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学生干部既是学生的领导集体,又是整个学校管理层思想意志的基层传达者兼实施者。因此,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广西高校为例,分析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笔者十多年学生工作经验,对如何加强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有效途径做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探索,以此推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发展。
关键词: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0)03-0128-03
一、高校学生干部的特点和素质要求
高校学生干部是参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高校管理队伍中的学生骨干。他们是联系学生和各层领导的纽带,也是学校教育、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在学生中的组织者、执行者。
(一)高校学生干部工作特点
高校学生干部是在学校各级党委、团委、行政领导下从事学生服务的基层领导。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来看,学生干部工作呈现出诸多特点:
1.服务性。高校学生干部分布在不同的教育管理系统中,工作范围涉及到学校的各个领域,服务对象是广大师生,主要是协助老师管理学校的日常工作,因此他们的工作性质主要是服务性。
2.义务性。高校学生干部是在课余时间协助学校服务于学生,无任何物质或金钱报酬,是为广大师生无私奉献。
3.难度大。高校学生干部既是学生,又是校园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处理学习与工作等一系列复杂的关系是学生干部面临的一个普遍性问题,开展工作难度很大。
高校学生干部工作的特殊性,这就决定了对他们的素质有更高的要求。
(二)高校学生干部的素质要求
1.德才兼备。大学生在校期间应以学业为主。如果学生干部专业成绩优秀、工作能力强,在同学中易树立威信,工作也会较为顺利。但是只有优异的学习成绩,而品德不良,根本无法谈及个人魅力。所以要当好学生干部,不仅在学习生活中成为领头羊,更要以身作则,力争做品德高尚的模范人物。
2.良好的能力素质。作为学生干部需要具备一定的管理才能。首先是决策能力。学生干部负责一定范围的管理工作,其决策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工作能否顺利展开、结果是否令师生满意。二是组织能力。组织能力较强的干部能调动同学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并在活动中增长见闻。三是联络能力。有效信息是学生干部决策的准确依据。学生干部应随时了解同学们学习、生活的相关情况并及时向高校相关领导汇报。四是创新能力。唯有创新,社会才能得到发展。这就需要高校学生干部不断地更新观念,把握时代的脉搏,敢于创新,才能不断取得进步。
3.和谐的人格。大学生和谐人格主要包括理想信念坚定、自我意识成熟、身心和谐发展、社会责任感强、诚实守信、人际交往稳重、较强的适应能力等内容。作为高校学生干部,更应该塑造和培养和谐的人格。在工作生活中注重提高客观的社会知觉和建立适宜的人际关系的能力,能从别人的言行举止中体察别人真实的愿望和感受,了解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态度。学生干部的工作难免被否定,这就要求学生干部全面的认识自我,扬长避短,同时更需要良好的心理调适能力,尤其是抗挫折和抗压力的能力。
较高的综合素质是高校学生干部所应具备的最显著的共同特征,尽管学校的类别和层次等有着明显的差异。为了充分了解目前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现状,笔者以广西高校为例进行调研,以期能发现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突出问题,对症下药。
笔者针对广西部分高校的教师、目前和曾担任学生干部的同学及未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同学进行了问卷调查。该项调查从2008年10月至2009年2月,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了当前学生干部的结构状况(年龄、性别、专业等情况),学生干部的选拔、培养及工作表现情况(担任学生干部的动机、工作态度、群众基础等),对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建设性意见。
通过调查结果的数据显示:从学生干部竞选动机来看,为锻炼能力的占55%以上,想扩大人际交往的占17%,为同学服务的占13%,为了找到好工作的占5%,其他占1%。而在对学生干部工作态度的评价上,认为不善于听取各方意见的占到21%,积极性不高的占20%,工作马虎的占10%,其他占10%。对于学生队伍最需要改进的方面,认为工作责任心需要提高的占到了30%,团队协作能力需要改进的占25%,工作创新的占20%,完善选拔、培训、考核制度的占13%。
通过对广西部分高校学生的调查数据分析,表明学生干部所做的工作赢得了多数师生的赞同和支持。在调查中,高达71.3%的调查者认为学生干部整体表现是良好,基本能起到表率作用,群众基础评价较好。调查数据都超过了总体水平的一半,说明学生干部的工作情况总体上基本令人满意,但仍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师生认为学生队伍建设突出问题中综合素质不高的占32%,居首位。这说明一些学生干部对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性缺乏深刻的认识。主要表现在:
1.工作创新不足。数据说明,老师认为学生干部最需要改进的是创新精神。高校学生干部是大学生中较为活跃的群体,他们的思想走在社会的前沿,并且不断与社会风尚、公众言论、群众意见相碰撞。但遇到问题时,容易在心理与行为上严重的依赖以往学生干部的做法,照搬老师的工作模式,墨守成规。因此不能很好地提出利于本部门健康发展的有预见性、创造性的方案和措施。
2.服务意识不强。数据表明,大部分学生竞选学生干部的动机是单纯而端正的,希望通过锻炼提高自己的能力。在实际的工作中,最需要提升的是责任心。有相当部分的学生干部没有充分认识到学生干部是学生管理工作的主力军,是学校联系学生的主要桥梁,忽视甚至是根本没有意识到自身的责任。具体表现在:一是服务学生的意识淡薄,存在利益动机;二是工作不到位,效率不高。
3.关系处理不畅。学生干部在实际的工作与生活中需要处理各种关系,在调查中发现认为最难处理的是学习与工作关系的高达69%,其次是处理同学关系的占23%,最后是与老师的关系占5%。学生干部就是承担着学生与干部两重身份。这就要求学生干部对学习与工作做到双管齐下。但有相当部分的学生干部不能够平衡两者,缺乏管理技巧,将大部分时间用于组织活动,忽视课程学习,学习成绩下降。此外,学生干部还无法将学生干部与普通同学之间、学生干部之间的横向关系,以及学生干部、辅导员和任课教师之间的纵向关系处理得当。
4.队伍稳定不够。学生干部队伍任期短、岗位变动频繁、职务稳定性低成为当前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一个突出问题。根据我们的调查和访谈数据显示,有42.7%的学生干部是任期半年的,其次是任期一年的占40.7%,这就共有83.4%的学生任期是短暂的,而长期的两年以上的任期也就只占了13.4%。
(二)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从调查数据来看,广西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着诸多方面的问题,长期影响着广西高校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究其原因,我们从环境及学生干部自身多个方面来寻找症结所在。
1.主观上,部分高校学生干部自身的价值观发生偏离。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传统的价值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逐渐失去光芒,而新的核心价值观还未得到确立,在这空白之地催生了多元的价值观念,导致了部分学生干部在价值观方面出现了一些迷惘,利益成为参选学生干部不可小觑的动力之一。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干部的价值观倾向于个人主义,急功近利。将“学生干部”当成了毕业找工作的敲门砖,偏离了学生干部锻炼自我、服务同学的基本要求。
2.高校缺乏科学有效的学生干部公平竞争和培养的环境。“竞争不平等,机会不均是我国转型时期竞争的主要问题,这种不平等现象表现在社会生活各个层面。”[1]高校学生干部的选拔、培养也不例外。首先表现在一些学生干部的选拔存在着老师包办指派的现象。有些学生干部的选举流于形式,没有体现广泛的民意,失去公平竞争的真正意义。在学生干部考核方面,考核标准注重成绩,强调个人专长,忽视学生干部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在这样的考核制度下,业绩成为学生干部的最终目标,整个考核过程没能调动广大学生的参与和监督,未能真正体现出学生干部各方面的真实情况。
3.严峻的就业形势对高校学生干部的影响。受金融危机、我国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高等教育大力发展的影响,大学生就业率呈现连年下滑的趋势,社会对高校的“非精英”教育的认可程度也有所下降。就业的市场化,使社会对人才的素质和规格要求越来越高,这无疑增加了学生干部工作的压力,也影响了干部工作的积极性。有的甚至只把学生干部的名号当作推荐表上的一项内容,而走马观花地短暂任职。在广西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调研中发现学生干部存在“低年级化”的趋势和任期的短暂现象,可以略见一斑,看到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症结所在。
三、加强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有效途径的探索
加强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是当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高等教育改革的关键因素。正确的指导思想是推进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顺利进行的前提。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就要坚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之下,确立以“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真正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落实科学发展观。
(一) 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学生干部利益诉求机制
1.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干部工作理念。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既需要学生干部的自身努力,更需要学校的引导、老师的关心以及广大学生的配合支持。“以人为本”在高校中体现为“以学生为本”,即在高校教学和管理等各项活动中突出大学生的主体性,并赋予其相应的地位。“确立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是马克思主义人本观念在高等教育中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2]高校应努力创造一个和谐、开放、发展的学生干部工作环境,真正做到相信学生干部、尊重学生干部、依靠学生干部、理解学生干部、关心学生干部,才能使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与高校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相协调,达到完善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目标。
2.建立学生干部利益诉求机制。搞好学生干部队伍建设,除了重视对学生干部的人文关怀外,还需要建立学生干部的利益诉求渠道,让学生干部主动向学校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高校要建立学生干部代表参与学校参政议事的制度。可以通过学生会干部例会、团干例会、班干例会、党支部的民主生活会等形式,针对学生干部在学习、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需求以及对学校、院系和班级存在的问题、不足与建议,让学生干部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诸如:学生会信箱、班级信箱、公共电子邮箱、开设网上论坛和博客等方式,让学生干部与学校、老师直接联系甚至互动的渠道,使高校教育者更好地了解学生干部,从而更好地为学生干部服务。
(二)加强对学生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辅导
1.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学生干部更是他们的中坚力量。受多元思想的影响,学生管理工作的问题也日趋复杂。所以做好学生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为重要。高校除了发挥院系辅导员和学工团委老师育人功能外,还要充分发挥全体老师尤其是“两课”老师课堂教学的作用,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来武装他们的头脑,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注重心理健康辅导。要加强对学生干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帮助他们全面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生干部面临的经济、学业、就业、情感方面等压力加大,他们在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求职择业等方面反映出来的心理困惑日益突出。这不仅依赖于学生干部自身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更需要学校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并且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调适教育,完善心理行为问题预警和干预机制,使他们养成健全和谐的人格。
3.提高高校政工干部服务水平。校团委、学工部老师和院系辅导员是高校学生干部的主要管理者和服务者,尤其是辅导员作为学生干部的直接管理者,承担着学生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的工作任务,其素质高低对学生干部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影响。高校应坚持“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标准,把德才兼备、乐于奉献、潜心教书育人的人员选聘到政工干部队伍建设中来;在职称、待遇方面给予辅导员足够的重视;辅导员本身也应不断提高个人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水平,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不断改善工作理念、改进工作方法,才能更好地引导和帮助学生干部健康成长。
(三)建立和完善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
建立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最重要的就是完善学生干部的选拔、考核、激励、发展机制。
1.做好学生干部选拔工作是基础。要建设好高校学生干部队伍,选拔工作是第一步。学生干部的选拔应本着自愿、公正、公开的原则,将有能力、群众基础好、自愿为同学服务的学生选拔到干部队伍中来。
2.健全学生干部考核机制是关键。学生干部的考核实际是对学生干部的监督与培养,运用考核手段来观察和监督其工作能力及工作开展情况。形成日常考评、专项考评和年度考评与自评、院评、校考评相结合的“三维”动态良性循环考核体系。
3.完善高校学生干部激励机制是保障。“激励是指根据人的需要,科学地运用一定的外部刺激手段激发人的行为动机,使人始终保持兴奋状态,朝着期望的目标积极行动的过程”。[3]在学生干部队伍建设过程中,应以物质与精神激励相结合,侧重用精神激励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干部的动机,对工作优秀的学生干部,要及时地表扬和奖励,调动其积极性。
4.建立学生干部队伍的发展机制是根本。树立“一切以学生成才为目标”的学生干部的工作理念,要精心指导学生干部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向学生干部施加适当的学习压力,督促学生干部不仅要做好工作,更要搞好学习;要建立学生干部档案,实行动态管理,全程关心在任的和已卸任的学生干部,帮助其进一步调整自我,使学生干部在精神上有依靠;要切实关心和落实学生干部的升学和就业,及时了解他们的发展目标和未来的择业方向,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使学生干部在未来发展有出路,从而使广大学生干部愿意长期担任干部而且能干出好成绩来。
(四)加强培训和指导,提高学生干部团队合作能力和工作水平
加强学生干部的培训是提高整个高校学生干部队伍素质的重要手段,培训内容要符合时代与社会的发展需要及学生干部自身需求,要注重团队的建设与培养。
1.加大学生干部培训的投入。学校要想方设法给学生干部提供培训和开展活动的经费、场地,并在制度上加以深化和落实。
2.完善学生干部的培训方式。根据学生干部的具体情况和特点,采取重点培训与普遍培训相结合,周期轮训和短期培训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培训和指导,不断促进学生干部团队合作,同时,注重学生干部队伍的“传、帮、带”,确保队伍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体现工作的先进性,使学生干部在高校管理活动中实现效用最大化。
3.努力拓展提高学生干部能力素质的社会平台。学校要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寻找社会力量的配合,从而为大学生干部提供广阔的社会舞台,形成“学生干部——学校——社会”一个良性互动的有机系统。积极引导学生干部深入了解社会,在社会实践中开阔视野,提高实践能力,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冯必扬.不公平竞争与社会风险[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101.
[2]汪建华.浅析以人为本学生工作理念的现实途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9):64-65.
[3]德斯靳,曾湘泉.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01.
(责任编辑/石银)
关键词: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0)03-0128-03
一、高校学生干部的特点和素质要求
高校学生干部是参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高校管理队伍中的学生骨干。他们是联系学生和各层领导的纽带,也是学校教育、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在学生中的组织者、执行者。
(一)高校学生干部工作特点
高校学生干部是在学校各级党委、团委、行政领导下从事学生服务的基层领导。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来看,学生干部工作呈现出诸多特点:
1.服务性。高校学生干部分布在不同的教育管理系统中,工作范围涉及到学校的各个领域,服务对象是广大师生,主要是协助老师管理学校的日常工作,因此他们的工作性质主要是服务性。
2.义务性。高校学生干部是在课余时间协助学校服务于学生,无任何物质或金钱报酬,是为广大师生无私奉献。
3.难度大。高校学生干部既是学生,又是校园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处理学习与工作等一系列复杂的关系是学生干部面临的一个普遍性问题,开展工作难度很大。
高校学生干部工作的特殊性,这就决定了对他们的素质有更高的要求。
(二)高校学生干部的素质要求
1.德才兼备。大学生在校期间应以学业为主。如果学生干部专业成绩优秀、工作能力强,在同学中易树立威信,工作也会较为顺利。但是只有优异的学习成绩,而品德不良,根本无法谈及个人魅力。所以要当好学生干部,不仅在学习生活中成为领头羊,更要以身作则,力争做品德高尚的模范人物。
2.良好的能力素质。作为学生干部需要具备一定的管理才能。首先是决策能力。学生干部负责一定范围的管理工作,其决策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工作能否顺利展开、结果是否令师生满意。二是组织能力。组织能力较强的干部能调动同学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并在活动中增长见闻。三是联络能力。有效信息是学生干部决策的准确依据。学生干部应随时了解同学们学习、生活的相关情况并及时向高校相关领导汇报。四是创新能力。唯有创新,社会才能得到发展。这就需要高校学生干部不断地更新观念,把握时代的脉搏,敢于创新,才能不断取得进步。
3.和谐的人格。大学生和谐人格主要包括理想信念坚定、自我意识成熟、身心和谐发展、社会责任感强、诚实守信、人际交往稳重、较强的适应能力等内容。作为高校学生干部,更应该塑造和培养和谐的人格。在工作生活中注重提高客观的社会知觉和建立适宜的人际关系的能力,能从别人的言行举止中体察别人真实的愿望和感受,了解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态度。学生干部的工作难免被否定,这就要求学生干部全面的认识自我,扬长避短,同时更需要良好的心理调适能力,尤其是抗挫折和抗压力的能力。
较高的综合素质是高校学生干部所应具备的最显著的共同特征,尽管学校的类别和层次等有着明显的差异。为了充分了解目前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现状,笔者以广西高校为例进行调研,以期能发现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突出问题,对症下药。
笔者针对广西部分高校的教师、目前和曾担任学生干部的同学及未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同学进行了问卷调查。该项调查从2008年10月至2009年2月,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了当前学生干部的结构状况(年龄、性别、专业等情况),学生干部的选拔、培养及工作表现情况(担任学生干部的动机、工作态度、群众基础等),对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建设性意见。
通过调查结果的数据显示:从学生干部竞选动机来看,为锻炼能力的占55%以上,想扩大人际交往的占17%,为同学服务的占13%,为了找到好工作的占5%,其他占1%。而在对学生干部工作态度的评价上,认为不善于听取各方意见的占到21%,积极性不高的占20%,工作马虎的占10%,其他占10%。对于学生队伍最需要改进的方面,认为工作责任心需要提高的占到了30%,团队协作能力需要改进的占25%,工作创新的占20%,完善选拔、培训、考核制度的占13%。
通过对广西部分高校学生的调查数据分析,表明学生干部所做的工作赢得了多数师生的赞同和支持。在调查中,高达71.3%的调查者认为学生干部整体表现是良好,基本能起到表率作用,群众基础评价较好。调查数据都超过了总体水平的一半,说明学生干部的工作情况总体上基本令人满意,但仍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师生认为学生队伍建设突出问题中综合素质不高的占32%,居首位。这说明一些学生干部对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性缺乏深刻的认识。主要表现在:
1.工作创新不足。数据说明,老师认为学生干部最需要改进的是创新精神。高校学生干部是大学生中较为活跃的群体,他们的思想走在社会的前沿,并且不断与社会风尚、公众言论、群众意见相碰撞。但遇到问题时,容易在心理与行为上严重的依赖以往学生干部的做法,照搬老师的工作模式,墨守成规。因此不能很好地提出利于本部门健康发展的有预见性、创造性的方案和措施。
2.服务意识不强。数据表明,大部分学生竞选学生干部的动机是单纯而端正的,希望通过锻炼提高自己的能力。在实际的工作中,最需要提升的是责任心。有相当部分的学生干部没有充分认识到学生干部是学生管理工作的主力军,是学校联系学生的主要桥梁,忽视甚至是根本没有意识到自身的责任。具体表现在:一是服务学生的意识淡薄,存在利益动机;二是工作不到位,效率不高。
3.关系处理不畅。学生干部在实际的工作与生活中需要处理各种关系,在调查中发现认为最难处理的是学习与工作关系的高达69%,其次是处理同学关系的占23%,最后是与老师的关系占5%。学生干部就是承担着学生与干部两重身份。这就要求学生干部对学习与工作做到双管齐下。但有相当部分的学生干部不能够平衡两者,缺乏管理技巧,将大部分时间用于组织活动,忽视课程学习,学习成绩下降。此外,学生干部还无法将学生干部与普通同学之间、学生干部之间的横向关系,以及学生干部、辅导员和任课教师之间的纵向关系处理得当。
4.队伍稳定不够。学生干部队伍任期短、岗位变动频繁、职务稳定性低成为当前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一个突出问题。根据我们的调查和访谈数据显示,有42.7%的学生干部是任期半年的,其次是任期一年的占40.7%,这就共有83.4%的学生任期是短暂的,而长期的两年以上的任期也就只占了13.4%。
(二)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从调查数据来看,广西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着诸多方面的问题,长期影响着广西高校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究其原因,我们从环境及学生干部自身多个方面来寻找症结所在。
1.主观上,部分高校学生干部自身的价值观发生偏离。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传统的价值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逐渐失去光芒,而新的核心价值观还未得到确立,在这空白之地催生了多元的价值观念,导致了部分学生干部在价值观方面出现了一些迷惘,利益成为参选学生干部不可小觑的动力之一。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干部的价值观倾向于个人主义,急功近利。将“学生干部”当成了毕业找工作的敲门砖,偏离了学生干部锻炼自我、服务同学的基本要求。
2.高校缺乏科学有效的学生干部公平竞争和培养的环境。“竞争不平等,机会不均是我国转型时期竞争的主要问题,这种不平等现象表现在社会生活各个层面。”[1]高校学生干部的选拔、培养也不例外。首先表现在一些学生干部的选拔存在着老师包办指派的现象。有些学生干部的选举流于形式,没有体现广泛的民意,失去公平竞争的真正意义。在学生干部考核方面,考核标准注重成绩,强调个人专长,忽视学生干部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在这样的考核制度下,业绩成为学生干部的最终目标,整个考核过程没能调动广大学生的参与和监督,未能真正体现出学生干部各方面的真实情况。
3.严峻的就业形势对高校学生干部的影响。受金融危机、我国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高等教育大力发展的影响,大学生就业率呈现连年下滑的趋势,社会对高校的“非精英”教育的认可程度也有所下降。就业的市场化,使社会对人才的素质和规格要求越来越高,这无疑增加了学生干部工作的压力,也影响了干部工作的积极性。有的甚至只把学生干部的名号当作推荐表上的一项内容,而走马观花地短暂任职。在广西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调研中发现学生干部存在“低年级化”的趋势和任期的短暂现象,可以略见一斑,看到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症结所在。
三、加强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有效途径的探索
加强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是当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高等教育改革的关键因素。正确的指导思想是推进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顺利进行的前提。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就要坚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之下,确立以“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真正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落实科学发展观。
(一) 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学生干部利益诉求机制
1.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干部工作理念。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既需要学生干部的自身努力,更需要学校的引导、老师的关心以及广大学生的配合支持。“以人为本”在高校中体现为“以学生为本”,即在高校教学和管理等各项活动中突出大学生的主体性,并赋予其相应的地位。“确立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是马克思主义人本观念在高等教育中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2]高校应努力创造一个和谐、开放、发展的学生干部工作环境,真正做到相信学生干部、尊重学生干部、依靠学生干部、理解学生干部、关心学生干部,才能使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与高校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相协调,达到完善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目标。
2.建立学生干部利益诉求机制。搞好学生干部队伍建设,除了重视对学生干部的人文关怀外,还需要建立学生干部的利益诉求渠道,让学生干部主动向学校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高校要建立学生干部代表参与学校参政议事的制度。可以通过学生会干部例会、团干例会、班干例会、党支部的民主生活会等形式,针对学生干部在学习、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需求以及对学校、院系和班级存在的问题、不足与建议,让学生干部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诸如:学生会信箱、班级信箱、公共电子邮箱、开设网上论坛和博客等方式,让学生干部与学校、老师直接联系甚至互动的渠道,使高校教育者更好地了解学生干部,从而更好地为学生干部服务。
(二)加强对学生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辅导
1.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学生干部更是他们的中坚力量。受多元思想的影响,学生管理工作的问题也日趋复杂。所以做好学生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为重要。高校除了发挥院系辅导员和学工团委老师育人功能外,还要充分发挥全体老师尤其是“两课”老师课堂教学的作用,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来武装他们的头脑,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注重心理健康辅导。要加强对学生干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帮助他们全面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生干部面临的经济、学业、就业、情感方面等压力加大,他们在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求职择业等方面反映出来的心理困惑日益突出。这不仅依赖于学生干部自身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更需要学校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并且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调适教育,完善心理行为问题预警和干预机制,使他们养成健全和谐的人格。
3.提高高校政工干部服务水平。校团委、学工部老师和院系辅导员是高校学生干部的主要管理者和服务者,尤其是辅导员作为学生干部的直接管理者,承担着学生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的工作任务,其素质高低对学生干部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影响。高校应坚持“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标准,把德才兼备、乐于奉献、潜心教书育人的人员选聘到政工干部队伍建设中来;在职称、待遇方面给予辅导员足够的重视;辅导员本身也应不断提高个人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水平,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不断改善工作理念、改进工作方法,才能更好地引导和帮助学生干部健康成长。
(三)建立和完善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
建立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最重要的就是完善学生干部的选拔、考核、激励、发展机制。
1.做好学生干部选拔工作是基础。要建设好高校学生干部队伍,选拔工作是第一步。学生干部的选拔应本着自愿、公正、公开的原则,将有能力、群众基础好、自愿为同学服务的学生选拔到干部队伍中来。
2.健全学生干部考核机制是关键。学生干部的考核实际是对学生干部的监督与培养,运用考核手段来观察和监督其工作能力及工作开展情况。形成日常考评、专项考评和年度考评与自评、院评、校考评相结合的“三维”动态良性循环考核体系。
3.完善高校学生干部激励机制是保障。“激励是指根据人的需要,科学地运用一定的外部刺激手段激发人的行为动机,使人始终保持兴奋状态,朝着期望的目标积极行动的过程”。[3]在学生干部队伍建设过程中,应以物质与精神激励相结合,侧重用精神激励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干部的动机,对工作优秀的学生干部,要及时地表扬和奖励,调动其积极性。
4.建立学生干部队伍的发展机制是根本。树立“一切以学生成才为目标”的学生干部的工作理念,要精心指导学生干部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向学生干部施加适当的学习压力,督促学生干部不仅要做好工作,更要搞好学习;要建立学生干部档案,实行动态管理,全程关心在任的和已卸任的学生干部,帮助其进一步调整自我,使学生干部在精神上有依靠;要切实关心和落实学生干部的升学和就业,及时了解他们的发展目标和未来的择业方向,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使学生干部在未来发展有出路,从而使广大学生干部愿意长期担任干部而且能干出好成绩来。
(四)加强培训和指导,提高学生干部团队合作能力和工作水平
加强学生干部的培训是提高整个高校学生干部队伍素质的重要手段,培训内容要符合时代与社会的发展需要及学生干部自身需求,要注重团队的建设与培养。
1.加大学生干部培训的投入。学校要想方设法给学生干部提供培训和开展活动的经费、场地,并在制度上加以深化和落实。
2.完善学生干部的培训方式。根据学生干部的具体情况和特点,采取重点培训与普遍培训相结合,周期轮训和短期培训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培训和指导,不断促进学生干部团队合作,同时,注重学生干部队伍的“传、帮、带”,确保队伍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体现工作的先进性,使学生干部在高校管理活动中实现效用最大化。
3.努力拓展提高学生干部能力素质的社会平台。学校要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寻找社会力量的配合,从而为大学生干部提供广阔的社会舞台,形成“学生干部——学校——社会”一个良性互动的有机系统。积极引导学生干部深入了解社会,在社会实践中开阔视野,提高实践能力,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冯必扬.不公平竞争与社会风险[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101.
[2]汪建华.浅析以人为本学生工作理念的现实途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9):64-65.
[3]德斯靳,曾湘泉.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01.
(责任编辑/石银)