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四川省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的深入,在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语文教学工作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中考语文作文所占分值比重更充分说明了写作的重要性。当前中学生写作思路上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学生写作水平与能力的提高。从中学生写作的思路入手,强调打开学生写作思路的重要性,不仅关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而且关乎学生语言表达和个人文学素质的提高。同时在中考的压力下,如何打开学生写作的思路,是每一个担任语文老师写作教学时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对此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探讨
关键词:语文写作 灵感 主题 素材
夏丏尊先生说:“写作法则没有而有用”。这就是说,作文教学应该以写作行为为经,以写作技术知识为緯,来作探究。而写作行为的产生,则应该以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为前提。毋庸赘言,当前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最令老师和学生头疼的,莫过于教作文和写作文了。作文真的难吗?对没有掌握写作的一般规律的学生来说,确实难。不过,要是用写作的一般规律打开了学生的写作思路,作文也就不在话下了。
语文教师如何用写作的一般规律帮助学生打开写作思路呢?一般来说,语文教师首先要整理能够帮助学生的一般写作规律,然后进行专项训练,最终形成打开学生写作思路和帮助学生顺畅作文表达的链条。
一、能运用到中小学作文教学中的一般写作规律,不外乎“灵感”、“主题”和“素材”。灵感是写作的驱动,也是写好作文基础;主题是写作的灵魂,好的作文一定是以有灵魂的生命而存在;素材是写作的骨血,作好文的过程就是将素材精雕细琢的过程。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笔者认为,从激发灵感入手,帮助学生自我提炼作文主题,归类整理并取舍素材,是比较有效的作文教学法。
唐朝的白居易响亮地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口号。虽然他所说的是读书人要有对现实社会的关切、对改造社会、促进社会进步的一种责任和使命。但是,这句话其实也道出了写作灵感的来源。灵感根植在“时”和“事”中,学生身处“时”和“事”中时,心有所想、口有欲言,也就获得了不易察觉的灵感。不过,很可惜的是,学生往往没能抓住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的火花,导致作文中无话可说或是空话连篇。其实,每个人都需要表达,尤其需要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语文教师要在作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灵感,就是要让生活场景在学生的脑海之中再现,并进一步引导他们将当时的真实想法用文字表达,也就是“我手写我心”。当然,如果能够帮助养成学生真实地记日记的好习惯,作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灵感必将容易得多。
二、主题最容易被学生忽略。学生写作文的时候,冥思苦想“写什么”“怎么写”,却很少有人去想“为什么写”。忽略了主题的作文,要么是记流水账,要么是拼凑字数。这样的作文自然也就一团糟糕。当然,要要求学生像文学大家一样有鲜明的主题意识,也是不可能的。对中小学生来说,只要稍微具有一点明确的主题意识也就够了。作文教学中,比较直接有效的主题提炼法,就是教会学生用一个词语进行概括提炼。这个词语就是前文所说的真实想法,比如:写记叙文,可以提炼出“快乐”、“伤心”、“气愤”、“委屈”等;写说明文,可以提炼出“可爱”、“实用”、“雄伟”等。提炼出类似词语以后,帮助学生事事围绕核心词语、物物不离核心词语,那写出来的文章自然也就有了灵魂。
三、归类整理素材的训练,与其说是作文思维的训练,还不如说是写作技法的训练。平时写作文,学生总是感觉没有东西可写。真是没有东西可写吗?其实不然,甚至可以说是因为学生积累的东西太多、想写的东西也太多,只是无从下笔而已。这就需要在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归类整理写作素材的技巧了。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素材归为几类,然后再依据主题的需要、表达的需要进行取舍,也就帮助学生理清了写作的思路。比如写景,可以按照季节将景物分类,也可以更细致一些将每个季节独特的景物按照远景近景或上中下的层次分为小类,然后再选取最能表现核心词语的景物进行写作。这样,一篇文章就在学生心中了,如果是用表格来归类整理素材的话,那这篇文章其实也就跃然纸上了。
作文教学或许是一直困扰中小学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每个语文教师都在致力于攻克这个难题,而实际教学中,各人用的方法不同,教学的收效也不同。笔者仅是从自身的作文教学实践中获得的一点体会予以总结,至于是否对他人有益,却还需用实践来检验。
关键词:语文写作 灵感 主题 素材
夏丏尊先生说:“写作法则没有而有用”。这就是说,作文教学应该以写作行为为经,以写作技术知识为緯,来作探究。而写作行为的产生,则应该以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为前提。毋庸赘言,当前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最令老师和学生头疼的,莫过于教作文和写作文了。作文真的难吗?对没有掌握写作的一般规律的学生来说,确实难。不过,要是用写作的一般规律打开了学生的写作思路,作文也就不在话下了。
语文教师如何用写作的一般规律帮助学生打开写作思路呢?一般来说,语文教师首先要整理能够帮助学生的一般写作规律,然后进行专项训练,最终形成打开学生写作思路和帮助学生顺畅作文表达的链条。
一、能运用到中小学作文教学中的一般写作规律,不外乎“灵感”、“主题”和“素材”。灵感是写作的驱动,也是写好作文基础;主题是写作的灵魂,好的作文一定是以有灵魂的生命而存在;素材是写作的骨血,作好文的过程就是将素材精雕细琢的过程。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笔者认为,从激发灵感入手,帮助学生自我提炼作文主题,归类整理并取舍素材,是比较有效的作文教学法。
唐朝的白居易响亮地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口号。虽然他所说的是读书人要有对现实社会的关切、对改造社会、促进社会进步的一种责任和使命。但是,这句话其实也道出了写作灵感的来源。灵感根植在“时”和“事”中,学生身处“时”和“事”中时,心有所想、口有欲言,也就获得了不易察觉的灵感。不过,很可惜的是,学生往往没能抓住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的火花,导致作文中无话可说或是空话连篇。其实,每个人都需要表达,尤其需要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语文教师要在作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灵感,就是要让生活场景在学生的脑海之中再现,并进一步引导他们将当时的真实想法用文字表达,也就是“我手写我心”。当然,如果能够帮助养成学生真实地记日记的好习惯,作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灵感必将容易得多。
二、主题最容易被学生忽略。学生写作文的时候,冥思苦想“写什么”“怎么写”,却很少有人去想“为什么写”。忽略了主题的作文,要么是记流水账,要么是拼凑字数。这样的作文自然也就一团糟糕。当然,要要求学生像文学大家一样有鲜明的主题意识,也是不可能的。对中小学生来说,只要稍微具有一点明确的主题意识也就够了。作文教学中,比较直接有效的主题提炼法,就是教会学生用一个词语进行概括提炼。这个词语就是前文所说的真实想法,比如:写记叙文,可以提炼出“快乐”、“伤心”、“气愤”、“委屈”等;写说明文,可以提炼出“可爱”、“实用”、“雄伟”等。提炼出类似词语以后,帮助学生事事围绕核心词语、物物不离核心词语,那写出来的文章自然也就有了灵魂。
三、归类整理素材的训练,与其说是作文思维的训练,还不如说是写作技法的训练。平时写作文,学生总是感觉没有东西可写。真是没有东西可写吗?其实不然,甚至可以说是因为学生积累的东西太多、想写的东西也太多,只是无从下笔而已。这就需要在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归类整理写作素材的技巧了。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素材归为几类,然后再依据主题的需要、表达的需要进行取舍,也就帮助学生理清了写作的思路。比如写景,可以按照季节将景物分类,也可以更细致一些将每个季节独特的景物按照远景近景或上中下的层次分为小类,然后再选取最能表现核心词语的景物进行写作。这样,一篇文章就在学生心中了,如果是用表格来归类整理素材的话,那这篇文章其实也就跃然纸上了。
作文教学或许是一直困扰中小学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每个语文教师都在致力于攻克这个难题,而实际教学中,各人用的方法不同,教学的收效也不同。笔者仅是从自身的作文教学实践中获得的一点体会予以总结,至于是否对他人有益,却还需用实践来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