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从“听戏”到“看戏”欣赏模式的转型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562403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09年中旬京剧《赤壁》在国家大剧院上演两次共20场,场面火爆,2010年5月第三度回归舞台。本文试分析京剧《赤壁》如何在流行文化与现代传媒的充斥下挣扎求存:该剧恢弘壮丽的场面点燃了观众看戏的激情,同时也借电影《赤壁》的“东风”造势,挑战了观众对戏剧功能及属性的想象极限。人们对京剧的欣赏模式从“听戏”到“看戏”发生了转变,这样的转型虽然引发了争议,但对京剧艺术的发展,却是有益的尝试。
  关键词:京剧 赤壁 听戏 看戏
  中图分类号:J82 文献标识码:A
  
  2008年岁末,大型新编史诗京剧《赤壁》由北京京剧院“移师”国家大剧院,连演10场的空前盛况和2万余人的观众接待量,打造出大剧院的“京剧演出之最”;2009年3月该剧登上了被称为“世界十字路口”的纽约时代广场,广场上8块大屏幕同时响起中国京剧的皮黄腔;历经磨练的《赤壁》于2009年4月在国家大剧院再次上演10场,场面依旧火爆;经过了前两轮演出的精致打磨,《赤壁》于同年7月,再演10场;2010年5月《赤壁》在国家大剧院进行“第三度回归”。曾几何时,我们还在为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京剧艺术面临阵地失守的困境而忧心忡忡,如今《赤壁》载着豪情壮志的曹孟德与飘然而至的孔明与周郎,潇潇洒洒地为京剧正了名,告别了“叫好不叫座,门庭冷落”的处境。我们禁不住要反思京剧《赤壁》是如何在流行文化和现代传媒的充斥下挣扎求存,将京剧这门“小众”艺术带到广阔的大众面前的?让我们循着《赤壁》的一路烽烟,仔细打量。
  一 借恢弘壮丽的场面“火烧”《赤壁》?
  编剧蔡赴朝截选了6段最具戏剧冲突和故事张力的历史截面来演绎《赤壁》——铜雀兴兵、舌战群儒、结盟定计、泛舟借箭、备战借风、火烧赤壁,“英雄义、儿女情、家国爱”就此铺陈展开。曾执导过400余部作品的“高产导演”张继钢,由“奥运赛场”转战“赤壁战场”,充分利用大剧院庞大的舞台,展现了波澜壮阔、气势雄伟的浩大场面。为了营造视觉效果,该剧启用了30余轨吊杆、91盏电脑灯、48米纵深空间;与此同时设置了4幕18米宽、14米高的手工绘制的舞台软景,具有透视效果的软景,打造出多重视觉空间;舞台上6块车台同时运作,金碧辉煌的铜雀台可以在30秒内消失,高大挺拔的廊柱瞬间“移动”10余米,庞大的战船半分钟内登场亮相,舞台因此成了魔术般的“变形金刚”,此景堪称大剧院舞台调度之最。
  《赤壁》大幕拉开之际,“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一段由缓入急的琵琶曲先声夺人,传统京剧的“上场门”在乐声中居然动了起来;一字排开的30余位汉代宫娥翩翩起舞,随着门的移动依次而出。宫廷悬高而设,汉献帝与群臣欢宴,铜雀盛景让人耳目一新。回味整个开场过程,音乐、舞台、灯光巧妙配合,营造出电影“推镜头”般的视觉奇效。
  在“舌战群儒”一幕中,诸葛亮背对观众缓步踱入舞台,一边将头高高昂起,一边慢慢转身傲视群儒,颇具深意的背影成就了京剧史上的第一次背着亮相。气势豪迈的百面“曹”旗,迎风飘扬,铺天盖地的猎猎旌旗表现出“大兵压境”的危急。之后诸葛亮借东风之时,旗帜方向瞬间发生了变化,东风突降、战势突变的关键时刻在“旌旗”的演绎下让观众完全进入剧情。该剧在京剧特有元素“旌旗”上下足了功夫,歌剧院纵深48米的空间也首次全部启用,此时的舞台更像是一幅流动着的画卷。
  “泛舟借箭”更是充满了诗情画意。一轮皓月映照着滚滚长江,前景中一叶扁舟载着几分风流潇洒的孔明与周郎,后景是豪气纵横的曹孟德在威武浩荡的古船上横槊赋诗,与众将楼船夜宴,悠扬清丽的交响乐尽显人物道骨仙风,还未开唱就已透出几分悠远禅意,三国英雄人物历经沉浮展现于舞台之上,充满了东方神韵。满天的飞箭更如神来之笔,“矢箭如蝗”的视觉冲击力远甚于隔着屏幕观看电影《十面埋伏》中设置了重重特效的暗箭。同时“草船借箭”既带给观众整体的纵览式体验,又带来微观的体验,稻草人和发箭士兵以舞蹈动作给予观众直接的视觉感受。
  最后的“火烧赤壁”,千里烈焰惊现于舞台之上,观众们亲眼目睹一艘大船灰飞烟灭,尤为震撼。五光十色、美轮美奂的舞台创意幻化出一幅大江东去淘尽的英雄史诗篇章。
  京剧《赤壁》所呈现出的优美场景与浪漫意境构成了该剧最大的卖点,它恢弘壮丽的场面算得上戏剧界的一大景观;创造者投入大量精力营造场面,点燃了观众的激情,告别了过去“一桌两椅”式的京剧演绎方式
  二 借电影《赤壁》的东风?
  也许只是巧合,从公元208年长江赤壁(今湖北赤壁西北)发生赤壁大战,到2008年7月电影《赤壁》全国热映,12月京剧《赤壁》在国家大剧院上演,其间相隔了整整1800年的时间。对于公元208年的三国来说,期间发生的故事已成为名垂千史的佳话。
  2008年7月吴宇森斥巨资打造的历史题材影片《赤壁》,首映4天票房即收1.08亿元,突破了中外大片的最高纪录。尽管人们对于电影《赤壁》的艺术造诣反响褒贬不一,但其气势恢弘的古代战争场面确实令人震撼不已。凭着大导演、大明星、大投入、大制作——这几个“大”,电影《赤壁》获得了丰厚的票房收入,成为了商业运作上成功的典范,在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也许不得不承认:《赤壁》算得上是一部“好看”的电影。
  当人们在茶余饭后津津乐道地褒贬电影《赤壁》中的大导演、大明星、大制作时,京剧《赤壁》主动出击,借电影《赤壁》的市场效应,反其道行之以占领市场。京剧《赤壁》不但启用了大导演、大明星、大制作,还打出了温情怀旧的广告语:“1800年前,你错过了历史;1800年后,你依然可以与他们运筹帷幄,叱诧风云,京剧《赤壁》——梦回三国,岂容错过。”一句“与他们运筹帷幄”更拉近了观众与剧中人物的距离,观看京剧而又富有浪漫气息,足够吊起观众的胃口。
  我们看到京剧《赤壁》的人物虽有脸谱但力避符号化,甚至于一改传统京剧剧本中的诸葛亮、周瑜等形象,有意思的是戏中诸多人物形象怎么看都与电影《赤壁》有几分相似,京剧《赤壁》似乎成了一出精彩的“古装新戏”。著名收藏家马未都观后感慨道:“《赤壁》让我有种看‘好莱坞’大片儿的感觉。”多层次的舞台设计,让传统京剧舞台有了电影“蒙太奇”般的镜头感,展现了多空间叙事的“强大功力”。诚然,拿我们的国粹与好莱坞大片相提并论不免有些不妥,但毫无疑问可以借感于京剧《赤壁》挑战了观众对戏剧的功能及属性的想象极限。
  三 从“听戏”到“看戏”欣赏模式的转型
  古时候,戏曲常常在广场、寺庙、草台或院坝上演出;成千上万的观众聚拢听戏,人声鼎沸。艺人们为了不让戏剧淹没在喧嚣之中,煞费苦心寻求突出自我存在和影响的有效手段,他们摸索出用说、唱、舞等多种手段扮演角色,表演一个完整故事的艺术方式。综合“唱念做打”来演绎故事,这样的艺术形式远离生活、变异生活,却又来源于生活。而在“唱念做打”四功之中,又以“唱”为梨园中人最为器重的,京剧史上出过数以百计的班社,绝大部分是老生或旦角挑班,老生、旦角都是卖唱工为主。戏迷们对于所听之戏往往烂熟于胸,演员在台上唱,戏迷们跟着摇头晃脑,精彩之处“好”声一片。老北京人去戏园都说“听戏”,还没有人说要去“看戏”。
  当戏园变成了国家大剧院这样的世界顶级剧院;当观众经历保卫森严的安检,茶水零食嘴一切都拒之门外;当戏迷踏进3层楼2000余观众席的金碧辉煌的歌剧院时,原先那般“戏者戏也”的心情也变得肃穆起来。
  演出开场之际,我们发现勾红抹绿的脸谱、如浪花翻滚的长髯、镶金绣银的戏衣与观众还是保持了太远的距离,以至于这些特有的元素都没有印象中的夸张,要想领略“手、眼、身、法、步”是对观众眼神的考验。于是在舞美方面,《赤壁》将铜雀台、战船都搬上了舞台,同时还利用高科技将10万狼牙箭从舞台上空飞射下来,巨大的战舰在舞台上解了体,江流险峰、军营山寨、登楼饮酒等原先需要观众根据唱词联想的情境,都真实地展现在观众面前。特别是在“泛舟借箭”一场中,充满帝王将相之气的“无敌舰队”与小小的乌篷船在视觉上产生了强烈的对比,这一出静态的场面替代掉了“草船借箭”中所有动态的故事,画面开始叙事了。
  此外,与传统三国戏不同的是,编剧蔡赴朝对剧情做了“瘦身”,剧情变了,唱腔变了,老生,小生、花脸同时开唱,经常被神化的“诸葛亮借东风”的段落被弱化了,该剧最终展现出“一将功成万骨枯”的反战主题。听惯传统三国戏的老戏迷们无论如何也得睁开双眼,因为烂熟于心的唱词已经“不走寻常路”,4个半小时的演出在视觉上的刺激绝不亚于听觉上的;而对于那些根本听不懂唱词的“70后”、“80后”、“90后”观众而言,一边关注着滚动的字幕,一边欣赏角色,一边惊羡于绚丽的布景,两个眼睛恐怕还不够使。
  四 引发的争鸣
  21世纪舞台技术的发展速度已经超乎了我们的想象。先进的舞台机械,全电脑操作系统,服装、化妆、音乐、音响、道具、布景、灯光等的运用效果足以让人眼花缭乱。于是,有学者开始质疑京剧《赤壁》这样的大制作将戏曲中最富特色的虚拟性和夸张性的表演淹没了,观众的注意力过多地吸引到了绚丽的舞台布景上:过去“一桌两椅”式的老戏也能够驾驭极简主义,素凭几把桌椅和一道帷幕,调动起五湖风雨、万里关山,在咫尺之间创造无限天地。那么,我们到底超越了古人吗?
  再说前段时间各大电视台热播的新《红楼梦》、新《三国》,让人们对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的热情点燃了一把火。四大名著正通过戏剧、影视为载体,以当代历史视界为窗口,站在新的历史高度,对其所代表的当代文化属性进行延展性挖掘。四大名著改编成的京剧,既是历史语境的重现,也是当代视野的解读,并契合了不同时代需求的当代价值属性。运用新颖的传播手段和方式打造京剧四大名著,不仅能实现了母本的价值,还原传统文化精神,也能多元地展现这种改编和传播的当代特质,体现人们当代心理思维下的整合性审美取向。从清代嘉庆道光之交到现在,共有80余种京剧“红楼戏”,当时的京剧艺术受到舞台、观众、经济等多方面的制约,也因此形成了时空的局限;如今我们正处在一个多元文化交融的语境下,传统和现代因素并存,重新演绎京剧“红楼戏”似乎更能体现当代语境下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新解读,而如何重新演绎红楼,新版电视剧《红楼梦》开了头,京剧《红楼梦》或许能借鉴一下京剧《赤壁》由“听戏”到“看戏”欣赏模式的转型。
  戏剧本身就是一种包容广泛、花样繁多的综合性艺术,正如中国京剧院院长吴江所言:“京剧从形成的时代起,就是博采众长,有一种王者心胸,京剧文化不是排他文化,它什么都可以吸收,京剧是真正多元的、满足不同观众需求的大剧种,它一直都很年轻。”过去,看戏是为了使平素过着单调枯燥日子的百姓(抑或达官贵人),能在观剧时感受到种种意想不到的精神刺激,如今当人们的精神娱乐生活日益丰富时,我们为何不能让“听戏”转向“看戏”,让我们的官能更积极地调动起来,让京剧文化的内涵更为饱满,让更多的年轻一代体验到国粹的芬芳,让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由于有了京剧的再创作而逐渐外化,也使得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性更加显著……京剧《赤壁》让我们听到了国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声声喝彩,看到了国粹绽放的绚烂光芒,京剧艺术创作的道路任重而道远,我们希望这样的掌声可以持续得更久、更响、更坚定。
  
   参考文献:
   [1] 和宝堂:《画说京剧》,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2] 徐城北:《京剧的知性之旅》,当代中国出版社,2009年版。
   [3] 沈伯俊:《三问电影〈赤壁〉》,《文艺研究》,2009年第6期。
   [4] 小水:《对京剧〈赤壁〉的几点疑问》,《文艺报》,2009年2月17日。
   [5] 赵:《梨园春色满〈赤壁〉》,《光明日报》,2009年1月6日。
   [6] 吕绍刚:《京剧一直都很年轻》,《人民日报》,2009年1月16日。
   [7] 饶道庆:《京剧“红楼戏”叙录》,《红楼梦学刊》,2010年第2期。
  
   作者简介:倪洋,女,1979—,上海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工作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其他文献
摘要苏东坡诗词的内容与风格是具有多样性的,特别是他在贬谪黄州期间有着与宋代科学家沈括一起收集民间验方、编写《苏沈良方》以济世救人的特殊经历,使他对于中华的养生理论有了深刻的颖悟,也因此养生诗成了苏东坡诗中的一个重要类别。苏东坡的养生诗不但记录着他的养生理论,也记录着苏东坡对平凡生活的哲思,具有特殊的思想内涵。  关键词:苏东坡 养生诗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宋代大诗人苏
期刊
摘要拟话本发展到明末清初时达到成熟,其中冯梦龙的“三言”、凌初的“二拍”被公认为是拟话本小说创作的巅峰。但就在拟话本不断完善并达到巅峰的同时,其衰落的祸根也已种下。清朝初年,拟话本由于内容空洞、结构僵化、缺乏创新开始出现衰落的迹象,并很快退出了文学舞台。  关键词:拟话本 巅峰 衰落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拟话本是中国文人模仿话本形式编写的小说,其体裁与话本相似,文章首
期刊
摘要熊琏是清中叶著名女词人,其才学不凡却婚姻不幸,一生郁悒。因此,她的词常流露出惶然无依的身世之感,以及对命运不公的怨愤不满,体现出可贵的自我意识。同时,她的目光又能超越个人的困境,破除男女性别的局限,为更多失意才人鸣不平,将女性词的情感境界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关键词:熊琏词 凄惶 怨愤 自我意识 性别  中图分类号:I207.23 文献标识码:A    一 凄凉无依的身世之感  熊琏,字商珍
期刊
摘要传统儒学重义轻身,重纲常伦理轻个体生命,对传统士人的思想、行为乃至政治法律制度、民族的文化性格心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壬午殉难是明前期士人生命实践的极致的悲剧演绎。被边缘化的庄子人性学思想,对生命自由、自然本性的追求具有终极的价值意义。  关键词:生命观 方孝孺 人性 文化反思  中图分类号:B21 文献标识码:A    士人阶层是中国古代的知识阶层,士人的思想文化史就是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史,士
期刊
摘要赵翼是清代乾嘉时期著名文人,其诗风雄丽奇恣、独抒性灵,对后世诗歌创作有较为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赵翼诗风 独抒性灵 清代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赵翼(1727-1814),字云崧,号瓯北,清代乾嘉时期著名文人。赵翼一生著述宏富,文史兼通:作为诗人,他与袁枚、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诗家”。《瓯北诗集》收录其诗达4883首;作为史学家,他与钱大昕、王鸣盛齐名,所著《廿二
期刊
摘要张大千先生是载誉世界的国画大师,但他却痴迷传统戏剧音乐艺术。由于张大千在国画艺术上取得了震撼世界的骄人成就,其在音乐欣赏、戏剧评论、民族音乐学理论、乐器乐画收藏、传统戏剧脸谱等方面的高深修养被掩盖起来了,除其少数学者、朋辈对先生在与川剧、京剧界大师的交往中产生的名人逸闻有见诸报端外,先生在中国传统音乐方面的广博修养鲜为人知。本文从其家族生活背景的文化传统因素方面略做分析,以图加深我们对这一文化
期刊
摘要中医古籍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息息相关。对古医籍命名方式的探析,不仅可以体现中医学术认识的深化和发展水平的提高,而且能够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文化 古医籍书名 命名规律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书名是书籍作者对自己作品的概括,其语言受到时代、社会、文化、学科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中医古籍书名的特点尤为鲜明,用语多哲理之词,虽文采飞扬,寓
期刊
摘要本文以韩礼德的功能语法为理论指导,尝试对唐诗《送友人》的两个英译文进行功能语篇分析和对比,重点比较“概念功能”、“人际功能”、“语篇功能”方面的异同。对比表明,系统功能语法理论所提出的语言纯理功能,可以和语言的三大系统即逻辑、语法和修辞系统有机地联系起来,既可以分析研究语言也可以分析比较语篇,还可以帮助译者把握理解原文,有利于翻译批评家们把宏观的翻译标准进行细化、量化,使翻译译文评判客观化、科
期刊
摘要本文分析了英汉习语的文化内涵及其差异的原因,探讨了习语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策略。指出实际翻译时,应根据翻译目的和翻译对象,灵活运用归化、异化及两者相结合的翻译方法,做到既忠实于原习语文化内涵,又符合译文语言规范的和谐统一。  关键词:习语 文化内涵 归化 异化 和谐统一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习语是经过人们时代相传而约定俗成的语言形式。它包括成语、谚语、俗语和典故等,集各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红楼梦》人物对话中称谓语英译的对比分析,详细阐述了中英称谓文化的差异及其对翻译所造成的困难,深入探讨了异化和归化策略在杨氏和霍氏英译本中的应用,并指出二者的利弊。笔者认为,随着跨文化传播的不断发展,未来的翻译实践会呈现出以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趋势。  关键词:红楼梦 称谓语 翻译 异化与归化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红楼梦》素来被誉为中国明清文化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