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来源 :学生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ward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决定》明确要求教师“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人格,因材施教,有较好的教师职业道德与教学道德,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以此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启动,新型师生关系也成为课改的重中之重,作为母语的语文教学更应该“以人为本”,在一种宽松、愉悦、和谐的教学环境中,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做到以下几点:
  
  一 从严师向慈师的角色转变
  
  长期以来教师绝对高高在上的地位,不容反抗的权力,致使多数教师在“传道、受业、解惑”的过程中只是充当一台留声机、一个传声筒,学生则习惯于俯首帖耳的服从,像一群机器任由教师控制,一味地服从滋长了学生对知识的畏惧;被动地接受懈怠了学生的思维;长期机械式的学习约束了学生的能力。教师的话一言九鼎,毋容置疑,如果学生稍有意见不同或存在反抗心理,则会有“棍棒之下出优生”的惨幕出现,却不知“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明确规定,教师的角色也应该发生转变。“严师出高徒”不再是真理,取而代之的是朋友式的老师、学长式的老师,教师不再列入“天地君亲师”的牌位供奉,而是作为一名良师益友让学生心服口服。
  语文课程目标要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要使这三个方面融为一体,更加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平等、尊重、宽容、民主、合作、友爱、真诚、互助、鼓励、赞赏的新型师生关系。“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只有在教学中感受到教师的亲和力,才会愿意接受教师,从而走向学习之路。
  于漪老师的语文课深受学生喜爱与好评,她自己在总结原因时,认为是做到了以下几点:1、钟情于祖国的语言文字;2、倾心于语文教学;3、把语言当做精神家园。中华文化绵延五千年,有其丰厚博大的内涵与精髓,作为语文教师,就应该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己的语文内涵,才能以身示范,引导学生在语文丰富多彩的知识海洋中徜徉,最终发挥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一种学习,都是学习者对于学习对象的接受、判断、筛选、组合的过程。学生作为学习的主角,他们有权挑选适合他们的教师任教。这就鞭策教师要不断学习、钻研,用博学的知识去吸引学生,用开阔的视野去启发学生,还要用宽容的心去包容学生,用独特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使他们懂得追求知识的执著,获得知识的欢欣;让他们明白“学习全靠自用功,老师不过引路人”。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除了拥有满腹经纶,更应该对学生“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学会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只有这样,学生也才会尊敬老师、理解老师,就如宋代大词人辛弃疾在《贺新郎》中所写:“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情与貌,略相似。”因为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被别人发现、理解、尊重的渴望,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消费者”,而是主动学习知识经验的建构者,是语文学习的主人,他们的发展必须依靠自身对外部经验的内化,而不是简单的复制与拷贝。教师通过言传身教,教会学生如何去获取知识的方法与途径,“授之渔”而不是“授之鱼”。
  
  二、在教学中出现创新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才智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我们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语文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今天,更应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语文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并且多角度地思索,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摄取学习快乐。课堂中可结合生活实践,让学生把生活融入课本,发挥学生主体思维意识;可参与角色扮演,融入课本表演课本剧,发挥学生主体表现意识;另外应设计精巧作业,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布置星级作业,发挥学生主体动手意识。“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教师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不能满堂地灌输,而应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积极探索。教师把一篇课文全讲完、讲透了,留给学生的就成了一页白纸,正如著名教育家钱梦龙的精辟说法:“总让人感到缺点什么,缺点什么呢?感染力,那种使心灵震撼的感染力!”“你举起了冷冰冰的解剖刀,骨骼、肌肉、皮肤、血管、神经……你都一无遗憾地解剖给学生看,唯独抛弃了最重要的东西——生命。”
  学生体会不到学习的快乐,感觉不到受人重视,就会导致他们厌学、厌教师,最终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可见,创新性课堂的开展是势在必行的。
  
  三、信息时代的到来迫使语文教师不断学习
  
  当今社会是个信息社会,信息量之大难以计数,信息跨越之范围无所不包。电脑、多媒体的广泛应用更加快了信息的发展趋势,以致许多人面对“信息爆炸”不知所措。人们每天都要接触到大量信息,必须不断地汲取并消化这些信息。搜寻、筛选和加工信息成了当代人的一种重要生存技能。
  语文学科的知识覆盖面相当广泛。天文地理、宏观微观、古今中外,无所不包,应有尽有。因此可以说语文教学的触角延伸到了广袤无垠的全部社会生活。语文课本是一部小百科全书,学好语文可以拓宽视野,扩大知识面,使自己的知识日益丰富,进而达到广博精深的境界。更为重要的是,语文教学的过程正是一个培养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的过程。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必须学会在涉及不同知识领域的文章中搜寻、筛选和提取自己所需要的、关键性的语言材料,并对这些材料进行释义、分析、整理、综合与评价,然后用某种语言形式进行恰当的转述。从传统语文教学观念来说,这是一个“阅读—写作”或“语言锤炼”过程。而从信息科学的观念来说,这是一个“接收—解码—编码—输出”过程。
  很多中学生通过网络媒体了解到大量的信息与知识,有的学生掌握的知识量很多,如果语文教师不加强学习,在教学中就会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一无所知从而显得很被动。有的学生由于年纪小,是非观念不太明确,就会被一些不好的信息所误导,这就迫使语文教师一定要广泛阅读,多角度地了解,确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才能更好地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让他们辨别真善美,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
  “文以载道”,语文学科所具有的社会性,尤其是其思想性又决定了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育人”、实施德育,这就是“教书育人”的原则。1804年,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了“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中------道德。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教学大纲也明确了语文教学的德育目的,要进行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道德品质和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
  在这个信息时代的社会,语文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学习与修养,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和对他们进行语言能力的培养,而且还要通过语文教学来健全、完善学生人格,陶冶其情操、规范其行为、净化其灵魂、激发其热情,努力营造新型师生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综上所述,要在语文教学中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就必须创设一个和谐、宽松、民主的教学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师生融洽的合作气氛中,让学生和谐发展。并且,教师还应相信学生的潜能,尊重他们的人格,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参与者,成为知识的探究者和构建主体。另外,教师还应不断加强自身学习,为每个学生创造动手、动脑活动的体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他们在和谐、自主活动的环境中,引发灵感,让他们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最终也会使师生关系朝着民主、平等、和谐的方向迈步,让教师与学生成为学习的最佳合作者。
其他文献
小学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将获得的数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作之中。应用数学知识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是学习数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也明确指出:小学数学要注意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因此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既是教学目的要求之一,又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
期刊
摘要数学学习要求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学生应当成为主动探索知识的“建构者”而不是“模仿者”。 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逐步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的世界的联系。  关键词数学学习 主动性 教学实践 反思    数学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学到一些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知识、思维与方法,解决现实的问题,同时感受到数学的意义和价值。我们要树立一种“大数学”
期刊
21世纪的今天,各项事业都在以一个迅猛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也以一个新的姿态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与社会发展是相互作用的,如果教育事业不能跟上社会的发展,那么必将会影响和制约社会的发展。“教书育人”这个自古研究的话题,在新的时代下有了新的、更深、更高的要求和含义,那就是“素质教育”,即学校应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让学生能成为人才。因此,这就需要学科上开全开足课程,
期刊
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三次重大的科技革命。第一次科技革命于18世纪60年代首先开始出现在英国;第二次科技革命开始于19世纪70年代几乎同时出现在美、德等几个先进国家;第三次科技革命于20世纪40年代末,首先兴起于美国,随后几乎席卷全球。第三次科技革命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科技革命。美国之所以成为当今世界最强大的国家主要是因为它首先开始第三次科技革命,其科技水平遥遥
期刊
反思,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一个人跌倒了,应该爬起来,但在重新出发之前,别忘了想想跌倒的原因,这样才会避免类似的错误,扫清前进的障碍。   ——题记     “老师,这下可完了,语文阅读题,好像和知识点没什么关系。我努力往知识点上去扣,也觉得扣不上。我都蒙了!”一位刚从中考语文考场上下来的同学见到我急得嚷嚷。我连忙安慰“没关系,凭你的语文功底错不了,准备下场考试吧!”可说完这句话,我自己的心里却一阵发
期刊
摘 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对于学习活动有重要意义。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要做到:在教学中要尽量举一些学生熟悉的实例,形象而又直观地引导学生去观察、分析、综合;其次应重视操作,发展学生兴趣;还要精心设疑,有疑问才能启发学生去探索。  关键词 观察能力、重视操作、兴趣培养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每个教师都十分
期刊
人们对感兴趣的事物,总会主动积极愉快地去接受它,而且会废寝忘食,乐此不疲地去探究它,语文是一门伸缩性比较大的学科,上下五千年,纵横千万里,你尽可以在文学作品中随意驰骋,所以要让学生学好语文,首当其冲的是培养学生这方面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学习起来就比较主动,轻松了。而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以课堂为核心,以课文为半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这样才能达到举一反
期刊
这几年,由于我连续带初三毕业班,从事毕业班的教学,碰到的考试可以说不计其数,每每考试成绩下来,为学生讲评试卷时,总有一种老生常谈感觉:有不少的考试题的内容、问题类型及具体知识点在上一次的考试中出现过,在上一次的试卷讲评中反复提到过,可学生的答卷上依然出错,影响了学习成绩不说,我还得再次劳神劳力、喋喋不休、耗时耗力地讲一遍,就是这样,学生也未必在下一次考试能答对。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大多数情况下,作为
期刊
长期以来我们总觉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虚无的东西,根本无法落到实处,只是说说而已,但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以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为出发点,也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放到了和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作为总体目标之一提出来,强调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有计划的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中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领和指导,用
期刊
数学学科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它没有语文学科的华丽多彩,没有美术学科的直观美感,没有音乐学科的优美歌舞,也没有体育学科的丰富活动,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就是严谨的分析推理和枯燥的计算,缺乏生动与激情,因此成为很多学生头痛的一门学科。那如何让数学学科成为学生喜欢和感兴趣的学科呢?这就要改进我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革,其中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去学习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动手操作,使学生各种感官都参与到学习中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