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初中数学教学中反例教学的重要性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tao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命题形式给出一个数学问题,要判断它是错误的,只要列举一个满足命题的条件但结论不成立的例子,就足以否定这个命题,这样的例子就是通常意义下的反例。
  在这几年的数学教学中,我对反例教学的感触也非常深刻,我觉得反例教学既有其极其重要的作用,也有其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环节。就其需要注意的问题和作用,笔者在此发表自己一点小小的看法。
  一、实施反例教学要注意的问题
  1.注意反例教学的引入
  根据学生年龄、生理及心理特征,以及所学知识结构的不完整性,有时还不具备独立系统地推理论证的能力,思维受到一定的局限,考虑问题可能还不够全面,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反例教学引入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2.注意反例教学的构建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但要适当地使用反例,更重要的是要善于引导学生构建反例,这实际上是为学生创设了一种探索情境。又由于在通常情况下,许多反例的构建不是唯一的,这就需要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深刻、透彻的理解,并调动他们全部的数学功底,充分展开想象。因此,构建反例的过程也是学生思维发挥和训练的过程。
  3.注意反例教学的逐层深入性
  在教学时,反例的构建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结构逐层深入地进行,把某些难度较大的问题分解为一些小的梯度题。
  二、反例教学的重要作用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过程应是缜密的。教师可以把以往学生易犯的错误设置成反例,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思维的缜密性。
  判断:对于任意的自然数n,n2—n+11一定是质数。
  对于反例的列举,学生最容易想到的办法就是代入几个特殊的数值进行计算。对于这一题,假如从第一个自然数0开始代入验证,我们发现结论是正确的,以后继续代入,一直到10结论也都是正确的。学生往往还没有代到10就已认为结论是正确的了,因为对于代值验证的问题,我们通常能代入三五个值验证都已经很不错了。这一题反例的构建需要从式子本身的角度去思考,通过对式子的观察,大部分学生不难得出n=11时,n2—n+11就已经不是质数了。
  在此,常用的构造反例的特殊值法却行不通了,因此反例构建的过程其实也是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一个过程。注重反例教学的适当引入不但能使学生发现错误和漏洞,而且还可以修补相关知识,学会多角度考虑问题,从而提高思维的全面性。
  反例构建是猜想、试验、推理等多重并举的一项综合性、创造性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诱发学生创造力的一种很好的载体。
  判断:底面是正三角形,侧面均为等腰三角形的棱锥是正三棱锥。
  这个命题看起来条件比较苛刻,似乎正确性不容怀疑,但是条件“侧面是等腰三角形”并不等同于条件“侧面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如图4(图略),底面ABC是正三角形,DA垂直于平面ABC,并且DA=AB,这样侧面△ABD、△ACD均是等腰直角三角形,△DBC是等腰三角形,符合题设诸条件,显然此棱锥不是正三棱锥。
  在上述反例的探索过程中,学生在新的问题情境中能享受到创造的乐趣,从而能激发起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刻苦钻研数学问题的热情、毅力,培养学生思维的创新性。
  反例教学还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很好的一种教学方式。
  在学完正多边形以后,学生们都知道了正多边形的一些性质,例如正多边形所有的边都相等、所有的内角都相等。为了加深对这一性质的理解,教师可以从反面进行巩固。
  判断:(1)所有边都相等的多边形一定是正多边形;(2)所有角都相等的多边形一定是正多边形。
  (1)和(2)都是错误的,例如菱形和矩形。这两个反例学生都比较容易想到,但是,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其余的反例呢?教师还可以做进一步的提问。显然这时难度就增加了。其实,所有边都相等的多边形都是正多边形的反例有无数多个,例如我们可以先做一个正多边形(不是正三角形),利用这些正多边形具有的不稳定性,它们的内角在变化的过程中就会出现边都保持相等但是角度却会出现不等的情形。对于所有角都相等的多边形是正多边形的反例,其实也是有无数个。
  例如对正五边形下面的一条边进行某种平行移动,在移动的过程中,始终可以保持内角都是相等的,然而却会出现边不再相等。这个问题中,后面反例的列举难度显然增加了,然而学生却可以通过此题更加加深对多边形性质正反两方面的理解,另外列举反例的过程也是学生发散性思维充分发挥和展示的一个过程。
  总之,数学反例是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个调节器,在数学教学中,适时地引进一些反例或适当地引导学生构建反例,往往能使学生在认识上产生质的飞跃,帮助他们巩固和掌握定理、公式和法则,培养他们思维的缜密性、灵活性、发散性、深刻性、创新性和全面性。
其他文献
江苏2012年高考历史试卷第22题:史家有时会修正自己对历史的认识,萧公权的康有为研究即为一例。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略)。  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制度与思想之一体维新”的内涵。(4分)  (2)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萧公权的康有为研究为例,以“时代、史家与历史认识的修正”为主题进行论证。(9分)  本题的第一问相对比较简单。第二问主要考查到学生对唯物史观的运用情况。
期刊
何谓成就感?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它是一种情绪体验,是人们实现自我价值、得到认可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一种感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把追求成就感(自我实现)定义为个性生存的终极目标,同时指出人对成就感的渴望是与生俱来的。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密切关注和利用情感态度的发展,通过成就感的体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获得有效的学习方法,发展自
期刊
摘 要:本文针对目前文科学生学习数学,提出了几个有效对策。特别指出“学生的热情”和“教师外在催化剂”在对策中的关键作用,提出了“快乐学习”、“快乐教学”的教学理念。  关键词:高中文科生 兴趣缺失 对策 信心 快乐学习  兴趣是指个体积极认识、探究某种事物,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苏霍姆林斯基说:“为了使学生在智力上和精神上得到成长,就必须使他们有对知识的渴望和掌握知识的愿望。” 可见兴趣对数学教
期刊
从国外引进的教育软件《几何画板》以其学习入门容易和操作简单的优点及其强大的图形和图象功能、方便的动画功能被国内许多数学教师看好,并已成为制作中学数学课件的主要创作平台之一。那么,《几何画板》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有哪些应用呢?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笔者就此谈几点体会:  一、《几何画板》在高中代数教学中的应用  为了解决数形结合的问题,在有关函数的传统教学中多以教师手工绘图,但手工绘图有不精确、速度慢的
期刊
摘 要:“过程与方法”目标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亮点,本文从“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提取、在教学方法上的体现及如何评价等方面展开阐述,探讨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达成“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具体方法与手段。  关键词:“过程与方法” 案例教学 评价 知识与技能  与过去历次的课程改革相比,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力度要大得多,这对于地理教师来说无疑是一次新的挑战。高中地理课程目标从三个维度进行了细化,从教学的角度看,最为
期刊
摘 要:对学生来讲,考试和平时的语文学习最挠头的莫过于阅读与写作了。的确,面对一篇文章,想理解却苦于无从入手,想表达却不知如何组织语言。更有甚者,面对一篇美文,教师逐段逐句地分析讲解,学生被动机械地照抄照记,实在不理解的,要么抛之脑后,要么死记硬背,这样,对阅读教学,学生不是兴趣不浓,就是存有畏难情绪。如何让学生从被动听讲转为主动参与,培养兴趣,锻炼能力呢?我有意识地在课堂阅读教学方法作了一些尝试
期刊
摘 要:数学思维与其他思维一样,它在个体身上的运演是以思维场的形式存在并活动的,在心理方面的反映是智力和非智力的作用。因此数学思维的个性品质表现就有两个方面:智力品质和非智力品质。  关键词:思维训练 数学 智力品质 非智力品质  数学教师应明确的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通过数学思维训练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陶冶个性品质的作用,而数学思维的个性品质即智力品质和非智力品质都有明显的后天性,是在
期刊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只有学生积极、主动、热情地参与到课堂学习过程中来,教学才能真正有效,课堂才有可能实现高效。那么怎样的课堂容易实现学生的积极参与呢?现就个人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具体做法谈谈体会。  一、巧设妙导,激发参与热情  成功起步于兴趣,兴趣是成功的基础,要积极调动学生的兴趣,特别要注意讲究课堂导入艺术。导入设计得好,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开拓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起到情感传导的作
期刊
摘 要: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信息传播的基本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能够把握课标的要求,在打牢基础的前提下有目的地进行训练,循序渐进,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关键词:提高 初中语文 阅读能力 方法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是打开学生视野的窗口,是培养
期刊
在集体教研或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中,说课已越来越得到重视。那么说课应该重点关注什么,才能充分发挥它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呢?联系我校一次以“认识几分之一”为内容的说课竞赛,发表浅见如下:  一、“一语中的”说难点  “认识几分之一”是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的教材内容。在深入钻研教材之后,教师大都发现了教学的难点所在:一是学生从认识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到认识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是认识分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