”的考查
由于案例教学在高中地理新课程中占了相当的比重,因此如何评价学生案例学习的情况成为教师所面对的难题。根据课标的要求,对案例教学的考查不能停留在案例的本身,重点应落在学生在案例学习过程中对其中所涉及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的掌握和迁移运用。通过实践,本人认为教师在深刻理解教材案例的基础上,通过引入新案例,并采取模拟真实情境的方法展开考查,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当然,对于“过程与方法”目标达成的考查,并不局限于课堂上的纸笔考查。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布置学生真实性任务(如资料收集、野外考察、实地调查等)来实现。但实施过程中,教师切不能单凭学生的最终成果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而应把完成任务的过程分成不同阶段,实施分阶段的过程性评价,以客观地反映学生学习的真实水平。
四、“知识与技能”是达成“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基础
“过程与方法”目标主要是对学生地理能力、地理方法掌握程度的要求,但它的实现必须是建立在学生对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的基础上。在日常教学中,往往一提起“过程与方法”,不少老师就把它等同于课堂活动,认为只要课堂上多搞活动,就是体现了“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要求。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注重学生活动的数量而没有考虑活动的有效性,更是忽视了基础知识的传授与基本技能的培养。这样的课堂,往往是形成课堂热闹但课后学生根本不知道学了什么的局面,也就更谈不上能力的提高和地理方法的掌握。
虽然,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主要是对学生在经过某一学段之后的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但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注意到:学习结果的达成,必须以一定的基本知识为前提,如要求学生说明地壳内部物质的循环,离开了对三类岩石形成及内、外力作用等基本知识的了解,是难以实现的。因此,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也把“知识与技能”确定为课程的基础目标。总而言之,离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来谈“过程与方法”,是不可行的。
参考文献
(1)刘奇英 新课程高中地理教学探讨.地理教参,陕师大出版社,2011,5。
(2)杨进维 浅谈高中地理教学.湖南教育,湖南教育出版社,2012,3。
关键词:“过程与方法” 案例教学 评价 知识与技能
与过去历次的课程改革相比,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力度要大得多,这对于地理教师来说无疑是一次新的挑战。高中地理课程目标从三个维度进行了细化,从教学的角度看,最为广大地理教师关注的是:在课程改革中,首次把“过程与方法”单独列为课程目标的一个领域来进行阐述。
一、从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看“过程与方法”
要在教学活动中达成“过程与方法”目标,就必须明确每一条课标中对“过程与方法”的要求。一般来说,课程标准行为目标的陈述具有四个基本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表现程度。在“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标准”的结构基本由四个部分组成:前置限定、行为动词、主题内容、后置限定。
对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行为条件”正确的分析与理解,是教学中达成“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前提,也是教师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保障。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时候,一般可分三步进行:首先明确课程标准中对达成某一课标所规定的方法与手段;其次,结合所使用的教材,弄清教材中对该“行为条件”具体的呈现内容及方式;最后,结合学生及学校的实际情况,选取合适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二、地理教学中达成“过程与方法”目标的主要途径
通过对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分析和实践,我们不难发现,虽然具体的课程标准数量较多,但其中对“过程与方法”的表述最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1.运用地理图表,说明地理原理和规律;2.通过“运用实例、典型案例、举例”,来分析地理原理和规律。这两方面的表述,也就指出了教师教学中达成“过程与方法”目标所采用的最主要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是:运用地理图表进行教学和案例教学。
1.运用地理图表,开展课堂教学
地图是地理学科重要的语言和工具,培养学生从地图中提取信息,提高其读图、析图和画图能力,是地理教学中一直所要求的。在高中地理新课程中,多项课标都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地理图表,以获得课标中所要求的知识与能力。要达到课标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应该对提供给学生的地理图表(可以是教材提供的,也可以由教师自己提供)有深刻的理解,明确其所包含的相关地理原理与规律;其次,必须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规律,设计好相关的问题,理清层次,使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有序的状态;最后,还应当注意帮助学生把在读图、析图过程中所涉及的原理和规律系统化。
2.案例教学
对案例的学习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案例教学也成为地理教师在教学中所经常采用的方法和手段。
三、在学生学习评价中进行“过程与方法”的考查
由于案例教学在高中地理新课程中占了相当的比重,因此如何评价学生案例学习的情况成为教师所面对的难题。根据课标的要求,对案例教学的考查不能停留在案例的本身,重点应落在学生在案例学习过程中对其中所涉及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的掌握和迁移运用。通过实践,本人认为教师在深刻理解教材案例的基础上,通过引入新案例,并采取模拟真实情境的方法展开考查,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当然,对于“过程与方法”目标达成的考查,并不局限于课堂上的纸笔考查。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布置学生真实性任务(如资料收集、野外考察、实地调查等)来实现。但实施过程中,教师切不能单凭学生的最终成果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而应把完成任务的过程分成不同阶段,实施分阶段的过程性评价,以客观地反映学生学习的真实水平。
四、“知识与技能”是达成“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基础
“过程与方法”目标主要是对学生地理能力、地理方法掌握程度的要求,但它的实现必须是建立在学生对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的基础上。在日常教学中,往往一提起“过程与方法”,不少老师就把它等同于课堂活动,认为只要课堂上多搞活动,就是体现了“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要求。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注重学生活动的数量而没有考虑活动的有效性,更是忽视了基础知识的传授与基本技能的培养。这样的课堂,往往是形成课堂热闹但课后学生根本不知道学了什么的局面,也就更谈不上能力的提高和地理方法的掌握。
虽然,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主要是对学生在经过某一学段之后的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但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注意到:学习结果的达成,必须以一定的基本知识为前提,如要求学生说明地壳内部物质的循环,离开了对三类岩石形成及内、外力作用等基本知识的了解,是难以实现的。因此,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也把“知识与技能”确定为课程的基础目标。总而言之,离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来谈“过程与方法”,是不可行的。
参考文献
(1)刘奇英 新课程高中地理教学探讨.地理教参,陕师大出版社,2011,5。
(2)杨进维 浅谈高中地理教学.湖南教育,湖南教育出版社,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