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称谓语翻译赏析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ue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红楼梦》人物对话中称谓语英译的对比分析,详细阐述了中英称谓文化的差异及其对翻译所造成的困难,深入探讨了异化和归化策略在杨氏和霍氏英译本中的应用,并指出二者的利弊。笔者认为,随着跨文化传播的不断发展,未来的翻译实践会呈现出以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趋势。
  关键词:红楼梦 称谓语 翻译 异化与归化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红楼梦》素来被誉为中国明清文化历史的全息图,细致入微地描绘了四大家族的盛衰荣枯。其中人物几百余,作者生动真实地构建了一个纷繁复杂的人际称谓系统。其中各种称谓语的使用大致遵循四项原则,即:宗法、等级、礼仪、情感(孙炜,1991)。宗法原则决定亲属称谓语的使用,等级原则制约社会地位称谓语的选用,礼仪原则规约了敬谦语的使用,而情感原则决定了在不同场合说话人如何选择恰当的词语来表达对听话人或所指对象的爱憎(刘泽权,2006)。对《红楼梦》称谓系统的研究一直是文化学和社会学的热点,而其中人际称谓的翻译恰好反映了中西文化的差异和交锋,是文化翻译研究的典型案例(冯庆华,2006)。时下,《红楼梦》较为流行的两个英译本是杨宪益夫妇的A Dream of Red Mansions和霍克斯及其女婿闵费德的The Story of the Stone.
  谈及文化翻译,不可忽视的是一直以来的“归化(domestication)”与“异化(foreignization)”之争。二者最早是由美国翻译家韦努蒂提出的。本文依据韦努蒂对翻译策略的划分,围绕宗法、等级和礼仪三原则,从《红楼梦》原文中选取若干具有代表性的话语片段,对比分析上述两英译本对其中称谓语的不同处理情况。
  二 宗法原则——亲属称谓语
  亲属称谓语是反映人们血缘或婚姻关系的一套特殊的语言符号。受封建宗法礼教的影响,汉语的亲属称谓不仅区分了父系和母系、直系和旁系,更表明尊卑辈分和长幼顺序,表现出分类精细、名目繁多、语义明晰的特点。譬如在《红楼梦》第三回中,王熙凤当着贾母的面夸赞林黛玉:“……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儿……”,一句话道出了中国封建社会男尊女卑、内外有别的家庭亲疏关系。汉语称谓系统强调男性继嗣的重要性,孙女即儿子的女儿和外孙女即女儿的女儿,在汉文化里是不能等同视之的。而英语亲属称谓系统并无直旁男女之分,不管“孙女”还是“外孙女”,都称为“Granddaughter”。这里就出现了词汇空缺的现象。
  王熙凤笑道:“……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儿……!”(第三回)
  杨译:“…She doesn’t take after her father,son-in-law of our Old Ancestress,but looks more like a Jia…”
  霍译:“…She doesn’t take your side of the family,Grannie.She’s more like a Jia…”
  我们发现,杨、戴译文和霍克斯的译文中都没有出现“granddaughter”一词,而是通过转换表达方式,增加一些原文中没有的词来克服由词汇不等值而引发的翻译问题,巧妙地传达了作者的意图和源语的文化内涵,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在汉文化中,亲属称谓语除了表示血缘和婚姻关系之外,还可用于社交场合来称呼非亲属,如“牛哥”、“大妹子”等,以此来缩小交际双方的距离,收到良好的交际效果。这种亲属称谓语的泛化现象,是汉语特有的,因其表示的是一种虚拟关系,所以又叫拟亲属称谓语。在《红楼梦》中这样的例子俯拾皆是。
  刘姥姥笑道(对周瑞家的):“我的嫂子,我见了她,心眼儿爱还爱不过来,那里还说的上话来!”(第六回)
  杨译:“My dear sister!”Granny Liu beamed.“I was struck all of a heap at sight of her and didn’t know what I was saying.”
  霍译:“My dear,”replied Grannie Liu with a laugh,“when I saw the pretty little darling sitting there,I took such a liking to her that my heart was too full to speak.”
  刘姥姥为了获得对方的好感,以“嫂”称之。杨、戴本着“信”的原则,忠实地翻译此处,保留了源语的文化内涵。霍克斯将该处称谓进行归化处理,迎合了英美读者的思维方式——在英语国家,对于亲属关系以外的人使用亲属称谓是不符合习俗的(田慧刚,1998)——但同时也牺牲了该称谓背后的民族文化内涵。
  三 等级原则——社会地位称谓语
  顾名思义,社会地位称谓语表明了个人在社会交际中的地位和身份。《红楼梦》里的大家庭内部存在着严格的等级制度,称呼和排辈颇为讲究,因此,社会地位称谓语的使用频率颇高。下文中,聪明伶俐的小红玉一连用了7个含有“奶奶”的称谓语,将我国封建礼教的等级观念表现得淋漓尽致。
  红玉道:“平姐姐说:我们奶奶问这里奶奶好。原是我们二爷不在家,虽然迟了两天,只管请奶奶放心。等五奶奶好些,我们奶奶还会了五奶奶来瞧奶奶呢。”(第二十七回)
  在《红楼梦》中,“奶奶”一词指的是各大家族中晚辈男主人的妻子,是仆人对主人的尊称。按照礼规,仆人提及主人时,无论涉及到多少人,也无论同一个人被提及多少次,都必须使用恰当的尊敬语来表明其社会或家庭地位。而在英国,人们相互之间无论职位高低,辈分大小,均可以名相称。这种文化之间的悬殊给翻译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杨译:“She said,‘Our lady sends her compliments to Her Ladyship.Our Second Master is away from how now,so Her Ladyship shouldn’t worry over a couple of days’delay.When the Fifth Mistress is better,our lady will come with her to see Her Ladyship’…”
  霍译:“She said he was to tell them:‘Our lady hopes your lady is well and she says that the Master is away at present and may not be back for another day or two,but your lady is not to worry;and when the lady from the West Lane is better,our lady will come with their lady to see your lady’…”
  不难看出,杨译基本遵循以源语文本为归宿的异化策略,尽量保留了各称谓的文化内涵。读者能够从译文中体会到汉语称谓的具体细腻、重视血缘亲疏关系的特色。霍氏沿用其一贯的归化策略,所得译文通顺地道,但却牺牲了汉语称谓的文化特征。
  四 礼仪原则——礼貌称谓语
  礼貌称谓语即带有尊敬或谦逊色彩的称谓语。它是语言的共性。但是汉语中存在一种富有民族特色的礼貌现象,即贬己尊人。这一礼貌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在国人心目中被教化成道德范畴的观念了”(顾曰国,1990)。如称呼对方亲属时,为表示尊敬,在其称谓前加上“令、贵、高、尊、贤”等敬辞。而对他人称呼自己的亲属时,则在称谓前加上“家、舍、小、拙、贱”等谦辞。譬如《红楼梦》第十五回,北静王水溶与贾政的谈话中就出现了敬谦语的使用现象。
  (水溶……向贾政笑道):“令郎真乃龙驹凤雏,非小王在世翁前唐突,将来‘雏凤清于老凤声’,未可量也。”贾政忙陪笑道:“犬子岂敢谬承金奖。赖蕃郡余祯,果如是言,亦荫生辈之幸矣。”水溶又道:“只是一件,令郎如是资质……昔小王曾蹈此辙,想令郎亦未必不如是也。若令郎在家难以用功,不妨常到寒第……”贾政忙躬身答应。(第十五回)
  杨译:“Your son is truly a dragon’s colt or young phoenix…”
  “My worthless son does not deserve such high praise,”rejoined Chia Cheng…
  “There is one thing,however,”cautioned the prince,“Because your son is so talented…I went astray in this way myself and suspect your honorable son may do the same.If he finds it difficult to study at home,he is very welcome to come as often as he likes to my humble house…”
  霍译:“but I venture to prophesy that this fledgling of yours will one day‘sing sweeter than the parent bird’…”
  “My son is doubtless unworthy of the compliment…”
  “There is only one drawback in possessing such charm,”said the prince.“This used at one time to be the case with me,and I suspect is now the case with your son.If he does find difficulty in working at home,he would be very welcome to come round to my palace…”
  相比之下,英语礼貌称谓较为简单,尊称系列主要用于王室和贵族,并没有面向亲属称谓的专有尊称。上例中,“令郎”是北静王对贾政儿子宝玉的尊称,杨氏将其先译作“your son”,表明该称谓词的指代关系,然后借鉴英国尊称的惯例,译为“your honorable son”,尽可能地向读者传递该称谓词的文化内涵。霍氏采用了归化译法,分别用“this fledgling of yours”、“your son”和“he”来翻译“令郎”,译文通顺易懂,但却丧失了原文中的尊他文化。
  另一方面,英语礼貌称谓中极少有谦称。西方人提倡自我表现和自我肯定,并不会通过贬低自己向对方表示恭敬。上例中的“犬子”是贾政对自己儿子的谦称,而“寒第”是北静王对自己府邸的谦称。在英语里找不到对应词。杨氏将“犬子”译作“my worthless son”,舍弃原语的意像而保留其文化内涵,恰当地传达了贾政的谦恭之情。而在“寒第”的处理上,笔者认为,可以考虑用脚本注释法来弥合译出中的文化缺失,即对“my humble house”加注——“refers to the Prince’s Palace. It is a tradition in ancient China for a man to understate his property.”霍氏沿用其一贯的归化译法,将“犬子”和“寒第”分别译作“my son”和“my palace”,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却牺牲了称谓语附载的文化信息。
  五 结语
  综上,杨氏译本主要采取异化策略,而霍氏译本则表现出归化的倾向,二者各有利弊。异化的翻译策略有助于保留原文的语言和文化特色,为读者呈现异域的风土人情,但是译作显得不自然和不熟悉。归化的翻译策略使译文符合目的语的表达习惯,容易为读者所接受,但同时也牺牲了大量的文化附载信息。若站在跨文化交流的立场上,异化策略凸显优势。异化有意保留了源语的表达方式和语篇规范,并在适当场合选择晦涩的文体,有利于读者了解原文的内容和风格。当然,在实际翻译中,把源语的语言规范统统强加给目的语读者也是不现实的,这时可以采取适当的方法,如上文提到的脚本注释等,来加以弥合。总之,笔者认为,随着跨文化交流的发展,各民族之间相互了解的愿望日益强烈,翻译活动也会相应地呈现出以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发展趋势。
  
   注:本文由陕西理工学院校级科研项目“文化专有项的中英翻译研究”资助(项目编号:SLGQD0776)。
  
   参考文献:
   [1] Gu,Yueguo.Politeness phenomena in modern Chinese.Journal of Pragmatics,1990.
   [2] Hawkes,David and John Minford,1973-86(trans.)The Story of the Stone,by Cao Xue-qin and Gao E.Harmondsworth:Penguin.
   [3] Venuti,Lawrence.The Translators’Invisibility:A History of Translation.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1995.
   [4] Yang Hsien-yi and Gladys Yang.1978-80(trans.)A Dream of Red Mansions,by Cao Xue-qin and kao Ngo.Peking:Foreign Languages Press.
   [5] 曹雪芹、高鹗:《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
   [6] 冯庆华:《红译艺坛——〈红楼梦〉翻译艺术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7] 刘泽权:《从称谓的翻译看文化内容的传播》,《燕山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8] 孙炜:《〈红楼梦〉的亲属称谓》(下),《红楼梦学刊》,1991年第1期。
   [9] 田慧刚:《中西人际称谓系统》,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年版。
  
   作者简介:张敏,女,1982—,河南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工作单位:陕西理工学院大学。
其他文献
摘要金源文宗元好问因金末“崔立碑”一事屡遭后世訾议,而回护者亦不在少数。本文认为,为元氏辨诬者论点失偏,遗山政治有污可为定论。金末士人于本朝政权出现离心倾向,在这种历史语境中,遗山的政治选择理应为后世学者提供一个较以往朝代相对宽松的评价余地。另外,从遗山无意殉国、有意殉道的自觉选择中,我们亦应当从文化的高度给予公正评价。  关键词:元好问 崔立碑 气节 历史语境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
期刊
摘要苏东坡诗词的内容与风格是具有多样性的,特别是他在贬谪黄州期间有着与宋代科学家沈括一起收集民间验方、编写《苏沈良方》以济世救人的特殊经历,使他对于中华的养生理论有了深刻的颖悟,也因此养生诗成了苏东坡诗中的一个重要类别。苏东坡的养生诗不但记录着他的养生理论,也记录着苏东坡对平凡生活的哲思,具有特殊的思想内涵。  关键词:苏东坡 养生诗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宋代大诗人苏
期刊
摘要拟话本发展到明末清初时达到成熟,其中冯梦龙的“三言”、凌初的“二拍”被公认为是拟话本小说创作的巅峰。但就在拟话本不断完善并达到巅峰的同时,其衰落的祸根也已种下。清朝初年,拟话本由于内容空洞、结构僵化、缺乏创新开始出现衰落的迹象,并很快退出了文学舞台。  关键词:拟话本 巅峰 衰落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拟话本是中国文人模仿话本形式编写的小说,其体裁与话本相似,文章首
期刊
摘要熊琏是清中叶著名女词人,其才学不凡却婚姻不幸,一生郁悒。因此,她的词常流露出惶然无依的身世之感,以及对命运不公的怨愤不满,体现出可贵的自我意识。同时,她的目光又能超越个人的困境,破除男女性别的局限,为更多失意才人鸣不平,将女性词的情感境界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关键词:熊琏词 凄惶 怨愤 自我意识 性别  中图分类号:I207.23 文献标识码:A    一 凄凉无依的身世之感  熊琏,字商珍
期刊
摘要传统儒学重义轻身,重纲常伦理轻个体生命,对传统士人的思想、行为乃至政治法律制度、民族的文化性格心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壬午殉难是明前期士人生命实践的极致的悲剧演绎。被边缘化的庄子人性学思想,对生命自由、自然本性的追求具有终极的价值意义。  关键词:生命观 方孝孺 人性 文化反思  中图分类号:B21 文献标识码:A    士人阶层是中国古代的知识阶层,士人的思想文化史就是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史,士
期刊
摘要赵翼是清代乾嘉时期著名文人,其诗风雄丽奇恣、独抒性灵,对后世诗歌创作有较为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赵翼诗风 独抒性灵 清代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赵翼(1727-1814),字云崧,号瓯北,清代乾嘉时期著名文人。赵翼一生著述宏富,文史兼通:作为诗人,他与袁枚、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诗家”。《瓯北诗集》收录其诗达4883首;作为史学家,他与钱大昕、王鸣盛齐名,所著《廿二
期刊
摘要张大千先生是载誉世界的国画大师,但他却痴迷传统戏剧音乐艺术。由于张大千在国画艺术上取得了震撼世界的骄人成就,其在音乐欣赏、戏剧评论、民族音乐学理论、乐器乐画收藏、传统戏剧脸谱等方面的高深修养被掩盖起来了,除其少数学者、朋辈对先生在与川剧、京剧界大师的交往中产生的名人逸闻有见诸报端外,先生在中国传统音乐方面的广博修养鲜为人知。本文从其家族生活背景的文化传统因素方面略做分析,以图加深我们对这一文化
期刊
摘要中医古籍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息息相关。对古医籍命名方式的探析,不仅可以体现中医学术认识的深化和发展水平的提高,而且能够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文化 古医籍书名 命名规律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书名是书籍作者对自己作品的概括,其语言受到时代、社会、文化、学科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中医古籍书名的特点尤为鲜明,用语多哲理之词,虽文采飞扬,寓
期刊
摘要本文以韩礼德的功能语法为理论指导,尝试对唐诗《送友人》的两个英译文进行功能语篇分析和对比,重点比较“概念功能”、“人际功能”、“语篇功能”方面的异同。对比表明,系统功能语法理论所提出的语言纯理功能,可以和语言的三大系统即逻辑、语法和修辞系统有机地联系起来,既可以分析研究语言也可以分析比较语篇,还可以帮助译者把握理解原文,有利于翻译批评家们把宏观的翻译标准进行细化、量化,使翻译译文评判客观化、科
期刊
摘要本文分析了英汉习语的文化内涵及其差异的原因,探讨了习语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策略。指出实际翻译时,应根据翻译目的和翻译对象,灵活运用归化、异化及两者相结合的翻译方法,做到既忠实于原习语文化内涵,又符合译文语言规范的和谐统一。  关键词:习语 文化内涵 归化 异化 和谐统一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习语是经过人们时代相传而约定俗成的语言形式。它包括成语、谚语、俗语和典故等,集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