枳壳挥发油包合工艺的优化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yi8708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研究枳壳挥发油的β-环糊精包合工艺,并建立可靠的测定包合率的方法。[方法]挥发油包合采用研磨法,检测方法为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ACE-C18(4.6 mm×50 mm,1.8 μm),以甲醇-水(75∶2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10 nm,柱温25 ℃,流速1 ml/min。[结果]枳壳挥发油最佳包合工艺为10倍量β-环糊精,挥发油与无水乙醇1∶1混匀,研磨30 min,60 ℃烘干。[结论]包合工艺稳定,质量可控。HPLC法测定枳壳挥发油中柠檬烯含量、计算包合率的方法快速准确、可靠,可作为枳壳挥发油包合率的测定方法。
  关键词枳壳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工艺优化
  中图分类号S5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06-065-03
  枳壳始载于《雷公炮炙论》,为芸香科植物酸橙Citrus aurantium L.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未成熟果实。枳壳挥发油具有促进胃排空和加快肠蠕动,对CaCl2、Ach及磷酸组织胺引起的痉挛性收缩有明显的松弛作用,且能减少胃酸量及对抗大鼠幽门结扎性溃疡的形成。枳壳挥发油中主要成分是柠檬烯。临床上,柠檬烯具有抗肿瘤、治疗胆囊炎等作用。另外,挥发油中另一重要成分芳樟醇,具有防腐、抗菌、抗病毒和镇静等作用[1]。
  将枳壳挥发油制备成β-环糊精包合物,多数学者测定挥发油包合率的方法基本均为水蒸气再蒸馏包合物法重回收挥发油计算包合率,且测定挥发油多用气相色谱法[2],而该试验采用HPLC法测定挥发油中柠檬烯的含量,计算挥发油包合物,为枳壳挥发油包合率的测定提供高效、简便、精确的方法。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仪器 安捷伦高相液相色谱仪;岛津UV-2401PC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超声波清洗机(宁波新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分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仪器(上海)有限公司)。
  1.2试剂试药 枳壳购自石家庄市诚信中药材有限公司;色谱甲醇;分析甲醇(北京化工);无水乙醇(北京化工);柠檬烯标准品(上海源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纯度为98%,批号YF0225SA14)。
  1.3试验方法
  1.3.1 枳壳挥发油的提取。称取适量枳壳药材,粉碎成最粗粉,加4倍量水,连接挥发油提取装置,加热回流提取至挥发油不再增加时(约4 h),停止加热,放置0.5 h,收集挥发油,用无水硫酸钠脱水干燥,备用。
  1.3.2 挥发油包合方法。采用研磨法包合挥发油,取一定量的β-环糊精,将挥发油用适量无水乙醇溶解,缓缓加入β-CD中,边加边研磨,再缓慢加入相当于β-环糊精3倍量的水研磨成糊状,持续研磨一定时间后,适当温度烘干,将干包合物研磨成细粉,即得[3]。
  1.3.3 包合物中挥发油含量的测定。
  1.3.3.1 高效液相色谱条件。色谱柱为ACE-C18(4.6 mm×50 mm,1.8 μm),以甲醇-水(75∶25)为流动相,流速 1 ml/min,检测波长210 nm,柱温25 ℃[4-5]。
  1.3.3.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柠檬烯对照品0.076 0 g,置于50 ml容量瓶,甲醇溶解,定容,摇匀,即1.489 6 mg/ml。精密移取上述溶液5 ml,置于50 ml容量瓶,甲醇溶解,定容,摇匀,过滤,即得。
  1.3.3.3 挥发油样品的制备。精密吸取挥发油0.5 ml,置于5 ml容量瓶,甲醇溶解,定容,摇匀。精密吸取1 ml置50 ml容量瓶,甲醇定容,摇匀。精密吸取1 ml置10 ml容量瓶,甲醇定容,摇匀,即得。
  1.3.3.4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β-CD包合物0.1 g,精密称定,置于25 ml容量瓶,加入甲醇20 ml,超声处理30 min,取出,放置至室温,甲醇定容,摇匀,过滤,即得。
  1.3.3.5 检测波长的确定。取“1.3.3.2”项下制备的对照品溶液,以甲醇为空白,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200~400 nm波长范围内进行波长扫描。
  1.3.4 方法学考察。
  1.3.4.1 线性关系考察。分别精密吸取0.149 0 mg/ml的对照品溶液2、6、10、14、18 μl,按“1.3.3.1”色谱条件进样。以峰面积Y为纵坐标、进样体积为横坐标,绘制柠檬烯对照品的标准曲线。
  1.3.4.2 精密度试验。取0.149 0 mg/ml的对照品溶液,进行精密度试验,按“1.3.3.1”色谱条件操作,连续进样6次,测定峰面积并计算RSD值。
  1.3.4.3 稳定性试验。取“1.3.3.4”项下制备的供试品溶液,于0、2、4、6、8、10、15、20、25 h进样,通过测定峰面积,计算RSD值。
  1.3.4.4 重现性试验。取同一批枳壳挥发油包合物6份,每份0.1 g,精密称定,按“1.3.3.4”项制备供试品溶液,按“1.3.3.1”色谱条件进样测定,通过测定峰面积,计算RSD值。
  1.3.4.5 加样回收率试验。精密称取已知柠檬烯含量的枳壳挥发油包合物6份,分别精密加入2 ml的浓度为1.489 6 mg/ml的对照品溶液,加入甲醇18 ml,按“1.3.3.4”制备供试品溶液,按“1.3.3.1”色谱条件测定其含量,计算平均加样回收率和RSD值。
  1.3.5 正交试验。通过查阅文献,挥发油包合的常用方法有饱合水溶液法[6]、研磨法[7]、超声法[8]3种,试验采用研磨法考察包合工艺。选择β-CD用量、油:乙醇、研磨时间、烘干温度4个因素为影响枳壳挥发油研磨法包合的主要因素,每个因素设定3个水平,进行L9(34)正交试验(表1)。
  2.1枳壳挥发油的提取 按“1.3.1”方法操作,得到的枳壳挥发油为淡黄色,香气浓郁,提取率约为2.0%。   2.2检测波长的确定 由图1可知,柠檬烯在210 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故选择210 nm作为检测波长。
  图1 柠檬烯紫外光扫描吸收光谱图2.3方法学考察
  2.3.1 线性关系考察。由图2可见,柠檬烯对照品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151.45X-14.125(R2=0.999 9),表明当柠檬烯进样体积在2~18 μl范围内峰面积与进样量呈线性关系,即浓度在0.029 8~0.268 2 mg/ml范围内峰面积与质量浓度线性关系良好。
  图2 柠檬烯对照品线性关系曲线2.3.2 精密度试验。按照“1.3.4.2”操作,经过计算得峰面积RSD值为0.99%,表明试验精密度良好。
  2.3.3 稳定性试验。按照“1.3.4.3”操作,通过计算得供试品溶液柠檬烯峰在25 h内峰面积RSD值为1.11%,表明供试品溶液在25 h内时稳定的。
  2.3.4 重现性试验。按照“1.3.4.4”操作,通过计算得柠檬烯峰面积RSD为0.76%,表明该供试品处理过程和分析方法均具有很好的重现性。
  2.3.5 加样回收率。从表2可以看出,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423 5%,RSD值为1.37%,表明该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枳壳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含量测定。
  表2 加样回收率试验结果
  2.4 正交试验由表3直观分析结果显示A2B1C2D3为最佳工艺,由方差分析(表4)得出各因素对包合率的影响程度为A>D>B>C,其中β-糊精用量(A)对试验结果有显著性影响。结合各因素水平对试验结果影响的效应曲线(图3),确定枳壳挥发油环糊精包合的最佳工艺为A3B1C2D3,即挥发油与环糊精的用量比为1∶10、挥发油与无水乙醇比例为1∶1、研磨时间为30 min、烘干温度为60 ℃。
  2.5包合工艺的验证性试验 由于确定的最佳提取方案,在正交设计表中未出现,需进行工艺验证性试验。按最佳包合工艺,取挥发油2份,进行工艺验证,工艺验证结果(表5)经计算RSD值为0.15%,证明此包合方法结果稳定可靠,可用于制备枳壳挥发油包合物,其高效液相谱图如图4所示。
  图4 柠檬烯对照品(a)、枳壳挥发油(b)、供试品(c)色谱图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枳壳挥发油最佳包合工艺为10倍量β-环糊精,挥发油与无水乙醇1∶1混匀,研磨30 min,60 ℃烘干。该试验建立了高相液相色谱法测定枳壳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中柠檬烯含量的方法,从而计算包合率的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了方法学验证。证明此方法简单快速,且精密度高、回收率好,所得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枳壳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中柠檬烯含量的测定。而且经过稳定性试验证明,挥发油在25 h内稳定,再次证明了枳壳挥发油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的可行性。因此,该方法可以代替水蒸气再蒸馏枳壳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计算包合率的方法,为挥发油环糊精包合率测定提供更为准确,可靠的检测方法。
  参考文献
  [1] 舒尊鹏,胡书法,翟亚东,等.中药枳壳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7):8-9.
  [2] 潘馨.气相色谱法测定绿衣枳壳中柠檬烯的含量[J].海峡药学, 2004, 16(5): 68-69.
  [3] 师白梅,严建业,王元清,等.当归、枳壳挥发油的提取与包合工艺研究[J].中南药学,2012,10(6):401-405.
  [4] 张瑞伦,张庆,徐世艾.HPLC 法测定留兰香油中柠檬烯[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743-744.
  [5] 滕建业.枳壳促进胃动力化学物质组的筛选及作用机理研究[D].沈阳:辽宁中医药大学,2011.
  [6] 杨小催,柯雪红,陈锦富,等.石菖蒲挥发油包合工艺及包合物稳定性研究[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0,21(2):202-205.
  [7] 张贻昌,黄桂福,笪贤伟,等.参附益心颗粒挥发油包合物的制备[J].中药材, 2010,33(12):1956-1957.
  [8] 林三清,陈智蕊,杨红艳,等.广藿香挥发油包合物制备方法的比较研究[J].中成药,2009,31(12):1944.
其他文献
摘要全量麦草旋耕还田机插秧栽培是一项具有资源再利用、培肥农田、节省劳力、保护环境轻简稻作技术。文章根据迟熟中粳水稻品种扬育粳2号品种特性,从培育壮秧、麦草还田、大田管理等方面阐述该品种采用全量麦草旋耕机插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扬育粳2号;全量麦草旋耕还田;机插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06-051-02  扬育粳2号是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农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抗寒丹参机理及物质基础。[方法]以抗寒丹参和普通丹参为材料,采用大田栽培试验,利用KMnO4标准溶液滴定法测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愈创木酚法测POD活性、NBT还原法测SOD活性、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可溶性多糖含量,研究抗寒丹参和普通丹参形态、叶片和根茎的抗氧化酶活性和可溶性多糖含量的差异,探讨抗寒丹参机理及物质基础。[结果]在形态上,抗寒丹参叶片浓绿而厚实,受冻害地上部分不枯萎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甜玉米5种种植模式间经济效益的差异。[方法]以迪甜6号为材料,研究甜玉米一年一茬、一年两茬栽培以及甜玉米与小麦、蔬菜(马铃薯、辣椒)间套复种的5种种植模式的种植效益。[结果]甜玉米一年两茬栽培以及甜玉米与小麦、蔬菜(马铃薯、辣椒)间套复种的种植效益均高于甜玉米单作;一年两茬种植效益最高,两茬合计93 937.5元/hm2,抛去平均投资18 480 元/hm2,纯收益增加41 610
期刊
摘要下载NCBI数据库中的动物胰蛋白酶基因的氨基酸序列,用CLUSTAL X2程序进行序列比对,用MEGA3.1软件中的Neighborjoining法构建系统发育树。序列分析表明,胰蛋白酶氨基酸有多处保守基序,且保守性较高,最典型的保守序列有催化三联体结构:His(组氨酸)-Asp(天冬氨酸)-Ser(丝氨酸)以及含有6个保守的半胱氨酸形成3对肽内二硫键。另外,此序列还具有特异性的底物结合位点,
期刊
关键词菊花;花色嵌合体;差异蛋白质组;双向电泳;质谱分析  中图分类号S18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06-087-03  收稿日期20141126花色是观赏植物最重要的经济性状之一,花色的形成涉及体内复杂的生理代谢过程,受基因型及环境因素影响而呈现丰富多彩的花色表型[1]。近年来,有关观赏植物花色变异机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核酸分子水平上,如采用定量PCR技术探讨不同花色品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脱落酸(Abscisic acid,简称ABA)分解途径关键酶基因(CYP707A)的特性,以期为揭示ABA调控梨花芽休眠进程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根据已公布的梨基因组数据库,通过本地blast的方法获得梨基因组CYP707A序列,运用DNAMAN软件设计引物,获得‘黄花梨’的2个脱落酸8’羟化酶基因的CDS序列,分别命名为PpCYP707A4(Genbank登录号:KP27
期刊
摘要[目的]为了解新疆昆仑雪菊中的痕量元素含量大小,并探索最佳消解昆仑雪菊酸体系和方法。[方法]采用不同混合酸进行微波消解,运用原子吸收光谱(AAS)法测定了样品中钾、钠、钙、镁、铁、铜、锰、镍、硒、铅、铬、镉12种痕量元素,进行了加标回收率试验。 [结果]采用硝酸(HNO3)-双氧水(H2O2)混合酸消化体系微波消解样品,测定的结果相对标准偏差为0.72%~3.06%,各元素的加标回收率为95.
期刊
摘要:以陕西省S村为例,分析了影响该城中村失地农民就业的主要因素:地方政府对失地农民就业缺乏整体设计,失地农民自身缺乏长期的就业观念,就业环境不良,农村职业教育缺失等。并就加快S村失地农民就业提出了4点建议:地方政府加强对失地农民就业的制度支持,完善失地农民就业的经费保障,积极拓宽就业渠道,提升失地农民就业能力。  关键词:失地农民;就业;城中村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
期刊
摘要[目的]为了研究高维露在葡萄上的应用效果。[方法]在田间自然的土壤气候条件下,采用田间对比的试验方法,进行葡萄树喷施高维露应用试验。[结果]喷施高维露可明显提高葡萄树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并能使病树叶片复绿到基本近于正常叶片水平。喷施高维露后,单穗重增加,整体产量可提高14.8%~20.2%。它能较好地改善果品品质,提高果实内维生素C、糖分含量和果酸含量。[结论]高维露在葡萄上应用具有明显的增产效
期刊
摘要[目的] 构建含 GFPLC3B 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方法] 从 HEK293 细胞中提取总 RNA,以反转录得到 cDNA 为模板,根据 Gen Bank 公布的人源 LC3B 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通过 PCR 方式扩增目的基因,将基因和 pcDNA3.1GFP 载体双酶切后,通过 T4 连接酶将基因连接到 pcDNA3.1GFP 载体上,得到 pcDNA3.1GFPLC3B真核表达载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