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效益研究

来源 :中国远程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anfang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式对5个省会城区中小学校进行教育信息化效益及影响因素调查,研究发现,绝大部分教师和学生对于信息技术应用效益的认可度很高;不同教师、学生群体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及应用存在差异;信息技术在学校各方面的应用有待深入;信息技术应用的影响因素多层面多维度。由此,不断提升中小学校信息技术应用效益既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需要形成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良性循环。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效益;主观感受调查;发达地区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4)09—0033—06
  我国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10多年来,无论是硬件设备的更新换代,还是软件资源的开发使用,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据有关专家称,至2008年,教育部在教育信息化建设方面投入经费总额已达1150个亿。据统计,截至2010年底,全国中小学建成校园网6.6万多个,全国小学生机比为24:1;初中生机比为16:1。以上这些数据都充分显示了近年来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的长足进展。与此同时,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包括对教育信息化重要作用的认识还有待深化和提高;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政策环境和体制机制尚未形成;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有效机制尚未形成,优质教育资源尤其匮乏;教育管理信息化体系有待整合和集成……教育信息化对于教育变革的促进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推进教育信息化仍然是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不论是研究者还是实践者,现在应该更多考虑一下:政府、学校对信息化发展投入了这么多,到底有没有效果,效果怎样?对教育部门而言,今后的核心问题在于让投入产生最大化效益,借助信息技术切实解决课程改革、教育质量提高中面临的一些问题。对学校而言,认清信息技术应用的效益,并关注和研究在这样一些方面如何改进应用,进一步提升效益等。
  本文基于调查数据,客观展示部分发达地区中小学校信息技术应用现状、应用效益和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提升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效益提供对策建议。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在东、中、西部地区各选择2个省,分别在2个省的省会城市各选两个区,在区域内对学校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按优秀、中等、薄弱三个层次分别抽取6所小学、6所初中。对样本校教师采用整群抽样开展问卷调查,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先随机抽取班级,之后采取整群抽样的方式,小学分别在四、五、六年级随机抽取一个班级;初中分别在初一、初二、初三随机抽取一个班级。本次调查实际涉及东、中、西部地区5个省会城市的城区,共调查了34所中小学校,其中小学17所,初中1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5所、完全中学1所。本次调查共回收有效校长问卷34份、教师问卷1392份、学生问卷3831份,数据采集时间为2010年9月份。
  (二)研究内容与工具
  本研究综合国内外已有研究,参照教育信息化应用效益、影响因素两大维度(见图1)、建设投入、应用过程(管理、教学和学习应用)、应用效益和保障条件等四个方面设计了学校问卷、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学校实地考察提纲、教师访谈、学生访谈提纲:一是学校现有信息化设备资源等条件、政策规划、信息化应用及管理等情况。通过深入调研,了解中小学校的信息化水平、规划管理及应用,作为信息技术应用效益的背景内容调查。二是教师、学生的信息技术技能和水平;教师、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情况;教师学生对于信息技术应用影响的主观看法和感受;教师、师生对于信息技术应用障碍条件的主观看法和感受。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实地考察等多种方式,深入分析和把握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状况、效益及影响因素等,并针对现状提出中小学校信息技术有效应用的参考建议和可行措施。
  
  图1 信息技术应用效益的理论框架参考
  二、调研结果分析
  (一)教师对教育信息化及其效益的认识与感受
  1. 绝大多数教师能理性认识信息技术与教学的关系
  超过一半的教师认为信息技术与教学关系非常密切,比例为50.6%。越年轻、教龄越短的教师认为信息技术与平时教学工作关系密切的比例越高。有一半多(57.0%)30岁以下教师认为“非常密切”,显著高于50岁以上教师24.2个百分点。有63.1%的教龄在5年以下的教师认为关系“非常密切”,显著高于教龄在15年以上的教师18.8个百分点。教师使用计算机的熟练程度和信心不同,其对信息技术使用的认识存在非常显著差异。使用很熟练的教师由于有过应用体验,认为信息技术与教学工作的关系非常密切的比例最高,为68.7%;而66.7%的从没用过计算机的教师竟然认为信息技术与教学没关系。年轻、教龄短的教师愿意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比例最高。选择“很愿意”的教师中,使用很熟练并有信心的教师比例为56.3%,明显高于使用不熟练的教师11.3个百分点(具体参见表1)。
  表1 不同教师对计算机与教学工作关系的认识
  [\
其他文献
2015年10月7日,麻省理工学院(MIT)宣布其为期一年的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硕士课程将允许全球学习者在线学习一个学期,然后在校学习一个学期,从而拿到硕士学位。  同时,麻省理工学院也宣布了一种新的符合数字时代需求的学术证书——“微硕士”。世界各地能访问edX的学习者都能在网上学习第一学期的课程。那些在课程中表现优异并在随后的综合测试中取得较高分数
TAKE1  London and Paris are two of Europe’s biggest tourist destinations, just a few hours away from each other by road or rail and an hour’s distance by air. Well, though train-ferry is budget-saving
不管你再糙,和她约会前总是想要让自己看起来更有型一点儿吧?当你看见这期杂志的时候离情人节应该剩下不到半个月的时间了,是不是有种紧迫感?真的来不及再抱佛脚了吗?  当然不,如果你—直有在认真做皮肤护理,我们要给你介绍情人节当天的密集护理及造型指南;如果你平时没在好好护肤,我们也给你准备了情人节前倒数7天开始的护理重点及就算提前4天去做也来得及的微整形项目,让你能在情人节前快速焕然一新。  倒数7天这
最近,本刊与广州电大、广州远程教育中心合作举办了一次中国远程教育学术圆桌,主题是“开辟数字化学习新疆域——广州市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创新探索”。这是本刊继2005年和2008年分别与深圳电大、天津电大合作举办学术圆桌后,又一次聚焦数字化学习与学习型城市建设,以及中心城市电大的创新探索。利用数字化学习方式及其社会化支持服务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显然是个涉及多个创新主体的社会系统工程。广州的创新探索虽未
【摘 要】学习者仪表盘是处理并向学生呈现有关其学习行为数据(比如出勤率、上图书馆次数、成绩等)的一种图表界面。这项研究收集了来自英国一所大学24位毕业班学生的数据,旨在探讨本科生对使用学习者仪表盘的反应。这是一个尚未得到充分研究的领域。研究表明,与反馈素养一样,学习者仪表盘的使用也涉及一种素养,这种素养包含知晓、身份建构和行动三个成分。这些概念有助于我们理解学生对学习者仪表盘的态度。本文还简要阐
ICDE官网7月6日报道,“教科文组织哈马德国王奖”(UNESCO King Hamad Bin Isa Al-Khalifa Prize)主要针对ICT的教育应用奖励教学与学习中的创新项目,鼓励运用技术改善教育结果。  作为UNESCO的合作伙伴,ICDE具有提名权,其成员组织也可以成为候选人。为了促进学习,ICT更多用于个性化学习、差别化教学、课堂外教学场景的燃料学习,以及分享资源、合作、规范
在經历一个不可思议的夜晚后,是什么让“我”度过了一段平静的时光?又是什么打破了这种平静?  Before he could touch me, I jumped off the bed and ran downstairs into the garden. I stayed there all night, but I could not think clearly. I was afraid.
【摘 要】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与大量教学理论的提出,研究者对未来学习图景的素描也日趋多样化和复杂化,智能技术正在将想象逐步变成可能。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相关性研究将有助于我们了解这些图景要素与目前学习现状之间的相关性与差距,为研究者和实践者提供基于数据证据的预测借鉴,以及为如何推动未来学习提供参考。基于此,本文采用文献计量法和质性元分析方法对近十年内未来学习研究相关的论文、报告、访谈、视频
【摘 要】   高辍学率是国内外远程开放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研究远程学习者的辍学原因对于远程教育机构有效降低辍学率,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帮助更多的远程学习者完成学业,实现教育公平等都非常重要。本文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辍学者本人、授课教师、辅导员和管理者分别进行了开放型访谈,运用质性分析软件Nvivo8进行编码和分析。归纳出远程学习者的辍学原因主要体现在工学矛盾、学习困难、学习动力不足和情感关怀
写前导练——话题风暴  Ⅰ.英汉互译  【话题单词】  1.性格;个性_______________  2.丰富的 _______________  3.一流的 _______________  4.习惯 _______________  5.参加 _______________  6.加强;强化_______________  7.美德 _______________  8.寄宿 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