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访四川灾区

来源 :自然之友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hu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盛提醒要交文章,才想起关于新年回访灾区,还有一项任务要完成,那些半个月前的点点滴滴,又生动地浮现在眼前。我似乎又闻到绵春贡酒厂飘出的酒香,看到那青翠的龙门山,听到孩子们的声音与孔叔叔的侃大山,还有我那辆破旧的自行车,房东做的麻婆豆腐,梁师傅家的小卖铺,遵道学校黑板上的图片以及在双泉村的细雨蒙蒙……这次志愿者经历让我感受到不论生活中会发生怎样的灾难,生活仍会继续。面对灾难,我们会流血、会流泪,会感到害怕,甚至是找不到希望,但是请相信,一切总会过去。好好地生活,不要为明天忧虑,真心地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生命,哪怕它再弱小。有几个画面很清晰,我想和大家一起分享……
  
  背着柴禾的吕奶奶
  在去楠竹园的路上,有一片曾是度假山庄的废墟,废墟上有一棵开满了梅花的树,树像是在述说这个山庄的悲剧故事,也像是证明着生命不息的故事。就在我爬上废墟,准备给梅花拍照时,有一个背着柴禾的老奶奶走来,微笑着说:“花儿开得真好!”盛给老奶奶和梅花拍了张照片。老奶奶特别高兴,就和我们聊起天来。老奶奶说,她家就在龙门山上,她没有孩子,老伴2005年去世了,之后一直是她一个人住。地震的那天她在家里,剧烈的摇晃让她从家里跑了出来,摔在院子里,接着就看着房子倒了。她心想,这下子全完了……说到这儿,老奶奶开始忍不住地流泪。我也强忍着眼泪,不知道该说什么来安慰老奶奶。两次在灾区,我听过不少人说他们自己的故事,但是这回却最让我揪心,不知道为什么,看着老奶奶,我不由得想起已故的姥姥,她们的表情间有种说不出的相似。或许那是她们身上共同的一些东西,那份淳朴与善良,那些受苦与默默忍耐。突然想起盛之前还拍了照片,我便问老奶奶要通信地址,老奶奶告诉我后,一直拉着我的手,要我们去她家做客。
  从楠竹园回来,已经天黑。我们顺路到梨花广场的临时安置点,找到吕奶奶,我送给她途中买的油和盐。吕奶奶一直开心地说,小姑娘来看我了,小姑娘来看我了……然后拿给我一个特别大的柚子和一把核桃。我注意到她只有这么一个柚子,就悄悄放下了。吕奶奶一直追送我们出来,把核桃放在我们手里。和吕奶奶说再见的时候,我满是不舍。走在漆黑的夜里,我在心里默默祈祷,祈祷吕奶奶幸福,开心。
  前天给吕奶奶寄出了照片,照片中吕奶奶背着柴禾,站在废墟上的梅花前,笑着。我相信,那棵梅花树证明着生命不息,希望永存。我也相信,我们很多人,只要用爱心多去做一点点,那些受伤的心灵便会拥有很大的希望。
  
  泥土中的瓦砾
  也是在去楠竹园的路上,有一处山体滑坡。滑坡周围是森林,很容易地想到这里曾经也都是参天大树。而在滑坡之中,夹杂着许多瓦砾,和泥土混为一体。很容易知道七个月前这里发生了多么可怕的事情,但是却依旧很难想象那究竟有多么可怕,更无法相信这一切都是真的。此时的龙门山很安静,森林中不时有清脆的鸟叫声,可裂痕累累的道路,横七竖八的大树,以及眼前这泥土与瓦砾,只能希望那个时候,这里正好没有生命。夜里,返回的路上,又经过山体滑坡处,我感到阵阵莫名的害怕,从来没有过这么强烈的恐惧感,也感觉到生命的谦卑。是的,在大自然面前,我们还都是孩子,我们没有权利去抱怨它什么,唯有感谢它赐给我们的一切,进而好好地珍惜善待它,也善待我们自己。
  
  玄郎沟的一张照片
  玄郎沟,是一个美丽的村庄,地处金花镇和遵道镇的交接处。我相信如果没有地震,这里绝对是无数文人墨客的向往之地。两边是青山,一旁是清澈的河流。人们在这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可是地震却让这里成为最不幸的地方。由于地处两镇相交处,这个村落鲜有问津,又由于在两山一河间,道路受损,更是难上加难。沿着损坏的道路,我们一路走到了玄郎沟。此时的玄郎沟很安静,只有几只看家犬的叫声。有一处是一片绿绿的菜地,菜地上是损坏的电线杆,后面是一片废墟,废墟后面是青翠的山。有种凄美之感,却又没有勇气把这样的画面照下来。一片沉寂……孔叔叔打破了窒息的沉寂,对我说,来和这儿合张影吧。玄郎沟,选郎沟嘛……孔叔叔的话让我感觉轻松不少,和玄郎沟一起照了张相。后来在成都时盛便洗出来给我。这也是这回在灾区我最最珍爱的一张照片。当生活又会日复一日,当感动渐渐淡去,它会提醒我去用心生活,珍惜每一天。
  
  田间的一包花生
  在离开遵道镇的前一天,我们又去了坪安村一户人家,这家男主人地震时被砸伤,女主人成了现在的顶梁柱。这次,孔叔叔把带来的一床被子送给他们,女主人要送给我们一大包花生。我们婉言谢绝了。总想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他们只要收下就好。但是女主人一直追出来,直到田间小路上,然后女主人说了一句我永远也忘不了的话:你们给我东西我就要,我给你们你们为什么不要呢?!你们的心意我接受了,花生也是我的心意啊!…… 是呀,因为怕麻烦乡亲们,一直拒绝着他们的心意,但是却没有多考虑他们的感受。我们是志愿者,去帮助那些需要我们的人,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和他们也是朋友,不是谁给予谁什么,而是彼此给对方带来真诚的祝福。
  接受朋友的祝福,因为那样他们会更幸福。
  
  欢欢家的一小时
  欢欢是我的好朋友,好姐妹。这回很可惜,欢欢5号才能放假回家,没能见到她。后来又去欢欢家,见到欢欢的妈妈和奶奶,以及她家那只在废墟中埋了七天的小狗。在欢欢家的一小时,和欢欢妈妈聊得很开心。聊天中,知道了更多的关于欢欢的故事。我为有欢欢这样的朋友而骄傲,也衷心地祝福她全家幸福!
  
  双泉村的闲聊
  2009年的第一天,天下着蒙蒙细雨,我独自一人坐上蹦蹦车,去双泉村家访。盛和孔叔叔则去双土村家访。想着又能回到双泉,回到暑假带给我无数幸福与感动的地方,就兴奋不已,再看着随身带的一包包东西,更有沉甸甸的幸福感。在村委会门口见到宋云华后,一起去他家。在宋云华家和她父母一起聊天。他妈妈说,他们夫妻俩不识字,但是只要孩子肯读书,他们一定竭尽全力供孩子读书。我鼓励宋云华好好读书,顺便问他晚上睡觉冷不冷时,他说不冷很暖和,他妈妈笑了。后来,在宋云华带我去其他孩子家的路上,我又问了他睡觉冷不冷,他说很冷,常常后半夜热水袋凉了就冻醒来了。我很诧异,问他为什么在家时他说不冷,他说:妈妈不叫我说冷,不让我要别人的东西……来遵道前,来双泉村前,我一直想的是怎么能多带东西去,让孩子高兴,却没有想过这么做真的最好吗?其实,对于孩子,或是对于他们父母,重要的不是这些简单的几样物质上的给予,他们所真正需要的,是孩子有朝一日能有出息,是孩子能有正确的价值观去做事做人。
  
  我的天文梦想
  说起天文,首先要谢谢我的朋友许维倚,以及他的公司——北京西湾光电科技公司。为了准备在灾区的一节天文课,我想问许维倚要些天文照片,因为他可是天文摄影牛人呀。谁知,他不仅捐了好多照片,更有20份活动星图,两个双筒望远镜,以及一个天狼的天文望远镜。真的特别感动。暑假我给孩子们上过一节天文课,由一些天文图片说起星星的故事,孩子们都特别喜欢,他们用手轻轻触摸星星照片的情景我一辈子也忘不了……这回由于正赶上学校搬新学校,我没上成天文课,但是学校也为我们办了一个小小的捐赠仪式。新校区由万科集团捐建,很漂亮,而天文望远镜是他们从来没见过的东西,他们都对这个家伙很好奇。捐赠仪式后我教负责科技活动的袁老师怎么用望远镜。袁老师问我说用这个东西能看到什么,我也是个天文菜鸟,好多东西都不懂,只能和他说,月球上的环形山,还有土星光环都没有问题。袁老师很惊奇地说,环形山都能看到啊!看得出他很兴奋,而其他老师则纷纷问,什么是环形山呢……
  天文让我感受到快乐,让我学会爱这个我们赖以生存的星球,让我有兴趣、有动力去学习自然科学,也让我拥有了很多朋友,谢谢它赐予我的一切。如今,我有机会把这些快乐带给孩子们,真的很幸福。
  
  9摄氏度的房间
  这回在遵道,我们住在水镜苑农家乐里,房里的温度是9摄氏度。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钻进开着电热毯以及暖宝和热水袋并用的被窝,最头痛的事情也莫过于早晨从被窝里出来,面对残忍的9摄氏度。在这个穿着羽绒衣都不暖和的房间里,还是有很多欢乐。孔叔叔语录常把我和盛笑得半死,比如:少生孩子多养猪,节省耕地又致富。又比如盛分享的NGO的故事以及她儿子的故事……这些生活中可爱的点点滴滴,更是让我感觉到一种简单的幸福。最后一天,空调自己好了,所以不用忍受寒冷,或许是空调舍不得我们离开呢?
  
  谢谢自然之友
  写到最后,特别想感谢的就是自然之友。谢谢自然之友给了我两次去遵道的机会,让我经历了最最难忘的时光,我清晰地感受到自己的成长。谢谢自然之友的工作人员:吴悦、孔繁雪、盛。从你们身上,我看到了一个优秀NGO的工作人员所具有的很多优秀品质,也谢谢你们对我的关心和包容。我知道作为一个志愿者,我还有很多的东西要学习。不论如何,我很享受做自然之友志愿者的这段时光,我会永远地记住它,做一个更好的志愿者,一个可以祝福其他生命的人。
其他文献
乞得种树术,得以疗国贫。   ——胡先    为什么要种树?  “为什么要种树?”这听起来简直是一个“小儿科”的问题,谁不知道种树好,该种树。我们的老祖宗几千年以前就在种树了。今天人们可以说出诸如绿化祖国、改善环境、美化生活、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为人类提供生物资源等许多“种树”的好处。但细想想,其实人们通常说的都是树木和森林本身的价值。要知道,地球上的树原本不是人种出来的,相反,要是没有人类的出现
期刊
总航程14 000公里,中转香港、南非约翰内斯堡两站,跨越印度洋……地理上的莫桑比克与我们如此遥远。到达之前,非洲对于我们而言是一片陌生的土地,它只停留在书本及脑海的想象中。2009年6月,我们辗转抵达,在一家当地环境NGO——莫桑比克环境正义组织——JA!的帮助下通过有限的时间去感知这个原本陌生的国度,我们看到发展中国家的一些共性问题及生活在其中的人们为改变环境而坚持不懈的努力。当我们重新回到中
期刊
目前,整个中国北方出现大旱,旱情非常严重,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视,中央提前拨付867亿元抗旱。在干旱的威胁之下,粮食面临绝收,农民面临贫困,国家面临水危机。国家防总办公室统计,截至2009年2月5日,全国作物受旱面积1.55亿亩,有429万人、207万头大牲畜因旱发生饮水困难。其中冬麦主产区受旱面积1.43亿亩,重旱4635万亩,干枯116万亩。  据国家气候中心称,这次干旱是因全球大气环流异常受拉
期刊
导语:  植树是既要动员公众参与,更要考虑其对生态影响的科学性及有效性的一项活动。十几年来,自然之友组织了数十次植树活动,数千人参与其中,在这个过程中,自然之友既收获了经验,也吸取了不少教训。本文尝试梳理自然之友植树活动的历史,让大家看到一个民间环保组织在发动会员参与植树的过程中,有过哪些感动,有过哪些反思。    前期的零星尝试  1994年,自然之友成立之后不久所做的第一件生态养护的事是招募志
期刊
又是一年春来时,作为一个年近八十的老人,秉数十载的绿色大地梦想,历半个多世纪的观绿、访绿、探绿、护绿之旅,积绿增绿减、绿浓绿淡的山林现状与过程喜忧在心。值此植树节来临、全国民众绿化祖国之际,谈一点我对植树与生态养护的看法与建议。    激发持恒的植树热情    自我青年时代,就有植树节的概念。3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日,因中山先生生前十分重视林业建设,我们国家早在民国时期就把孙中山逝世的日子
期刊
正方  hai_ying_ma:  2008年参加过自然之友组织的植树活动,组织得很好,谢谢!希望能够在同一片地区继续植树,一来可以看到往年植树的成果,二来能够形成一定规模。另外,最好能给参加植树的朋友讲讲所植的是什么树,为什么植这种树,对改善当地环境或者人民生活有什么具体的意义。这样可以让参加的朋友对植树活动有更深刻的认识,也有助调动大家参与植树的积极性。    傅长新:  植树很重要,护树养树
期刊
黑鹳(Ciconia nigra)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体态优美的大型涉禽,体长1m左右,头、颈、脚都很长。头、颈、胸和身体背面都呈黑色,颈具辉亮的绿色光泽,背和肩皆泛紫色与青铜色光泽,上胸有紫色和绿色光泽。下胸、腹、两胁和尾下等均白色,嘴和脚红色。  黑鹳分布十分广,国外从西班牙、葡萄牙到瑞典南部,德国北部、东欧、中亚等一直到西伯利亚、蒙古、朝鲜半岛和日本等整个欧亚大陆以及印度,泰国和非洲。在国内
期刊
结束了本月最后一次活动,坐在公交车上,随着车身的摆动,一刹那间,我有些恍惚。从今天开始,我将结束羚羊车项目负责人的工作,去负责另一项新的工作。想到这些我心里竟有些冲动,眼角竟有些湿润。这些徽征告诉我,我对刚刚结束的工作有些不舍。我从来没对自己的工作有过这样的感觉。想来这种感觉就是不舍,对羚羊车项目难以割舍的感觉。一瞬间,我竟觉得像要远别亲人一样,心里会一阵又一阵地痛。  回想我最初刚到自然之友的时
期刊
绝不能让  古丝绸之路上的绿色宝石,消失在苍茫大漠中    “绿希望”出发和民勤生态环境现状     2008年8月,作为自然之友“绿色希望行动”(简称“绿希望”)的志愿者,我参加了甘肃民勤的环境教育出行。经历了十余个小时的跋涉,我们一行来到了甘肃省会兰州。我们首先来到了兰州地理所,请那里的专家学者为我们介绍民勤的情况以及他们最近的研究成果。   联合国1997年拟订的标准认为:干旱半干旱地区,每
期刊
与遥感所读博的蔡博峰闲聊时,知道他的博士论文是关于“三北防护林”评价方法的。我们的谈话有些内容事关生态,有些概念挺有意思。现把我们的谈话内容,择其梗概,略述如下:     单:关于森林,地理所前所长黄秉维院士写过文章,曾发表在我们杂志(1981年第1期)上,题目是《确切地估计森林的作用》,发表后,引起轩然大波,有的部门反应强烈,出现了一批反驳文章。  黄先生后来又写了一组回应文章《再谈森林的作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