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儿童最日常、最普遍、最重要的学习方式,课外阅读无论在时间、空间、涉猎范围及自主支配度上,都比课内学习占据更大的优势,它对于学生的知识拓展、思维促进、语文素养以及精神发展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因此,我们必须对学生课外阅读状态投入更多的关注。
一、当前儿童课外阅读的现状
目前,课外阅读已经受到普遍重视,朱永新教授倡导的新教育也把阅读作为六大行动之首大力推进,随着营造书香校园工作的不断推进,各校形成了浓郁的阅读氛围,储备了丰富的阅读资源,开展着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阅读成为儿童每天的生活与学习方式。然而,关注儿童的课外阅读状态,不难发现其中依然存在着严重的弊端。
(一)阅读选择的盲目。由于对学情没有全面、客观的分析,对阅读材料没有清晰、准确的认识,对阅读推进没有科学、合理的规划,教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推荐具有普遍的盲目性。三年级的孩子抱着大部头的《西顿野生动物故事集》却在左顾右盼,因为大量难认的生字大大增加了阅读的难度,让人举步维艰,味同嚼蜡;许多高年级的孩子翻着《西游记》原版停滞不前,因为教师对个别学生的阅读能力大为激赏,强势推进,让人如读天书,苦不堪言;部分低年级的学生把老师推荐的绘本弃置一边,偷偷翻看自己带的《小猪唏哩呼噜》,因为这些孩子早就通过各种渠道认识了很多字,一本绘本几分钟就读完了,满足不了他们的阅读欲望。由于年龄限制,孩子们的阅历浅,品位受制,对书籍的选择也显示出盲目性,总是追逐流行,外面火什么,就读什么,也影响了他们的课外阅读效果。
(二)阅读评价的桎梏。评价是课外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考察与评估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与结果,对于学生保持兴趣、拓展范围、形成能力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但是,综观各校形形色色的阅读展示活动,几乎都是以写、画为主要呈现方式,读书小报、阅读留痕卡、个性化记录单,不过是换着名目的记录卡,一些学校要求学生每日暮省的方式竟然要做到一日一记,还要应展示要求做到字迹工整、排版合理、插画精美,既要量又要质,学生从单纯的阅读变成集编辑、美工、书写工作于一身,偶一为之还颇有兴趣,天天如此,试问,学生还有多少时间用于自主课外阅读?课外阅读的自由与酣畅何在?课外阅读是枷锁还是享受?自主课外阅读的兴趣与欲望尚存几分?
因此,我们必须关注儿童课外阅读的学习状态与生活质量,观照童心,因势利导,才能帮助儿童提高课外阅读效果,在阅读中滋养身心,成长智慧。“童化阅读”正是基于儿童课外阅读的学习与生活现状提出来的。
二、“童化阅读”的概念及策略
童化阅读,是指以儿童的课外阅读为研究对象,遵循儿童的阅读规律,尊重儿童的阅读心理,以快乐阅读、自由建构为前提,以帮助儿童提高课外阅读的学习与生活质量为目标,努力创造适合儿童的阅读条件,促进儿童智慧生成、素养提升,实现全人发展的适合儿童发展的课外阅读教学研究。
(一)荐读策略
课外阅读材料选择的适切度是提高儿童课外阅读学习效果的前提。内容过于高深、语言过于深奥、原型过于遥远,学生读不懂;内容过于简单、语言过于浅显、原型缺少魅力,学生不爱看。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儿童的阅读基础与能力、兴趣与缺失、习惯与范围,选择适合儿童阅读的优秀儿童读物进行推荐。
1.因人荐读。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只有走进这个世界,教学才能发生影响。相同学龄的不同儿童在阅读基础、阅读能力、阅读选择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我们应该对儿童的课外阅读进行科学的学情分析,既要面向群体,又要面向个体,才能为每一个孩子推荐适合的儿童读物。如一年级识字量大的学生,可以推荐他们读《大个子老鼠小个子猫》这类文字为主、插图为辅兼有拼音的书,高年级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涉猎原版《西游记》等较为浅显的古典白话小说,科技百科知识缺失的儿童可以用科普童话为之引路,阅读缺乏耐心的儿童可以用简短的童话故事逐步激趣。只有让每一个孩子都捧起适合自己读的书,课外阅读的自主学习才可能发生,阅读才不至于流于形式。
2.因时荐读。当阅读与儿童当下的生活水乳交融,就会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催化出超强的阅读冲动,催生出强烈的吸纳能力,形成高效应的阅读学习场。教师须顺应儿童的生活需要,紧跟时尚的脉搏,紧贴生活的磁场,增强时效意识,适时为孩子们进行补给性推荐,随时满足儿童的阅读需求。世博会资料、奥运小百科、节日文化等,都可以成为儿童课外阅读的美味佳肴。
3.因势荐读。舆论的影响、他人的潜移默化,往往使儿童在课外阅读时出现不同的阅读选择潮,儿童自身的身心发展,也使他们呈现出不同的阅读需要,教师要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发现儿童群体中这些或明或暗的潮流,因势推荐,因势利导。例如高年级时,大部分学生进入青春期,情窦初开给他们带来朦胧的憧憬与萌动,莫名的诱惑使他们开始读一些青春言情小说与网络小说,这时教师就应该顺应他们的心理需要,推荐学生阅读纯美的爱之启蒙系列丛书,如《永远的萨克斯》等,让学生与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展开心灵童话,实现精神重构,为学生这段驿动而美好的青春保驾护航。
(二)导读策略
1.关照情节,尊重儿童的阅读习惯。部分家长及教师认为,现在许多儿童的课外阅读只关注情节,走马观花,没有实效。其实不然,儿童对文本的认识总是内容架构在前,能力生成在后,无论阅读什么文学作品,关注情节往往是欣赏者的第一习惯,对情节发展和故事结局的期待,能激发出儿童空前的阅读热忱,一旦被内容吸引,总是手不释卷,一气呵成,读完方休。可见,学生在课外阅读时受情节牵引完成初读是符合儿童的阅读心理的。其时,学生已经完成了对文本的初读,不仅把握了主要内容,而且自主搭建了作品结构,理清了情节发展的顺序,为进一步深入阅读打下了基础。教师在导读中应该关照情节,尊重儿童的阅读习惯。可以采用各种设计,了解学生的阅读进程,呵护学生的阅读兴趣。
2.聚焦人物,提升儿童的精神品位。作家通过赋予人物迥异的性格,独特的行为,曲折的经历,来表述思想、凸显意趣。人物是作品灵魂的代言人,只有深入研究人物,直面人物内心,才能把握作品命脉。儿童的思维具有鲜明的具体形象特征,再加上生活阅历与阅读能力的限制,许多儿童对人物的认识只停留在情节上,所得肤浅而粗略。人物的形象是通过矛盾冲突,通过具体的场景、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细节逐步架构并丰满起来的,应该把儿童的阅读从关注大致情节巧妙地引向具体情境与具体细节,才能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触摸作品内核。
3.赏析语言,点亮儿童的阅读暗区。人物的形象、情节的发展、精神力量的辐射都是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实现的,长久以来,我们一直希望儿童能在阅读中关注语言文字,积累美的语言,获得审美体验,解开表达密码,提高语文素养。但是调查显示,80%以上的儿童在课外阅读时对情节与人物很感兴趣,对文本的语言不太关注。许多儿童坦言:如果没有教师要求,就不会关注文本语言,有时应老师的要求,一边阅读一边进行摘抄记诵,也由于知识经验和审美能力的局限,不能采集到真正的语言瑰宝,也不能领略到作品独特的语言魅力,单一地摘抄与诵读,更是让他们索然无趣。可以说,文本语言是儿童课外阅读的暗区。因此,教师应该给予适当的点拨与示范,帮助儿童剥开语言的表象,亲近语言丰美的内在,只有巧妙地交给儿童发现美的钥匙,才能洞开儿童的心灵之窗,使他们自主地、能动地发现美、欣赏美。
4.驻足留白,延伸文本的内在领空。国画作品中往往有许多留白,留白是以无胜有的艺术,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文学作品中也常常有这样的留白,这给儿童阅读提供了角色与情境的体验空间,想象是儿童的天性,儿童是天生的诗人,教师可以在儿童对情节、人物、情景有了全面认识之后,于无声处作文章,激发儿童展开想象,引领学生走进情境,引爆儿童的表达激情,开掘学生的言语源泉,引领儿童用头脑中鲜活生动的画面来丰厚文本,把这些留白变成学生言语的发生场,可以说,补白是学生在阅读中放飞自我的领空。
(三)促读策略
1.活动促读。活动是儿童基本的生活方式,活动的开放度、自由度、参与度决定其能充分解放儿童的肢体与心灵,点燃儿童的阅读激情,诱发儿童的交际欲望,成为儿童阅读的精神源流。调查显示:儿童在活动状态中,阅读兴奋度、思辩敏锐度、交际参与度都显著增高。难怪朱永新教授说:“要推动孩子阅读,搞活动是非常非常重要的。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对书的热爱。”学校可以组织各种各样的阅读活动,为学生阅读提供充裕的时间、分享的平台、展示的舞台。如读书论坛、与作家面对面、书本剧展演、阅读知识竞赛等。多元化的读书活动让学生动眼,动身,动手,动心,动情,尽情展示才情,分享智慧,再度品尝阅读的甜蜜,享受成长的喜悦。活动成为推进阅读,浓厚读书氛围的有效载体。
2.评价促读。评价是为了进一步浓厚学生阅读兴趣、提升阅读能力、丰厚语文素养、提高文化品位服务的。“怎么样有效地评价阅读情况,这个很重要。”正如朱永新教授所说,我们的评价方式应该从重结果向重全程过渡,从重数量向重质量转变,我们可以评选百佳书友,可以利用网站和BBS,让学生、家长、教师乃至社会参与互动评价,可以制订阅读星级标准,鼓励学生参照得星标准自评、他评、互评,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多角度、多元化的评价,带动自主阅读与学习的罗盘,引领与激励学生不断在阅读的道路上行走。
3.舆论促读。“做任何事情,一个好的氛围是很重要的。”积极的舆论、浓郁的氛围对儿童的课外阅读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活泼有趣的提示语、校园电视的“每周一星”、溢满书香的墙壁、升旗仪式的校长表彰、楼道走廊的名著展板,每一幢教学楼、每一条道路、每一个花坛、每一个雕塑、每一块石头,都可以成为一首诗、一本书,整个校园成为一个开放的图书馆,一个自由的阅览室,一个让学生诗意栖居的精神家园。
童化阅读,归根结底取决于教师自身的阅读积累、文化品位、服务意识与精神境界,每一个教师都应该捧起书来,静心阅读,应该关注学生,关注他们课外阅读的学习状态与生活质量,时刻观照儿童的生命成长状态,不断扩张儿童的阅读内需,才能为学生课外阅读的学习效果增量。
(陈凤,江苏省海门师范附属小学,226100)
一、当前儿童课外阅读的现状
目前,课外阅读已经受到普遍重视,朱永新教授倡导的新教育也把阅读作为六大行动之首大力推进,随着营造书香校园工作的不断推进,各校形成了浓郁的阅读氛围,储备了丰富的阅读资源,开展着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阅读成为儿童每天的生活与学习方式。然而,关注儿童的课外阅读状态,不难发现其中依然存在着严重的弊端。
(一)阅读选择的盲目。由于对学情没有全面、客观的分析,对阅读材料没有清晰、准确的认识,对阅读推进没有科学、合理的规划,教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推荐具有普遍的盲目性。三年级的孩子抱着大部头的《西顿野生动物故事集》却在左顾右盼,因为大量难认的生字大大增加了阅读的难度,让人举步维艰,味同嚼蜡;许多高年级的孩子翻着《西游记》原版停滞不前,因为教师对个别学生的阅读能力大为激赏,强势推进,让人如读天书,苦不堪言;部分低年级的学生把老师推荐的绘本弃置一边,偷偷翻看自己带的《小猪唏哩呼噜》,因为这些孩子早就通过各种渠道认识了很多字,一本绘本几分钟就读完了,满足不了他们的阅读欲望。由于年龄限制,孩子们的阅历浅,品位受制,对书籍的选择也显示出盲目性,总是追逐流行,外面火什么,就读什么,也影响了他们的课外阅读效果。
(二)阅读评价的桎梏。评价是课外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考察与评估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与结果,对于学生保持兴趣、拓展范围、形成能力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但是,综观各校形形色色的阅读展示活动,几乎都是以写、画为主要呈现方式,读书小报、阅读留痕卡、个性化记录单,不过是换着名目的记录卡,一些学校要求学生每日暮省的方式竟然要做到一日一记,还要应展示要求做到字迹工整、排版合理、插画精美,既要量又要质,学生从单纯的阅读变成集编辑、美工、书写工作于一身,偶一为之还颇有兴趣,天天如此,试问,学生还有多少时间用于自主课外阅读?课外阅读的自由与酣畅何在?课外阅读是枷锁还是享受?自主课外阅读的兴趣与欲望尚存几分?
因此,我们必须关注儿童课外阅读的学习状态与生活质量,观照童心,因势利导,才能帮助儿童提高课外阅读效果,在阅读中滋养身心,成长智慧。“童化阅读”正是基于儿童课外阅读的学习与生活现状提出来的。
二、“童化阅读”的概念及策略
童化阅读,是指以儿童的课外阅读为研究对象,遵循儿童的阅读规律,尊重儿童的阅读心理,以快乐阅读、自由建构为前提,以帮助儿童提高课外阅读的学习与生活质量为目标,努力创造适合儿童的阅读条件,促进儿童智慧生成、素养提升,实现全人发展的适合儿童发展的课外阅读教学研究。
(一)荐读策略
课外阅读材料选择的适切度是提高儿童课外阅读学习效果的前提。内容过于高深、语言过于深奥、原型过于遥远,学生读不懂;内容过于简单、语言过于浅显、原型缺少魅力,学生不爱看。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儿童的阅读基础与能力、兴趣与缺失、习惯与范围,选择适合儿童阅读的优秀儿童读物进行推荐。
1.因人荐读。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只有走进这个世界,教学才能发生影响。相同学龄的不同儿童在阅读基础、阅读能力、阅读选择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我们应该对儿童的课外阅读进行科学的学情分析,既要面向群体,又要面向个体,才能为每一个孩子推荐适合的儿童读物。如一年级识字量大的学生,可以推荐他们读《大个子老鼠小个子猫》这类文字为主、插图为辅兼有拼音的书,高年级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涉猎原版《西游记》等较为浅显的古典白话小说,科技百科知识缺失的儿童可以用科普童话为之引路,阅读缺乏耐心的儿童可以用简短的童话故事逐步激趣。只有让每一个孩子都捧起适合自己读的书,课外阅读的自主学习才可能发生,阅读才不至于流于形式。
2.因时荐读。当阅读与儿童当下的生活水乳交融,就会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催化出超强的阅读冲动,催生出强烈的吸纳能力,形成高效应的阅读学习场。教师须顺应儿童的生活需要,紧跟时尚的脉搏,紧贴生活的磁场,增强时效意识,适时为孩子们进行补给性推荐,随时满足儿童的阅读需求。世博会资料、奥运小百科、节日文化等,都可以成为儿童课外阅读的美味佳肴。
3.因势荐读。舆论的影响、他人的潜移默化,往往使儿童在课外阅读时出现不同的阅读选择潮,儿童自身的身心发展,也使他们呈现出不同的阅读需要,教师要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发现儿童群体中这些或明或暗的潮流,因势推荐,因势利导。例如高年级时,大部分学生进入青春期,情窦初开给他们带来朦胧的憧憬与萌动,莫名的诱惑使他们开始读一些青春言情小说与网络小说,这时教师就应该顺应他们的心理需要,推荐学生阅读纯美的爱之启蒙系列丛书,如《永远的萨克斯》等,让学生与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展开心灵童话,实现精神重构,为学生这段驿动而美好的青春保驾护航。
(二)导读策略
1.关照情节,尊重儿童的阅读习惯。部分家长及教师认为,现在许多儿童的课外阅读只关注情节,走马观花,没有实效。其实不然,儿童对文本的认识总是内容架构在前,能力生成在后,无论阅读什么文学作品,关注情节往往是欣赏者的第一习惯,对情节发展和故事结局的期待,能激发出儿童空前的阅读热忱,一旦被内容吸引,总是手不释卷,一气呵成,读完方休。可见,学生在课外阅读时受情节牵引完成初读是符合儿童的阅读心理的。其时,学生已经完成了对文本的初读,不仅把握了主要内容,而且自主搭建了作品结构,理清了情节发展的顺序,为进一步深入阅读打下了基础。教师在导读中应该关照情节,尊重儿童的阅读习惯。可以采用各种设计,了解学生的阅读进程,呵护学生的阅读兴趣。
2.聚焦人物,提升儿童的精神品位。作家通过赋予人物迥异的性格,独特的行为,曲折的经历,来表述思想、凸显意趣。人物是作品灵魂的代言人,只有深入研究人物,直面人物内心,才能把握作品命脉。儿童的思维具有鲜明的具体形象特征,再加上生活阅历与阅读能力的限制,许多儿童对人物的认识只停留在情节上,所得肤浅而粗略。人物的形象是通过矛盾冲突,通过具体的场景、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细节逐步架构并丰满起来的,应该把儿童的阅读从关注大致情节巧妙地引向具体情境与具体细节,才能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触摸作品内核。
3.赏析语言,点亮儿童的阅读暗区。人物的形象、情节的发展、精神力量的辐射都是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实现的,长久以来,我们一直希望儿童能在阅读中关注语言文字,积累美的语言,获得审美体验,解开表达密码,提高语文素养。但是调查显示,80%以上的儿童在课外阅读时对情节与人物很感兴趣,对文本的语言不太关注。许多儿童坦言:如果没有教师要求,就不会关注文本语言,有时应老师的要求,一边阅读一边进行摘抄记诵,也由于知识经验和审美能力的局限,不能采集到真正的语言瑰宝,也不能领略到作品独特的语言魅力,单一地摘抄与诵读,更是让他们索然无趣。可以说,文本语言是儿童课外阅读的暗区。因此,教师应该给予适当的点拨与示范,帮助儿童剥开语言的表象,亲近语言丰美的内在,只有巧妙地交给儿童发现美的钥匙,才能洞开儿童的心灵之窗,使他们自主地、能动地发现美、欣赏美。
4.驻足留白,延伸文本的内在领空。国画作品中往往有许多留白,留白是以无胜有的艺术,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文学作品中也常常有这样的留白,这给儿童阅读提供了角色与情境的体验空间,想象是儿童的天性,儿童是天生的诗人,教师可以在儿童对情节、人物、情景有了全面认识之后,于无声处作文章,激发儿童展开想象,引领学生走进情境,引爆儿童的表达激情,开掘学生的言语源泉,引领儿童用头脑中鲜活生动的画面来丰厚文本,把这些留白变成学生言语的发生场,可以说,补白是学生在阅读中放飞自我的领空。
(三)促读策略
1.活动促读。活动是儿童基本的生活方式,活动的开放度、自由度、参与度决定其能充分解放儿童的肢体与心灵,点燃儿童的阅读激情,诱发儿童的交际欲望,成为儿童阅读的精神源流。调查显示:儿童在活动状态中,阅读兴奋度、思辩敏锐度、交际参与度都显著增高。难怪朱永新教授说:“要推动孩子阅读,搞活动是非常非常重要的。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对书的热爱。”学校可以组织各种各样的阅读活动,为学生阅读提供充裕的时间、分享的平台、展示的舞台。如读书论坛、与作家面对面、书本剧展演、阅读知识竞赛等。多元化的读书活动让学生动眼,动身,动手,动心,动情,尽情展示才情,分享智慧,再度品尝阅读的甜蜜,享受成长的喜悦。活动成为推进阅读,浓厚读书氛围的有效载体。
2.评价促读。评价是为了进一步浓厚学生阅读兴趣、提升阅读能力、丰厚语文素养、提高文化品位服务的。“怎么样有效地评价阅读情况,这个很重要。”正如朱永新教授所说,我们的评价方式应该从重结果向重全程过渡,从重数量向重质量转变,我们可以评选百佳书友,可以利用网站和BBS,让学生、家长、教师乃至社会参与互动评价,可以制订阅读星级标准,鼓励学生参照得星标准自评、他评、互评,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多角度、多元化的评价,带动自主阅读与学习的罗盘,引领与激励学生不断在阅读的道路上行走。
3.舆论促读。“做任何事情,一个好的氛围是很重要的。”积极的舆论、浓郁的氛围对儿童的课外阅读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活泼有趣的提示语、校园电视的“每周一星”、溢满书香的墙壁、升旗仪式的校长表彰、楼道走廊的名著展板,每一幢教学楼、每一条道路、每一个花坛、每一个雕塑、每一块石头,都可以成为一首诗、一本书,整个校园成为一个开放的图书馆,一个自由的阅览室,一个让学生诗意栖居的精神家园。
童化阅读,归根结底取决于教师自身的阅读积累、文化品位、服务意识与精神境界,每一个教师都应该捧起书来,静心阅读,应该关注学生,关注他们课外阅读的学习状态与生活质量,时刻观照儿童的生命成长状态,不断扩张儿童的阅读内需,才能为学生课外阅读的学习效果增量。
(陈凤,江苏省海门师范附属小学,22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