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电网调度SCADA数据的转发实现

来源 :中国信息化·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zai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现有县级调度自动化系统(SCADA)数据转发功能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TCP/IP协议中UDP数据报广播的数据转发方法。该方法以现有调度自动化主站系统的前置机作为网关,实现调度实时数据向其它应用系统的网络化转发。运行实践表明,该方法具有数据传输速度快、系统容易扩充、编程简单等优点。
  【关键词】数据转发;调度自动化;TCP/IP;UDP;广播通信
  【中图分类号】TM73;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11-0068-01
  0、引言
  目前,县级调度自动化系统都具有调度数据转发的功能,但这种转发仅局限于同上级或下级调度监控系统之间的通信。一般是由调度自动化主站系统的前置机通过设置1~2个标准RS-232串行接口来完成,为了保证数据转发的可靠性,转发速率一般较低。所以,现有调度自动化系统的数据转发对象较少、速度低、功能有限。
  随着电力工业信息化步伐的加快,出现了各种针对电网不同监控对象和管理对象、在电业局中不同部门之间使用的计算机系统,如远程自动抄表系统、线损实时分析系统、用电营业管理系统以及配网自动化系统等。这些系统部分或全部要求共享作为全网数据中心的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实时数据来完成自身功能。这就要求调度自动化系统必须具备同时向多个系统快速、实时、大容量转发数据的能力。
  本文讨论采用一种基于TCP/IP协议中UDP数据报广播的数据转发方法,利用现有调度自动化系统主站的前置机作为网关,完成电网实时数据的转发及共享。
  1、转发系统
  典型的县级调度自动化主站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调度自动化系统是本地区电网的调度控制中心,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证其可靠、安全运行,实现调度数据的网络转发时,必须要考虑到这一点,为此,可在前置机另外增加一块网卡,使前置机成为具有双网卡的网关机。网卡1维持原调度自动化系统前置机、服务器和调度工作站的通信,网卡2和新增加的一台集线器或交换机及其它需要共享调度自动化数据的各应用系统(远程抄表系统、实时线损分析系统、用电营业管理系统等)组成转发系统。数据转发系统和调度自动化系统通过前置机网关加以隔离,转发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的网络各自独立,不会影响原调度自动化系统的网络通信性能,转发系统的故障更不会影响调度自动化系统的正常运行。前置机采集各厂站RTu的数据后,可根据转发系统的要求,按一定的转发报文格式将数据转发给各应用系统。
  2、UDP广播通信方式的选择
  2.1 网络通信协议
  在转发系统中,可采用目前流行的TCP/IP协议族作为网络通信协议。
  TCP/IP协议的传输层包含两个协议:TCP(传输控制协议)和UDP(用户数据报协议)。两种协议之问的差别如下:
  TCP是面向连接的,提供可靠性服务。采用TCP通信时,通信双方首先建立连接,通信结束后断开连接;通信过程中有应答和重发机制来保证所有通信数据都正确到达。当然,建立连接和应答重发机制都需要消耗时间和系统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对系统的实时性有影响。因此,TCP适用于一次传输要交换大量报文、需要保证正确到达但对实时性要求不是非常高的情况。
  UDP是无连接的,提供高效率服务。采用UDP通信时,通信双方首先不必连接和撤除连接,节约了系统时间和开销,实时性强。UDP不对报文的到达进行确认、排序和流量控制,所以,UDP报文可能会出现丢失、重复、乱序的现象。但这些问题在网络节点少、信道宽度远远大于数据量规模的网络中很少出现,也可在使用UDP的应用程序中,加入应答和重发机制等可靠性措施来解决。所以,UDP适用于少量报文多次交换、对实时性要求较高、数据重复、刷新时间较短的情况。如遥测、遥信、电度等数据。
  还有一个重要差别,TCP不能进行广播通信,而uDP可进行广播通信。
  2.2 UDP广播通信
  UDP可以通过广播的方式把一台主机的信息同时传输给同一子网所有其它主机。广播通信的最大好处在于在进行一对多单向通信时,数据传输量相对减少,参与通信的主机数量对程序透明并且增加、减少主机不会影响程序的执行。但广播通信也有缺点,如在网络繁忙时,容易引起网络阻塞;通信只能在同一子网内进行。
  县级调度自动化系统转发的数据主要是各厂站的遥测、遥信、电度和SOE事件等实时信息。遥测、遥信、电度都是RTu定时上传、不断刷新的数据,为保证sOE事件能够正确接受,在事件发生时,RTU一般也会连续重发几遍。由前置机和应用系统组成的转发网络属同一专用子网,网络节点少,网络带宽远远大于数据流量。这些特点决定了在转发系统中采用UDP协议是可行的。同时,转发系统的通信模式为前置机对其它多个应用系统的单向通信,应用系统的数量是不确定的,系统容量可能随时增减,这些特点同广播通信是相吻合的。因此,可采用UDP广播通信作为转发系统中前置机和其它应用系统间的通信方式。
  3、结论
  本文所讨论的转发系统以调度自动化系统前置机作为网关,采用UDP广播通信方式,实现调度自动化实时数据向各应用系统的网络转发。这一方法具有转发速度快、系统易扩充、编程简单等优点。目前,该方法已成功应用于某县级市电网调度数据向实时安全经济分析系统的转发中,运行情况良好。
其他文献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宝贵财富和共同的精神家园,2003年,国家启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这是我国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各级政府、学者甚或普通民众都在关注。“促成这一运动的时代背景可以说是在长达30多年持续的经济高速增长的基础上,中国社会出现了全面性的‘文化自觉’。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度重视,意味着中国从曾经实行了长达数十年之久的文化革命政策,转向了文化保护政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人类
期刊
席丹妮(以下简称“席”):您从1978年开始做学徒,学习青花仿古瓷,那段经历回忆起来,记忆深刻的是什么呢}  孙岦新(以下简称“孙”):学徒的时候要做的第一件事是每天早上到单位去烧开水。那个时候每天都要重新生火,因为是烧煤球。在这之前还要打扫卫生,我就安排两件事一起来,等卫生做好后水也烧开了。当自己的师傅来上班的时候,我就会得到夸奖,自己感到很光荣。其他师傅们也会夸某某某的徒弟真不错。我的父亲也在
期刊
自古以来,复合簧管乐器在中东地区至欧亚大陆两端,北非、东非以及印度尼西亚岛屿都广泛存在。由于声音响亮,复合簧管乐器往往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世俗或宗教仪式有关,成为居住在草原、沙漠、绿洲、水路和港口城市等各种环境中不同社群音乐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这一跨地域跨族群的乐器文化现象,第25届国际传统音乐学会(ICTM)专题研讨会“丝绸之路上的复合簧管乐器: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从古代到当代表演”于20
期刊
一种文化能否很好地适应新的社会结构、文化形式,以及人之生活新需求,关乎其生存,这又取决于人们对该文化的选择和利用。近年来,如何更好地“保护、传承、创新、利用”传统文化遗产,是遗产工作者和学者比较关注的话题。但遗产工作者和学者的观点并不完全统一,一些人主张原封不动地保护传承,一些人主张创新发展再利用。其实这两种观点并不矛盾,完全可以并行实施,在这一方面,南音界的许多做法和经验,值得他人借鉴。虽然南音
期刊
【内容提要】2018年“非遗”依然是社会持续关注的热点,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传统舞蹈也继续围绕着“保护”与“传承”的两大主题深入发展。本文从非遗之传统舞蹈的保护、传承、传播、理论研究四个维度出发,对2018年度非遗(传统舞蹈)进行回顾与梳理。保护方面整体性保护与抢救性保护继续深化。传承方面社区、高校成为传承非遗舞蹈的重要辅助力量。传播方面依托新平台、新媒体、新技术为非遗传统舞蹈“赋能”。理论方面
期刊
【内容提要】苏州评弹来源于宋代说话伎艺,成熟后盛行于江浙沪一带,是一门高度简洁,又非常细腻优雅的传统说唱表演艺术。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苏州评弹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州市评弹团的国家一级演员郁群,师承弹词表演艺术家金丽生、徐淑娟,弹唱过著名的长篇弹词《杨乃武与小白菜》,擅长俞调,祁调。她的音色甜润,台风端庄大气,曾获得过第五届中国评弹艺术节优秀表演奖和第八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节目奖等奖项
期刊
【内容提要】京剧“四大须生”之一的杨宝森先生,生前所创立的“杨派”艺术,如今已然成为京剧老生的主流流派。杨先生最大的特点是不唱新戏,而是专心致力于打磨旧剧。联系到当下的戏曲发展,我们应该继承什么,怎样继承,也许通过对杨宝森先生演剧精神的探析,即可得知答案。  【关键词】杨宝森 “杨派”艺术 京剧 传统剧目  一、京剧老生主流流派的第三块里程碑  京剧“四大须生”之一的杨宝森先生(另三位为马连良、谭
期刊
【内容提要】如今,文化遗产管理不仅给文化遗产本身带来了冲击,还影响着文化遗产所在的社会及与其相关的人群。文化遗产管理在保护文化遗产的同时,也会时不时给文化遗产造成威胁。文化遗产管理充满着不确定性,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为了改善这一状况,我们需要使用“适应性管理”这种有效的管理方法。这种方法在自然资源管理論中已被长期讨论,它也可以被应用于文化遗产管理中,使其能够健全、有效地实施。然而,文化遗产的适应性管
期刊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项目(20721140019),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080440574)  通讯作者:吴春英(1973-),女,吉林省吉林市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水污染控制。
期刊
【中图分类号】F0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11-0041-02  基金项目:辽宁社会科学院财政科研基金一般项目(Lriskyl 2802)  低碳经济的核心在于通过新能源技术和节能减排技术的创新,低碳技术创新能够促进节能减排,减少能源浪费和降低废气排放,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也就是说,技术创新是解决环境和能源问题的根本途径,也是低碳经济发展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