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移民需要注意什么?

来源 :留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lls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为加拿大移民是很多想要移民的中国人的梦想,加拿大的风景秀丽,环境优美,蓝天白云,其空气质量也十分清新,而且除了这些环境因素外,加拿大还拥有很好的教育体系,优质的教育资源。但是要想移民加拿大,首先就要对加拿大的实际情况,包括气候变化、地理位置、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的移民程序有一定的了解,否则就有可能陷入移民陷阱或者遭遇其他移民风险。
  加拿大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气候是多变的,不同地区的气候差距也是很大的,总体上看,加拿大的东部地区,气候会偏寒冷一些,中部地区则比较炎热,气温高的时候甚至可能会达到40℃,西部地区的空气湿润,气候也比较温暖,而北部地区就比较寒冷了,特别是北极圈内,温度低的时候甚至会低于零下60℃。鉴于如此悬殊的气候变化,选择移民地点的时候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以及适应能力来选择,这样才能保证自己的身体健康不受影响。
  加拿大的移民方式与美国的不同,其移民方式分为多种,不同的省市其移民政策也有所不同。例如加拿大的魁北克省采用的是投资移民的方式,这个方式也广受中国人的喜爱,因为魁北克省的移民方式,只需要申请移民的人在当地投资到一定金额就可以获得申请绿卡的机会,并不一定要购买或者开办企业来经营。
  加拿大BC省的移民要求非常低,对申请移民的人员没有年龄和学历的要求,并且需要的材料非常简单,办理移民的速度也相当快,投资额最低的只需要20万加币就可以得到申请加拿大绿卡的机会,很多想要成为加拿大移民的人也都选择了BC省。
  另外,对于申请成为加拿大永久居民的人还有一个要求,那就是在连续的五年时间内,申请人要住满730天,在成为加拿大公民以前,这个义务都需要一直履行下去。如果不能满足这个要求的人,想要成为加拿大的永久居民移民政策会十分复杂,所以如果国人想要成为加拿大移民,在办理手续之前,一定要详细地咨询和考察,以免对自己的经济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或者为将来的生活带来不便。
其他文献
如何融入当地社会是海外华人永恒的话题。其实所谓进入外国人圈子,这“进入”二字便有不同的理解。酒肉朋友不分肤色国界到处都有,可若是想要交一帮推心置腹的国际友人,则是另一回事。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志同道合、身份(价)对等,往往是中国人衡量“朋友之所以成为朋友”的两个参考纬度,前者侧重内部精神世界的交流,后者从外部物质标准上进行评估。与其他海外学生相比,中国留学生的海外朋友圈更偏爱“自己人”。  可
期刊
融入要实现身份认同的转换  陈福平:厦门大学副教授  我觉得“抱团”现象有利有弊。从好的方面看:首先,有助于适应当地的环境。事实上,不仅仅是中国留学生群体,很多社会学研究表明,几乎多数的移民群体初期适应一个新的社会环境,都有这种“抱团取暖”的现象。先前的留学生可以为新来者提供很多适应环境的信息和帮助,比如学业、生活等方面的帮助,这些都是留学生的“资本”,能够在一个陌生环境的初期减少很多压力。其次,
期刊
有位热爱学习中文的美国朋友和我开玩笑说,中文里有好多动物的名字都不准确呀,比如蜗牛不是牛,企鹅不是鹅,河马也不是马。我说英文不也一样吗,难道jellyfish和starfish真的是fish?再说“河马”的英语hippopotamus源自古希腊语,本意即“horse of the river(河中之马)”,所以要怨也怨不得中文误导,而是我们学识尚浅的祖先在给未知事物命名时,为后人指错了方向。  英
期刊
随着留学的低龄化,越来越多的中学生选择到国外高中留学。为了较快地适应国外生活、顺利融入当地文化氛围,“小留学生”必须要做足相关功课。那么,究竟有哪些事项是需要他们特别注意的呢?  国际学校是什么?  国际学校英语:(international school)是指跟随外国侨民母国的教育制度,为外国侨民提供其母语教育的学校,近年来又发展成同时可以为本国学生提供国外教育模式的学校。目前,我国的国际学校可
期刊
5月19日,卢墨雪总领事在英国驻广州总领事馆办公室接受了《留学生》杂志的专访。他对于中英文化交流、经贸合作、英国高等教育等话题,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自1991年以来卢墨雪一直是一位职业外交官,第一个外交职务是在北京的英国驻华大使馆担任香港事务主管及新闻官员,他还曾经在东京、布鲁塞尔、雅加达、巴库的英国使领馆担任外交职位。在2010—2013年,他在英国外交部担任信息技术司主管和项目司司长。  而
期刊
我们在国内的学校里是不是会经常看到这样一些画面:学生们经常抱团,尤其是女生,三五成群,无论何时何地都在一起,这种“抱团”的现象已经蔓延到了国外。  中国留学生出国后,遭遇“水土不服”的情况一直存在。身处不同国家留学的中国留学生或多或少都遇到过融入问题,由此社交圈也相应出现中国留学生在“中国圈子”内“抱团取暖”的现象——中国留学生内部有一个社交圈,不融入当地人的朋友圈。  “抱团”并非中国学生独有 
期刊
确实,对于外国留学来说,“中国圈子”的利弊因个人具体情况而定,不能简单地贴标签认为利大还是弊大。但如果,在海外生活刚开始还与同宿舍的外国同学对话,后来自己有了中文圈子,就像找到组织一样,沉溺于中文环境,与舍友的关系就是相同的两句话“嗨!”和“拜!”……  等回到国内,发现自己对生活过N年的地方一无所知……这种情况,恐怕也不是当初选择留学时所期待的吧。  在不少中国留学生看来,与当地人交朋友是件很困
期刊
初到英国时住在谢菲尔德——英格兰第四大城市,可惜小小的岛国上再大的城市在中国人眼里也大不到哪儿去,所以谢菲尔德在我眼里算不上city只能叫它town。谢菲尔德起初是以钢铁制造业而闻名的工业城市,但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钢铁业开始转型后其逐渐变得没落,经过长时间的政府改革,谢菲尔德现在已经趋向为以文化体育产业为主的多元化发展。值得一提的是,这座我眼中的小城市居然拥有两所颇为著名的大学——谢菲尔德大学、
期刊
我在法国南部的工程师学校读书。第一年因为一些其他事情,心思完全没有放在融入当地生活,和法国人交流上。所以导致第二年开学时,一度感到非常孤独与压抑。于是我告诉自己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法国人又不是老虎,不会吃了我,于是就开始硬着头皮去跟法国人交往。到现在,虽然不能说拥有多少好友,但是至少每天的生活很快乐,而且对到学校去上课也很期待,下课后跟同学一起去咖啡厅pose,每个周末也有一定的社交活动,偶尔也去s
期刊
2014年8月20日,陈韵正自个儿拖着行李箱,转了4趟航班,跨越半个地球,从中国的福州抵达美国的威廉玛丽学院,开始了她的4年大学时光。  不过,19岁的陈韵正这可不是第一次出国门。2006年,正在读小学的陈韵正就曾跟随父母在美国学习生活了一年半;她还曾跟随父母走过25国。正是这样的经历,让小小年纪的陈韵正得以接触到不同的种族和文化,结交了不同肤色的朋友,感受到了不同文化的魅力,开启了认识世界的大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