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绘本是图画和文字共同叙述一个完整故事,是图文合奏,它是透过图画与文字这两种媒介在两种不同的层面上交织、互动来讲述故事的一门艺术。”相比较我们传统意义的“图画书”,绘本对构图、色彩、绘画技巧等方面的要求更高。正是由于绘本的这些特点,它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地位日益壮大了起来,幼儿教师们对绘本教学越来越重视,关于绘本的探讨也越来越多。那怎样才能让绘本教学更有趣呢?我从自己的工作实践中总结了以下几点:
1. 精心挑选绘本。
绘本的选择非常重要,以前幼儿教师的选材定位大都站在自身的角度上。认为幼儿应该要学习些什么,也可能是按照教师的个人兴趣选择教师们比较喜欢的,或者是教师个人觉得幼儿可能会喜欢什么样的内容,但结果往往达不到教师预期的效果,幼儿大多不感兴趣、发言不积极或是沉默不言,使得师幼互动效果不佳。因此,幼儿教师们在选择绘本的时候应该树立新的教育理念,要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选择更适合幼儿、更为幼儿所能接受的内容。在挑选绘本时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考虑。
1.1 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进行选择。选择绘本的时候,教师首先应该考虑到幼儿的生活经验与绘本内容之间的联系,不仅绘本中的各种角色是幼儿所喜爱的、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易于为幼儿接受,绘本的风格也应该符合幼儿的审美情趣。比如绘本《搬过来,搬过去》、《我家是个动物园》、《狼大叔的红焖鸡》等等。
1.2 仔细研读绘本中的语言。语言是绘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选择绘本的时候对绘本中语言也不能掉以轻心。有的绘本的语言是重复性很强的,比如《多多什么都爱吃》、《好饿的小蛇》等;有的绘本突出故事中的对白,比如《猜猜我有多爱你》、《我的幸运一天》等等。教师在选择绘本的时候可以认真研读,才能选择出更适合幼儿的内容。
3.认真观察绘本的画面。画面是绘本给幼儿最直观、最深刻的印象,如果画面不能被幼儿所接受,既是绘本内容再有意义,幼儿的兴趣也不会很高。每一个绘本都会有自己特有的风格,有的绘本采用黑白线条画,比如《爱心树》,中大班的幼儿会比较感兴趣;有的绘本仅有简单的色块,比如《小黄和小蓝》,更加能够满足小班幼儿的阅读兴趣。
2. 绘本的呈现方式和方法。
在绘本教学活动中,教师门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幼儿的阅读水平不统一、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之间不同步、对同一个绘本的理解不同等等。教师在组织活动的时候要考虑到这些相关问题,并想办法解决此类问题,我个人认为解决问题最主要的是教师要对绘本采用合适的呈现方式和方法。
2.1 全部呈现。即指将绘本从头至尾进行完整阅读,这种阅读方式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幼儿自主阅读,一种是师幼共同阅读。采用自主阅读的方式进行全部呈现,可以培养幼儿自主地观察画面、信息的能力。在幼儿自主阅读以后,教师可以进行有目的、更细致的引导。教师可以提问“你看到了什么?”、“画面上都有些什么?”等等。而师幼共同阅读的方式可以帮助幼儿对绘本的整体有一个完整的概念。例如,在阅读绘本《母鸡萝丝去散步》之后,用“院子”、“池塘”、“草堆”、“磨坊”、“篱笆”、“蜂蜜房”等语词对阅读内容进行概括,帮助幼儿更好把握图书的内容。
2.2 分段呈现。大部分的绘本内容比较丰富,页数也比较多。如果让幼儿全部阅读,则很难在头脑中留下整体的印象,而且有的绘本中故事情节之间有着明显的矛盾冲突。比如前半部分故事是后半部分故事发展的线索时,教师就可以采用分段呈现的方式。教师可先让幼儿阅读绘本的前半部分,等到幼儿理清故事发展的线索以后,教师再引导幼儿带着已经理清的线索和问题阅读绘本的后半部分。
2.3 先看绘本表演再呈现绘本。这种呈现绘本的方式会更多地运用在小班的教学活动中。比如有的绘本页面比较多,小班幼儿在阅读的时候会觉得很枯燥,坚持不住,采用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幼儿阅读的兴趣。
3. 教师语言的设计。
在绘本教学中,教师的语言组织要能够引导幼儿对绘本内容进行深入探索,通过认真观察画面,从而理解该绘本所表达的主要内容。即教师要引导幼儿自己去读绘本,而不是教师将绘本内容教给幼儿。因此,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开放性的为主,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设计:
3.1 运用引导式的提问。在绘本阅读活动中教师应大量采用引导式的提问,从而引导幼儿进行思考,推动绘本阅读活动的顺利进行。比如:在欣赏绘本《婷卡》时,当幼儿在欣赏图画时,发现每一个画面中都有一只羊,幼儿感到很疑惑,我就运用了引导性的语言引导幼儿思考:“你觉得那里为什么有羊?”通过这样一个引导式的提问,幼儿纷纷发表了自己的不同看法,就这样,通过一个引导式的语言就帮助幼儿想象,帮助幼儿更好地了解了绘本。
3.2 引导幼儿在猜测中激发兴趣。
大部分的绘本故事有重复性的情节,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运用语言引导幼儿进行猜测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另外在绘本发展到了关键时刻的时候也可以通过猜测来提高绘本欣赏的气氛,以达到更好的效果。比如《狼大叔的红焖鸡》中,老师可以让幼儿看到狼大叔来到母鸡家的画面,猜一猜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这样通过语言刺激孩子从绘本中找故事的发展线索,就提高了孩子的阅读兴趣。
3.3 运用体验式的语言引导幼儿置身于游戏之中。
游戏就是让幼儿活动起来,这个时候的幼儿已经不是在学绘本,而是进入绘本之中,体验绘本所表达的世界了。动作的运用更有利于让幼儿体验绘本故事中人物的感受,更容易理解绘本,并将其融入绘本人物的内心世界中。另外,老师还可以添加一些表情、道具,这样可以更好地提高幼儿的积极性。
4. 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及音乐。
课件可以帮助教师们更好地掌控绘本,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回放、翻页、删页等等。在讲述绘本时播放适宜的背景音乐可以更好地烘托绘本的气氛,帮助活动收到理想的效果。例如在讲绘本《1只小猪和100只狼》时,可以播放一些俏皮、活泼的音乐。
通过运用这些方法,我发现绘本教学的趣味性更浓了,也更能吸引幼儿的参与兴趣。但每一个优秀的绘本都隐藏着丰富的生活哲理和教育思想,而且绘本教学也是一门深奥的学问,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探寻更有效的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 朱静怡,幼儿园大班绘本教学初探,学前课程研究,2007.9
[2] 彭懿,图画书──阅读与经典,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07.7
1. 精心挑选绘本。
绘本的选择非常重要,以前幼儿教师的选材定位大都站在自身的角度上。认为幼儿应该要学习些什么,也可能是按照教师的个人兴趣选择教师们比较喜欢的,或者是教师个人觉得幼儿可能会喜欢什么样的内容,但结果往往达不到教师预期的效果,幼儿大多不感兴趣、发言不积极或是沉默不言,使得师幼互动效果不佳。因此,幼儿教师们在选择绘本的时候应该树立新的教育理念,要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选择更适合幼儿、更为幼儿所能接受的内容。在挑选绘本时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考虑。
1.1 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进行选择。选择绘本的时候,教师首先应该考虑到幼儿的生活经验与绘本内容之间的联系,不仅绘本中的各种角色是幼儿所喜爱的、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易于为幼儿接受,绘本的风格也应该符合幼儿的审美情趣。比如绘本《搬过来,搬过去》、《我家是个动物园》、《狼大叔的红焖鸡》等等。
1.2 仔细研读绘本中的语言。语言是绘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选择绘本的时候对绘本中语言也不能掉以轻心。有的绘本的语言是重复性很强的,比如《多多什么都爱吃》、《好饿的小蛇》等;有的绘本突出故事中的对白,比如《猜猜我有多爱你》、《我的幸运一天》等等。教师在选择绘本的时候可以认真研读,才能选择出更适合幼儿的内容。
3.认真观察绘本的画面。画面是绘本给幼儿最直观、最深刻的印象,如果画面不能被幼儿所接受,既是绘本内容再有意义,幼儿的兴趣也不会很高。每一个绘本都会有自己特有的风格,有的绘本采用黑白线条画,比如《爱心树》,中大班的幼儿会比较感兴趣;有的绘本仅有简单的色块,比如《小黄和小蓝》,更加能够满足小班幼儿的阅读兴趣。
2. 绘本的呈现方式和方法。
在绘本教学活动中,教师门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幼儿的阅读水平不统一、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之间不同步、对同一个绘本的理解不同等等。教师在组织活动的时候要考虑到这些相关问题,并想办法解决此类问题,我个人认为解决问题最主要的是教师要对绘本采用合适的呈现方式和方法。
2.1 全部呈现。即指将绘本从头至尾进行完整阅读,这种阅读方式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幼儿自主阅读,一种是师幼共同阅读。采用自主阅读的方式进行全部呈现,可以培养幼儿自主地观察画面、信息的能力。在幼儿自主阅读以后,教师可以进行有目的、更细致的引导。教师可以提问“你看到了什么?”、“画面上都有些什么?”等等。而师幼共同阅读的方式可以帮助幼儿对绘本的整体有一个完整的概念。例如,在阅读绘本《母鸡萝丝去散步》之后,用“院子”、“池塘”、“草堆”、“磨坊”、“篱笆”、“蜂蜜房”等语词对阅读内容进行概括,帮助幼儿更好把握图书的内容。
2.2 分段呈现。大部分的绘本内容比较丰富,页数也比较多。如果让幼儿全部阅读,则很难在头脑中留下整体的印象,而且有的绘本中故事情节之间有着明显的矛盾冲突。比如前半部分故事是后半部分故事发展的线索时,教师就可以采用分段呈现的方式。教师可先让幼儿阅读绘本的前半部分,等到幼儿理清故事发展的线索以后,教师再引导幼儿带着已经理清的线索和问题阅读绘本的后半部分。
2.3 先看绘本表演再呈现绘本。这种呈现绘本的方式会更多地运用在小班的教学活动中。比如有的绘本页面比较多,小班幼儿在阅读的时候会觉得很枯燥,坚持不住,采用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幼儿阅读的兴趣。
3. 教师语言的设计。
在绘本教学中,教师的语言组织要能够引导幼儿对绘本内容进行深入探索,通过认真观察画面,从而理解该绘本所表达的主要内容。即教师要引导幼儿自己去读绘本,而不是教师将绘本内容教给幼儿。因此,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开放性的为主,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设计:
3.1 运用引导式的提问。在绘本阅读活动中教师应大量采用引导式的提问,从而引导幼儿进行思考,推动绘本阅读活动的顺利进行。比如:在欣赏绘本《婷卡》时,当幼儿在欣赏图画时,发现每一个画面中都有一只羊,幼儿感到很疑惑,我就运用了引导性的语言引导幼儿思考:“你觉得那里为什么有羊?”通过这样一个引导式的提问,幼儿纷纷发表了自己的不同看法,就这样,通过一个引导式的语言就帮助幼儿想象,帮助幼儿更好地了解了绘本。
3.2 引导幼儿在猜测中激发兴趣。
大部分的绘本故事有重复性的情节,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运用语言引导幼儿进行猜测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另外在绘本发展到了关键时刻的时候也可以通过猜测来提高绘本欣赏的气氛,以达到更好的效果。比如《狼大叔的红焖鸡》中,老师可以让幼儿看到狼大叔来到母鸡家的画面,猜一猜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这样通过语言刺激孩子从绘本中找故事的发展线索,就提高了孩子的阅读兴趣。
3.3 运用体验式的语言引导幼儿置身于游戏之中。
游戏就是让幼儿活动起来,这个时候的幼儿已经不是在学绘本,而是进入绘本之中,体验绘本所表达的世界了。动作的运用更有利于让幼儿体验绘本故事中人物的感受,更容易理解绘本,并将其融入绘本人物的内心世界中。另外,老师还可以添加一些表情、道具,这样可以更好地提高幼儿的积极性。
4. 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及音乐。
课件可以帮助教师们更好地掌控绘本,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回放、翻页、删页等等。在讲述绘本时播放适宜的背景音乐可以更好地烘托绘本的气氛,帮助活动收到理想的效果。例如在讲绘本《1只小猪和100只狼》时,可以播放一些俏皮、活泼的音乐。
通过运用这些方法,我发现绘本教学的趣味性更浓了,也更能吸引幼儿的参与兴趣。但每一个优秀的绘本都隐藏着丰富的生活哲理和教育思想,而且绘本教学也是一门深奥的学问,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探寻更有效的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 朱静怡,幼儿园大班绘本教学初探,学前课程研究,2007.9
[2] 彭懿,图画书──阅读与经典,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