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数学解题错误的原因和减少解题错误的方法浅论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gh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小学到初中,知识本身对学生的要求大幅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错误,因此对错误原因进行系统分析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教师可以通过错误发现学生的不足,从而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其次,错误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揭示了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最后,错误对学生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不断尝试的结果。本文拟对初中学生数学解题错误原因和减少解题错误的方法作粗浅分析。
  
  一、解题错误的原因分析
  
  学生能顺利正确地解题,表明其在观察、分析问题、提取运用相应知识的环节上没有受到干扰或者克服了干扰。如果在上述环节不能排除干扰,就会出现解题错误。就初中学生解题错误而言,造成错误的干扰来自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小学数学的干扰;二是初中数学前后知识的干扰。
  
  1、小学数学的干扰
  在初中一开始,学生学习小学数学形成的某些认识,会妨碍他们学习代数初步知识,使其产生解题错误。
  例如:在小学数学中,解题结果常常是一个确定的数,受此影响,学生在解答下述问题时常出现混乱与错误。原题是:=|a|4,=|b|2,求a+b的值。学生在解答问题时,受结果是一个确定数的影响得a+b =6。暴露出其思考过程受到上述干扰的痕迹。
  又如:在小学减法运算中被减数比减数大的认识根深蒂固,刚进初一时有这么一道题2+2-3,部分学生一看到2-3这一部分,就说这道题无法完成,足见小学数学对初中数学的干扰之深。
  总之,初中开始阶段,学生解题错误的原因常可追溯到小学数学知识对其新学知识的影响,讲清新知识的意义(如用字母表示数)、范围(正数、0、负数)、方法(代数和、代数方法)与旧知识的不同,有助于克服干扰、减少错误。
  
  2、初中数学前后知识的干扰
  例如:在学有理数的减法时,教师反复强调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因而在3-7中7前面的“一”是减号给了学生深刻的印象,紧接着学习代数和,又要强调把3-7看成3与负7之和,“一”又成了负号。学生不禁产生到底要把“一”看成减号还是负号的困惑,这个困惑如不能很好地消除,学生就会产生运算错误。
  又如:了解不等式的解集以及运用不等式基本性质3是不等式教学的一个难点,学生常常在这里犯错误,其原因就是受等式性质2以及方程的解是一个数的干扰。事实也证明,把不等式的有关内容与等式方程式及方程的相应内容以比较,使学生理解两者的异同,有助于学生学好不等式的内容。可见,对比教学法对克服前后知识的干扰有一定的作用。
  学生在解决简单问题与综合问题时的表现也可以说明这个问题。在解答简单问题时,需要提取、运用的知识少,因而受到知识问题的干扰少,产生错误的可能性小,而遇到综合问题,在知识的选取、运用上受到干扰大,容易出错。
  总之,这种知识的前后干扰,常常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出现困惑,在解题时选错或用错知识,导致错误的发生。
  
  二、减少学生解题错误的方法
  
  由上所述,学生不能顺利正确地完成解题,产生解题错误,表明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受到干扰。因此,减少初中解题错误的方法是预防和排除干扰。为此要抓好课前、课内、课后三个环节。
  
  1、课前准备要有预见性
  预防错误的发生,是减少初中学生解题错误的主要方法,讲课之前,教师应预测到学生学习本课内容时可能产生的错误,就能够在课内讲解时有意识地指出并加以强调,从而有效地控制错误的发生。
  例如:讲解方程

之前,要预见到本题要用分式的基本性质与等式的性质,两者有可能混淆,因而要在引入新课前准备一些分数的基本性质与等式性质与等式性质的练习,帮助学生弄清两者的不同,避免产生混乱与错误。备课时,要仔细研究教科书正文中的关键字眼,例题后“注意”、小结与复习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同时还要揣摩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心理过程,预先明了学生容易出错之处,防患于未然。如果学生出现问题未察觉,错误没有得到及时纠正,则遗患无穷。因此,预见错误并有效防范为降低错误打下基础。
  
  2、课内讲解要有针对性
  在课内讲解时,要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对容易混淆的概念,要引导学生用对比的方法,弄清它们的区别和联系。课内条件允许的话,可由个别学生分析解答例题,再由学生改正,教师予以总结,并给学生展示揭示错误,排除错误的手段,使学生会识别错误、改正错误。要通过课堂提问及时了解学生情况,对学生错误的回答,要分析原因,进行针对性讲解,利用反面知识巩固正面知识。课堂练习是发现学生错误的另一条途径,出现问题可及时解决。
  总之,要通过课堂教学,不仅教会学生知识,而且要使学生会识别对错,知错就改。
  
  3、课后讲解要有总结性
  要认真分析学生作业中的问题,总结出典型错误,加以讲述,通过讲述,进行适当的复习与总结,使学生再经历一次尝试与修正的过程,增加识别、改正错误的能力。
  综上所述,学生的认知过程经过了从无到有、从不会到会、由表及里、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其间正确与错误交织,对错误正确对待、认真分析、有效控制,能够使学生的学习顺利进行,并能逐渐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单位:415900湖南省汉寿县龙阳镇中心学校西竺山中学)
其他文献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基础知识,它不仅能用于直接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而且在其它方面,如求函数的值域、取值范围、不等式的证明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应用,熟练掌握这些应用,可提高解题能力和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下面以几个实例来说明如何应用判别式来解题。    一、求函数的值域          此时方程的判别式△=-8<0,故上述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无实根,所以符合题设条件的
期刊
作文是语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考检测的重点内容之一。因此,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已是举足轻重了。但是,从目前中学作文教学的整体现状上看,我们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费时费力、收效低、学生厌学、教师厌批。究其原因应是多方面的。现就本人从事语文教学十多年来的感受,谈几点体会。    一、没有相当的素材积累    写文章总得有材料。有的学生作文时感到“无话可说”,原因之一就是材料不足。材
期刊
作文是一个人语文能力的综合反映,它不仅涉及到语言的表达,涉及到人对世界的反映,而且涉及到人的思维能力。作文离不开语言,而语言是思维的直接现实,是思维的物质外表。现代教学理论强调,培养人才、提高人才素质的关键在于思维能力的培养。三年级是小学作文的起步阶段。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特别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得到培养,作文能力也会得到提高。在日常作文教学中,我尝试着运用下列方法,以发展学生思维。 
期刊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赖于探究意识和探究方法的培养,而探究式教学的目标就是造就具有探究意识的创新人才,从心理学角度看,就是具有良好的探究意识的个性和习惯的新型人才。下面,笔者就在平面几何中如何进行探究式教与学进行探讨。    一、巧妙利用教材史料诱发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个性    个性是一个人总的精神面貌,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稳定特征上的差异性。探究个性的内涵主要是独立性、
期刊
在等差数列{an}中,an=(a1-d)+dn,可看作n给出数列{an}中任意两项,能否求第三项,这三项之间存在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本文笔者通过类比线段定比分点,探讨数列中“定比分点。
期刊
正确良好的应试方法,是避免考试失误、取得最佳成绩的必备条件之一。在考试时,请同学们注意以下问题:    1、要坚定信心,保持平静心情  一进考场,要坚定信心,相信试题不会超出教材范畴,相信自己对知识掌握的还可以,以静下心来,准备考试。这是取得最佳成绩的必要的心理准备。    2、通阅试卷,摸清“题情”  刚拿到试卷,心情一般都比较紧张,此时不要急于匆匆答题,应先从头到尾通阅全卷,在较短时间内做好以
期刊
在三角函数中,如果已知任意一个角,通过诱导公式可求该角的三角函数值,反之,如果已知一个三角函数值,可否求出与它对应的角呢?回答是肯定的。  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的问题是一个教学难点,本人试图将这一问题程序化。  本人以已知正弦函数值求角为例,探讨如下:    一、常见题型
期刊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中学教学的目的之一。听、说、读的能力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写作能力的配合,就不能达到知识的灵活运用。实践证明,写作训练有利于正确理解、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语言、词汇和语法知识。而且书面表达在增加听力考试前的高考英语中占总分的1/5,增加听力考试后占有1/6。这既体现了《新课标》精神,也对英语写作教学产生了反弹作用,因此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应和听、说、读的能力的培养同样受到重视
期刊
在语文课中凡讲授有意境有韵味的课文,如果能在教学中营造一种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绪氛围,必有事半功倍之效。让学生进入“角色”,这种入情入境的教学方法,可以拨动学生的心弦,点燃他们的思维火花,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它的最大特点是形象直观,学生的参与性强。  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情境教学呢?    一、精心的教学设计,精当的教材处理    在语文教学中,如果教材处理得当,教学设计合理,可使教师在课堂中用最少
期刊
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于数学教材不可避免地存在些枯燥乏味的内容,要使学生学起来“乐之”,教师就必须对教学内容做一番精细的“包装”,使其以新颖、自然、有趣的形式展示给学生。所谓“包装”,即对教材进行教学法的加工,使学生易学、乐学。本文结合笔者实践经验予以阐述。    一、通过史料介绍进行“包装”    法国数学家保罗·朗之万说:“在科学的教学中,加入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