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相长 “智”“趣”合一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roi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智趣”课堂是我校在彰显新课程理念,推进新课程改革中大力打造的一种高效课堂模式。这种课堂模式以激发“智趣”为主线,强调学生自主合作和教师引领指导相结合,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快乐中得到必要的发展。
  但在构建“智趣”课堂的过程之中,我们部分教师不可避免地陷入了一些误区之中,下面就这些误区的主要表现及对策阐述如下。
  一、过分强调“授之以渔”,忽视“授之以鱼”
  我们经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也就是说,在课堂教学中教给学生知识不如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因此,我们有些老师在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把教学重点完全放在培养学生能力及掌握学习方法这些方面,某种程度上却忽视了对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训练。
  首先,“授之以鱼”是“授之以渔”的必要前提。在小学阶段,有很多基础性的知识,在没有掌握这些知识之前,谈自主学习的方法那完全就是无根之木、无潭之水!例如,学生在学习“分数四则运算”时,必须先要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理解并且掌握如通分、约分等基础知识和相应的基本技能。只有把有关的基础知识讲清楚,学生才能够顺利地进行自主学习。
  虽然说高年级学生的基础知识相对丰富,但我们在教学中也切忌急于求成,而应帮助学生从整理已学的基础知识开始,运用遷移,不断深入。实际上,我们的“尝试学习单”中设置的第一个环节“忆一忆”起到的就是这个作用。
  其次,“授之以鱼’和“授之以渔”应结合使用。我们有的教师认为“尝试学习单”中的内容是安排学生自主学习的,而教师的角色就应该是一个说串词的主持人,在课堂上多数时间采取了“放羊式”,该讲的不讲,该引导的也让学生去“死磨”,结果不光效率低,更重要的是出现了很多知识漏洞。
  二、过分强调“课堂之智”,忽视“课堂之趣”
  “智趣”课堂通过加强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堂教学中的自主探索及小组合作等形式,将课堂还给了学生,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无论是思维能力还是合作意识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但是,通过对课堂的观察和课后的思考,我们还是感到似乎缺了点什么。以往那种教师充满激情、个性飞扬的课堂变少了,一些学生因为喜欢教师的课堂风格而喜欢数学的情况也不多见了。而且,当学生对这种课堂模式的新鲜感一过,课堂中的“无效合作”和“无效探究”也变多了,甚至有一些学生利用小组学习的机会交流着一些与学习无关的内容,课堂也变得有些随意和沉闷了。
  那么,我们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思考:
  第一,选择切入点,有效使用多媒体。使用了“尝试学习单”之后,我们有些教师认为多媒体在课堂上变得可有可无,多媒体的作用也被忽视掉了。事实上,多媒体的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和跨越时空的非凡表现力,对学生的冲击力是其他手段很难达到的。但多媒体缺乏人文性,缺乏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所以,如何选择多媒体使用的切入点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例如,学习“三角形的认识”一课时,在学生举例之后,可以用课件来展示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学习圆周率时,可以用课件展示相关的史料,在了解历史的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在学生动手操作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之后,也可以用课件的形式进行演示和总结,以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我们还可以在适当的时机选择用课件出示一些重要概念及公式,使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印象更加深刻难忘。
  第二,挖掘趣味点,课堂教学个性化。“智趣”课堂需要一定的课堂模式,但如果所有教师都一成不变,照“单”全搬,课堂就会陷入一种无个性状态,课堂又有何“趣”可谈。我认为,教师的个人风采和个性教学机智也应当在“智趣”课堂中占据一席之地,用教师自身的激情和创造挖掘趣味点,来点燃学生思维的火把。
  打造一种新型的高效课堂模式,误区的产生不可避免,我们只有更用心地去探索和实践,才能使我们的课堂达到“教”“学”相长、“智”“趣”合一的理想境界!
  (责编钟岚)
其他文献
兴趣是人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总是伴随着良好的情感体验。《数学课程标准解读》中明确倡导:“我们不能假设孩子们都非常清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并自觉地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数学,也不能单纯依赖教师或家长的权威去迫使孩子们这样做,事实上,我们更需要做的是让孩子们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喜欢数学,从而主动地从事数学学习。”当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强烈而又稳定的兴趣后,他就会对数学表
近日再读《语文课程标准》,对照“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两句话。不能不让我对当今的阅读教学产生一些质疑:阅读教学是通过“阅读”来完成教学任务并实现阅读教学本身的意义建构的,但学生的阅读到底有多少是真的属于个性化行为?而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在阅读教学中究竟占有多大的比重?  现今有个“阅读霸权”之说法,即在阅读
古人写文章、评文章讲究“文以载道”,要求文道统一,说明中国历史上语文教育和德育是密不可分的。在新课改形势下,该怎样把德育教育渗透于语文教学之中,以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呢?笔者就通过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和做法,与同行交流。  一、充分钻研语文教材,挖掘德育内涵  “文以载道,道在其中”。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含有深刻爱国主义情操的课文,如《我爱你,中国》、《郑成功》等。
在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教育开始寻求人文精神的支撑。什么是“以人为本”,教育的人文本质是什么?陶行知先生曾对此作出过精辟而深刻的阐释,他说教育是“以人教人”、“真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可见。“人文性”是语文教育的重要性质,落实人文教育
“孩子是由一百组成的,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只手……”这是瑞吉欧创始人马拉古兹的诗文与教育理念。而这些“语言”究竟蕴含着怎样的深意?孩子又是怎样来表达沟通的?即便是进入当下的新信息时代,我们也只能在网络与冷却后的文本中隔空意会。恰巧近年来在笔者的追踪观测中,细细小小的窥见“玩泥”竟是幼儿早期表达自我的一种“语言”,于是不禁再生对瑞吉欧的敬意。本文内容与图片资料均来自笔者在家庭亲子实验与同龄个例幼儿
提高课堂效率,提升课改品质,是西乡塘城区课改一直孜孜不倦的追求。经过几年的实践,我城区摸索出了一些能夯实课堂基础切实可行的教学科研方法。    1、学生开展课前5分钟口语交际的形式  自由说一主题说一创作说。  “自由说”主要是针对没有口语交际基础的实验班级,每节课均由学生自由发言,内容不限,发言人不限。肯说、敢说即可。  “主题说”,在大部分学生都敢当众大胆发言的基础上,每周由语文老师与各科任教
言语智慧的习得和生成,必须经由主体内部的构建过程。感悟是这个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所以。古诗词的教学,必须对其中的言语智慧细细感悟,用心吸收。    一、“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在品析词句中,汲取言语智慧    古诗词往往只一字而境界全出,甚至“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司马空《诗品·含蓄》)这就需要我们细细地品析。一般来说,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细细品味以下几类词语。一是修饰词,它们往
将作文教学与训练学生写“行走日记”相结合的作文之路,是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的行之有效的办法。“行走日记”是日记写作的一种形式。它是由几个学生组成合作小组轮流写作,互相批改,互相借鉴,从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标,具体操作的过程如下。    一、确定合作小组成员    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以5名学生为宜。分组的方法多种多样:自由组合、随机分组、按座位分组、按成绩分组、按男女生分组、按居住地分组等。每
一、德育剪影    镜头一新世纪花园河畔郭老师在一尊铜塑前面的讲述  “同学们,你们看,这是著名的‘竹林七贤之一’嵇康。他是魏晋时代的奇才,是一位思想家、文学家、音乐家,是集作曲、音乐理论、古琴演奏家于一身的音乐全才。有一首古老的琴曲——《广陵散》就是他所奏,伴随着《广陵散》有那么一个故事,你们想听吗?”  镜头二班主任老师边走边指着楼房  “大家看,这里本是一片田地,只有几间低矮的楼房。自从市政
教学目标:  1 知道交通工具的作用,真切感受它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的方便。  2 知道常用交通工具的特点,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交通工具。  3 感受从古到今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激发学生对祖国及家乡的热爱。  教学准备:  1 学生调查:A、生活中外地生产物品的产地,如何到达本地?B、近年来,家乡在交通运输方面有了哪些变化?  2 教师搜集资料及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