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映:生活是马拉松,你要扬长避短\顺风而行

来源 :职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nengxian06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可掌握和不可预测往往是老板的驭人之术,但射手座的李映却是个肯接受员工管理的老板。
  李映喜欢大家帮他安排日程。了解他的人不是看他是否有空,而是根据事情的需要来确定他的时间。负责招聘的同事会跑到他跟前说:“Candy就那个时间有空,我就帮你排时间了。”在跟经理开会的时候,李映有时会滔滔不绝地控制不住自己的言谈,开会之前他就跟EMC中国研发中心人力资源总监Linda交代:“如果我说多了,一定记得提醒我。”Linda果然在他发言的过程中打断他,他才顿时发觉自己“又说多了”,于是自觉地停下来。
  李映评价自己是一个开放、理性、自控的领导。团队成员对他的评价是:宏观和逻辑思维能力强,平易近人。不拘小节。“他很open。以结果为导向。推行一件事情时,更关注最后的结果,过程给人很大的自由度。在安排工作的时候。他会主动找到你,把控方向,关注进度,不会过多关注细节。在组织活动的时候,他只要相信你的能力,事前过一遍计划,过程中就不再过问。过程中如果你有不同的想法,只要能说服他,他都会接受,没有等级观念。他善于帮助大家找到共同点,能求同存异,鼓励平等、主动地表达。”
  无论是工作或是做人,李映非常懂得如何“因势利导、顺势而为”的道理。他负责的云计算是当今互联网最能看到远大前景,却也最让人一头雾水的业务。这需要宏观思维,也需要敏感的洞察力,更要脚踏实地。李映虽然有骄人的学历背景,却仍认为自己并不是中国顶尖的技术人才,而是技术人才的管理者。技术人才需要领导者给予他们充分的尊重和自由度。也需要领导者指出前景并收放自如的艺术。而李映,是一个懂得管理艺术的人。看清自己
  李映1994年在清华大学拿到了机械工程学士学位和计算机科学学士双学位。然后分别于1996年和2000年获得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工程科学硕士和博士学位。这所大学致力于培养富有创造力的科学家和工程师,2011年被英国《时代高等教育》评为世界上最优秀的大学。排名超过了哈佛、牛津和麻省理工。
  李映在别人眼中已经是天之骄子,来到加州理工学院学习。李映更愿意从他人身上学习更多:“身边的牛人太多。我的内心不会那么骄傲,反而更能看到别人的优点。”
  博士毕业后,李映赶上了互联网和IT技术发展的高潮期,很多工作机会摆在他面前。李映分析了自己的优劣势,觉得自己虽然精于技术。但其实精于技术的能人还有更多。与其他技术人员相比,他的长处是人际沟通以及对商业的敏感。他觉得自己应该更适合从技术转向做管理。于是他加入了美国的Oracle公司,学习技术的同时学习一流的管理和创新流程。
  在美国,李映认识了现在EMC的集团主席范承工,范承工当时正在筹备回中国创办EMC研发中心。当时李映也在思考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在美国一流的大企业工作,工作很稳定,有安全感,却感觉变化太少,面临的挑战也少。
  EMC中国研发中心沟通与媒体关系专员Phoebe Wang评价李映是一个“越战越勇”的人:“Ying在管理上更偏向平和、民主,但他是属于喜欢挑战、越战越勇型的。”李映希望不断挑战自己职业的“舒适区”,当周围环境太过舒服时,自己的潜能也无法被激发出来。在Oracle时间太长,在工作中的各种挑战都能游刃有余地处理了,但成就感和自我提升的喜悦却没有那样强烈了。范承工将建立研发中心形容为一个“平地起高楼”的事业,将看到许多未知的领域。这些激流和挑战深深吸引着李映。
  “从2006年加入EMC到现在的这五年。看到研发中心从无到有、发展到今天千人以上的团队。大家在和睦融洽的关系中工作、生活并接受挑战,共同成长,团队的付出获得应有的回报,我觉得很有成就感。”
  
  捉大放小
  
  射手座的领导往往看似自由,甚至管理上是有些散漫的,但实际上李映是一个非常喜欢掌控方向、拿大主意的人。
  李映在工作中不喜欢过分关注细节,员工评价他更多是在营造一个更适合创新的环境和气氛。他喜欢思考战略方向,推动大家共同为团队的发展出谋划策,懂得依靠成员的智慧。李映现在主要负责的是EMC中国研发中心的云计算,在这样前沿的技术中,发展方向在哪里、客户需求是什么、如何推广应用,都非常需要领导者有前瞻的思维和商业洞察力。有团队成员评价:“Ying是一个很理性的人,决定之前需要很多数据和资料进行分析思考。他有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战略观,不允许方向上有偏误。”
  李映在面对压力时,很喜欢下围棋。他觉得围棋棋局犹如战场,要有大局观,更要有远见,知己知彼,洞察对手。这项爱好也跟他喜欢分析思辨有关。他说,棋局上的输赢不重要。对弈中,赢了固然高兴,输了也变得轻松,暂时遇到的困难只是整个过程中的一小步而已,无关大局。
  EMC的成员大多由高级技术人才构成,他们头脑聪明。同时个性也十足。管理这样一群聪明人的团队,像李映这样刚柔并济的管理方法很适用。
  李映很喜欢乔布斯的一句话“Stay Hungry,StayFoolish”。环境在变。人也在变,永远有未知的领域需要探索,在变化革新中挑战自己。成长和完善是永无止尽的追求。人们评价乔布斯独具个人魅力、追求完美主义、有艺术家气质,在团队中却很独裁。李映自认为当然不是个独裁者,但独裁与自由平等也并没有一定的好坏,只是适用于不同的环境。“乔布斯身边具有创意想法的人太多,他只是给这些想法指定了一个高标准的规则,他的独裁是用来在繁多的创新点子中制定规则,并追求完美。而平等开放的环境更适合我自己的团队。”
  当然,无论是目标导向、战略大局观,都需要用专业的技术能力做基础。EMC中国研发中心高级软件工程经理Danny Zhang回忆起初次见到李映,“第一印象他是EMC COE核心领导团队中体型最大、也最FAT的一位。为此,我们还曾经就如何卓有成效地进行瘦身做过深层探讨。”Danny将李映的FAT分解为F.A.T:“F是Fresh。几年来每次看到他,都是精力旺盛和乐观的样子。A是Aim,明确和坚定的目标。如果听过李映的Career talk,分析一下他的职涯可以看到,他基本每3年完成一次重要转变:从技术走向一线管理用了3年,又用3年成为独当一面的总监,3年后又成为COE的领军人。而每次转变发生后,他已经在开始制定新的目标并付诸行动。T是Talent,天资和才能。记得一次为期一周的公司领导力集中培训和研讨会上,在最后一天有一个验收抢答环节。几十道题目。覆盖了业内对手的财务数据、公司的战略要素、商业计划的手段和工具等方方面面。令人惊讶的是,一半的题目都被李映抢答成功,反应之快、答案之中肯、思路之清晰,至今难忘。”
  
  开放与斗志
  
  李映之所以喜欢在EMC工作,很大原因也是EMC有很类似美国的开放和畅所欲言的文化。“美国是个多元化的国家。很有包容性。相比美国团队和中国团队会议的时候就能看到差别。美国团队里每个员工都踊跃地抢话筒表达自己的见解,中国团队里明显的上下级关系,更多是领导发言。我在美国学习和工作多年,受到这种环境的浸染,也认为这是我追求的理想氛围。”
  李映回想起一次校园招聘会,与会的有他、集团主席范承工、人力资源总监狄巧。大家没有按照级别顺序回答问题,下面有学生提问,三个人都迫不及待地在台上抢话筒,回答、补充。他觉得这个场景很有意思。这是热情,是平等,更是每个人对这份工作的自我担当。
  在工作中,李映更喜欢主动型的员工。在会议中,他引导和鼓励大家多做头脑风暴,他也作为导师(menfor)参与到对员工一对一的指导中。午餐时间,他会询问员工有关研发中心发展的想法和建议,以便在决策中考虑更周全。也让大家工作得更加开心。
  李映认为,创新有三个要素:首先是人;然后是环境;最后是共同的目标。李映作为领导者,不一定要亲自参与到每一个创新的环节中,而是要发现优秀的人;为优秀的人创造可以开放交流的环境;为他们指出一个目标即可。团队成员评价李映的气场很强,李映将其解释为对工作的热情。有次大年三十的时候,他还在跟人力资源总监狄巧来回用邮件讨论招聘员工的事情。
  和许多射手座的人一样,李映热爱运动。尤其是竞技型的比赛,他享受其中竞争和全力以赴的热情和乐趣。他喜欢羽毛球、足球、篮球,大家有时还会凑在一起打台球。在比赛中,大家不会因为职位而有所差别。
  李映说,在运动中更能看出一个人的秉性,在比赛中需要关注和全力以赴,即便体力不太好了,还是要完全投入其中。主动性、策略、判断、坚韧和热情,都能在喜欢的运动中体现出来,这样也能判断每个成员在面对压力和竞争时的反应、是否会百分之百投入到团队协作中。
  谈到理想生活时,李映很希望能到束河那样人少而安静的古镇住上几个月,带上喜欢的书。看书、晒太阳,享受缓慢而静谧的生活。当然,理想生活就是达不到的状态,不是不喜欢,只是从长远来看未必适合。一个喜欢随时查收邮件的人,即便喜欢慢节奏的生活,也只是作为生活的调剂。时间久了,也会觉得无聊,不如享受当前充满挑战和变化的生活。
其他文献
视觉时代,色彩的作用不仅仅是抓住我们的眼球,它也是一种语言和情绪的表达。比如,蓝色代表沉静、红色代表热情、紫色代表高贵、白色代表纯洁……  职场中的我们,对颜色如此感性运用的机会也越来越多,比如给客户做提案的PPT、给老板做汇报的图表文件、给团队分享的重要资料等等,色彩不仅仅是美术设计的语言,也越来越成为我们工作中不能少的表达方式。  ,  只是,当这些色彩斑斓、图文并茂、并用颜色区分重点的文件只
期刊
何为公益?让资源流向匮乏的一方,流向最需要的一方,这便是了。把公益事业交给天秤座应该是适合的,他们追求祥和,但愿人人均衡,好像天生就有一颗“公正之心”。在这个公益事业备受质疑的时代,有一些人想尽了各种办法,要让世界变得公平些,为吃不饱的人们送去粮食,给怀才不遇的青年提供舞台。    康师傅:雪球从这里滚动    整个7月,公益机构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全民关注,然而,在这个疯狂的微博时代,社会公益化的总
期刊
对于商务人士来说,最大的优势是善于交流,最大的劣势是害怕独处,或者说害怕被冷落。    如果现在给你放假两天,没人陪你玩,你会怎么过?会白娱自乐得要死。还是孤独得要死?  每次过完五一的三天假,第四日早上醒来,突然感觉孤独了。节后两天是我们公司规定放年假,这两天从个人带薪年假中扣,结果是,老婆孩子要上班上学,朋友们都上班,除了同事,没人玩了。  想想也有很多年没有这样的机会了。以前的个人年假,公司
期刊
时间到了正午,AliIRe的肚子开始咕咕叫了。她打开一个网页,电脑上出现了一整页“欲望清单”:“我想到小星星披萨店里吃深盘披萨。”“我想到AmericanCupcake蛋糕店去吃胡萝卜蛋糕。”“我想到Asellina餐厅吃奶酪。”  这并不是推荐餐厅的网站,也不是食谱网站。这是Spoondate,一个以吃饭为主题的在线约会网络。在这家网站,用户用Facebook的账号进行登录,然后根据自己的饮食口
期刊
一般的职业规划师总是绕开乔布斯不谈,因为他是不规划的典范。但是,正是这些“不正经”的职业规划外的部分,带给了他魔力。    我知道自己在写一个专栏,而且是一堆人一起发表,所以当我准备写一个关于乔布斯的生平的时候,我多少有点忐忑——我不知道这一期的专栏会有多少人说到乔布斯一乔帮主生前每一次发布会都疯狂转载,而死后一周,他则像开了另一场发布会——关于梦想,关于天才,关于改变世界。如果世界上有外星人在观
期刊
品质感的困惑,在过去与现在或许只困扰少数人,但随着越多人成为创意工作者,依靠自己的作品生存与生活、而不再是简单完成一份任务,这个困惑将进入更多人的心中。    我们这一代人中,无论具体做什么、作品是什么形态,大都对品质感有着深刻的感受与困惑。典型的困惑是,尽管对作品充满信心,但又总觉得品质感未到位、还有改善空间,在两者之间纠结。我们不能简单地用“完美主义”来打消这种困惑,虽然完美二字的确是持续困惑
期刊
伴着很多人的共鸣成长的“杜拉拉”终于上演了大结局。这个早已成为表征的角色,让很多职场人在某种意义上找到了自我,而今,作为故事,《杜拉拉》已经有了结局,但作为职场,我们的理想还在继续。    作为“职场”的天然盟友词,“杜拉拉”从2007年诞生之日起,就让无数个人有了一个表象的对照,往大了说,她的出现,实际上反映了现代年轻人明确地思考自我的迫切意识,作为某种意义上浮躁价值观冲击下的对应,杜拉拉挖掘出
期刊
乔布斯的一生,经历了资源困境、人际关系困境、信息不明困境、趋势困境……职场生存,困境难免遇到,学不了乔布斯的天才,就学一下他的困境生存学吧。    乔布斯之死将注定成为延续数月的热门话题,他的传奇经历、他创造的无所不在的产品不断提醒大家他依旧存在。一部1997年的好莱坞老片《硅谷传奇》也重新被人们翻出来,出于娱乐性的需求,影片充满浪漫英雄主义的创业描述,甚至为突出乔布斯而可以把盖茨描写得像个跟班。
期刊
在任何组织里,一个以原则为核心的员工不会将责任推卸给领导;一个以原则为核心的领导不会将责任推卸给员工。    正面思维对于一个人的职业发展很重要。在别人都不看好的时候你看好,在别人都不愿做的时候你来做,在别人都不愿改变的时候你来改变,每一个在困难中的成就才会是你职业生涯中的精彩之笔。  我是个喜欢改变的人,一旦工作太过稳定我就会挑战自己寻找新的领域,但同时我又喜欢传承、纪律和体系,这是典型的做’H
期刊
我每次输掉标都会总结自己哪里表现不好,哪里表现出色。我真希望今后参加的投标就像淘宝的买家与卖家,给个好评就能拿到,给中评和差评要说明理由。     像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或者咨询类公司,总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投标。   所谓投标,就是有家企业想请专业公司做一个项目,但是根据企业规定或者国家规定,需要走招投标程序,几家竞争,然后内部打分,最高分者胜出拿到项目。一般通过投标来找专业公司的项目,都是大项目,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