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来源 :学生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na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学生学习语文,普遍感到文言文难学,即使是花了很大的气力,成效也不大。文言文难学有其特殊原因,但只要我们仔细分析它难在哪里,也许就能找到攻坚克难的办法。与现代汉语相比,文言文能读能认,但不一定能理解它的意思,原因是它与现代汉语的解释有差异。但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古今汉语一脉相承,两者的学习可以结合起来,使学习文言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下就怎样学好文言文,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分析文言文的特点,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
  
   语言包括三个方面的要素:语音、语法、词汇。语言的变化,包括了这三个方面的变化。现代汉语由古代汉语发展而来,语音的变化虽然很大,假如一个古人来到现代人中间,肯定无法和现代人交流。但是我们可以用现在的读音来读古文,光看文字看不出古今的变化。因此,学文言文语音不是什么问题。再就是语法,现代汉语语法继承了古汉语语法,两者应该说大致是相同的,但是古汉语中有些如宾语前置、使动用法、词类活用等语法现象现代汉语不用了,我们学习时应弄清楚这些特殊现象。有了现代汉语语法做基础,学好文言文语法也不是太大的问题。
   词汇联系人们的生活最为密切,因而变化也最快,最显著。可以说,学好文言文最大的障碍是词汇。既然如此,我们就针对词汇多作一些分析。词分为实词和虚词,虚词数量不多,常用的也只有30多个,有人说学好“之乎者也”就学好了文言文,这话有些片面。文言虚词虽然数量不多,但还是要各个击破,下决心学好它。应该说,实词才是文言文学习的最大障碍。虽然如此,我们学文言文还是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因为我们面对的不是一种陌生的语言,不必一切从零开始。我们在学现代汉语的同时,已经在学古代汉语,有许多词古今意义是一样的,例如古代叫“山”现代还是叫“山”。这种古今汉语语义相同的词有一大部分,在这方面可以少花很多气力。
   文言文中有些特有的实词,学习时要注意,这些往往是专门性词语,涉及到古代典章制度、职官、地名、人名等。这类词语不必翻译,但要了解其内涵。有些涉及具体的职官称谓的,如“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资治通鉴•唐纪》),“右骁卫大将军”是古代职官,“长孙顺德”是人名。有些是关于古代社会制度的专门术语,如“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史记•魏公子列传》)中的“薨”,古代指王侯的死。有些是不附行政区域的地名或不附江河湖海的水名,如“信安沧景之间多蚊虻”(《梦溪笔谈》)中的“信安”是一个地区,“沧”“景”分别是两个县;又如“浮于淮泗,达于河”(《水经注》)中“淮”是“淮河”,“泗”是“泗水”,“河”是“黄河”。有些是现代汉语不用的术语,如“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缶”是古代的打击乐器,现在不用了。还有些一般性词语作专门性词语来用,如“上”是指“皇上”,“国”指“诸侯国的都城”。
   我们再来分析古今汉语词义变化的实词。文言文中实词占绝大多数,而这些实词又大多是单音节词。学文言文的难点和重点在于掌握这些古今汉语意义有差异的实词。古今词义差异有这几种情况,第一种是词义的扩大,例如“菜”,古义只指蔬菜,现在连肉类也包括进去了,荤菜素菜都是“菜”了。第二种是词义的缩小,例如“金”,古义泛指各种金属,金、银、铜、铁都是“金”,现在只指“金”一种金属。第三种是词义的转移,例如“牺牲”,古义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现在是指为正义舍弃自己的生命。第四种是词义的感情色彩变化了,例如“爪牙”,古义只指动物身体的一部分,现在指坏人的党羽,含有贬义。学习文言实词要注意古今词义的差别,不能用今天的词义来解释古义,有人曾做过统计,常用的有古今差异的实词大约有1000个,重点掌握好这些词语的古今差别,对学好文言文有重要意义。
   汉字是表意文字,学习文言文应把握词语的古今渊源关系,对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造字方法有一定的了解。文言文中许多词语都可以通过其造字方法来解析词义,这样可以在确定词的本义的基础上逐步了解词的其他意义。例如“向”是一个象形字,它的本义是“朝北的窗户”,了解本义之后,便能逐步了解其“朝着、对着、方向、趋向”等由本义派生出来的其它意义。又如“即”和“既”都是会意字,二者在使用中常常混淆。“即”,甲骨文作坐人形状,面对食器的意思,本义是“就餐”,引申为“走近、接近”的意思,单用的时候相当于“就”。常被用来指称动作事件即将发生。“既”甲骨文的字形,左边是食器的形状,右边像一人吃罢而将要离开的样子,本义是“食尽”的意思,引申出“事件的完成、结束”,表示“已经”的意思。“即”和“既”类似于反义词,两者加以比较,掌握起来就比较清楚了。对于形声字,要了解它的意符,例如“月”从“肉”,从“月”的字“肺、脏、肝、腋、肘、腹、股”都是与肉体有关的字。再如“页”从“首”,从“页”的字“颁、颇、顿、顾、项、颈、颜”都是与头部有关的字,理解字的形旁能够更准确地解词析义。
   文言文的语法与现代汉语语法相比,虽然变化不大,但也要重点掌握好几种特殊的语法现象。先说说词类活用现象。文言中的某些实词,可以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或用法,也使词的意义发生一定的变化。下面以名词做动词和名词做状语为例作分析。如“范增数目项王”(《史记•项羽本纪》),“范增”、“目”、“项王”三个名词形成主谓宾的关系,也就是中间这个名词“目”充当了谓语,“目项王”形成了动宾关系,“目”就不能解释为“眼睛”,而要解释为“用眼睛看”,在文中是“使眼色”的意思。再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史记•项羽本纪》),“吾得兄事之”的“兄”用在“吾”与“事”之间,“兄”不是“事”的主语,它是名词做状语,译为“象兄长一样”,判断名词做状语的方法是,名词用在主谓之间,而这个名词又不是动词的主语,那么它是名词做状语。再说说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一般来说,句中谓语的施事者应该是主语,而文言文中有时候主语可以让宾语发生或者认为宾语发生某个动作。例如“项伯杀人,臣活之”(《史记•项羽本纪》),这里“活”的不是“臣”,而是“臣使之活”,这就是使动用法。再如“吾从而师之”(《师说》),这里不能理解为“吾师”而是“吾以之为师”译成“我把他当作老师”,这就是意动用法。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区别在于,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怎么样,意动用法是认为宾语怎么样,一个是客观使然,一个是主观认为。最后提提宾语前置,宾语前置是文言文中特殊的语法现象,所谓宾语前置,就是宾语用在谓语的前面。文言文中宾语前置是有条件的,那就是疑问句或者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这里有两个条件,第一必须是疑问句或否定句,第二必须是代词做宾语。例如“大王来何操” (《史记•项羽本纪》),“何”是“操”的宾语,“何”是疑问代词。再如“时人莫之许也”(《隆中对》),“之”是“许”的宾语,“之”是代词。要注意判断什么是疑问句和否定句,疑问句中必须包含疑问代词(何、孰、谁、胡、奚、曷、安、恶、焉)或疑问语气词(乎、欤、耶、邪),否定句中必须包含有否定词(不、弗、勿、毋、未、否、非、无、莫)。
  
   二、凭借平时的积累,培养一定的阅读推断技能
  
   由于时代和社会的变化,语言也在发生变化。不管怎么说,我们学古文,是后人学前人的文章,前人的文章是在具体的社会环境或语言环境中表达出来的,即使是专门研究古汉语的学者,也许不能绝对准确地理解古人的意思,但是我们可以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了解文言文变化的特点,培养阅读文言文的基本技能,尽量读懂文言文。这里介绍几种帮助理解文言文的方法。
   我们可以根据文言文本身的特点或文章本身隐含的信息去解决阅读中可能存在的障碍。汉语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由单音词向多音词发展是一种趋势。这种现象与汉语的同义为训有关。现代汉语双音词的两个语素,往往是古汉语中两个同义或近义词。根据这个特点,我们可以利用现代汉语的同义语素来解词析义。古汉语的同义为训,如“意,志也”,“志,意也”,两个词可以互相转注,“意志”便自然地组成了现代汉语的复音词。这类词的组成并不是同义词的简单组合或相加。它们在意义上有一定的互补作用。了解文言文的这个特点后,我们在阅读文言文,如果遇到个别词语理解没有把握的时候,就联想现代汉语的某个语素和它组成一个词,那么这个语素的意思正是该词的含义。例如“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一句中的“阴”,与“暗”可以组成现代汉语中“阴暗”一词,“阴”就是“暗”,“暗中,暗地里”的意思。现代汉语中也有“暗中勾结”的说法。这类词还有“朋友、亲戚、人民、和睦、治理、雕琢”等等,阅读中遇到问题都可以用组词的办法来解决。
   文言文中对偶、排比、并列的结构多,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文言文的这种句式特点,通过位置对称的词语,找出其相近、相对或相反的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思。例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与朱元思书》)一句中,“急湍甚箭”较好理解,“猛浪若奔”的“奔”较难理解,根据句子的对应关系,“箭”与“奔”应有相近的意思,而且都应该是名词,“箭”是“快速射出的箭”,“奔”是“快速奔跑的马”。再如“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过秦论》)中的“蒙”、“因”,都可以根据句子的对应关系解释为“沿袭、继承”。
   阅读文言文时要充分利用文章提供的具体语境和篇章脉络等条件,有时材料给出的注解都能给我们很好的帮助。阅读一个文段要大致了解文章的事实背景、事件的来龙去脉、人物的喜怒爱好等,根据这些作出准确的理解和判断。例如“玉人献璞而楚王诛之”(《韩非子》)一句中的“诛”该作怎么解,“诛”在古文中即可解作“杀死”,也可解作“惩罚”,从文中提供的事实来看,玉人卞和献璞只是被砍去了双脚,并不曾被杀,因此在这里解成“杀死”是讲不通的,“诛”只能解成“惩罚”,成语中也有“口诛笔伐”,“诛”为“声讨”的意思。再如1996年全国高考考试题中,有一题为“世方雷同,毋以此贾祸”一句中的“贾祸”选择词语解释,题目中提供的选项是“消除祸患”,要判断这个解释是否正确,应凭借文章的脉络。文中的郭永敢于直言抗上,敢于惩治危害百姓的坏人,当有人劝他“毋以此贾祸”时,他的回答是“吾知行吾志而已,遑恤其它”。说明他为了百姓的利益,不考虑个人得失,这样做的后果只能是给自己带来“祸患”。从这里也可以推断出“贾祸”是“招致灾祸”,而不是“消除祸患”。
   一个词该取什么意项,一个句子该怎么翻译,不仅要依据语境脉络等因素,有时还要考虑情理、事理的因素。例如“谢”在文言文中可解作“道歉、感谢”,该“道歉”还是“感谢”,这要看是否合乎情理或事理。在“入而徐趋,至而自谢”(《触龙说赵太后》)一句中,触龙面见赵太后,为自己“徐趋”而“谢”,这个“谢”无疑应译作“道歉”,为什么呢?这有一个情理的因素。古代行礼时的步伐有“疾趋”和“徐趋”两种,一般情况下,臣见君应“疾趋”,即步子较大,,脚跟离地,表示恭敬。触龙因脚有毛病,只能按“徐趋”的步子走,即前倾快步,向前慢走,有怠慢之意。触龙“至而自谢”,表达了这位老臣见赵太后想表示恭敬却走不动的歉意,在这里如果译成“感谢”就不合情理了。在文言文的考试中,命题者为选择题设置“干扰项”,往往就是在事理上做文章。再如1996年的高考试题,其中有一题选项把“永械致之府,府为并它县追还”译成“郭永持兵器把它们押送到府,府中因此把郭永连同其它知县全部召回”,就明显不合事理。郭永是一县之长,怎么会亲自持兵器押送呢?整段文字中也并未涉及到其他知县,郭永“械致”的是“警盗”,“府中”为什么要把各知县“全部召回”呢?这些说法于情于理都不通,因此也就可以判断这个选项是错误的。
   学好文言文,必须克服畏难情绪,要深入了解文言文的特点,认真学习文言文的基础知识,阅读中把握一定的推断技巧,才能不断提高文言文的阅读水平。
其他文献
人们对感兴趣的事物,总会主动积极愉快地去接受它,而且会废寝忘食,乐此不疲地去探究它,语文是一门伸缩性比较大的学科,上下五千年,纵横千万里,你尽可以在文学作品中随意驰骋,所以要让学生学好语文,首当其冲的是培养学生这方面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学习起来就比较主动,轻松了。而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以课堂为核心,以课文为半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这样才能达到举一反
期刊
这几年,由于我连续带初三毕业班,从事毕业班的教学,碰到的考试可以说不计其数,每每考试成绩下来,为学生讲评试卷时,总有一种老生常谈感觉:有不少的考试题的内容、问题类型及具体知识点在上一次的考试中出现过,在上一次的试卷讲评中反复提到过,可学生的答卷上依然出错,影响了学习成绩不说,我还得再次劳神劳力、喋喋不休、耗时耗力地讲一遍,就是这样,学生也未必在下一次考试能答对。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大多数情况下,作为
期刊
长期以来我们总觉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虚无的东西,根本无法落到实处,只是说说而已,但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以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为出发点,也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放到了和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作为总体目标之一提出来,强调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有计划的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中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领和指导,用
期刊
数学学科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它没有语文学科的华丽多彩,没有美术学科的直观美感,没有音乐学科的优美歌舞,也没有体育学科的丰富活动,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就是严谨的分析推理和枯燥的计算,缺乏生动与激情,因此成为很多学生头痛的一门学科。那如何让数学学科成为学生喜欢和感兴趣的学科呢?这就要改进我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革,其中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去学习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动手操作,使学生各种感官都参与到学习中来,
期刊
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决定》明确要求教师“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人格,因材施教,有较好的教师职业道德与教学道德,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以此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启动,新型师生关系也成为课改的重中之重,作为母语的语文教学更应该“以人为本”,在一种宽松、愉悦、和谐的教学环境中,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
期刊
古诗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小学语文教科书所入选的古诗,其内容健康、语言优美,学习这些古诗,不但可以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社会的一些情况,而且使学生能够学习古人的优秀品质,还能使学生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秀美,更能使学生感受古代文学作品的精美,从而增强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感和对学习古诗的兴趣。那么,怎样来学习古诗?学习古诗方法各异,效果不同。  古人采取重视“感性认识”这种方法学习古诗,他们学习一篇文章强调
期刊
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现在,学校实行五天制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压力。由于每堂课的时间的减少和每门课总学时的减少,确实给教师带来了很大的麻烦,给原来教熟了的老套路、老方法提出了挑战。对于减时不减量这一矛盾,除了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重新修订调整外,对教师来说,最迫切的问题,就是如何提高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教育的效率,尽量在有限的时间里,出色地完成教
期刊
摘 要 教学实践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理论是不可能完全应用于实践中的,这就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大胆尝试,细心领会,发现问题,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 新课程理念 教学体会 教学创新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为数学教学树立了新理念、提出了新要求,中学数学教学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我作为中学数学教师,应深刻地反思我的数学教学历程,从中总结经验,发现不足,并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去探索和理
期刊
阅读是我们获取知识、获取信息的最大来源,同时。阅读也是学习外语时主要的输入方式之一。有关部门统计资料表明,现代人类的知识有50%来自阅读。对于将英语作为外语的中国人来说,英语阅读不仅是英语学习的目的。而且是英语学习的主要手段和途径。英语阅读技能不仅是最重要的语言技能之一,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学习技能之一。英语阅读能力是发展其他语言技能的基础和前提。   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最有效的方法是加强课内外的
期刊
如果说教师的生命是一个根号,一叠叠的作业本为他的青春无数次开平方。那么我觉得给我开平方的,是学生之间的小矛盾、小纠纷、小摩擦。  工作以来我觉得一当班主任就开始快速衰老。没办法,想着可别给我给我惹事这边就有事。这不,我正在办公室备着课,一位学生就急匆匆冲进来:“老师,李林打了丁叮一巴掌,两人撂下话来准备带人打架呢,被我们拉开了,你快去看看吧。”  唉,只能搁下笔去处理这“大事件”。先问问情况,把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