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二十世纪汉语文学经典价值尺度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l01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倘若有人问起二十世纪最优秀的几位散文家,学界观点必然是见仁见智。这便涉及到对一个概念的理解,即何为“经典”?下面笔者将以张晓风散文为例谈一下自己对经典尺度的浅薄理解。
  关键词:张晓风; 散文; 经典性;价值尺度
  我们称一部作品为“经典”,那么它决不能单单是某个时代里的经典,亦不能只是属于某个阅读群体的经典。经典是必须作为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存在而存在的。我们现在一些人对经典的定义便存在一些偏失的,譬如我们划分的所谓“红色经典”。这一部分作品在老一辈革命人读来或有身临其境之感,而在我们这一代讀来便有一些隔阂了,那我们的后代呢?更何况那些不曾了解中国革命的外国读者呢?所以这一部分作品或许会在我们当下的体制下会被列为“经典”之列,然而必然会在历史的长河中淹没殆尽是无疑的。因此经典往往离不开人类的主题,如生、老、病、死、离、爱等对现实的超越,正是这种超越使经典能够转化为个人或社会的记忆而流传下去。张晓风的散文不是这样的。她早期的作品《地毯的那一端》细腻的抒写了一份少女新婚前青涩而又甜蜜,欢欣而又伤感的情怀。春心萌动的少年读到它,无不会为其中的甜蜜美好的爱情而吸引,幻想着自己能入作者一样拥有一份那样的爱恋;恋爱中的情侣读到它更不消说会产生一种共鸣,细细品味着自己的爱情进行时;上了年纪的人读到它则会勾起青春那一抹青涩的记忆,或许会想起现在的爱人,亦或许会想到了初恋的美好。我想无论是现在,还是一个世纪之后,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只要读者读到这段文字一定会被感动,因为它触及到了人类内心深处最柔嫩最美好的情感。再如《初雪》,它书写出一位母亲对即将来到这个世界的孩子那一抹浓浓的化不开的爱,这恐怕世界上为人父母的读者读来都将会感同身受吧,无论是过去,是现在,还是将来,只要人类还在孕育后代,这份厚重的爱大家就能体会的到。
  我们称一部作品为“经典”,它必然是超越阶级的对立,超越了政治经济的压力而存在的。经典表现出来的必然是对人性的关怀,是对人在茫茫宇宙中自身地位的探索。二十世纪之所以众多的文学作品注定与经典无缘,便是其把过多的笔墨关注政治,并且与此同时把关注国家、民族的命运与关注个人的命运对立起来,弃人性关怀于不顾,反而使得作品的主题浅显而拘泥。岂知国家和民族不就是有我们每一个鲜活的生命构成的吗?把国家、民族的命运具体化为对个人的命运的关注,难道不是在更深层次上对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吗?张晓风的散文表达的正是对人生的关怀与思索。《我在》告诉读者存在于这个世界上,就是一种价值的体现。我们就应觉得满足,所以不要抱怨生活,不要嫌弃生命,每个生命有每个生命的特点,每个生命有每个生命的价值,尽管人有多么脆弱,也请好好品味生活,好好感受生活,好好通悟生活。正如文章最后的句子:“树在。山在。大地在。岁月在。我在。你还要怎样更好的世界?”再如她的《从你美丽的流域》“而我们是小小的凡人,需要人与人之间无伪的关怀”。《玉想》一篇,明在说玉,实为对人生哲学的深入思考。
  语言的典范性则是决定文学作品能否成为经典的又一个重要价值尺度。语言是一个的民族的灵魂,它的重要性甚至大于那些有形的,比如领土,比如资源。犹太民族长时间没有自己的领土,却依然坚强的屹立于世界之林,为什么?就是因为她们有自己独特的语言!语言的稳定、清晰、有活力是一个民族创造力的重要体现。经典文学作品作为一个民族文化之精华体现,其语言必然是清新脱俗的。二十世纪的中国作家多感于国家民族的命运和疾患而把目光投注到现实社会问题上,并努力把文学变为革新社会、疗救民生的工具,这本无可厚非,但有时却导致文学阅读和研究方面的内容压倒形式的现象。因此,要创造二十世纪的汉语文学经典,作家首先要对形式有种痴迷的追求。张晓风的散文的语言魅力正是体现了华夏民族汉语言的生动之处。“笔如太阳之热,霜雪之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缨络敲冰” 张晓风的语言叫人读来总是如一泉溪水,静静的亲切而自然的流入你的心田。她对一些感受的都是那么细腻。文字到了他的手中似乎有了魔力。在《地毯的那一端》中,她描写山中的香气:“从疾风中走回来,觉得自己是被浮起来了。山上的草香得那样浓,让我想到,要不是有这样猛烈的风,恐怕空气都会给香得凝冻起来!”你看他描写一座山:“它沉沉稳稳的驻在那块土地上,像一方纸镇。美丽凝重,并且深情地压住这张纸,使我们可以在这张纸上写属于我们的历史。”她写花:“草花是诗,由于矮,像是刚从土里蹦上来的,一种精粹的、鲜艳的、凝聚的、集中 的美。 散文是爬藤花,像九重萝、茶靡、紫藤、茑萝,乃至牵牛花和丝瓜花、扁豆花,都有一种走到哪里就开到哪里的浑洒。”精妙的比喻真可谓让人叹为观止。
  当然,关于汉语言文学经典性的衡量尺度必然不仅仅是文中所提到的这几点,但衡量每一部作品是否经典以上所言也必是题中之义。相信只有真正符合经典性的作品方能永恒保存在浩瀚的汉语言文化之中。
  参考文献:
  [1]张晓风.张晓风经典作品[M].浙江文艺出版社,2011.
  [2]黄万华.中国和海外:20世纪汉语文学史论[M].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
  [3]李滟波,于歌.以《金锁记》为例谈20世纪汉语文学经典的价值尺度.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9(3).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文学院)
其他文献
资源环境因素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必要物质条件,它决定了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可能性、规模、速度和可持续性。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因此,必须把建设环保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建设环保型社会是缓解资源供求矛盾的根本出路,是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保证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举措。  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受到了资源和环境的约
期刊
民俗是人类一种基础文化,在长期不断的消化吸收人类各种文化因素过程中,不断被过滤、筛選和沉淀,从而凝聚在民众的心理机构中的深厚文化,是创造民俗文化的基础和前提。因此民俗文化在本质上说是一种带有鲜明特点的沟通,是传统与现实,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之间的联系,它反映民间地域社区人群的共同意愿。而不同的城市由于地域风情,民族文化和文明程度的差异,民俗文化也必然会呈现不同的特征。几年来,厦门市翔安区政府为了保护
期刊
摘要:魏燮均是清代中晚期的杰出诗人和书法家,有众多诗集、书法、手稿传世,这些艺术作品是我国文艺百花园中的奇葩。魏公出生在铁岭,在此生活期间他触景生情,写了许多咏歌、咏叹古城的诗。这些诗对了解铁岭历史和魏公的创作思想、心境有着重要的认识价值。通过魏公的诗词从三个方面:一是咏城中之古建;二是临城郊之山水;三是哀城街之灾患,阐述了魏公情系家乡铁岭、关心时政、忧国忧民的精神境界。  关键词:魏燮均;情系;
期刊
摘要:语言是人们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由于交际的需要而逐渐产生的。民族语言是伴随着民族的出现而形成的。民族语言是一个民族的重要特征,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结晶,是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民族语言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语言可以体现一个民族的心理,进一步可以折射出一个民族文化心理。每一个民族文化心理的变迁,都可以通过其民族语言表现出来。因此,在进行民族文化心理分析的时候,我们不能忽视对民族语言的
期刊
摘要:临帖是书法学习入门的重要练习手段,在临帖学习意境当中有可分为三个层次:“眼到”、“手到”、“心到”三个层次,其中临帖过程当中的想象和情感就是心到的最高界限。本文就从理论和实践出发,深入探讨临贴过程中和想象和情感  关键词:临贴;过程;想象;情感  中国书法是中国最宝贵的物质文化财富,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在学习中国书法的过程当中,临帖是必不可少的过程。在临帖的过程当中就是在书法学习过程中学规矩
期刊
摘要:基于近年来我国高尔夫运动和专业教育发展实际和研究现状,通过调研和分析,从武汉体育学院探讨高尔夫合作办学的经历出发,探讨体育院校采取合作办学方式设立高尔夫学院、培养高尔专业人才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高尔夫学院;人才培养;合作办学  高尔夫是一项具有特殊魅力的运动,它是人们在自然优雅的绿色环境中,锻炼身体,陶冶情操,提高技巧的休闲体育运动,其运动所推崇的绿色、高雅、健康、阳光的独特文化内
期刊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际工作中,认定的非遗的标准是由父子(家庭)、或师徒、或学堂等形式传承三代以上,传承时间超过100年,且要求谱系清楚、明确。  关键词:历史现
期刊
摘要:中国艺术美学思想发展的本源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它使内在思想上的感悟和精神上的自由成为了艺术表现的根本,所以,“形神”、“意境”、“气韵”等美学方面的思想成为了艺术创造的追求目标,也使得艺术家的内在品质与其作品风格相互融合,而且保证“韵律”贯穿始终。文章在理解与感悟范扬先生绘画精神的基础上,对“韻”与“律”的精神内涵进行认识和剖析,以音乐中的“韵律”和美术作品中的“韵律”的共性作为出发点,表达阐
期刊
读《胡家芝传》,有一股浓浓亲情,乡情,友情的农耕文化的泥土芬芳扑面而来,让人陶醉,令人深思。《胡家芝传》虽说没有曲折的故事情节,没有离奇的神话色彩,但仍十分感人,十分精采。这是因为全书以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剪纸艺术为主线贯穿胡家芝的百年人生,以她对国家,对民族,对生活,对人生和对艺术的大爱、大善和大美浑然一体,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和美的享受。在中国民间剪纸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遗”成功的当今,更有它特殊
期刊
摘要:与传统市民小说相比,新市民小说有许多不同之处。以张欣小说为例,分析新市民小说的创作特色,文本内容带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及地域色彩;作品有一定的反思意义,大团圆结局的打破可以体会到其中的警醒意味,广泛借鉴多种艺术手法,既能满足市民受众的口味,又有较高的艺术内涵。不过,在新市民小说创作中也存在着品味低下、技术粗糙等弊病。  关键词:新市民小说;张欣;通俗性;艺术性;人性  市民文学是与商品经济的繁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